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三節

“看城樓上。”閻柔指着漁陽城對燕無畏說道:“靠我們這一側的城牆上,我們的戰旗已經沒有了,飄揚的都是胡人的戰旗。這說明再過一段時間,漁陽城的南城門就要失守了。也就是說防守南城門的我軍士兵已經基本上全部陣亡。漁陽城四千人,南城門至少兩千部隊。按常規算法,攻城大戰,雙方的損失比例一般爲五比一左右。但對英勇善戰的胡人來說,這個算法就應該打個對摺。所以我說如果我軍兩千人皆亡,則胡人至少要付出四千人代價。”

燕無畏恍然大悟,信服的連連點頭。心裡對這個和自己一樣,曾經橫行大草原的馬賊佩服的五體投地。怪不得這小子即使不做馬賊了,也有人要他,的確有些真本事。

“眼前的鮮卑人大軍依舊隊列整齊,穩絲不亂,這說明攻城部隊的損失還在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以內。況且我軍如今還在城牆上堅守,並沒有棄守南城門。這能不能從反面證明敵人的損失並沒有閻大人說得那麼多呢?”一直沒有做聲的鄭信在一邊說道。

“我不贊成子玉的意見。我軍還是以擊退敵人,暫時解除鮮卑人對漁陽城的包圍爲好。這個險不能冒,一旦吃不掉敵人,就會和對方僵持在戰場上。這時只要熊霸的部隊從東城門趕過來,被圍殲的就是我們了。”鮮于輔堅決地說道。

閻柔不服氣地一瞪眼,張嘴就要說話,被李弘制止了。

“子玉兄,羽行兄的想法是對的,此時實在不適宜冒險,還是以突襲解圍爲第一目標。你們聽聽我的想法怎麼樣。”

“鮮卑人的弓箭部隊在他們整個陣形的最前沿,無論我們用一字形,還是雁行隊列,都不能對他們進行毀滅性的打擊。但我們回頭進行第二次攻擊時,敵人的弓箭部隊可能很快重新組織起來,對我軍側翼進行猛烈的射擊,這樣會給我軍的側翼造成重大傷亡。”

“所以,我打算從敵人的側翼,以菱形陣列展開進攻。菱形陣列的左翼爲主力前鋒先行,攻打鮮卑人的弓箭部隊,務必將其打散,擊潰,不讓他們組織起有效的反擊,重傷我軍。我率斥候屯,後衛屯二百人在前,玉軍候的左曲六百人居中,羽行兄的後曲六百騎斷後。”

“菱形陣列的中路同樣做爲主力攻擊。子玉兄的前曲六百人在前,趙軍候的中曲六百人在後。敵人準備攻城的生力軍都集中在這裡,他們的防守能力和反擊能力都是最兇狠的,所以中路的攻擊最是艱險。”

“菱形陣列的右翼是輔助攻擊。鮮卑人撤下來休息的攻城部隊都在這裡,應該都是一些不堪再戰的疲憊之師。一旦我們開始突襲,最先恐懼逃跑,破壞敵人整體防禦陣勢的缺口就在這裡。我軍的主要目的是驅散他們,在驅散的基礎上儘可能予以殲滅。鬍子的右曲六百人承擔這個任務。”

“諸位可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李弘問道。大家一致搖頭。李弘的攻擊方法簡單適用,目的明確,無懈可擊。

“諸位都清楚自己幹什麼嗎?”李弘再次問道,“不清楚,我可以再解釋一次。”

看到大家都神情興奮,躍躍欲試,李弘隨即笑着揮揮手:“各自回去,重整隊列。散了吧。”

田重帶着後衛屯飛速上前,與鄭信的斥候屯合爲一隊人馬,整整齊齊排在李弘的馬後。

傳令兵在夜色裡跑來跑去,一片大戰來臨之前的緊張和繁忙。

李弘回頭望望一臉肅穆的田重,腦海中突然閃出一個念頭:這個老兵,將來一定會心願得償,隨着自己戰死在沙場上。

田重衝他笑笑,從背後的箭壺裡抽出一支箭,搭在弓上。

李弘猛踢馬腹,黑豹受痛,長嘶一聲,率先飛奔了出去。鄭信,田重各自帶隊跟上。

玉石猛抽戰馬一鞭,率領本曲人馬開始移動。同一時間,中路閻柔的部隊也同步出發。

鮮于輔,趙汶,鬍子三人的部隊基本上在一條線上,隨即他們的騎兵也慢慢地沒入到無邊的黑暗裡。

李弘心如止水。他全身都趴伏在黑豹的背上,身軀隨着黑豹地飛騰而有節奏地上下起伏着。他閉上眼睛,任由狂風拂面,舒服地享受着自由狂奔的樂趣。

距離漁陽城已經越來越近了。

戰士們可以清晰的聽到戰場上的喊殺聲,慘叫聲,刀槍相接的碰撞聲,城下的牛角號聲,城上的戰鼓聲;可以清楚的分辨出飄浮在空氣中的血腥味,焚燒樹木之後的焦糊味,以及瀰漫在戰場上的慘烈與痛苦。

慕容績很興奮,他坐在戰馬上,意氣飛揚,覺得自己的本事根本就不比慕容風差。慕容風沒有打下盧龍塞,但他慕容績卻打下了漁陽城。

他看到西城牆上大局已定,臉上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隨即他準備派出一支預備部隊去增援城門樓的驌驦部落。就在這時,他坐下的戰馬忽然在原地侷促不安地蹦跳起來,慕容績一個不留神,差一點從馬上摔了下來。緊接着,更多的戰馬都一反常態,或仰首長嘶,或四蹄亂動,或搖頭擺尾。

