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明要亡了

明崇禎十六年,淮安府鹽城縣上岡鎮。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上岡此地東臨黃海,秦漢時已興漁鹽之利。大明洪武年間,朝廷設新興場於上岡南百里處便倉收鹽,至此鹽城一帶鹽興昌盛,集市貿易興旺。所產之鹽暢銷南直隸、河南、江西、湖廣等地,稱爲淮鹽。

上岡所處本是數河交匯之聚,境內又有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楚州鹽城經泰州海陵、如皋至通州海門的捍海堰(俗稱范公堤),交通便利,爲當地四鄉通達之處,故而在本朝中葉鹽業“開中法”改制之後,便有來自新安江的商人於上岡設垣收鹽。

時日久了,原本只有數十戶居民的上岡遂興而爲鎮,並且當地百姓主業便是壘竈燒鹽。

不過百年下來,因海岸東退,滷氣漸消,鹽竈隨海岸陸續東遷范公堤外,有錢的鹽商佔用蘆葦茂盛的沿海灘塗興辦商竈,漸漸便壟斷了鹽產,使得當地原有燒竈百姓多淪爲鹽商私工。

反觀范公堤內(西)那些因爲不能再燒鹽而報廢的竈地,卻經當地貧苦百姓長期爽鹼各青,使得土地漸漸竟能種植,至崇禎年間堤西土地已是能種稻麥兩季,然年產量卻低。

地勢肥沃之地不過年產三百來斤,其餘貧瘠之地不過一兩百斤而矣,地多者二三十畝,地少者數畝,一家老小齊上陣累死累活,也收不了多少糧食。

扣除交給朝廷的田賦後,大多數家庭不過堪堪夠活,畢竟當地百姓哪一家子都有好幾口子人,老人小孩吃的少些,那壯勞力的大人吃的糧食可多了。

從前還好些,再怎麼樣一年到頭下來總能混個溫飽,但打從什麼遼東鬧了建奴以來,朝廷的境況是一年不如一年,百姓們的日子跟着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打西北和中原鬧起流寇後,朝廷要的田賦就更多了。

什麼遼餉、剿餉、練餉,三大餉加起來至少要了地裡收成的三分之一,還不算其它地方的苛捐雜稅和各式徭役攤派,百姓們真是苦不堪言。

因此,農閒之時當地人多往海里(堤東)替鹽商打工,以此賺些生計錢貼補家用。要不然,這一家老小光守着那鹽鹼地的收成,熬不到年底全家就得浮腫了。

此間是十一月,水稻已經收割,除了曬稻外,百姓們便忙着將地裡的稻草收好壘成垛,這些稻草是百姓們煮飯的主要材料,看得可金貴。

然僅有稻草還不夠,不管哪家大人小孩,但有時間還得去撿些枯枝蘆葦來用,要不然家裡斷了燒火料,這鍋竈就生不得。

有些老人還帶着自家的孩子到大戶人家的地裡去拾穗子,碰上好心的大戶也就罷了,遇上那不好說話的甚至能放狗咬你。

陸四昨天就險些叫地主家的狗給咬了,倒不是他也到人家地裡拾穗子,而是他想弄人家的狗吃。

打來到這崇禎年間,陸四已經個把月沒吃肉了,那嘴饞的光是想到前世吃都不吃、看一眼都倒胃口的大肥肉就滿嘴的口水。

偷狗吃這個想法是陸四五天前好不容易做下的艱難決定,在此之前他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成爲偷雞摸狗之輩。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陸四都算得上是個老實人。尤其是今世,他在左鄰右舍眼中也是個巴掌拍不出個屁的憨憨小四子——一個連大名都沒有窮小子。

