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

聽着周圍的聲音,屈原連忙向人羣看去,卻見衆人團團圍住的一個高臺上,正站兩個四五十歲左右的人,見此,屈原立即將注意力向臺上投去。

此時,季子注意到屈原的目光,立即解釋道:“最近一段時間,天下最大的事情,無非就是淮北之戰,是故學宮的諸子以及學子時常都聚在一起議論。

至於臺上的兩人,其一是孟子弟子滕子更,滕國復國後,新任滕君爲感謝先王,特將其弟送來齊國侍奉先王,先王因以爲稷下先生。”

“原來是孟子高徒!”屈原看着那個穿着儒袍的老者點了點頭。

“至於與滕子辯論的人,則是宋子高徒墨家田子離。”

“原來是宋子高徒。”屈原又點了點頭,宋子宋鈃乃是學宮中與楚國太傅環淵齊名的宗師學者,精通道墨名三家之學,對於宋子教出一個墨家弟子,屈原也能理解。

畢竟,稷下學宮雖然以黃老之學爲主流,但是墨家思想同樣也充斥在學宮中,是以當年孟子游於學宮之時,還曾感嘆說,楊朱墨翟之言流於天下,天下學說不歸於楊即歸於墨。

孟子所說的,正是墨家的思想在學宮中廣爲流傳,甚至連宋鈃等一些道家宗師也頗受墨家影響。

就屈原所知,宋鈃就曾在楚國伐齊期間,曾通過楚墨的通道,去楚國遊說楚王,大談非攻之道,試圖阻止楚國伐齊。

只是···據說楚王沒理宋鈃,讓他失望而歸了。

此時,季子見屈原有所意動,立即開口道:“屈子,何不近前一觀。”

“善。”屈原點了點頭,他也想聽一聽齊國關於五國伐楚之戰的論斷。

待屈原跟着季子靠近辯論的中心後,正聽到滕更向田離問道:

“田子,你時常說戰爭符合道義就會勝利,不符合道義就會失敗。可是,就在下所見,五國伐楚之戰,卻並不如同先生所說,符合道義就會勝利啊。

那楚國乃是蠻夷之國,不通禮儀,不知教化,苛待羣貴,奴役百姓,各國之中,也只有秦國比楚國更野蠻了。

可是,我五國仁義之師,弔民伐罪,存亡續斷,以義軍解救楚國百姓,復立越國,乃是師出有名的義軍,可是接連三次與楚國大戰,全都未能速勝暴楚,反而還連連打成了持久戰,而且第三次大戰,還以三國大敗而告終。

敢問田子,這是何故?按照先生的理論,難道苛待臣民,滅亡越國的暴楚纔是義軍,而我存亡續斷的五國聯軍纔是不義之師嗎?”

此時,剛剛來到臺下的屈原聽到滕更張口閉口全都是暴楚,不僅搖了搖頭。

一直關注屈原的季子見狀,立即小聲的問道:“屈子何故搖頭,是滕子所言大謬嗎?”

屈原聞言笑着搖頭道:“在下之所以搖頭,乃是因爲滕子心神動搖,神智已昏矣。我曾經聽說,孟子曾告誡門下弟子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想來孟子說的就是滕子這樣的人吧。”

季子聽着屈原對滕更的貶斥,只是笑了笑卻並沒有反駁。

當年滕文公拜訪請教了孟子後,爲孟子所折服,回國後再滕國大行孟子的王道,而這滕更也就是那時候投入孟子門下。

當時滕國上下都以爲,滕國大行王道,必能以百里之地立足於世,說不定各國百姓還會如同百川歸海一樣歸附滕國,然後滕國就可以不戰而稱霸天下。

結果,就在滕國日益富強之際,上下都做着春秋美夢的時候,宋國入侵滕國,並以極快的速度一戰而吞滕國。

這樣的結果,不僅令所有的儒者下巴掉一地,更是讓信奉儒學的滕國學者崩潰。然後滕國復國後,就由極度信奉儒學的國家變成了極度排斥儒學的國家,而這滕文公的親弟弟,孟子的弟子,就被滕國趕到了齊國。

而這個來齊國的滕更,也因爲滕國滅亡的緣故,而信念崩潰。來齊十幾年,這滕更試圖找到賢名之君仁義之國不敵昏庸之君殘暴之國的原因。

於是,滕更便隔三差五的找各大學派的人來辯論,以試圖從其他學派找到滕國滅亡的原因。

只是···

季子搖了搖頭,信仰崩潰的滕更,在一股腦接受了十幾個截然不同的思想後,原本就思想混亂的他,變得更加混亂了。

若不是滕更背後還有滕國,他根本就無法在學宮中立足。

可滕更即便滯留學宮十幾年,卻也從來沒有在學宮之中收過門人弟子,至今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另一邊,臺上的田離聽到滕更的置疑,張口反駁道:“滕子此言差矣,夫戰,義則勝,不義則不勝,這乃是戰爭的基本準則,怎麼會有錯誤呢。五國伐楚失敗而歸,也正是符合這一條戰爭的規律。”

滕更一聽,立即譏笑道:“田子是說五國弔民伐罪,爲了給千里之外的越國復國是不道義的事情了。而那個滅亡了越國的暴楚,反倒是正義的一方?”

