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翁婿初見

在自己王府內藏了一個花魁的事實,外人不得知,可是藍承羨自己樂在其中,因爲難得有機會自己去‘創作’曲子,這幾日,藍承羨得空就和羅少成一起,同蘭詩詩討論音律,藍承羨也將自己心中的曲子一一‘演奏’了出來,他此時沒有其他的想法,不管此時蘭詩詩作爲什麼身份,他目前最大的希望自然是能將自己心中曲子能夠快點的呈現出來。

好在他們還是有收穫的,經過了幾天的努力,藍承羨雙眼禽着淚水地聽完了一首曲子,一首後世比較經典的曲子,藍承羨覺得心裡舒坦也激動地無以復加,雖然見證者才他們幾人而已,但是藍承羨覺得,意義非凡,不管以後這樣的曲子能不能流傳下去,他都覺得自己做到了一些簡單的文化音符的傳遞,他自己心裡感覺到複雜無比,又問了問蘭詩詩以及羅少成的感覺。

兩人雖然覺得曲風很奇怪,但是細細聽來都覺得是大家之作,曲境幽遠,不像以往的曲子,那般的顯得有仙氣,藍承羨解釋道這是接地氣的曲子,兩人也是覺得嘖嘖稱讚,並且覺得,以後還得讓藍承羨多還原幾首出來纔好,畢竟新鮮。

而作爲這幾天一直陪着藍承羨左右的蘭詩詩卻覺得很開心,不管是自己的目的,還是那些人的目的,能夠幫助到藍承羨她覺得就很舒心,藍承羨也是覺得異常的愉悅,不僅僅是還原的樂曲,還有是同這個時代層面的交流,也讓他受益匪淺。

三人都定下了以後儘量多的還原曲子,當然了,三人各有各的打算,可惜時間過得是非常之快,轉眼間九月二十日,宮內傳旨藍承羨小定的日子到了,藍承羨就算再怎麼不願意,他也得盛裝隆重的出門了,加上宮內的小陳太監,以及宗人府的一些禮儀官員,親王的一切儀仗都擺好了,加上彩禮隊伍,也是長長的隊伍去向了陶府。

大安王朝的宗室王爺雖然地位尷尬,但是還是身份超然,自然一切儀仗也是有的,長長的下禮隊伍也是將整個陶府的前街給堵滿了,陶府門前迎接貴賓的儀式也早已就緒,中門大開門口擺上了香爐牌匾,藍承羨雖然只是親王,但理論上來說皇室的宗室都能算的上是半個王朝的主人吧,雖然大安朝的宗室只是擺設,但也不妨礙藍承羨此時,隔着好遠就看到,一身紫袍的陶炎生帶着一品命婦服飾的陶夫人,早早的等待在了陶府前街上。

等藍承羨的儀仗過來時,陶府衆人俱是跪下,大聲叩首跪喊恭迎楚親王駕臨,藍承羨看了,覺得這纔是封建王朝最深處的潛規則啊,身份的差異可以說是根植在了每個人的心裡,士農工商一層層的階層壓迫,雖然他也是既得利益者,但是此時的聖母心發作的他也是覺得,這樣的情景就算是後世也是沒有徹底的根除。

哪怕是作爲當朝太子太師的陶炎生來說,他此時也得給皇室親王行禮的,雖然只是表面上的,但是這種潛規則的約束可謂是無處不在,在提醒着衆人必須得按着自己的身份來形事,否則你就將被世俗所唾棄。

藍承羨趕忙下了輦架,親自將自己未來的岳父岳母給扶了起來,同時說道諸位請平身,不管是作爲當朝閣老的陶炎生,還是作爲長藍承羨不知道多少歲的兩位長輩,還是作爲即將成爲自己丈人和岳母的身份來說,藍承羨都不得不親自來扶住兩位長輩。

門口放起來鞭炮,一擡擡的彩禮被擡進了陶府之內,其實作爲六禮之中最爲重要的基礎一環納徵,普通人家的婚事,一般都是男方家裡人負責將彩禮或者聘禮送入女方家就行了,而作爲當事人男方自然不需要親自出面下聘的。

不過作爲王朝頂級的家族來說,藍承羨本身就是親王,其次就是平慶帝親自特旨賜婚,所以,藍承羨的楚王府內沒有人比他的身份更加高貴的了,而且爲了顯出重視尊重女方也就是陶府,藍承羨自然得親自到場了。

