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下)

第132章 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下)

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丟到arXiv預印本服務器上後,徐川就沒有再管過這些了。

至於天文界的轟動,暫時也還只在天文界內流傳,還並沒有破圈。

知道了這篇論文不少天文科研者都在嘗試想辦法弄懂這篇論文,但奈何裡面數學知識實在太過深奧,整個天文界幾乎沒什麼人能看懂。

不過科研界的圈子就那麼大,天文學界也還是和數學界掛鉤的,於是不少的關注到這方面的天文學家拿着論文就去找以前合作過的數學教授了。

寄希望於數學界能幫助他們驗證作這篇論文中的計算過程和計算方法是否正確。

與此同時,《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年度評論》期刊的內部人員也爆出了這篇論文目前正在他們手裡,正在進行審覈。

但同樣的,他們也遇到了一個麻煩的事情。

那就是Xu-Weyl-Berry定理作爲數學界前幾個月才公開公佈的一條定理,目前整個數學界熟悉這一塊的人真不多。

而且這篇論文的投稿者,就是證明了Xu-Weyl-Berry定理的原作者,所以現在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人員來進行審覈這篇論文。

這是最大的麻煩。

徐川不知道天文界和天文物理界的波動,在將論文投遞出去後,他暫時就沒關注這些了,他進入了休息狀態。

畢竟之前忙碌了兩三個月都沒好好休息的,有時候還得熬夜整理數據,身體再強也經不起這樣造,得好好休息恢復一下。

不過沒等他休息幾天,南大這邊主持的大型全國天文會議就召開了。

這次會議,他作爲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的創始者,肯定是要參加的。

現代國內的天文界,起步其實很晚,各種大型天文設施的數量質量,包括巡天衛星、大型外天空空間望遠鏡等設備,目前來說和西方國家比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差距的。

不過華國發展和追趕的速度很快,比如目前正在建設,位於黔貴省QNBYZMZ治州境內的天眼,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

建設了反射面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射電望遠鏡,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類的視野,用於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此外,還有大型空間站、巡天望遠鏡等設備也在建造中。

等到這些設備投入使用,華國將一躍稱爲世界上最頂級的天文觀測國家。

而現在,時機恰好。

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參數信息的方法出現,再配合各種天文設備,在未來幾年,十幾年,華國將涌現出一大批頂級的天文學者。

這就是一個學科有突破者走在前沿的好處。

即便是精準計算遙遠天體參數信息的方法面前全世界公開,但只要他這個創始人有心去傳播,在這一學科上註定能領先於其他國家。

一種全新的方法,特別是數學這種,創始人的理解,在方法出現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內,理解幾乎是必然超越其他人的。

大型天文會議召開,全國各地的天文學者紛紛來到了南大。

徐川倒拾了一下自己,騎了個共享單車來到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這邊離他的宿舍還是挺遠的。

來到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這邊大型會議的氛圍十足。

道路上掛着指示牌和宣傳報刊,教學樓實驗樓前面也拉着橫幅,足以證實南大對這次大型天文會議的重視。

畢竟也是,南大的天文系雖然在全國各大高校中都排名頂尖,但高校是高校,相對於那些頂尖天文科研機構來說,影響還是要弱很多的。

所以舉辦這種全國性的天文會議的機會並不多,有一次這樣的機會,自然得正式一點。

“川神來了。”

舉辦會議的禮堂外,招待前來參會的天文系博士生孟璨笑着打了個招呼。

他之前參與了參宿四的觀測實驗,自然認識徐川。

徐川打了個招呼,從孟璨手中接過一份會議表程,翻了一下。

不得不說,有華國天文會總部的插手,這次的天文會議影響力直接輻射到了全國,基本各大有名的天文機構都安排了人過來。

比如天文會的理事長,國家天文臺的常進院士、滇南天文臺的韓佔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的主任等等。

