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狠辣的戰略意

光和七年四月下旬,河東太守董卓領北軍攻廣宗,不拔,再次遭到戰敗。

在第二回的廣宗攻城戰中,長水營不出李儒意料地遭遇慘敗,儘管暫領此營兵力的步兵校尉劉絳迫切想打贏這場仗挽回劣勢,但只可惜長水營的騎士們對他們主將馬竇的死心存疑慮,對劉絳報以種種敵意,致使劉絳根本無法很好地指揮這支兵力。

這一仗,廣宗黃巾贏得相當輕鬆,畢竟撇開北軍長水營騎士對代主將劉絳的疑慮外,更關鍵的是他們是一支擅長馬上作戰的騎兵,叫他們下了馬像步兵那樣前往攻城簡直就是笑話,若這樣還不全軍覆沒,簡直就是沒有天理。

此戰之後,李儒便將腦筋動在了射聲營與越騎營這兩者身上。

儘管射聲校尉馬日磾與越騎校尉伍孚百般不情願,但礙於他們此前“逼死”了馬竇,這迫使他們不得不硬着頭皮接下這個必輸的任命。

臨近五月的時候,董卓下令向廣宗展開了第三回攻城戰,在這一戰中,越騎營的騎士們不得已赴了長水營的後塵,下馬提上長槍,與射聲營中的虎賁士一同展開攻城。

這一仗,他們敗地更快,幾乎僅僅只有半個時辰左右,先鋒部隊便全線潰敗,嚇地馬日磾與伍孚連忙撤軍。

是因爲北軍五營一營不如一營麼?

不!

追究落敗的根源,那無非就是李儒設計將最擅戰的士卒用在了最不適合他們發揮的位置,可以叫北軍以“短”擊“長”,如此豈有不敗之理?

更關鍵的是,由於張煌的原因,這幾場攻城戰幾乎都是發生在酷熱烈陽之下,廣宗黃巾倒是還好,畢竟他們佔據人數上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優勢實行輪換戰術,可是北軍這邊,壞心眼的董卓與李儒,那可是故意每回都叫所有兵士在城下觀戰的。美其名曰是伺機而動,可實際上呢,無非就是爲了消磨北軍士卒的士氣,利用炎炎烈日消耗士卒們的體力罷了。

在這種種算計陰謀之下,赫赫北軍在廣宗遭到了建軍以來最慘重的傷亡,步兵營、長水營名存實亡,射聲營與越騎營折損過半。唯一保留了全部精銳的屯騎營,那還只是因爲董卓打算招攬吸收這支鐵騎而“網開一面”而已。

毫不誇張地說,就目前的戰況而言,數遭慘敗的北軍已徹底失去了之前的強勢,不得已在廣宗黃巾的面前轉攻爲守。

如此局面,固然是張煌最希望見到的,爲了答謝董卓與李儒二人的暗助,同時也打算再託付這兩位一些事,張煌再次秘密邀請了董卓與李儒到上一回吃酒會面的村莊相見。

“莫以爲一頓酒席就能扯清你欠董某的人情喲!”

在見到張煌之後。董卓咧着嘴哈哈笑道。

事實上,北軍的衰敗不止對黃巾有利,對他董卓亦是大有裨益,畢竟常年屯紮在長安附近的北軍。那可是董卓治下隴西郡的心腹大患,就算是董卓,亦日夜提防着北軍是否會在背後給他一刀,而如今北軍衰亡大半。這就意味着董卓所掌控的隴西郡在與朝廷博弈的政治上更具底氣,使得董卓終於有膽氣可以對朝廷的委任陰奉陽違,傍着朝廷這棵大樹迅速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

再加上張煌親口承認欠他一個人情。這對於董卓而言簡直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畢竟撇開張煌身爲天下黃巾總帥的身份不談,他自身所蘊藏的潛力,也使得董卓十分樂意結交這樣一位少年豪傑。

“大叔說笑了,區區一頓酒席,怎能償還這天大的人情?今日邀請大叔與李先生過來,只是小子將知會兩位一樁事……”張煌輕笑着說出了此行的目的:“鑑於眼下冀州這邊我黃巾軍戰況不錯,我想前往潁川、南陽那邊走一遭,尤其是潁川,我總覺得潁川那邊要出事……”

“潁川?”董卓愣了一愣,旋即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道,“若是董某記得不差,與你潁川黃巾對峙的,應該就是皇甫嵩吧?”

