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

前明沃爾都司(又譯鄂爾多司萬戶)唐時當爲朔方郡,成化十六年韃靼入侵此地,自太祖、成祖以後明武功第一的成化皇帝令太監汪直監軍,兵部尚書王越提督軍務,保國公朱永爲總兵前往御虜。

王越說服汪直請朱永率大軍自南路走,自己則與汪自榆林出邊。汪直部下精騎箭隊探知韃靼王庭在威寧海一帶,於是盡調大同、宣府兩鎮精兵兩萬,晝伏夜行二十七日至貓兒莊。

時天降大風雪,汪直同王越親自披甲,率精騎連夜奔襲威寧海,韃靼猶未發覺,明軍縱兵掩殺,獲大勝。此戰,韃靼達延汗巴圖蒙克(小王子)僅以身逃,達延汗的妻子、蒙古傳奇女英雄滿都海戰死。

戰後,王越功封威寧伯,成爲明朝僅有的三位以戰功封伯的文臣之一。

汪直則因此役邊功震驚內外,因太監無秩可升,只能加食米,以年十二石爲一級。成化帝便一次給汪直加三百石,前所未有,創有明一朝紀錄。此後更是命汪直總督西北軍務,並賜制敕曰各地鎮守、總兵、巡撫俱受其節制,有不遵號令者可先以軍法處治,然後奏聞。

至此,汪直權勢自開西廠後達到鼎峰,權勢比之“內相”司禮監印也不遑多讓。

而威寧海及貓兒莊等地,皆在河套境內。

順軍第一軍提督高一功奉命出塞入河套作戰後,立即奔襲白城子,大破滿清冊封的郡王塔什海,殺其子、侄、孫29人,並斬蒙古兵3240餘,繳獲戰馬兩萬餘匹,牛羊九萬餘隻(頭),俘虜蒙古人一萬餘,堪稱大捷。

美中不足的是塔什海的妻子帶了兩個孫子並部分族人西逃虎魯克寨桑部,而虎魯克寨桑部的駐地就在威寧海,也就是白城子以西數百里的都思兔河畔。

河套地區蒙古勢力最強者便是塔什海同虎魯克寨桑,現塔什海部已滅,高一功自是要盡全功再滅虎魯克寨桑部,完成監國要求的“復套”目標,故而留副將郝搖旗率一部兵馬鎮守白城子,自己則率步騎萬餘準備長途奔襲威寧海。

高一功出發後,郝搖旗突然集合將士,命人將被俘的蒙古人選出兩千精壯者押到城外。

時天寒地凍,狂風呼嘯。

被押到城外的兩千蒙古青壯在風中被凍得直哆嗦,一個個都不知道漢人將他們趕出城幹什麼。

郝搖旗面無表情縱馬看了一圈後,便揮動了令旗。

四千順軍步卒立時向着蒙古人進逼而來,這些士兵都是在長城內新補充進第一軍的兵員,大部分都是時任陝西總督孟喬芳在西安拼湊的鄉兵,基本上毫無戰鬥力,甚至大部分人都沒有殺過人。

隨着順軍的進逼,蒙古青壯似乎意識要發生什麼,他們開始騷動起來,有人本能想跑,可四面八方除了同波浪推進來的順軍步兵,便是那一羣羣蠢蠢欲動的騎兵。

風越來越大,漸漸已有雪花落下。

狂風的呼號中,郝搖旗命人發出動手的訊號。

隨着紅色煙花彈的騰空炸響,一條條排成長隊的順軍步卒手持長矛向着被圍的蒙古青壯衝了上去。

他們中不少人目中都是不忍,可上官的命令卻又不敢違抗。

長矛刺出那刻,很多人的眼睛是閉着的。

哀嚎慘叫聲再次響徹在白城子外。

隨着屠殺的繼續,隨着鮮血的四流,那些長城內的農家子弟一個個眼神變得兇狠。

“殺韃子,殺韃子!”