這些人在國內的天文界,幾乎都是最頂尖的一批。

而那些普通的研究員,天文家,天文教授就不用說了,名單末尾顯示的人數足足有三百七十三人。

可以說除了華國天文會每隔四年纔會組織一次的大型天文交流會外,幾乎再沒有其他的會議能有這樣的規模。

畢竟天文界本身就不大,涉及到宇宙星體研究這一塊的天文學家就更少了。

這次大型天文交流會的會程有三天,第一天上午開幕式和各領導講話,下午則是由南大的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彙報這次針對參宿四的觀測發現。

這項工作本來應該是徐川來做的,畢竟參宿四的科研觀測項目是他的。

但徐川嫌麻煩,他在第二天的會程上還要上臺做致詞和講解Xu-Weyl-Berry定理精準計算遙遠天體的參數信息的方法,就將這事拋給了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而天文系這邊也樂於接受這樣的麻煩,能在全國這麼多頂級科研大佬面前露臉的機會,在其他人眼中,自然是極其難得的。

第三天則是內部的小型會議,天文會組織了各高校和頂級天文研究單位的頂級人才一起商議交流參宿四伴星對參宿四的影響。

這也是徐川關注的目標,他對會議的規模大小並不在意,他比較在意的是在這次交流會過後,這些天文學家們能否計算出參宿四體內的伴星是否對參宿四有影響。

這點纔是他保持關注的目標。

對他而言,最好的結果莫過於伴星對參宿四有影響,能促使參宿四提前超新星爆發,但又不會影響到參宿四的磁極,不改變伽馬射線暴的輻射區域。

這樣一來,說不定他有生之年還能觀察到一場宇宙中最絢麗的煙花,爲高能物理帶來新的發展,也不會影響到地球。

這是最好的結果了。

前兩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第三天,南大的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這邊在教學樓中安排了一場小型會議,參會的人不多,不到二十人,但聚集了國內天文界的大部分頂級大佬了。

徐川混在一羣中老年男人間,顯得是格外的格格不入。

“徐川同學,畢業後有沒有想法來咱白城天文研究所工作?”

會議上,一位戴着黑框眼鏡的老人笑呵呵的拉着徐川交流着。

徐川嘴角抽了抽,這拉他去搞天文是什麼鬼。

不過未等他回答,一旁就有另外一名老人出口道:“得了吧,老傅你還真是喜歡到處拉人,人家在數學上走的好好的,年紀輕輕就證明了世界級猜想,跟你去天文臺?這是嚴重浪費人才。”

聞言,傅姓老人反駁道:“什麼叫做浪費人才,搞數學和搞天文都是爲國家做貢獻,地位是同樣的。”

對面,老人不屑的瞥了一眼:“虧你想的到,也虧伱還好意思說出來,老不修。”

“你什麼意思.”

見兩人有吵起來的意思,南大天文院的院長蘇定強連忙勸和,這兩人,在如今的天文界真就是活着的泰山北斗。

前者叫傅公立,帶領國內天文界從一窮二白髮展到現在,奠定了國內天文界的發展。

後者叫王綬琯,是華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開創了華國射電天文學觀測研究,大幅度提高了授時訊號的精度,推動了天體測量學發展,研製出多種射電天文設備。

此外,他還參與了多項大型工程項目。

比如黔貴大型天眼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教授,就是他的學生,天眼的設計與製造,就有他的參與。

這兩位在南大要是吵起來了,勸架的人都找不到。

相對前兩天證實交流會來說,第三天的交流會就沒那麼正式了。

與此說是開會,也不如說是同行之間的交流。

“王院士,從您的計算來看,參宿四氫包層內的伴星似乎不會對參宿四造成影響的樣子?”

交流會上,在王綬琯院士展示了自己的看法與初步計算後,徐川看向了這位年老的長者。

這位老人出生在1923年,如今已經93歲高齡了,不過精神狀態倒是還挺好的,還從事着教學和研究工作,只不過已經不是正式的了。

王綬琯笑着點了點頭,道:“南大天文院之前提交個天文會的資料我都看了一下,雖然裡面的計算過程我不懂,但上面有你對參宿四和伴星的質量計算。”

“在來之前,我讓人計算了一下,如果你的數據準確的話,這顆氫包層內的伴星幾乎不會對參宿四的磁極產生影響。”