“並非如此。”田離搖頭道:“雖然我五國伐楚救越乃是正義的事情,但是其細微之處還有區別。

越國位於楚國東部,瀕臨大海,而上次五國伐楚之時,我們攻打的目標卻是淮北之地。

¤тт κan ¤℃O

那淮北之地,已被楚國統治數百年,乃心腹之地,民心歸附。我們進攻淮北,對於當地的楚人來說,這是敵國入侵,是來欺凌他們妻女,搶奪他們的財物土地的惡徒。所以在楚人看來,五國伐楚的真正目的乃是爲了奪取楚國的淮北地,而不是爲了復健越國。

是故,我五國大軍一到,便引起了楚人的激烈反抗,這就是我五國伐楚不能速勝,而陷入苦戰的原因。

而淮北一戰之所以失敗,那是因爲蘇代此人不走堂堂正正之道,不想着通過道義說服楚王以及楚相昭雎讓越國復立,反而想着通過陰謀暗害楚相昭雎,以致楚相昭雎世子嫡孫慘死,從而激起昭雎決死之心,不惜以身爲餌,引誘我三國聯軍。”

臺下的季子聽到田離的話不由嘴角一抽,當初蘇代去楚國的計劃,可是稷下學宮諸子謀劃的,現在田離公然攻擊暗算昭雎的計劃,這分明是對拍板計劃的他不滿。

此時,田離在臺上接着道:“所以,在下以爲,五國伐楚雖然是佔據道義的行爲,但是攻打淮北卻是不道義的。

要我說,若是當初五國以越國淮南地爲目標,讓天下看到五國復立越國的決心,讓楚人也知道五國伐楚不是爲了攻打楚國,而是爲了復立越國,如此,楚人豈會爲了越國而與我五國死戰。

如此,楚人五死戰之心,而我復立越國的意志堅定,只需與楚國對持三月,則前線的楚人必然戰心盡失,而越地的百姓必然羣起響應。

內有憂患,外有強敵,而自身卻無死戰之心,如此,我五國又豈會擔心戰爭不勝,有豈會擔心難以擊敗楚國,有豈會擔心無法復立越國。

所以說,我們五國當初要是攻打淮南,第一次伐楚之戰時就已經勝利了,根本就用不着三次。”

田離話音一落,臺下的一衆墨者立即響應道:

“不錯,先生之言在理,攻打淮北乃是不義之戰,所以楚國守衛淮北之時,纔有衆多捨生取義的義士爲了心中的道義而爲楚國防守淮北。所以說,這並非我墨者無義,而是我墨者心中存有天下大義。”

“對,若是當初攻打淮南,我們早就勝利了。”

滕更一聽周圍全是讚揚田離的聲音,頓時大怒道:“豈有此理,這簡直是強詞奪理,師出有名,合乎道義就是合乎道義,豈有攻打淮南就是有理,而攻打淮北就是無理的說法。

伐楚救越乃是大節,無論攻打淮北還是攻打淮南,那都是小節,只要大節不虧,區區小義根本就無法影響大義。

你們這些墨者總是隻看到區區小義,卻不見天下大義,人們常說墨守陳規,誠不我欺!”

田離見滕更對他甚至是對墨者展開攻擊,心中一怒,譏諷的笑問道:“既然先生說攻打淮北也是合乎大義的事情,那先生倒是說說,我們五國伐楚爲何會失敗?

還有,當年滕國大行仁義之道,爲何會被桀宋一戰而亡?”

“你···”滕更大怒,但卻又無法反駁。

按理來說,滕國大行王道,只需五十里地就可以稱王天下了,但結果卻是一戰而亡。

這一件事,他想了多年都沒有想明白,究竟是哪裡出問題了。

此時,田離見滕更啞口無言,微微一笑,正欲乘勝追擊,大談墨家非攻大義,以推廣墨家學說,但開口的一瞬間,他忽然見到臺下季子身側有一個一幅楚人打扮的俊朗楚人。

見此,他略一沉吟便知道這人的身份。

於是,他衝屈原拱手道:“可是楚國大賢屈子當面?”

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
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千零七章 卒飄如風 上第二百一十九章 疲楚之策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一百五十八章 楚韓一體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第二百零五章 仁義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大事能成否第八百六十九章 北地烽火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五百六十八章 援軍到來第五百零七章 南顧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四百七十章 趙王調停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八百四十九章 合萬歸一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合圍第七百七十五章 上庸之戰 三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三百六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託付後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六百一十八章 宮中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九百三十二章 前奏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八百五十三章 頒佈爵位 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一百五十四章 神器重寶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六章 燕國滅亡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夜色襲人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七百九十五章 怨氣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一百五十七章 奢靡治國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