不止一個農家子弟在刺死當面的蒙古人後,興奮的高聲呼叫着。

郝搖旗更是催馬踏入蒙古人羣中,鋒利長刀不時劈下,一顆顆人頭滾落在地,鮮血讓枯黃的草地變得無比紅豔。

紛飛的鵝毛大雪很快掩蓋了草原上的血跡,天地間變得白茫茫一片。

一切結束後,渾身上下都是雪花的郝搖旗咧嘴笑了笑,拿起親兵遞來的一壺酒便“嘟嘟”的往嘴裡灌。

一壺酒下肚,火辣辣的燒心,郝搖旗卻是渾不在意,打了個酒嗝對部下吩咐道:“上報行營,塔什海餘部趁提督領軍西進作亂,叫我老郝殺了兩千亂賊!”

言罷,很是得意打馬進城。

這兩千人頭,也是戰功。

而郝搖旗是陝北人。

有明一代,陝北人最恨塞外韃子。

雖然監國再三諭要要求善待河套地區投降的蒙古人,可郝搖旗覺得善待是可以的,但這個善待可以放在後面。

至少,不除掉這兩千蒙古青壯,他郝副將晚上睡覺不怎麼塌實。

自家應該算是菩薩了,這事換成黨守素,多半是一個活口都不留的。

老黨他全家可都是叫蒙古韃子殺光的。

.........

隨高一功奔襲威寧海的還有行營調撥至第一軍的六名待贖漢將,六人分別是前明大淩河副將孫定遼、前明遊擊劉武元、前明屯衛副將鄧常春、前明萬曆武進士,鎮武堡都司的金勵。

另外兩人一個是滿清冊封的續順公沈志祥之侄沈永忠,還有一個是隨阿巴泰入關敗明朝總兵張登科、和應薦,又攻破太原擊敗順軍大將陳永福的吳汝玠。

這六名待贖漢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擅長於騎兵奔襲作戰。

將此六人撥至第一軍聽用,顯然是有深意的。

六名待贖漢將眼下都在第一軍的軍部“帳前聽用”,並無實際差遣,有需要時即發令箭,無需要時帳前侯命。

戰前,前明萬曆武進士出身的金礪,將成化年間的威寧海之戰詳細與高提督說了一通。

因爲這次威寧海之戰很值得順軍借鑑。

高一功聽得振奮,挼須遙看西方對一衆部將道:“媽啦個逼的,人家一個沒吊子的都能橫掃王庭,咱們這幫人難道還不如個閹人!”

言罷,督兵萬餘長途奔襲威寧海。

當年太監汪直以兩萬明軍橫掃韃靼王庭,今日高一功只以步騎萬餘便想再演此役,看來是大膽,實際卻是牛刀小試,輕鬆的很。只因河套地區的蒙古各部早已衰弱,遠非一百多年前強盛之時的韃靼。

不過即便那時的韃靼無比強盛,也被一個太監領着兩萬人給搗了黃龍。

此事證明一個事實——只要敢想敢幹,任何事都能發生。

太監不讀書,所以能幹成。

文官書讀太多,所以幹不成。

...........

自白城子西進要橫穿兩百里沙漠戈壁地區,順軍以歸降蒙古人爲嚮導,攜帶大量飲水及牲畜,雖萬餘士兵,卻做到一人兩馬,沿途也是晝夜不停,換馬不換人。

臘月底的塞外,那真是冷的出奇。

狂風呼嘯、黃沙漫卷之中更是大雪紛飛。

щщщ .ttKan .¢ ○

萬餘順軍在高一功的帶領下,以再掃王庭之決心奔襲於沙漠之中,當真是大雪滿弓刀。

“我們是一百年來第一支出塞的漢人軍隊!”

高一功所說的這個事實,讓萬餘順軍將士即便大字不識,都能於這塞外大地的嚴寒之中,從胸膛泛起滾滾熱血。

“出塞之前,監國於我言,萬里長城絕非我漢人禦敵之牆,而是我漢人飲馬草原,橫掃胡虜的根據之地!”

“從今往後,我大順寧死不退長城!”

“如果長城消磨了我們的意志,如果長城滋長了我們的安逸,如果長城讓我們變得懦弱,如果長城讓我們變成胡虜的牛羊,那就拆掉長城!”

