第六章

第二篇 慈禧養生美容的智慧

養生,包括美容,就是保養身體和容貌,增進健美。養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壽,瀟灑亮麗。在養生的大課題中,保健、美容、美體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對於女人來說尤其如此。然而,對於男人來說,在這些方面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男人在重要的正式場合,往往是西裝革履、精神抖擻地展現尊容。另外由於受到過勞死的威脅,男人對於養生、特別是保健也越來越重視。

慈禧在養生(包括美容)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她也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並且積累了許多十分有益的經驗。儘管在家事上她27歲成爲寡婦,41歲又痛失獨子;在國事上外遭列強的侵略,內受農民起義軍的威脅;在朝廷內外還需要與那寫“不聽話”的光緒帝及其“帝黨”和維新派周旋、鬥爭;換句話說。慈禧面對的大事、小事、煩心事、窩心事等等可謂沒完沒了。然而她不但沒有過早地被病魔纏身,而且在年逾花甲之時仍風韻不減當年,從外表上看依然肌膚如玉,青絲飄逸。最終,慈禧活了74歲,其中“垂簾聽政”幾乎長達半個世紀。慈禧與孝莊太后的相同點有很多:她們都是大清國的皇太后,都年輕守寡,都輔佐年幼的兒子爲君——順治八歲繼位,同治六歲繼位,按照七十古來稀的標準也都算高壽,孝莊太后活了七十五歲,慈禧活了七十四歲。但慈禧與孝莊太后又有許多不同:孝莊太后所處的年代正值王朝如旭日東昇,而慈禧所處的年代趕上王朝已經如暮日昏落;孝莊太后在後臺參與朝政,慈禧則在前臺御政,因此慈禧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的壓力要大得多。顯然,如果處於孝莊太后那樣的太平盛世,慈禧可能將活得更久。由此可見,慈禧不愧是一個養生高手。

總結慈禧的養生理念,其特色是:養生(包括美容)也需要智慧,要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出適用的方法,同時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有利條件。

對於“養生(包括美容)也需要智慧”,有人可能沒有想通或者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其實,仔細考慮一下,做好哪一件事不需要智慧?

第六章 注重儀容,追求格調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慈禧當然也不例外。慈禧入宮之後,對美的追求更是不遺餘力,因爲這是後宮佳麗獲得皇上寵幸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在一般人眼裡,注重儀容,一要靠化妝,二要靠保養。然而慈禧卻與衆不同,她還首先注意祛病強身,其次就是提高文化修養、追求高雅的格調。慈禧原來患有月經不調的疾病。如所周知,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因而被許多人、當然也包括美女所忽視。慈禧入宮之前,每遇經期,她都會“腰腹脹痛,胸滿嘔逆”,不過月經一過,又都恢復正常。入宮之初,慈禧也沒有想到治理,因爲此病雖然未見好轉,但是也沒有惡化。不過,慈禧一定注意到她在經期臉色不再嬌嫩、容光煥發,此時若被皇上撞見,後果將極爲嚴重。爲此,慈禧自然而然就想到利用皇家第一流的醫療條件來治療月經不調。在太醫的精心治療與調理下,慈禧的身體大有起色。

在保留至今的清代《宮廷醫藥檔案》中記載了太醫診治時所用的藥方:香附一兩童便炙、蒼朮一兩、赤苓一兩、川芎三錢、烏藥一兩、黃柏三錢酒炒、澤蘭一兩、丹皮八錢、當歸八錢,共爲細末,水發爲綠豆大丸劑,每服二錢,白開水空腹送服。

這份藥方,經當代中醫審議,具有極高的養血調經、行氣活血、止痛散淤功能。再輔以其他方法不斷調理,慈禧終於“溼飲漸開,脹痛稍減”,最終“諸症皆好”。

身體好了,不但爲慈禧增色三分,而且也更易受孕。這樣,慈禧在後宮如雲佳麗之中,率先生佔得先機,成爲唯一給皇帝生下寶貝兒子的後宮佳麗,“母以子貴”,她憑藉生子極大地提高了自己在後宮的地位。另一方面,慈禧在後宮中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這樣,在舉手投足之間,於不經意之時就顯露出一種十分高雅的氣質。關於至一點,在前面已經敘述過,此處不再重複。