慕容績風警覺地四下張望,心裡隱隱約約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李弘慢慢地從馬上坐直了身軀,把鋼槍拿在了手上。

他好象從鋼槍上汲取了什麼力量,突然之間就象換了一個人似的,渾身上下充滿了逼人的殺氣。

他放聲高吼:“吹號,全速前進……”

漢軍在戰場上主要是通過旗語和戰鼓金鑼指揮部隊的變陣和進退。李弘認爲旗語無聲,在激烈廝殺的戰場上有多少人會沒事就擡頭看看背後的指揮旗,而且夜間作戰士兵們也看不見旗子,缺乏靈活性。戰鼓和金鑼雖然好,但相對於牛角號來說,又不方便騎兵們攜帶使用。只有胡人的牛角號適合騎兵。他們不分大小,可以掛在脖子上,腰上,可以在第一時間,騎在高速奔跑的戰馬上,發施號令。所以李弘堅持在騎兵隊伍中使用牛角號。

巨大的牛角號聲突然撕破了黑幕,直衝雲霄。

慕容績瞪大了雙眼,吃驚地望着黑暗深處。

他不知道這是那一支部隊,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但他熟悉牛角號,那是純正的端牛角號吹出的聲音。所以他和所有的鮮卑士兵一樣,直覺的認爲這是自己的援軍。

奔雷一般的馬蹄聲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響,終至於變成了轟鳴聲。

李弘回過頭來,看到騎兵大軍分成了巨大的三股洪流,士氣如虹,鋪天蓋地地向鮮卑人的大軍席捲而去。

突然之間,他覺得自己全身熱血沸騰,一股股豪情自心裡噴吐而出,刺激的自己恨不能隨着飛奔的戰馬躍空而去。

他高舉鋼槍,用盡全身力氣高吼起來:“加速……加速……”

巨大的牛角號聲再次從黑暗深處傳出,伴隨着戰馬奔騰的轟鳴聲,緊張和恐懼的氣氛霎時間籠罩了城下每一個士兵的心,神秘而又恐怖的驚懼感壓得他們幾乎要窒息了。

距離自己的大軍陣勢已經非常近了,還吹衝鋒號,不是敵人那就是見鬼了。即使是鮮卑人的部隊,那也是自己敵人的部隊。慕容績面色大變,聲嘶力竭地狂吼起來:“佈陣防禦,佈陣防禦,敵人突襲,突襲……”

他的喊聲未落,周圍的號角兵們已經吹響了報警號聲,急促而低沉的號聲霎時響遍了整個戰場。

士兵們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雖然戰馬奔騰的轟鳴聲已經掩蓋了戰場上所有的聲音,雖然戰士們的心靈被黑暗深處裡的未知力量緊緊地壓迫着,但他們還是下意識的在報警號聲地指揮下,迅速做出了迎敵地反應。

然而慕容績和他的部下們馬上就知道這一切都是徒勞了。

一人一騎突然從黑暗裡橫空飛出,一頭飄逸的長髮隨風狂舞。

李弘揮動長槍,縱聲高呼:“爲我大漢,殺……”

田重,鄭信,雷子,號角兵們同聲呼應:“殺……”

殺聲驀然響起,震撼了整個漆黑的夜。更多的騎兵戰士聽到了高呼聲,他們用盡全身力氣的力氣跟在後面大吼起來:“殺……”

大漢鐵騎就象是黑夜裡的幽靈,在殺聲震天中,突然就衝出了厚重的黑暗。他們好象破堤的洪水,一路呼嘯着,轟鳴着,怒吼着,挾帶着滿天的風雷,以雷霆萬鈞的氣勢,摧枯拉朽一般的殺向了鮮卑大軍。

城牆上,慕容峰帶着幾百名突擊戰士,艱難而血腥的前進着。雙方的士兵們都已經成了兇惡的野獸,他們糾纏在一起,互相撕扯着,用刀劈,拿斧砍,用矛戳,用牙咬。短短几十步距離的城牆頂上,屍體已經鋪了厚厚的一層,鮮血積滿了地面,開始沿着石階往下淌。他們的耳中只有敵人的慘叫,眼裡只有敵人的身軀,一切對於他們來說,都沒有比殺死對方更重要。

慕容峰被砍了好幾刀,渾身上下鮮血淋漓。幾個侍衛把他從死人堆裡掏了出來。他趴在城牆垛子上,艱難地張大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氣。隨即他就看到了從黑暗裡飛奔而出的騎兵大軍。他絕望地大叫起來,嗓子裡發出的卻是幾乎不成人聲地嗚咽。

慕容侵就站在大軍的左翼指揮。他目瞪口呆地望着,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漢人的這支援軍難道是從地上冒出來的?

慕容侵幾乎神經質地大叫起來:“弓箭準備……”

他的身後沒有弓箭手,沒有長矛兵。因爲是攻城,弓箭手都被調離各自的部隊,集中在城牆下面。長矛兵在攻城過程中,都改拿戰刀戰斧充當突擊部隊的前軍去了。他的身後除了自己的侍衛,就是刀斧手,準備下一撥殺上城樓的預備隊。他只能選擇後退,他自己一個人後退。

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
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九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五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強敵顯蹤跡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三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一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四十節(上)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五節三國人物介紹魏中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九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七節(下)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岳飛墮落的天使二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兩漢的印璽節制度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二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