“對,大叔瞭解此人麼?”張煌問道。

只見董卓聞言後默不作聲地伸手拿起酒盞吃了一盞酒,這才舔舔嘴脣低聲說道,“這麼說吧,煌小子,孫堅、孫文臺,你認得的,應該也清楚此人的本事,董某敬重他,但不會畏懼。然而那皇甫嵩、皇甫義真……我從未見過那般適合戰場的男人!那是一員天生的將才!”

“……”張煌聽了這話忍不住面色微變,要知道這句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還則罷了,可是從董卓嘴裡說出來,那就足以叫他提高警惕了。

“那個皇甫嵩有那麼厲害?”郭泰在旁聽了半響,忍不住開口問道。

見張煌與郭泰明顯不怎麼相信,董卓也不在意,用手指敲擊着桌案慢條斯理地說道,“爲使你等印象深刻,董某不妨將其比作前朝一名將,你等一聽便知。”

“比作何人?”張煌好奇問道。

只見董卓深深望了一眼張煌,面無笑容,一字一頓地說道,“公孫起!”

不同於沒文化的郭泰歪着腦袋尋思着公孫起究竟是哪位大能,張煌聽了這話面色猛變,他萬萬也想不到董卓竟給予皇甫嵩如此崇高的評價。

“白起?!”倒吸一口涼氣的張煌忍不住失聲反問道。

“不錯,白起。”董卓點了點頭,旋即輕吐一口氣,緩緩說道,“皇甫義真乃雁門太守皇甫節之子,你應該聽說過雁門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曾經,有人將雁門郡視爲外戎的狩獵場,是匈奴肆意屠殺我大漢子民的獵場,但是,那些視我漢人爲豬狗的匈奴也有畏懼的人,那就是皇甫父子。”頓了頓,他繼續說道,“倘若說皇甫節僅僅只能算是一名擅戰之將,本事、名氣皆不如其兄皇甫規,那麼皇甫嵩……此人冷靜、英勇、好戰、善謀、嗜殺。是曾經被皇甫規評價爲可以肩挑皇甫家門楣的天生將才!”

[皇甫規?涼州三明其一?]

張煌的雙眼不由地眯了眯,畢竟涼州三明曾被世人譽爲大漢軍隊的脊樑,是撐起上一個時代的英雄式人物,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然而作爲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竟如此推崇他的侄子,可想而知皇甫嵩的能耐。

“既然這麼厲害,我怎麼從未聽說過?”郭泰還是有些不相信。

董卓微微吐了口氣,淡淡說道,“皇甫嵩過去擔任的乃是北地太守,常年與外戎作戰。你等小輩不識其名也不奇怪。但若是有朝一日你等有空閒路經北地、雁門等處,不妨從外族口中打探打探,看看此人是否如董某所言,在外族眼中是否如同惡鬼一般。”

張煌越聽越驚訝,然而旁邊郭泰卻不服氣,忍不住說道,“這麼厲害的名將,又怎麼數戰敗於我潁川軍渠帥波才之手?”