慈禧在追求格調方面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喜歡看戲,並且親自參與戲劇的創作活動。通過這些娛樂活動,不但能夠寓教於樂,而且對於恢復疲勞也是十分有益。根據史料記載,清宮上演的戲本主要有如下四類:第一類是月令承應戲,就是按照時令節氣上演的戲曲,又稱爲應節戲、節令戲,大約有二百餘種戲目;第二類是法宮雅奏戲,就是內廷喜慶之時演出的戲目,如皇帝訂婚,上演《璧月呈祥》;皇帝大婚,上演《雙星永慶》等;第三類是九九大慶戲,由於皇帝、太后、皇后生日之時,稱爲九九大慶,此時就要以九九大慶戲來助興,通常是數日至十餘日連演。劇本包括《九如頌歌》、《羣仙祝壽》、《靈山稱慶》等。第四類是歷史類大戲,主要是大臣、親王們撰寫的歷史故事之類的戲目,包括《西遊記》、《封神榜》、《水滸傳》等。

慈禧在主政之後,不但對戲劇的喜愛有增無減,而且更是主動參與戲劇創作。慈禧有時在歸寢以後,如果突發奇想,便與坐更人一起編戲。例如曾經以崑腔高腔劇本爲藍本,翻成二簧,並令年輕的太監們排戲,專爲賞賜王公大臣等重要時刻上演。當時還有一位年輕即守寡、善詩文繪畫的南方人繆嘉蕙(稱繆太太)及另一宦婦被選進宮中,侍奉慈禧編戲、讀詩、繪畫。

慈禧的首席御前女官德齡公主在《皇朝的背影》中描寫過一次難忘的看戲經歷,由於資料難得並且從中可以看出慈禧喜聞樂見的內容,現摘錄如下。

“太后退朝後,將我們從屏風後面叫了出來,並吩咐我們陪她到戲園去看戲。她說,今天天氣很好,她想步行去。於是我們就出發了,按照規矩,我們走在她身後。一路上,她時不時地指給我們看她特別鍾愛的東西,因此就得經常回過頭來和我們說話,於是她就乾脆讓我們走上前去,和她並排同行。後來,我才得知,這對我們來說,是—種極大的榮耀,太后平時很少這樣對待別人。出了大殿沒走多遠,我們就來到了一個很大的庭院裡。離開這個庭院,我們走進了一條環繞着巨大假山的長廊。這條長廊直通戲園,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

“那是一出神仙戲,名爲“蟠桃會”,是天上的王母娘娘召集各路神仙來她的花園裡面享受著名的蟠桃和美酒的故事,通常蟠桃會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

“太后告訴我們,那些幕布也都是太監們畫的,是她親自教給他們這些知識的。這裡和中國其他的戲院完全不同,不同的場次之間有幕布分割。太后從來都沒有見過外國的劇院,我不知道她這些想法都是從哪來的。她非常喜歡讀宗教書和神仙故事,然後親自把它們改寫成戲劇,並進行排演。對自己的這些成果,她總是非常驕傲。”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慈禧對京劇的個人偏好,在客觀上起到的對京劇的推動、促進作用。

咸豐看戲的興趣大多在二簧戲上,如宮廷按例七月要演的昆弋節令戲,七夕的《仕女乞巧》,十五日中元節的《佛旨度魔》等,但是這些劇目在避暑山莊咸豐死前的觀劇中,都棄而不演換成二簧戲(丁汝芹《清代內廷演戲史話》,紫禁版出版社1999年9月版)。在避暑山莊這一時期,有劇目可查的亂彈戲有一百出,佔整個演出的三分之一,昆弋兩腔佔三分之二。慈禧親睹外學帶入的宮外二簧戲之盛,便由之而生終身的京劇喜好。

慈禧看戲很有門道,研究之深入是非常專業的。不信?唱戲太監耿進喜曾經說:唱,老太后可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崑腔、二簧全成。在聽進喜唱了一段《佔花魁》之後,老太后還撥正了幾句。還有亂彈的《闡道除邪》裡剝皮鬼唱的反調,就是老太后編的詞,足唱二刻多。