“因爲兩者的質量相差太大了,十幾倍的質差,唯一的結果就是參宿四在超新星爆發內核坍縮時直接產生巨大的引力釋能,將這顆原本能穩定運行的伴星推出去。”

“如果它能在超新星爆發的瞬間依舊保持自己的形態的話,這顆伴星將成爲宇宙間的一顆‘孤獨的’流浪恆星。”

“不過更大的可能是,它會毀滅在超新星爆發中。”

“因爲它距離參宿四的內核實在太近了。”

“強大的衝擊會如同手術刀一樣,一層層的將這顆恆星像剝洋蔥一樣,從外層開始,將所有的物質全部剝離掉,最終變成遊離在宇宙中的氫、氦等材料。”

“如果幸運的話,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材料可能會重新形成一個聚集點,再度利用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噴出的物質,以及這顆伴星原有的物質緩慢的重組成一顆新的恆星。”

“不過這個時間太漫長了,可能需要數百萬,數千萬甚至是數億年,我們是觀察不到了。”

徐川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這位老人雖然已經九十多歲高齡,但思維和表達簡介清晰,即便是不瞭解的天文的普通人也能聽懂。

確定了伴星不會對參宿四的磁極造成影響後,徐川心裡的疙瘩也落下了一塊,不過他還有一個疑惑,便緊接着問道:

“那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是否會受到這顆伴星的存在影響而提前,亦或者延遲?”

王綬琯院士沉思了一下,道:“這個沒法確定,得看參宿四如今已經走到晚年的哪一步了。”

說了一句後,他看向徐川,接着道:“你應該懂一些天文知識,那我就直接說好了。”

“參宿四的超新星爆發,是否會受到這顆伴星的存在影響,得看參宿四本身的狀態。”

“你知道的,參宿四如今已經走到了晚年,它已經演變成了一顆紅超巨星。”

“但受限於觀測技術和計算技術,天文界目前還不知道它具體已經走到紅超巨星的哪一步了。”

“如果僅僅是剛開始燃燒聚變體內氦的初始階段,那麼距離超新星爆炸的時間最起碼要以千年爲基礎來推算,伴星在這一階段並不會影響到它。”

“但如果它已經走到了氦聚變的晚期,開始聚變鋰、碳、氮、氧這些物質的話,這顆伴星或許有可能影響到參宿四,讓它提前超新星爆發。”

“這其中的關鍵點在於氦後續材料的聚變一是速度相當快,恆星內核的反應會相當強烈,且會爆發出相當強烈的能量。”

”比如碳聚變,我們叫它‘碳閃’。”

“它聚變的時間很短暫,還不到一秒鐘,正常情況下會在0.01秒至0.9秒內瞬間閃過,但在這極短的時間內爆發出來的能量卻相當強。”

“如果碳閃的規模大的話,它的能量甚至能強到足夠撕開參宿四星體,在星體表面撕開一道巨大裂縫。”

“正常情況下,這道裂縫會很快的就被周邊的物質填補上,但如果碳閃的位置,正好和伴星對應的話,受伴星的引力影響,填補的速度可能就沒那麼快了。”

“或許可能只差幾秒鐘的時間,但也會對參宿四造成極大的影響。”

“比如當裂縫存在的時候,參宿四會向外噴射出大量的物質,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內部核心的‘電子簡併壓力’。

“而當核心的電子簡併壓力降低到不足以支撐錢德拉塞卡極限質量時,恆星內部的核心就無法再支撐整顆星體了。”

“強大無比的引力可能會直接壓垮核心,進而引發超新星爆發或者核心坍縮。”

“從這個角度來看,伴星的存在可能會對參宿四超新星爆發造成影響。”

“當然,這種概率其實很小。”

聊聊狀態。

昨天中午一兩點時的體溫37.8,除了肺悶,深呼吸的時候有些刺痛,以及止不住的想咳外,沒有其他的症狀,精神良好。

晚上九點多接近十點的時候,體溫升高到了38.7度,胸悶加劇了不少,喉嚨有點瘙癢,不過精神狀態還算良好。

目前就這樣,完畢,今天醒來後再看看情況。

(本章完)

