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

“臣等恭迎監國凱旋歸京!”

盧溝橋前兩蹲石獅前,顧君恩率前來郊迎的百官下跪行禮。

陸四內心對跪禮不滿,但考慮時代實際情況,也只得無奈受之。隨後下馬上前親扶顧君恩、寧紹先、陳不平、文彥傑等人,並親切示意文武羣臣起身。

侄兒廣遠未與百官同來,現在遵化同降臣、原清遵化巡撫宋權部署漠南蒙古事。

“此地離京城不過幾十里,我直接縱馬回了就是,大夥何必如此辛苦...你們心意我領了,但以後卻無須如此。有這功夫,於那堂上爲國家多辦幾件事也是好的...”

對顧君恩搞出的百官郊迎,陸四嘴裡批評了幾句,心裡卻還是受用的。

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顧君恩道:“此典制,不可不從。”

“典制也是人定的,既是人定的便能改嘛。”

負責禮政府堂務的馮銓正畢恭畢敬的侯在寧紹先身後,陸四一眼便瞧着了對方,下意識便微微對這馮侍郎點了點頭。

老馮,是有功的,也是能辦事的。

前番籌建大順中央政府時,雖禮制沿用永昌元年規制,但內中也有很多地方不太合適宜,故而在陸四實事求是的指導精神下,馮銓熬了幾個通宵將永昌禮制進行了針對性改動,其中最大的改動就是使本繁瑣的禮儀程序變得相對精簡,這讓陸四十分滿意。

關於自家是繼統還是繼嗣,大順如何從李姓合法合理轉移到陸姓、老丈人李自成的政治待遇安排怎麼個“蓋棺定性”法,馮銓在當中也是出力甚多。

加之布木布泰和陳圓圓,以及通州的陸氏宗親集訓班,不客氣的說,馮銓雖沒有替大順斬殺一名滿虜,但對大順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故而陸四有次在行營笑着對已經赴寧夏出任知府的侄孫義良說道:“這個馮學士,能頂一個鎮啊。”

馮銓那邊發現監國竟特意朝自己點頭示意,頓覺祖墳冒青煙,無比親切感動,激動的立時腰桿一直,一行老淚險些流出,看向監國的目光更是十分虔誠。

如看大英雄,如看大豪傑,如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百官郊迎出徵歸來的監國爲禮,並無政事要稟。

陸四這邊又將孫可望、李定國等西營歸降文武一一向顧君恩介紹。顧前些日子已得行營諭令,知孫可望將出任戶政府尚書,李定國將出任樞密院右使,對二人任職並無意見。

可能是順西同源連帶的親近因素。

換作是清廷或明廷降臣出任此重要職務,顧君恩勢必要勸諫。

另一方面,孫可望出任戶政府尚書雖說是大順的財政大管家,但戶政府受政務院領導,堂官以下官員盡是吏政府任命,並非孫可望私黨,也沒有西營出身的官員,因此根本不必擔心孫可望會在戶政府結黨營私。

李定國出任的樞密院右使是負責大順軍隊作戰事務,兵政府方面則負責軍隊將領任免、封賞、建設事項,兵政府不對樞密院負責,只對政務院負責。同理,樞密院也是直接向皇帝本人負責,因此李定國這個樞密院右使即使有異心,他也根本不可能在軍中安插親信。

在顧君恩這個李自成謀士面前,孫可望同李定國即便貴爲曾今的大西四將軍,也都是以晚輩身份見禮。

雙方初次見面也帶有觀察性質,所言也皆表面。

陸四看在眼中,笑了笑,在百官簇擁之下縱馬回京。

到了北京城又發現竟有上萬軍民,於城門下列隊恭迎監國凱旋而歸,組織者是順天府尹方大猷。

氣氛很是熱鬧。

即使知道這是方大猷同一些官員搞出來的馬屁形式主義,陸四依舊下馬親切同官紳百姓交談。

不想,那方大猷突然率領衆人跪地,恭請監國即大順皇帝位。

就在陸四詫異方大猷是自己起了搶功心思,率先帶頭打第一炮,還是有人授意時,顧君恩等已然上前勸進。

“監國,此古禮,須三辭。”

原先行營掌學士,現任通政使的姜學一知監國對禮制不甚熟悉,在邊上低聲提醒。

陸四噢了一聲,是啊,這封建時代就是王八當皇帝,也得三辭三就。

沒辦法,禮。

出於尊重時代特色,陸四必須假意推辭,稱當日得高太后看重,於危難之中暫行監國事,不敢有竊登大寶之念,也絕不僭位。

又無比感慨道:“大順乃聖武天王所立,今天王屍骨未寒,我何德何能敢稱天子?再者,興國公李過乃天王嫡侄,我又豈能越過於他。”