進了陶府,經過了一些禮儀後,藍承羨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的看看自己越來的岳父岳母了,又介紹了跟着來的宗人府上的官吏,以及宮內傳禮的太監,因爲王皇后怕藍承羨禮數不夠,親自挑選了一些物品跟着送了過來,藍承羨之前還覺得王皇后怕是小看了一座王府內的物品了,他早就過問了藍士興,除了楚王府自己備的彩禮,加上宗人府給的贊禮已經很多了,王皇后還不覺得多,結果就是,藍承羨帶了足足上百擡物品過來,擺滿了陶府前院的空地,甚至前街道上還在等着入府的。

而跟陶炎生不同的是,陶夫人一直在觀望着自己的女婿,有道是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順眼,說的就是此時的陶夫人的心裡想法了,從看着穿着隆重的藍承羨來到府前,看着一身紫金的皇室親王服飾,雖然藍承羨看上去年輕的少年,卻讓陶夫人一下子覺得眼前的少年王爺竟像是個少年天子,而且長得俊俏不說,一臉的平和,毫無皇室子弟的桀驁不馴的樣子,正正的附和了陶夫人心裡最佳賢婿的形象了,當然這一切都是陶夫人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的印證了那句俗話,就得看藍承羨自己是不是她所想的那樣了。

而緊受君臣之道的陶老爺,卻只是在初見時,看了一眼藍承羨的樣子,別的時候多是不與藍承羨直視的,作爲臣下,他得恪守自己的身份,雖然從法理上來說,自己確實是藍承羨的丈人,但是這時代是先君後父的,再說藍承羨的父親是當今皇上,自然在陶炎生的心裡覺得還是君爲重。

不過禮節上的問答,皇家的婚事向來複雜,六禮從最開始都是皇宮內的王皇后在主導,到今日的納徵,都是宮內一手安排的時日,如果是別的人家裡,大多數還得是雙方商量,可惜,陶老爺心裡覺得無奈也是沒辦法,誰叫自己沒得選擇呢!

當時言老爺子指點他方向之後,陶炎生髮現確實是自己唯一的選擇了,然後私下裡去調查了一番三個適齡的皇子的情況。

三皇子也就是豫親王,是四妃之一的葉淑妃所出,葉家是大安朝的名門望族,在朝的官員就有許多,官位最高的是一位侍郎,母族自然是挺好的靠山,可惜,陶炎生得到的結果是豫親王從小就怕事,而且身邊總是帶奴僕一羣出門,喜威風,王府內也是沒人管,自然是想怎麼弄就怎麼弄,聽說光是侍寢的婢女就是一夜換一個,開府才一年,就有兩個女子誕下來子嗣,這讓陶老爺作爲父親的來說,自然不希望自己女兒嫁過去還得去跟一衆女子爭寵,這些不提,就衝着豫親王的性子,陶炎生覺得不適合了。

至於六皇子藍承賢,母妃只是一個嬪妃,是某地士紳的女兒,出身不顯,雖然在宮內中規中矩的,但是好像不得宮內皇上以及皇后的喜愛和重視,而且似乎年齡還比自己女兒陶矜柔小一點點,目前還沒有封號,陶炎生考慮一下還是覺得不合適。

最後就只剩下五皇子也就是楚親王藍承羨了,作爲皇后所出,也算得上是當今太子的最親近的人了,如果就算是當今皇上駕鶴而去,作爲太子的皇弟,在太子登基以後,藍承羨所能得到保護的也怕不少吧,雖然他只是一個宗室王爺,但不就是陶老爺自己心中所想那樣嗎,讓自己女兒好好的度過一輩子就好。

而且,陶老爺打聽到了藍承羨在宮內似乎很調皮搗蛋,但是出宮建府以後,也是恪守自身,身邊除了服侍的婢女,並沒有聽說有通房女子或者侍妾,這一點讓陶老爺挺放心的,所以最後思前想後,陶炎生還是決定了,皇子就皇子吧,大安朝的皇子其實挺安逸的,如果再等開春以後的春闈,就算有年少進士,等他熬出頭的時候,自己早就化爲一杯黃土了,更別說保障自己女兒的幸福了。