陸四他爹倒有個大名,聽着還挺不錯,叫陸有文。

可惜的是,陸有文從小到大連個壹字都識不得,文沒有、武沒有、財沒有、權沒有,正兒八經的貧農。

全家唯一的財產就是陸有文他爹當年在的時候分給三個兒子的各五畝地,以及那三間用泥塊壘起、上面滿是蜂洞的房子。

還不錯,陸有文沒打光棍,要不然也不會有陸四了。

陸四他娘是三十里外王莊的姑娘,模樣倒不算好看,但勝在體板結實,能幹活。

當時,陸四他爺爺也是看中這一點才東拼西借湊了點禮錢給小兒子說的這門媳婦。

但是陸四他娘命苦,生下陸四的第五年在地裡挑稻子的時候不小心摔進了溝裡,人擡回去沒兩天就嚥了氣,留下陸四和他爹相依爲命。

都說沒孃的孩子早當家,陸四也是如此,今年才19歲的他雙手已經滿是裂口和老繭,從小到大也沒穿過一件新衣,都是大伯和二伯家哥哥們,甚至是比他大一歲的侄兒穿過的舊衣。

那補丁是從膝蓋打到屁股,跟個百家衣似的,手裡要是端個碗出去,估摸都能討半碗粥回來。

人吶,都是有命的。

命裡有的終究有,命裡沒的終歸沒。

就這苦到不可能再有下限的陸四人生竟然還有那麼一劫,這一劫讓活了19年都沒穿過一件體面衣服的陸四永遠離開了這個人世,卻讓這個世上多了個半口肥肉都吃不下的新陸四。

但那是從前的事了,現在陸四就想吃肉,甭管什麼肉,肥的還是瘦的,哪怕是板油渣子他也吃,因爲解饞啊。

家裡窮得咣噹響的陸四哪有錢買肉,所以在熬了大半個月後他實在吃不消了,就把目光盯在了隔壁村吳老爺家養的兩條狗身上。

那吳老爺可是上岡這一帶誰都惹不起的主,吳老爺是有功名且在外做過官的,不知道是在河南還是在山東。

吳老爺是七月份從外地回來的,回來後沒兩天,縣裡的老爺們就過來拜訪了,大車小車送禮的絡繹不絕,聽說連府裡都有人過來,可把周圍的人羨慕死了。

這都是命好,人吳老爺是文曲星,命裡有這富貴,不像他們這些苦哈哈,祖墳不冒煙啊。

不過隨着拜訪吳老爺的人多了,有些鄉民們不知道的事情就陸續傳了出來。

陸四起先也不知道,還是聽比他爹大了二十幾歲的大伯陸有才說的。

總結起來就三件事,第一件就是怕這大明朝要亡,因爲西北的流寇已經鬧的很兇,官軍沒一處打得過的。聽說那流寇的頭子李闖在襄陽稱王,並在河南殲滅了總督孫傳庭率領的官軍主力,現在的朝廷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第二件事就是朝廷的薊遼總督洪承疇大人帶領的十二萬大軍在關外的松山叫韃子給全軍覆沒了。這對於流寇鬧得很兇的大明朝來說,那無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件事是和吳老爺有關的,不過不是士紳老爺們傳出來,而是吳老爺夫人的孃家侄子一次喝醉了吐露出來的。

據這孃家侄子講,他姑父原先是在山東的德州做知府。後來流寇圍了開封,朝廷叫山東總兵劉澤清帶兵赴援。誰知那個劉澤清不是個好東西,竟把他姑父也帶到前線,說是幫着料理糧草輜重。

哪曾想,那劉總兵在距開封只有八里的地方就叫流寇給打敗了。雙方本來相持三天互有傷亡,按理這仗未必就敗,可那劉總兵卻不知道怎麼想的,突然下令自家兵馬拔營走人,甚至都沒來及通知下面。

結果官軍倉皇奔逃,士兵們爲了爭船在黃河裡淹死了不少。他姑父僥倖在隨從的幫助下搶了條船逃出,眼看着那劉澤清混賬透頂,索性德州也不回了,星夜就回了老家。

三件事其實合起來應該是兩件事,劉澤清赴援開封應該與李自成在河南攻打開封,並隨後大敗孫傳庭等系列戰鬥合稱河南之役。

明末歷史這一塊的細節,陸四知道的不多,但主要大事件肯定是清楚的,並且前世看過一部叫《大明劫》的電影,那電影中的故事背景估計就是這河南之役了。

印象中好像明軍挖了黃河大堤水淹李自成的大軍保住了開封,但李自成卻同樣殲滅了大量明朝官軍,獲得了戰場主動權,並最終在汝州大敗孫傳庭,給大明王朝敲響了喪鐘。

而劉澤清這個馬上就要成爲江北四鎮之一的傢伙不過是河南之役的小插曲,至於吳老爺的經歷,更是插曲中的插曲。

還有一件事陸四非常肯定,那就是李自成這會應該已經準備向北京進軍,因此距離崇禎皇帝上吊估計只剩幾個月了。

而接下來...

陸四當時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眉頭皺得很深,以致他大伯以爲這小四子身子出了什麼事呢。

陸四沒事,身子沒事,心裡有事。

歷史,很清楚的擺在他面前,然而他卻無力改變。

一個連肉都吃不起,甚至都做不到頓頓能吃上米飯的窮小子,憑什麼去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很現實的一點,要改變歷史,就得有兵馬,有地盤,而想要有這些,對於陸四沒其它選擇,就一條——造反。

可造反對於陸四而言,簡直是異想天開啊。

很現實的一點,他拿什麼造反?

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
第三百七十三章 以人命換勝利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五百二十二章 太后,沒錢沒糧,走吧!第二百六十章 嚇唬嚇唬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家皇后,朱家貴妃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下船,就打誰!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敵要來了(謝盟主碧血劍)第六百零八章 狗奴才太精第九百九十九章 滅明者,明軍也第五百二十八章 韃子終於來了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二百三十九章 淮陰侯的迷茫第四百二十五章 火燒眉毛的攝政王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十八章 一把菜刀第五十三章 親藩 夜襲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已死,天下歸都督也!第四百零三章 你們要給我找個舅媽?第九百五十六章 湖南救湖北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六十八章 天塌下來先吃肉第四百三十六章 陸四初一,清軍十五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八百二十五章 隆武元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走就打你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司,給弟兄們留點種子吧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六百一十六章 饒餘郡王的黃昏(五更)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二章 造反三要素第四百二十八章 睿王就是睿智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五百二十六章 攻保定第九十七章 天道輪迴好滅明第六百四十一章 太后英明第九百四十九章 身家富貴皆在爺身上第七百四十八章 大印不如破碗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七百三十七章 賞官賞銀賞女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想不想當皇帝?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四百八十一章 淮侯當監國第三百九十五章 舅舅稱帝了?!第八十六章 下揚州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七百二十章 雪冷血熱第七百四十一章 張獻忠身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光着膀子打北京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子寶座 價高者得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三百二十九章 你要對老夫做什麼?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千軍萬馬抓白袍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一百零六章 誰敢橫刀!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六十二章 殺了李士元!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七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百二十九章 告訴二郎,我頭疼第五十二章 淮安保衛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東線無戰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棄城,不殺;毀城,誅三族第九百九十六章 合和店會議第七百一十五章 炮擊沈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六百九十八章 北地第一軍事集團第六百一十八章 豫親王被圍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