深夜中的軍議,高一功不無豪情對諸將道,“刀,只有刀,纔是我們真正的長城!”

..........

由於塔什海的妻子帶人逃出白城子,因此隨高一功奔襲的將領們都認爲虎魯克寨桑部肯定已有準備。

待贖漢將沈永忠勸高提督先派一支精銳探馬至威寧海打探,摸清虎魯克寨桑部虛實,以免撲空,或被虎魯克寨桑部伏擊。

高一功卻判斷塔什海的妻子一行雖已逃出兩日,但他們逃走匆忙併未攜帶多少物資,故而未必已經趕到威寧海。就算趕到,虎魯克寨桑部也不會想到大順的軍隊會來得這麼快。

“出塞作戰,就是一個快字!”

雖然自己也是第一次出塞,但高一功卻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搶在敵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出現,哪怕不能取得奇襲效果,也一定能讓敵人陷入極度恐慌之中。

到時,輔以監國所說的“政治”手段,同樣也能解決虎魯克寨桑,從而河套地區在脫離中國百年後再次來歸。

威寧海,虎魯克寨桑部。

當夕陽終於落下時,天色已經黑的不能再黑,蒼茫大地完全籠罩在黑夜之中,讓置身於中的人類既感到無比渺小,也感到一種無形的畏懼。

虎魯克寨桑部以都思兔河爲部落歇息地,他們不像塔什海部以白城子爲部落核心,而是傳統的蒙古放牧組織方式。

這意味着只要順軍能夠在虎魯克寨桑沒有任何防備前出現,這支爲虎作倀的滿洲附屬部落就一定會被消滅掉。

天黑之後,都思兔河兩岸便陸續燃起無數篝火,忙碌了一天的蒙古人開始圍着火堆烤羊。

羊肉是蒙古人最主要的食物,吃完羊肉再喝上一碗關內漢人的販來的茶,那真是無比愜意的很。

可惜這兩年關內那些漢人的商販卻是在河套草原絕了跡,沒了漢人商販,蒙古人沒了鹽,沒了茶,也沒了布匹,更是沒了鐵鍋,很多勇士的兵器都因爲無人維修而變成廢鐵。產出的各式皮毛也因爲沒了買主不得不堆在那裡,任由蟲咬腐爛。

虎魯克寨桑王爺一直爲這些事情苦惱,他曾經派人往長城試圖同守關的漢人軍隊商量互市的事,可是那些漢人的軍隊卻經常換來換去,一會綠營一會西軍,一會又變成順軍什麼的,使得虎魯克寨桑王爺摸不清楚現在長城內到底是誰說了算。

眼下也只能先維持着,讓族人們節省一些鹽巴,等關內的事情定了之後,那些漢人的商販總會再出現的。

這世上,有誰會嫌錢多呢。

前些年山西的商人往關外運火藥,運糧食販往遼東時,虎魯克寨桑可是從中吃了不少好處。

沒法子,誰讓那些明朝不讓賣的東西只能經他河套地區往遼東販呢。

虎魯克寨桑現在考慮最多的是謠言是否真實,強大無比的滿洲人是不是真的被漢人的軍隊擊敗,如果是真的話,那他虎魯克寨桑就要馬上扔掉滿洲給予的大印,派人同關內的漢人和好。

畢竟,他虎魯克寨桑部只不過是一支弱小的可憐存在,滿洲人他惹不起,漢人他同樣也惹不起。

當然,如果漢人不強大的話,他還是很樂意從漢人手中搶一些好東西過來的。

部落裡就有幾百個漢人婦女,是十年前他隨滿洲人入關搶來的。這些漢人婦女可好的很,已經爲他的部落生下上千名孩子了。

虎魯克寨桑最喜歡的一個漢人女子又大了肚子,而她的丈夫已經爲王爺放了整整九年的牛羊,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奴才。

不過虎魯克寨桑覺得自己年紀也大了,那種事已經力不從心,而且最近這兩年身子也是一直不太好,因此他準備在死前就將這個喜歡的漢女賞給他的長子阿達,免得他死後幾個兒子爲了他的女人大打出手。