此外,慈禧看戲的素養與研究的深入對京劇演員在藝術上的嚴謹、精進的追求起到督促作用,客觀上爲京劇藝術的成熟施加了一定的促進影響力。

慈禧的嗜好、倡導和力行,客觀上爲在形成與成熟過程中的京劇藝術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機遇。受到帝后的賞識看重的民間藝人身價大增,王公大臣、富商巨賈趨之若鶩,堂會興盛。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名角們鑽研技藝,摸索提高,互相競爭,也使大批後學者全心學藝,有了奔頭。於是科班林立,學演昌盛,對京劇藝術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注重儀容、追求格調方面絕對不可忽視的因素還有服飾。

慈禧御前女官裕容齡在《清宮瑣記》中寫道:慈禧的衣服、首飾、衣料、繡花鞋等,都是分門別類地登在冊子上,平常用的和臨時賞人的物件歸內庫,由兩個太監總管和四個首領共同管理。賞出去的東西都要寫明年月日,賞給某,交到內務府註冊。

慈禧的服飾很多。慈禧乘火車去奉天時,有專門一節車廂載運慈禧的服裝。由於慈禧並不預備在那邊耽擱太久,因此所帶的衣服只是晚春時適用的一部分。但這已足以使慈禧的御前女官裕德齡驚歎:它的偉大和富麗幾使人目爲之炫,神爲之奪。除卻你能看見的一片彩雲似的錦繡之外,你就不用想細細鑑別它們。因爲它們委實是太多了,太美麗了!衣服大概有2000件,鞋子不能算多,也有三四十雙。好在太后走路的時候很少,平均一雙新鞋可以穿五六天。慈禧既擁有如此之多的衣服,當然可以隨時更換。但因爲實在太多,就是每天換兩三次,仍有許多衣服永遠穿不到。而她身邊人看到,她平常穿的四季衣服不是很多、很新,只是她平常常穿的幾件,觀其真實之價值,亦不見十分高貴。比如在冬天,她常穿的就是一件茶青色緞子皮襖,見客時就另換一件絲的或織錦的新旗袍。慈禧與多數女人一樣喜歡檢閱和欣賞自己的衣物。有些衣服雖是從不再穿,卻因有紀念意義,如數十年前她爲貴妃時穿過的衣服等,時常要叫太監取來把玩,追念往日的綺年玉貌、美景良辰。即使在出行途中,每隔四五天工夫,她也總要把所有的衣服等等查看一番。那些衣物每三襲盛放在一個硃紅漆的木盤中,由兩個太監擡到慈禧面前,全部看完,不啻上千百人的隊伍。太后身高中等偏低,喜歡穿高跟的鞋,有的高達6英寸。她有一款大典時才穿的繡花鞋,鞋底很高,四周綴有小珍珠串,如同穗子一樣。

在慈禧身邊人的眼裡,慈禧直到70歲的時候,還是保養得非常好,身上的肌膚根本不像一個老人,而是一個年輕人。再輔以雍容華貴的服飾,更顯得光彩照人。

養生,包括美容,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慈禧對於洗浴就非常重視。慈禧洗腳、洗澡都有講究。慈禧洗腳不僅是爲了衛生,更重要的是爲了保養,說深了,有點小病小災的,洗腳比吃藥還便當。儲秀宮裡把給老太后洗腳看成是很重要的事。洗腳水是極講究的。譬如:屬三伏了,天氣很熱,又潮溼,那就用杭菊花引煮沸後晾溫了洗,可以讓慈禧清心明目,全身涼爽,兩腋生風,保證不中暑氣;如入三九了,天氣極冷,那就用木瓜湯洗,活血暖膝,使四體溫和,全身柔暖如春。當然,根據四時的變化、天氣的陰晴,隨時加減現成的方劑,這也可以算是慈禧健身的秘密了。伺候慈禧洗澡和洗腳,專有四個貼身的丫頭。洗腳兩個,洗澡四個。平常她們也乾點零活,但專職是沐浴。這些丫頭也是經過訓練的。怎樣用毛巾熱敷膝蓋啊,怎樣搓腳心的涌泉穴啊,有一套專門的技術。洗腳時,慈禧往椅子上一歪,嘴裡不停地與底下人說閒話,享受着洗腳人的搓揉,這是她最鬆散舒適的時候,宮女常常在這個時間裡得到意想不到的賞賜。腳洗完後,如果需要剪腳指甲,兩個洗腳的宮女中一個點起手提式羊角燈來,單腿跪下,手持着燈,另一個也單腿跪下,把慈禧的腳抱在懷裡細心地剪。這之前還要有個“請剪子”的過程。在慈禧的屋子裡有嚴格的規定,不許摸刀子、剪子。如果需要用,必須要事先請示。伺候洗腳的宮女向內寢的人輕輕說句“請剪子”。侍寢的轉稟老太后,慈禧說:用吧,還在原地方。這時侍寢的纔敢拿出剪子來交給洗腳的宮女。完畢後,洗腳的宮女請跪安退出,這才完事。

