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

作爲當事人之一的陶矜柔此時在後院裡也是坐立不安,畢竟和自己息息相關,雖然早就入宮見過了皇后娘娘,可是她內心的惶恐卻更加盛重了,不是因爲皇家的婚姻,而是,對於自己未來相公丈夫的不瞭解,而且即將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陶矜柔此時也是惴惴不安的。

不同於她的坐立不安,而秋兒卻顯得有點淡然了,她沒有同意自家小姐的建議,讓她出了陶府,或者找一個家生子成親,可是她內心早就養成了高傲的性子,哪裡看得起這些凡夫俗子,所以,還是懇求這陶矜柔將她一起帶走,這意味着她的身份就是通房丫鬟,當然如果她肯作爲陪嫁的下等丫頭,自然不算了,可惜她不會,而且陶矜柔也心疼她,自然不會讓她真的以小丫頭的身份跟着嫁入王府內,陶矜柔覺得自己入門後,孤苦伶仃的,自然需要人解悶和支持了,所以,秋兒的陪伴,卻也讓陶矜柔自己內心稍稍的安了一會心。

“小姐,沒事的,要不我去偷偷瞄幾眼吧?”秋兒見她如此,也只得提議道,陶矜柔見她一副冷漠的樣子,卻也猜了她一點點心思,卻打發了另外一個小丫頭去前頭看看,實在是自己心中不安,先看看樣子也好吧,雖然陶矜柔也可以偷偷地去前院看看自己未來的丈夫,可是,從小到大的規矩深入了她的內心,她實在做不出如此行動。

又見秋兒似乎不想嫁人,可是又離不開自己,所以陶矜柔最後還是派了個小丫頭去探望,前院的人聲鼎沸和鞭炮齊鳴的聲音也傳到了後院裡,讓兩個在等着消息的少女也是覺得煎熬。

陶矜柔實在覺得不安,又打發了幾個丫頭去前頭看看,剛前腳走了,第一個派去的丫鬟就回來了,連忙道姑爺如何好看,又是儀仗多麼龐大,彩禮擡數又有多少,說了很多,陶矜柔卻只聽得了第一個消息,姑爺如何好看,連忙趕緊又問了一遍,小丫頭說隔得遠,看不太清,不過身形體態卻是翩翩公子哥的樣子,樣貌隔得遠卻也能感受到姑爺生的可是俊俏呢!

聽了小丫鬟的話,陶矜柔內心卻平穩多了,不管如何,只要不是歪瓜裂棗就行,這門親事是自己爹爹請的,皇家婚事基本不可能推卻了,就如同藍承羨心裡想的一樣,陶矜柔也是有點不看好這親事,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沒得選。

又陸陸續續的聽了不少回來的丫頭,各個嘴上抹了蜜一樣,什麼好話吉祥話說了一堆,有的甚至大膽的去了姑爺面前討賞,卻得了藍承羨給了一份銀子,足足五兩之多,這讓幾個丫頭笑開了嘴,回來稟報自家小姐,自然有什麼好話就說什麼好話了,吹的天花爛墜的,讓陶矜柔哭笑不得。

只得一一再次打賞了一遍,幾個丫頭這才笑嘻嘻的下去了,陶矜柔內心卻更加平淡了,事情已經擺在面前了,她已經沒了退路,像她的性子來說,順其自然就是她的選擇,秋兒也過來說了幾句好話。

陶矜柔卻覺得可伶的秋兒啊,又徒然想起自己即將離開這熟悉的府宅,離開疼愛自己的雙親,這會眼淚也是嘩嘩的流了出來,秋兒前頭見自家小姐還開心的打賞着,怎麼轉身就哭了起來了,趕忙抱住了她,聽着自家小姐的嚶嚶之聲,秋兒也想到自己的性子,又覺得此去就不得由着自己性子來了,在王府裡怕還是得看着小姐的臉色啊,兩人卻是抱在一起相似的哽咽起來。