所以今日見着了藍承羨的樣子後,陶炎生和陶夫人心裡所想的一樣,基本上算的上滿意了,乘龍快婿算不上,但是能得這樣的女婿,如果在大安朝的前幾個王朝裡,自己也算的上是皇親國戚了,可惜這裡是大安朝,宗室王爺的地位尷尬,皇親算的上,外戚就算了,藍承羨自己估計能遞句話給皇帝老子都難呢。

藍承羨心裡初見二老的緊張,也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變得從容起來,自然私底下也在悄悄的打量着二老的容貌,以便自己好好在腦中合成一下未婚妻的容貌不是,可惜兩位長輩都是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了,而且陶炎生自己是花甲之年,雖然面相看上去炯炯有神,可是藍承羨覺得光看兩位長輩的面相是很難估算出自己那位未過門的嫡王妃的樣子了。

又想起了二老的年紀,不會他們的女兒也都快二三十了吧,又胖又醜的那種,覺得嫁不出去了,將好心的跟皇帝提一提,在大安朝,宗室如果能和大臣有姻親,那是多麼驕傲的事情,想來平慶帝自然不會拒絕,哪怕新郎官是自己的兒子,藍承羨心想,平慶帝不會如此無情吧……

第七十四章 朝議之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一百一十一章 挑撥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七十六章 眉目漸顯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三百九十一章 葉家叔侄第四百二十六章 辰事生起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四百四十九章 明白通透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二百零五章 無法掌控第二百六十五章 彈劾爲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四百四十八章 重情轉意第一百章 尾聲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四百三十八章 樂天謹言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程開建第三百三十七章 討作名分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八十二章 打馬御街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六十三章 質疑第二百五十九章 許家兄妹第二十九章 家長裡短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三十三章 恣意尋歡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四百零七章 去留兩難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九十章 清剿海寇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父子解析第一百二十章 臨走第四十八章 計安將出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二十九章 假說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一百八十九章 魯莽成拙第三百八十章 將復出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二百零一章 明白糊塗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朝失勢第五百四十六章 林北以北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三百七十章 徐府家事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求見第三十七章 事漸浮出第九十五章 大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常仲永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思夢想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零一章 明白糊塗第三百二十一章 找尋憂患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二百三十四章 簡單識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蠻橫無禮第十八章 解鎖成就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十八章 解鎖成就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臺家公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相通
第七十四章 朝議之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閒逛所得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一百一十一章 挑撥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朝之恥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林新戰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七十六章 眉目漸顯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三百九十一章 葉家叔侄第四百二十六章 辰事生起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質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四百四十九章 明白通透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二百零五章 無法掌控第二百六十五章 彈劾爲止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四百四十八章 重情轉意第一百章 尾聲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四百三十八章 樂天謹言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第三百六十四章 工程開建第三百三十七章 討作名分第四百零一章 奇兵之計第二百六十章 轉意變度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八十二章 打馬御街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六十三章 質疑第二百五十九章 許家兄妹第二十九章 家長裡短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一百二十三章 觀望第三十三章 恣意尋歡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四百零七章 去留兩難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二百九十章 清剿海寇第二十八章 佳節家宴第二百八十三章 混入海寇之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鎮撫使解職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父子解析第一百二十章 臨走第四十八章 計安將出第九十章 京師衛羣第一百二十九章 假說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一百八十九章 魯莽成拙第三百八十章 將復出京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財難分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二百零一章 明白糊塗第二百五十六 再次支持第一百六十九章 循序第三百零八章 主次敵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相認不得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朝失勢第五百四十六章 林北以北第三百三十四章 奇思妙想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四百四十二章 疑是密探第三百七十章 徐府家事第三百零四章 全新作物第一百五十二章 求見第三十七章 事漸浮出第九十五章 大戲第一百六十七章 常仲永第八十六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三百三十一章 設思夢想第十一章 多個幕僚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一百三十五章 相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糧道被劫第二百零一章 明白糊塗第三百二十一章 找尋憂患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倫之樂第二百三十四章 簡單識破第一百七十九章 蠻橫無禮第十八章 解鎖成就第二十六章 皇宮選秀第一百九十七章 印子錢由來第四十三章 緣分如此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輕鬆制服第十八章 解鎖成就第六十九章 事內之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臺家公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