“這不可能!”一聽說皇甫嵩竟然戰敗,董卓臉上佈滿了驚駭之色。適口否決。他怎麼也難以相信,他心中一直以來深深爲之忌憚的世間第一宿將,竟會敗於一介黃巾渠帥。

“怎麼不可能?”郭泰昂着頭說道,“我們都收到戰報了。”

董卓心中疑慮越來越濃。忍不住開口詢問道,“可知詳細戰況?說出來聽聽。”

於是乎,郭泰便將潁川黃巾渠帥波纔在陽關擊敗朱儁,緊接着又擊退了皇甫嵩的討伐軍。率領大軍一路殺至長社城下,逼得皇甫嵩與朱儁二人只能據守城池的這系列的事通通告訴了董卓與李儒二人。

但讓郭泰爲之詫異的是,董卓聽了這些戰況後卻露出了沉思之後。而在他身旁的李儒,在微微思索了一番後,竟用憐憫的目光望着張煌與郭泰。

“煌小友,不必去潁川了。”李儒淡淡說道。

張煌聽了這話心中咯噔一下,強行遏制着心中泛起的不詳,艱難問道,“爲何?”

“因爲是白走一趟。”李儒語氣平靜地解釋道,“說不準,你還未趕到潁川,那些潁川黃巾,便已然被皇甫嵩擊破了……”

“怎麼會?!”郭泰一聲驚呼,駭然地望着李儒。

“不信?無妨,且容儒爲你等稍作分析,你等便知究竟。”李儒也不在意郭泰的無禮,淡淡說道,“首先,你們得更正一個事實……並非是因爲皇甫嵩戰敗,故而波才才決定轉戰長社,而是皇甫嵩故意露出破綻,引誘波才至長社。”

“他爲何要這麼做?”張煌聞言不解地問道,“既然他有這個本事擊破波才,直接攻克陽翟不好麼?”

“因爲皇甫嵩打算盡殲你潁川黃巾!”李儒一言道破了皇甫嵩的意圖:“波纔在陽翟時,皇甫嵩的確可以將其擊破,但是,卻不能盡全功:一旦波才戰敗,勢必會選擇撤退,無論是遷往南陽聯合南陽黃巾,還是遷往汝南聯合汝南黃巾,都會致使這場仗繼續拖延下去。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數殲滅波才數萬潁川黃巾,分割南陽黃巾與汝南黃巾,如此一來,南陽黃巾便如同甕中之鱉,時日不多了。”

“他……他如何能保證全殲我潁川黃巾?”郭泰滿臉驚駭地問道。

李儒聞言望了一眼郭泰,慢條斯理地說道,“據在下猜測,波才其實並未全盤控制潁川郡,對麼?”說着,他不等張煌與皇甫嵩回答,自顧自笑着說道,“潁川乃天下文才匯聚之地,荀氏書院更是聚集了天底下不知多少擅計擅謀的飽學之士,再加上陳、荀、種、韓這四個大家族的底蘊,區區自保,顯然是不成問題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波才究竟何德何能,膽敢不顧潁川陳、荀、種、韓四大家族在後方的威脅,直接攻打長社?難道他就不知,擅戰謀士最喜斷人糧道麼?”

張煌聽到這裡心中又是咯噔一下,畢竟據他所知,潁川渠帥波才爲了爭取時間儘快地攻往雒陽,還真的沒有去花費精力掃除潁川四大家族的勢力,見皇甫嵩敗於他手,便樂觀地調集兵馬攻打長社去了。

[果然是誘敵之計……]

仔細琢磨李儒的提點,再結合戰報中所記載的種種事實,張煌長長嘆了口氣。心中的不詳終於得到驗證。

“爲什麼……爲什麼選擇在長社?是因爲地利麼?”

張煌目不轉睛地望着李儒,他隱隱已經猜到,皇甫嵩之所以選擇在長社全殲潁川黃巾,那麼理由多半是因爲長社一帶的地理環境適合他的作戰。

“因爲有潁水!”李儒憐憫地望了一眼張煌,正色說道,“長社在北、潁水在南,而波才居中。據在下猜測,皇甫嵩一旦在正面戰場擊潰了潁川黃巾,勢必會有意命騎兵將你潁川黃巾敗卒往南驅趕……”

“要用水攻?”張煌驚愕地說道,“可是眼下才五月啊。短時間內應該積蓄不了足夠的水吧?”