鬧哄哄的下定儀式終於完成了,其實也是趕在了午時前,藍承羨帶着自己的儀仗離開了陶府,回自己王府去了,藍承羨雖然不知道,陶府裡的陶小姐對他印象怎麼樣,可他自己內心的不安也是更多了起來,多是看到了陶老爺兩口子的年齡,藍承羨覺得自己命苦啊,可惜,他也沒得選,藍承羨覺得實在不行,正妻以後就供在家裡,再找個自己喜愛的當做側妃得了……

………

太子東宮裡,此時的太子殿下在聽着內大臣在教他如何處理政事,多數情況下,太子的處理政事這一環基本都是平慶帝自己教的,只是最近平慶帝鬆散了許多,就讓司禮監的內臣教輔於太子,可惜太子殿下此時也是不得要領,畢竟沒有皇帝手把手教,還是有點力不從心,而且涉及了太多的帝王心術,他有太多的地方不懂,擺手制止了內大臣說教,讓他先退下了,太子殿下此時也是覺得乏味。

又叫來了傳話的周奎,讓他帶進來了幾個侍衛,一個是東宮禁衛的統領,之前的封常清就是這個位置的副手,不過太子心疼自己的弟弟,所以將自己比較看好的封常清給派到了藍承羨府內,這個統領也算的上是太子的另一個心腹之人了,是宮內封的二等侍衛,名叫江瑞聲。

“卑職參見太子殿下!”江瑞聲跪拜道,他還是挺滿意自己所處的位置的,大多數勳貴家的子弟也會往禁衛軍裡塞人,像是皇宮最靠近平慶皇帝的侍衛,一般都是留給勳貴子弟鍍金的地方,而且離的皇上近,自然出頭的機會也多,所以那種地方的禁衛軍起步都是一等侍衛的封號,而太子身邊的競爭則少了不少,卻也是許多人盯着的地方,江瑞聲能從最底層爬到目前的太子殿下面前,也是很不容易的。

“江侍衛趕緊起身吧,說說吧,本宮的弟弟帶來了什麼消息啊?”太子屏退了諸人,自然是想聽聽藍承羨帶來了什麼的消息。

“稟殿下,是這樣的……”江瑞聲將宮外傳進來的消息說了一遍,太子殿下聽後,緊瑣着眉頭,沒有出聲,太子殿下最後想來,就讓他想出去了,讓人叫來了自己的一衆班子。

爲首的是東宮太監總管周奎,後邊一個是詹事府的左參贊,再來就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後邊的則是詹事府的右參贊、太子長史、詹事府少詹事等等。

基本上太子此時的草臺班子的人都來了,幾人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衆人拜見了太子殿下後,按官位大小以及跟太子親疏程度,分成兩排站在了殿內,有點像是朝廷上朝時的情景,可卻沒有文武百官之多,卻也算的上是太子此時能夠用的上的所有官吏了。

就算是小於東宮的地方,卻也有排斥和推搪的時候,上來詹事府的掌控者左參贊,就拋出了作爲太子侍讀的翰林院侍讀學士,自己不以身作則,卻偏偏每日遲到曠學,實在不是作爲輔佐太子學習的良人,建議太子殿下將其逐出東宮,也讓東宮裡只想着等着殿下登基的人看清楚,東宮不需要混吃等死的傢伙。

詹事府是大安王朝特例設置的機構,就是爲了好好的培養出太子,因爲,大安朝的太子基本是確定的,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首先就是必須先是皇后所出的長子,如果皇后沒有生出皇子,那麼就得立皇長子爲太子,就目前的幾個皇帝來說,大安還沒有出現皇后未能生出皇子的先例,所以太子的身份在這幾朝都是早早的就確立了下來。