慈禧洗澡的次數和時令有密切關係。如果天熱,洗得勤點,夏天差不多要天天洗,冬天隔兩三天洗一回,都是在晚上,宮裡白天沒有洗澡的。洗澡的時間,一般在傳晚膳後一個多小時,在宮門上鎖以前。因爲需要太監擡澡盆、擔水,連洗澡用的毛巾、香皂、爽身香水都由太監捧兩個托盤進來。太監把東西放下就走開,不許在寢宮逗留。司沐的四個宮女全部一樣的穿着,一樣的打扮,連辮根、辮穗全一樣。由掌事兒領着向上請跪安,這叫“告進”。算是當差開始。在慈禧屋裡當差,不管幹多髒的活,頭上腳下都要打扮得很利落,所以這四個宮女,也是新鞋新襪。太監把澡盆等送到廊子底下,托盤由宮女接過來,屋裡鋪好油布,擡進澡盆注入溫水,然後請慈禧寬衣。

當然,慈禧對於飲食也是非常講究的。裕德齡在《清宮二年記》中寫道:慈禧對於飲食的知識極爲淵博,大概可以使當代許多專家吃驚。慈禧愛吃清燉肥鴨。即將鴨洗淨,加調味品裝入瓷罐,隔水用文火蒸三天,肉酥骨軟,慈禧則只食幾筷最爲精美可口的部分。

慈禧對鴨子情有獨鍾。請看慈禧在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十晚膳的食單,20多道菜式中,鴨餚就有“燕窩如字八寶鴨子”等七種。薰炙菜餚如烤鴨、燒乳豬、燻雞、煨羊腿等也合慈禧的口味。

慈禧年輕時最愛吃酥脆如“響鈴”的燒豬肉皮。晚年“櫻桃肉”取代“響鈴”,成爲慈禧特別中意的一道菜。

遇到節日,比如重陽節,御膳房還額外爲慈禧做菊花、棗泥、八寶等各種花糕上供,還有各式餑餑。這天慈禧要到頤和園排雲殿吃一種慈禧最愛吃的專用木炭和松枝烤出來的“燒餅夾烤肉”。慈禧對於小吃也很喜歡,愛吃小窩頭、臭豆腐。小窩頭,是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西逃時沒的吃,見一羣逃難的正在啃窩窩頭,一個足有四五兩重,討來一吃,十分可口。慈禧回宮後命御膳房做窩窩頭,卻再也沒有捱餓時吃的那種美味。御膳房絞盡腦汁,用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一兩一個的小窩窩頭,慈禧雖覺得還是沒逃難時吃的窩頭那麼香那麼甜,也總算將就了,御膳中也就多了一品佳點。臭豆腐,必是王致和的臭豆腐,慈禧每頓飯都離不了,而且必須當天從“王致和南醬園”買來。

再看一份慈禧過生日的菜單:火鍋二品:豬肉絲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紅白鴨絲、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八仙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中碗菜四品:燕窩鴨條、鮮蝦丸子、燴鴨腰、溜海蔘;碟菜六品:燕窩炒燒鴨絲、雞泥蘿蔔醬、肉絲炒翅子、醬鴨子、鹹菜炒茭白、肉絲炒雞蛋。