“所以皇甫嵩選擇了避戰不出,任憑你潁川黃巾渠帥波纔在城下耀武揚威啊。”李儒讚許地望了一眼張煌,旋即淡淡說道,“而一旦潁水上游蓄水足夠,那麼,皇甫嵩就會有所行動了,到那時,就算是鬼谷子再世,也難以挽回你潁川黃巾全軍覆沒的絕境。”

“怎麼會……”郭泰聽完這一系話面色慘白。癱坐在木凳上,久久回不過神來。要知道他前幾日還在暗自歡心潁川黃巾渠帥波才竟能將皇甫嵩、朱儁那兩名朝廷所謂的第一、第二名將徹底壓制,萬萬也沒有想到,那只是皇甫嵩爲了一口氣全殲潁川黃巾而做出的種種佈局。

再看張煌。他的面色也不是很好看,畢竟正如李儒所說的,潁川黃巾一旦全軍覆沒,所代表的意義絕非只是黃巾軍失去了一支精銳而已。更關鍵的是,潁川黃巾乃南陽黃巾、東郡黃巾、汝南黃巾這四個點的中心樞紐,一旦他消失了。就意味着南陽黃巾將面臨四面受敵的窘迫處境,並且潁川、東郡、汝南這一條黃巾軍的防線,也將被皇甫嵩撕開一道口子,東郡黃巾與汝南黃巾,也難再有所聯合。

[好狠辣的戰略意圖……]

張煌下意識地咬了咬牙,他終於意識到爲何歷史中各地的黃巾軍極少相互的聯合作戰,不是他們不想,是辦不到,因爲皇甫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了處在中心點的潁川黃巾,直接將黃巾軍的戰線徹底撕破,到那時,南陽黃巾也好、汝南黃巾也好、東郡黃巾也罷,被分割了勢力的他們頂多只是做到自保,等着皇甫嵩率兵將他們逐一擊破。

“倘若我現在去,還來得及挽回麼?”張煌目不轉睛地望着李儒,神色中充滿了期待。

“這個……”向來以足智多謀著稱的李儒此時聞言也是面露難色,畢竟他就算是再有本事,也猜不到皇甫嵩那邊何時會展開對潁川黃巾毀滅性的反攻啊。

見素來面色平靜的李儒露出爲難之色,張煌不由感覺有些失望,但儘管如此,他還是決定前往潁川走一遭,畢竟潁川黃巾的存亡實在是事關重大,幾乎是決定着整個黃河以南黃巾勢力是否還能延續下去的關鍵,容不得他有絲毫的怠慢。

“郭泰,廣宗這邊的事暫時就交付給你。”

這話,張煌是對郭泰說的,但是他的目光,卻是望着董卓與李儒二人。

似乎是看破了張煌的心思,董卓咧着嘴笑了笑,說道,“這事放心,在朝廷將董某革職前,董某保你廣宗無憂便是!……畢竟這是兩相得利之事。”

“多謝!”

抱拳拱手向董卓與李儒道了一聲謝,張煌心急如焚地跟郭泰返回了廣宗。因爲情況緊急,他甚至連蔡琰都沒有帶,只是在囑咐了她幾句後,便單人匹馬趕往了潁川。

說實話,廣宗這邊的局勢張煌倒不擔心,一來是董卓與李儒暗中偏袒黃巾,二來嘛,數回戰敗折損嚴重的北軍幾乎不能再對仍然擁有多達十萬黃巾的廣宗城造成威脅。相比之下,張煌更加擔心潁川那邊的局勢。

[該死的波才,叫你攻陽關你不攻,偏偏去招惹長社!難道你就非要戰死在長社麼?!]