同往常一樣,虎魯克寨桑同子孫們合聚一帳,吃了兩塊羊肉後,虎魯克寨桑便先去休息了。

人吶,不得不服老。

回到自己大帳時,他看了眼漆黑的天空,知道今天夜裡可能會下雪,但願這雪不要下的太大,要不然形成白災的話,對他的部落又是一個致命打擊。

明天還是派人去白城子一趟,塔什海和漠南那幫人靠的近,家底子也厚一些,看在多年情份上,總能賣些東西給自己吧。

虎魯克寨桑如此想道,然後在那個挺着肚子的漢女攙扶下,悠悠晃晃的進了帳篷。

寒冷的夜裡,王爺並不知道危險即將來臨,他的族人們同樣也不知道。

“是這裡了!”

幾裡外高低起伏不平的一處丘陵戈壁上,幾十名騎兵聚精會神的看着遠處。

視線中,一堆堆的篝火從南到北,沿着一條大河綿延十幾裡地。

在派人回去稟報提督後,難掩心中興奮的“待贖漢將”吳汝玠帶着這些探馬騎兵往河邊摸去。

對於遠處的都思兔河,吳汝玠再熟悉不過,因爲他曾隨汗王洪太遠征過林丹汗。

不同的是,當年他是作爲大清漢軍將領出現在河套,今天卻是以大順將領的身份出現。

兩個身份的轉換,體現的不僅僅是降將,而是認祖歸宗。

他吳汝玠,留上一萬條辮子,還是漢人。

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來,積蓄甚多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
第四百六十六章 遼王可投明主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二百二十三章 祖墳的文物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二十萬軍重重圍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六百二十三章 我就是正統!第四百八十九章 十萬順軍奉監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總督大人的好事第九百五十九章 平川(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十一章 淤泥埋屍 官兵裹夫第二百七十六章 自己的債,自己還第七百五十九章 千年下來,積蓄甚多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敢殺我這盟主!第四十七章 造反還有搶先的!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農民式的戰爭手段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七百零六章 李成棟設伏摩天嶺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第九百三十章 弘光朝的忠臣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五百四十六章 有毛沒毛,拉出來瞧瞧第二百八十八章 都督,萬歲第五百七十六章 阿濟格北返第四百三十五章 書寫得好就把作者綁來第七百七十章 孫可望降順第一百零三章 揚州三將第九百四十五章 但願宇內平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一百零七章 送你一朵小紅花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百零三章 虎父無犬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八百一十七章 天不亡中華第五十四章 抽他孃的生死籤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七百二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八百一十三章 監國歸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跟我幹,吃香喝辣第七百五十七章 監國三大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滿洲,不可冒犯第六百四十五章 順太祖?順世宗?第六百三十二章 給闖王送妃第五百零八章 高祖是誰,霸王又是誰!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二百五十六章 淮陰侯的價碼第一百二十章 紅豆殺黃豆第九百五十一章 順承郡王兵敗第六百零四章 可怕的尼堪第六百八十章 你們說說,我爹怎麼安排?第五百一十五章 從速來降,以免傷亡第四百五十四章 智順王的心思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三桂之心,天地可昭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五十五章 下淮安 不封刀第四百八十二章 封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復故都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一百五十九章 菩薩爹爹有鬼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老爺我還是要回來的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大順隆武帝第六百八十二章 聖武天王李自成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到底聽誰的!第一百七十三章 淮軍第一鎮第七百一十六章 許留守燕京大王爲妾第五百七十八章 敢言出關者,斬!第七百二十五章 阿韃子 孫秦檜第九百五十四章 道觀無人矣?!第四百三十一章 喜迎中國大兵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五百七十一章 去皇帝號,降稱國主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姑娘別怕,咱不是壞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面重甲第二百零一章撐下去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丈夫死亦五鼎烹第二十五章 時勢如何造英雄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七百六十六章 狂風掃落葉第七百一十章 遼陽光復,兵進瀋陽第七百四十七章 俺對不住大兄弟啊!第四百一十九章 老賊,我替天下人殺你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一百七十七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九十九章 姜驤反正 山西光復第九十四章 侄死叔再死第一千零三章 雄師過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