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金陵。
棲霞區往東,處於江鎮和容句夾角間的下蜀地區,一個全新修建起來的航天基地中,一架體型龐大的航天飛機正安安靜靜的躺在巨型的組裝中心廠房裡面。
在最初的載人航天項目啓動後,星海研究院就在金陵的偏遠郊區地帶找市裡面拿了一塊地,用於建造航天中心。
而這座航天中心,除了發射中心和總控制中心等航天項目必備建築外,還有一個偌大的裝配中心。
這一架龐大的航天飛機,就是在這個裝配中心組裝起來的。
事實上,如果將航天飛機的組裝和發射放到其他的航天基地會更節省資金一些,但徐川拿地在金陵附近新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航天中心也不光光是爲了航天領域的發展而做的。
雖然組裝建造航天飛機和完成航天任務的確是這個航天中心的核心任務,但除此之外,智能化工業的製造和發展,以及一套屬於星海研究院的標準建設,也是屬於這個航天中心的任務。
就像這次航天飛機的設計建造組裝,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在翁筠宗和常華祥院士的領導下,由星海研究院/航天研究所牽頭,完成航天中心建造的同時,部分性的完成裝備中心的智能化生產。
比如打造無人生產組裝車間,通過智能/模塊運輸設備和運輸管道、機械臂、智能操控中心等硬件和軟件來完成部分零部件的組裝或加工。
除此之外,去年徐川想到的構建符合研究院的標準,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系統對研究過程、材料產品供應商做管控的方案,也在這艘航天飛機的組裝上進行了一個初步的實驗。
儘管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但至少完整的走下來了,爲後續星海研究院的整體鋪開提供了不少的經驗和基礎。
站在廠房中,空軍裝備處的總負責人楊瀚和總設計師田心遠院士擡頭仰望着停放在自己面前的龐然大物,眼神中滿是激動、興奮、震撼的神色。
第一架搭載了電推進系統-空天發動機和小型化可控核聚變系統的航天飛機,完工了!
可以說,這是航天史上的奇蹟,也將迎來航天史的全新改革!
“不可思議,沒想到你們真的做到了。”
站在人羣中,空軍裝備處一名帶着黑框眼鏡的研究員推了推鼻樑上眼鏡,眼神中帶着震撼的神色感慨了一句。
雖然在來之前,就已經知道了航天飛機的完工,但當親眼看到這架龐然大物的時候,他,恐怕不止是他,整個空軍裝備處的專家教授全都被震撼到了。
這是一艘長度達到了驚人的68.6米,翼展寬達41.4米的超級飛機。
儘管其體型和史上最大的飛機安-225還有一些距離,但它已經接近安-225的兄弟安-124了,整體來說只是機翼要短一些而已。
如果放到民航客機中,其體型堪比空中女王波音747,同樣的僅僅是機翼要短一些而已。
站在徐川身邊,空軍裝備處的總設計田心遠院士注視着眼前的航天飛機,若有所思的開口道:“相對比米國和紅蘇的航天飛機來說,你們這架航天飛機的機翼似乎要長不少的樣子?”
雖然航天飛機不屬於戰鬥機的範疇,但常年專注於航天領域的他還是敏銳的注意到了眼前這艘航天飛機與米國,紅蘇那邊研發的航天飛機不同的地方。
徐川笑着點了點頭,道:“沒錯,相對比那邊的航天飛機來說,這架航天飛機翼展的長度大概要超出二分之一左右。”
“因爲飛行方式的不同?”田心遠思索了一會後補充道。
點了點頭,徐川開口道:“嗯,米國那邊的航天飛機的起飛和入軌整體依賴外部的助推器,它的機翼在設計上大部分時候僅僅供降落的時候在大氣層中提供一定的推力以節省燃料。”
“而我們這邊不同,它的航飛方式更類似於傳統的民航客機或戰鬥機,需要藉助狹長起飛跑道進行升空。只有在抵達臨界點的時候,纔會切換動力輸出模式,改變飛行角度進行入軌。”
“因此機翼提供的升力對於它來說還是相當重要的,將機翼設置寬長一些,可以在大氣層內提供更多的升力。”
一旁,田心遠注視着不遠處的航天飛機,思索了一會道:“載荷呢?它的載荷能達到多大?”
徐川想了下,回道:“這個得分不同的使用環境。” “在臨界點的大氣層之下,它的載荷能達到約120噸,略低於波音747。如果要攜帶物資進入近地軌道,攀爬重力井的話,其載荷比之前設計的略低於一些,最多能達到61.45噸。”
“至於脫離了重力,進入了外太空以後,載重對於它來說就沒什麼意義了,不過這艘航天飛機的貨倉容量,有約330m左右空間可以攜帶物資。”
“嘶~!”
聽到徐川的介紹,空軍裝備處過來參觀的專家教授都倒吸了口冷氣。
三百三十立方米的空間,這差不多有一個國際空間站大小了。
而國際空間站的組裝,是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逐步將核心艙、實驗艙等部件發射上去組裝而成的。
而這艘航天飛機一次起飛,若是能成功入軌進入外太空,就相當於直接一次性發射了一套完整的空間站上天。
事實上,徐川所說的330立方米的空間,是這艘航天飛機的貨倉容量。
這並未包括其他使用區域,比如駕駛艙,動力艙,航天員的居住活動艙等等。
要知道它的體型僅僅是翼展小於波音747而已,其機身本身並不小多少。
而波音747客機的貨倉容量高達了670立方米,也就是說,相對比之下,這艘航天飛機只有一半的空間能用於承載物資,剩下的都被各種儀器設備佔據了。
但儘管如此,它能攜帶的物資,尤其是在外太空的時候,依舊是驚人的。
一次補充,甚至能在月球上建立起一座初具規模的活動基地或者是小型空間站。
相對比傳統的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來說,說它是航天領域的新革命真一點都不爲過。
人羣中,空軍裝備處的楊瀚蔀長更是震撼帶着激動,在聽着徐川的介紹時,整個人都在不斷的深呼吸控制着情緒。
不考慮其他的東西,光是這架航天飛機擁有的無限續航,無論是在大氣層內還是近地軌道以上,就沒有任何的渦輪噴氣式飛機能相提並論。
而那龐大寬敞的使用空間,更是可以讓這架航天飛機以一種類似於空間站的形式永遠巡航在近地軌道上。
但毫無疑問,它的機動性和靈敏性同樣是空間站無法比擬的。
空間站固定在軌道上無法脫離,但這架航天飛機卻是完全不同,它可以隨時從近地軌道上下來,進入大氣層內且保持活動能力。
光是這一點,就足夠對外形成無法想象的戰略威懾力了。
“對了,說起來,你們這架航天飛機起名字嗎?叫什麼?”
廠房中,楊瀚忽然回過神來,看着眼前的龐然大物好奇的問道。
徐川笑了笑,道:“當然有。”
“它的名字叫‘星海號’。”
頓了頓,他擡頭仰望向眼前巨大的航天飛機,接着道:“雖然和研究所同名,但星海代表着研究所的夢想,也代表着我的夢想,仰望星海,它就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