這話也是半真半假的場面話。

顧君恩不緊不慢取出興國公李過等西北文武百官的勸進表。

從勸進表遞呈時間來看,竟是陸四剛出潼關那會就已經快馬遞京了。

陸四心頭很是暖和,大舅子打仗不行,做人處事還是頂呱呱的。

再看聯合署名文武中,還有前番被他調到山東做佈政,現調任河道總督,負責全國河道整修事務的叔丈人李自敬。

前世歷史上,李自敬被李過推出成爲李自成的繼承人,後在荊州陣亡(一說棄軍),李過方纔成爲順軍第三任領袖。

現在李自敬同李過都表達了對陸四的臣服,這個大順對李家而言,其實已經是過去式,這一點無論何人都看得清。

所以,陸四登基稱帝是板上釘釘,現在只是履行一些基本程序。

“你們這是何苦來哉?我於淮揚起事,乃心繫百姓...今據半壁江山,武賴將士奮勇殺敵,文賴羣臣鼎力輔佐,我於當中又有何功勞,何至黃袍加身?”

既然是逢場作戲,陸四覺得也當有所發揮。

不管怎麼說,他都是主角,而不是龍套。

“監國此言差矣!”

震耳之聲出自馮侍郎,只見這位四朝學士一臉通紅,擲地有聲道:“當年國家不幸,燕京淪陷,滿虜破關,永昌西狩,北方亡於一旦,百姓皆爲異族之奴...若非監國舉義師北上,驅逐滿虜,恢復中華,我中國今日只怕已是遍地腥羶,文明斷絕。故臣以爲,監國不做天子,何人能做天子,何人敢稱天子!”

老馮這人,貴在能說真話,敢說真話。

陸四對馮銓的評價一下又上了一個檔次,這傢伙不是值一個鎮,是值一個軍啊。

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
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八十五章 我話講完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久經考驗的逃跑將軍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打阿濟格,只打多爾袞第一百三十九章 陸爺英明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王玩弄於手掌間第三十五章 當爹的就得復仇!第八百一十章 新編桃花扇第五百章 平西王的驚詫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在,我爲萬歲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六百六十五章 貝勒就值十兩銀第一百一十三章 回不了家鄉的人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一百四十八章 陸爺,我把寇白門弄來了第五百一十章 不爭名,只爭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武英殿中稱皇帝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五百二十四章 大事可定第五百九十五章 攝政王要造反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七百二十九章 雄主焉能稱臣!第三百五十四章 酬以親王,便可易幟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弟就不想回家看看?第二百零五章屠龍少年終成龍第六百三十三章 追他們的贓第四百六十三章 打進京師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三百一十一章 劫孔救淮第二百九十七章 邢夫人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的好阿瑪啊!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九百三十一章 大臣束手,小臣無策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三百一十八章 誰跟聖公走?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鷹視狼顧,國家大禍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不能走第九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滿蒙集團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九百九十三章 秦王未必反,國公一定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二百七十章 侯爺指東,我就朝東第二百九十五章 瘋狂愚勇,必能改變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金萬金,有數就行第六百七十六章 御駕永壽宮第六百二十一章 英俊的尼堪第三百九十四章 兩蹶名王第六百五十二章 關東大兵要亡了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七十二章 造反沒有回頭路第五百一十四章 喜迎大順天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七百三十四章 順皇賞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別打了,和談了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們纔是正規軍!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六十九章 馮學士逼宮第三十三章 殺人何必廢話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大壽第六百零三章 天王當空舞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昌皇帝詔第三百四十七章 淮軍的困境第五百三十二章 長刀出,必飲血第九百五十八章 此屠夫,當寸搩!第三百八十四章 風雨無情第六百四十三章 太后進京第七百三十二章 長安當爲大西新京第四百二十章 人家說的對第一百一十四章 還能不能砍?第二百八十七章 製造兩個明朝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揚子,坐天下第九百二十九章 史閣部請餉第五百三十一章 王爺爲親王,我等爲公侯第二百四十五章 陸四指定專用第八百一十一章 是漢奸還是人材?第三百五十一章 你家的蛋,都碎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二郎,請牢記你的使命!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五百五十章 舅舅說的就是真理第八百零一章 康王武安伯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都,無人矣第六百一十三章 淮揚大砍刀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五百八十三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