上述所列出的十六品菜,菜名並不出奇。其中除燕窩外,以尋常雞鴨肉爲主,有如今日普通小菜館都能吃到的家常菜。

除了吃飯,飲茶也絕對不能含糊。

慈禧可以說是嗜茶成癖,特別講究。其中尤其愛飲花茶。慈禧泡茶用的水是當天從玉泉山運來的泉水;所飲的花茶不是經過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剛採摘的鮮花,攙入幹茶裡再泡入茶盅,飲起來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講究飲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盞白玉杯,中間是茶,兩邊是花。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慈禧的寢殿有炕有牀。慈禧睡覺所用的炕也不怎麼特別,只是下面鋪的軟褥比普通的厚一些,冬天要鋪三重,春天鋪二重,夏天也要鋪一重——這也許是因爲慈禧年事已高,比較怕冷的緣故。軟褥上罩着一條綢毯,每隔兩三天更換一次。慈禧的寢宮內,除卻夏天,平常總得生一個暖爐,只是冬天燒得旺些。慈禧還有一奇枕,長約十二寸,其上有一個三寸見方的小洞,其中填以曝幹之花。這是因爲,有一次抓住了一個偷進頤和園想加害慈禧的人,其後,除加添衛士之外,慈禧還將枕頭改成了這個樣子。慈禧認爲,這樣可以使慈禧在睡覺時能聽到附近的聲息,便於防範。德齡曾親自躺上去試過,覺得這枕上的一孔,確有幾分揚聲筒的功效。

另外,據《清宮二年記》(又名《紫禁城的黃昏——德齡公主回憶錄》)記載,慈禧經常在秋菊傲霜怒放時,採摘大朵豐滿的菊花、野菊花,暴曬後裝入枕袋,置頭下就寢。

慈禧用菊花裝入枕頭,有什麼根據嗎?原來,以菊花曬乾作爲枕心,稱之爲菊花枕頭。這種菊花枕頭由來已久,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菊花枕”的記載。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素有采菊作枕頭的習慣,他在《劍甫詩稿》中寫道:“餘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採菊縫枕囊,餘香滿室生。”此外,他的《偶復採菊縫枕囊悽然有感》詩亦云:“採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到了晚年時,陸游又寫了一首《老態》詩,詩中曰:“頭風便菊枕,足痹倚藜牀。”由此可見,“菊花枕”確實有非凡的功效,對此,慈禧當然不會放過。

其實,不僅慈禧國曆代的醫生善用菊花來治病防病,外國也很重視菊花。在歐洲,醫生就以菊花泡水,讓患頭痛病的喝下,便可慢慢緩解;若是屬於慢性頭痛而反覆發作的,通過睡菊花枕頭,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朝鮮醫生對於患頭痛病者,經常令其用菊花根煎水服用,也很管用。

慈禧之所以喜用菊花枕,原因就是其清熱疏風、益肝明目、抗感染、治頭痛頭暈等方面的效果。

慈禧的另一嗜好是遛彎兒。經過長期摸索,慈禧總結出了一個強身健體的獨特方法:每年二月驚蟄一過,即順應節令,開始遛早彎兒。早晨梳洗完畢,吃一小碗百合銀耳,走出寢宮,由小李子陪伴、崔玉貴跟隨,帶着四個侍女排成兩行遛彎兒。這時慈禧幾乎不說話,靜悄悄地數着腳步走,不願有任何事情打擾慈禧的寧靜。一邊遛,一邊還有規律地擺首、停步、吸氣、調氣。同樣,晚膳後,慈禧也必繞寢宮巡行一週。慈禧之所以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參與政事,執掌政權長達四十八年之久,與慈禧懂得強身健體之法並曠日堅持鍛鍊有很大關係。

信修明著《老太監的回憶》也說:還政期間,平日,太后早膳後即出殿。在各處步行約半小時,回殿中踢毽子,有時靜坐,唸佛,或書或畫,吃水煙,喝茶,在殿內稍稍活動。12點鐘後,進寢宮歇午覺。午覺醒來,喝茶吃煙,然後出殿繞大圈子。下午五六點傳膳,膳後仍繞一小圈,回殿擲骰子。玩法即舊時“升官圖”變相,名“慶壽圖”。八位各佔一仙,會親的王妃和格格均加入。如無會親者,僅有四格格、元大奶奶、崔玉貴和當班的御前首領,人數不夠,一人可兼二仙。司房太監執筆記點。如聞高喊,呂仙四豹子,那就是太后贏了。而後即準備歸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