而作爲輔佐太子,幫助太子早日熟悉朝政,又幫助太子打理東宮一切事務的詹事府來說,作爲長官詹事府左參贊,是朝廷正封的從二品大臣,而且每日朝儀不需上朝的那種,只在特殊的時候,太子需要在場的時候,他纔會出現,所以,東宮裡他的權威只比太子低而已,如果將他比喻成太子府上的‘丞相’更爲合適吧,雖然有一個右‘丞相’詹事府的右參贊,不過右參贊一般都是左參贊的佐貳官,全都得聽長官左參贊話的。

而作爲唯一不聽詹事府的命令的就是,翰林院的各種學士,一般都是新科的進士,被派到太子身邊,一來是加深對太子的教育,二來也是給太子選擇自己臣子的抉擇,所以,這些翰林院的學士,一般都是不服從詹事府的說詞的。

而太子長史則是更加可以忽略的官員了,要說在大安朝前幾朝,長史一般纔是各個王府內的主要臣子,而在大安朝,宗室王爺沒有食邑封地,長史自然就不必再設置了,而在東宮的長史則多是負責記錄太子的言行舉止,如有不規範的時候,予以指正而已。

太子殿下聽了左參贊的話,就知道他們幾人又要開始扯皮了,連忙先開口制止了幾人的行爲,太子內心覺得實在無奈,官員的這種做法都快成了大安朝的各個衙門的常態了,同時太子也在想着,如果自己登基後能不能改一改這種風向呢。

實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指責,卻一開始議事一定會出現的一幕,太子的即時的制止,讓幾個官僚做派的太子屬臣都不說話了,畢竟在東宮,太子就是君。

太子見此連忙將自己從藍承羨那裡得到的消息說了出來,然後讓幾人給參謀參謀,這些看似普通的事件,是不是有什麼不一樣的貓膩在裡面呢?

第三百四十四章 後院佳麗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三百零二章 存變之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得人心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五十二章 內爭紛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六十一章 辭舊迎新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一百六十二章 將至第四百五十三章 驚動落幕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七十章 會試春闈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三百六十三章 末路體面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藏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三百四十一章 夏禪身世第三百一十五章 團聚第五百四十六章 林北以北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支持革新第七十八章 是親姐弟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八十六章 更加駭然的聽聞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三百六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三百零七章 關稅革新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四章 悠閒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一百六十章 江湖險惡第一百四十三章 內訌第五章 姐妹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二百零八章 逐漸浮出第四百二十七章 鮮花着錦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均第三百二十五章 遺漏百出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九十三章 時機已到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駭人聞說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第二十章 隔牆聽爾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三百三十八章 議名迎份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思夢想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八十二章 打馬御街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
第三百四十四章 後院佳麗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一百一十九章 落幕第三百一十章 最後一站第三百零二章 存變之秋第一百七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得人心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五十二章 內爭紛起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六十一章 辭舊迎新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一百六十二章 將至第四百五十三章 驚動落幕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七十章 會試春闈第一百九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三百六十三章 末路體面第三百九十二章 乙酉年初第一百九十章 陸鳶歸家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藏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三百四十一章 夏禪身世第三百一十五章 團聚第五百四十六章 林北以北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支持革新第七十八章 是親姐弟第四百四十五章 據足林東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八十六章 更加駭然的聽聞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四百一十六章 窮禁途遠第三百六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三百五十二章 權勢漸顯第三百零七章 關稅革新第四百一十章 疑信難論第四章 悠閒的日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一百六十章 江湖險惡第一百四十三章 內訌第五章 姐妹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二百零八章 逐漸浮出第四百二十七章 鮮花着錦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鶴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南蘇家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的師妹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均第三百二十五章 遺漏百出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九十三章 時機已到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駭人聞說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第二十章 隔牆聽爾第七章 直達聖聽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地背後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三百五十七章 尚有期許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三百三十八章 議名迎份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思夢想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八十二章 打馬御街第三百四十三章 親人相見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八十二章 不負苦心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