懷揣着心中的怨念,張煌駕馭着戰馬馬不停蹄地趕往潁川。

然而心中萬分焦急的他,卻千不該萬不該忽略一樁事,忽略一樁極其重要的事,這件事,直接導致了一樁會令董卓、李儒、郭泰都咬牙暗罵不已烏龍發生,同時也令廣宗黃巾,錯失了全殲北軍這一舉國皆驚的壯舉的發生。

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6章 泰山見聞第154章 纏鬥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171章 驚!道法的弱點?第69章 夜亂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45章 越夷閩族第30章 車禍一般是這樣引發的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160章 亂世起第184章 狠辣的戰略意第107章 意外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31章 第六鴉:太史慈第133章 縛虎太守郭典第105章 師與徒第122章 逃脫第132章 疏途第74章 在廣陵軍的最後一頓酒水第90章 “射”場第43章 驚人之舉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9章 拜訪臧家第70章 凌駕於武力第132章 疏途第27章 暗中的援手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62章 搶人頭?第141章 攪局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205章 風口浪尖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32章 疏途第183章 毒士、毒計第53章 曲步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5章 新的傳說?第144章 古黎遺民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章 義軍!黑羽鴉!第207章 聯墨(二)第15章 泰山賊首徐巽第22章 波瀾漸起第35章 歷練第7章 神術?第105章 師與徒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80章 以一敵四夏侯惇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147章 根源第44章 宮酆震怒第41章 斥候,軍隊的耳目第206章 聯墨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49章 必敗的戰役第189章 轉折第91章 “射”場(二)第78章 孫堅vs輸耳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120章 河東衛仲道第26章 呆賊失手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81章 明日不復有第58章 一個位子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119章 較勁第76章 反目成仇第41章 斥候,軍隊的耳目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70章 唯一目標:中軍帥帳!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112章 風雲漸起第207章 聯墨(二)第100章 墨儒科技第68章 輕車熟路賣舅舅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第88章 荊襄龍鳳第55章 赤幘軍(二)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91章 “射”場(二)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70章 凌駕於武力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27章 暗中的援手第9章 拜訪臧家第178章 惡蛟到來
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6章 泰山見聞第154章 纏鬥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115章 混亂之夜(二)第171章 驚!道法的弱點?第69章 夜亂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45章 越夷閩族第30章 車禍一般是這樣引發的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160章 亂世起第184章 狠辣的戰略意第107章 意外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57章 槍貫之技,螺旋第31章 第六鴉:太史慈第133章 縛虎太守郭典第105章 師與徒第122章 逃脫第132章 疏途第74章 在廣陵軍的最後一頓酒水第90章 “射”場第43章 驚人之舉第32章 遭遇地頭蛇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9章 拜訪臧家第70章 凌駕於武力第132章 疏途第27章 暗中的援手一百三十五章 兄弟團聚第62章 搶人頭?第141章 攪局第103章 荀攸、荀公達第205章 風口浪尖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132章 疏途第183章 毒士、毒計第53章 曲步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5章 新的傳說?第144章 古黎遺民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25章 兩個人的旅程第93章 超難的兵略之戰第106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章 義軍!黑羽鴉!第207章 聯墨(二)第15章 泰山賊首徐巽第22章 波瀾漸起第35章 歷練第7章 神術?第105章 師與徒第188章 無時無刻的騷擾第80章 以一敵四夏侯惇第25章 準備推大怪第147章 根源第44章 宮酆震怒第41章 斥候,軍隊的耳目第206章 聯墨第77章 襲來的地劍第149章 必敗的戰役第189章 轉折第91章 “射”場(二)第78章 孫堅vs輸耳第42章 初回交鋒:斥候戰打響第118章 蔡家姐妹第120章 河東衛仲道第26章 呆賊失手第28章 難解的疑問第181章 明日不復有第58章 一個位子第109章 第五宮元第119章 較勁第76章 反目成仇第41章 斥候,軍隊的耳目第175章 複合之議第170章 唯一目標:中軍帥帳!第65章 孫堅的驚疑第151章 困局思破第112章 風雲漸起第207章 聯墨(二)第100章 墨儒科技第68章 輕車熟路賣舅舅第179章 匪夷所思之請第88章 荊襄龍鳳第55章 赤幘軍(二)第86章 驚豔鬼才郭奉孝第197章 初期失利第91章 “射”場(二)第209章 逆天之人第70章 凌駕於武力第3章 初識天下之大第27章 暗中的援手第9章 拜訪臧家第178章 惡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