第258章 生日第668章 合作‘好夥伴’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557章 國士無雙!第1章 回國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468章 爲開發火星而準備的科技第450章 空天發動機!(求訂閱月票)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815章 月華臺!第510章 你知道買家是誰嗎?第690章 搶生意啦!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791章 有本事你們自己建一臺啊!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454章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交流會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119章 晨星數學獎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519章 攪屎棍的米國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168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訪第186章 證明霍奇猜想!第785章 ‘破限’運行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616章 CERN的新聞發佈會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669章 月球礦藏開採計劃第27章 論文過審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358章 不好,羣衆中有‘壞人’!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47章 挑釁與恥辱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168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118章 學姐的請客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92章 你怕是有個量子大腦吧?(三更求追讀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40章 國集測試與額外加分第368章 不同的選擇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19章 國賽小插曲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239章 資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206章 等離子體湍流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85章 南大的獎勵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
第258章 生日第668章 合作‘好夥伴’第751章 馬斯克:你想要什麼?第326章 火力全開的陶哲軒第96章 請學姐幫忙第385章 重啓實驗!第557章 國士無雙!第1章 回國第331章 院士名單公佈第682章 少俠,我想去太空旅行!第468章 爲開發火星而準備的科技第450章 空天發動機!(求訂閱月票)第782章 17萬億電子伏特的碰撞!第223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815章 月華臺!第510章 你知道買家是誰嗎?第690章 搶生意啦!第760章 比數學課更催眠的課程!第791章 有本事你們自己建一臺啊!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454章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交流會第656章 焦頭爛額的NASA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第109章 上臺報告第238章 解決鋰枝晶難題的關鍵第254章 輻射電能轉換第119章 晨星數學獎第580章 提前一年面世的‘遙遙領先’第519章 攪屎棍的米國第568章 超出範疇的研究第168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426章 震驚世界的消息第59章 損失慘重的第一區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16章 P大的招攬第135章 被學校催着畢業第404章 無明顯輻照損傷!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733章 NASA宇航局的到訪第186章 證明霍奇猜想!第785章 ‘破限’運行第556章 科研又雙叒叕的背鍋了?第616章 CERN的新聞發佈會第230章 諾獎的抉擇第322章 開創學科!第676章 來自學姐的靈感第231章 不平凡的十月第87章 普林斯頓的邀請第669章 月球礦藏開採計劃第27章 論文過審第591章 時代的侷限與發展第691章 NASA宇航局的無奈第410章 可控核聚變的問題(爲書友4786大佬第358章 不好,羣衆中有‘壞人’!第732章 共同署名第534章 國際高能物理大會第47章 挑釁與恥辱第735章 從天上掉到嘴裡的餡餅!第120章 參宿四的科研項目第50章 整理數據,收集線索第168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356章 那就買一臺回來好了第803章 倒打一耙的福克斯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241章 再次前往斯德哥爾摩第118章 學姐的請客第97章 建模工作開始第280章 畢竟是我的學生(求月票)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498章 CERN那不切實際的想法第92章 你怕是有個量子大腦吧?(三更求追讀第61章 新的征程(三更求月票求追讀!)第40章 國集測試與額外加分第368章 不同的選擇第688章 人造重力第694章 黎曼猜想,有答案了?第610章 舉世無雙第242章 諾貝爾獎典禮第359章 超導材料的再度突破第234章 開啓核輻射對抗實驗第772章 第一位‘中庸’的學生第340章 高溫超導的機理與強關聯效應第343章 影響國家發展的材料第696章 再度爆炸的數學界第54章 建模與提示第19章 國賽小插曲第549章 蔡鵬:我終於能夠畢業了!第239章 資本家的心,果然都是黑的第526章 通向大統一理論聖盃的基石第206章 等離子體湍流第140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第425章 聚變之光!第85章 南大的獎勵第74章 我是讀了個假大學和研究生嗎?第499章 爲犯下的錯誤買單第276章 核能項目中的問題(二更求月票)第544章 重新定義航空與航天第48章 別忘記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