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

青銅器博物院

“青銅器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開始於仰韶文化早期和馬家窯文化時期,結束於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爲精美,”導遊王語晗耐心地爲十六名遊客講解着,她的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了對青銅器的熱愛,“青銅器主要分爲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兵器和禮器。”“想不到厚重的青銅器竟蘊含了古人那麼多的智慧和汗水,進去之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參觀參觀。”農民劉皓琛回頭望着遠處的青銅器博物院,欣喜地說。“參觀青銅器時請大家愛護環境衛生,不攜帶飲料、食品進入展廳,不使用手機、攝像機和閃光燈,不在展廳吸菸、大聲喧譁和追逐打鬧。”導遊王語晗面帶微笑,溫馨提示道。“我們一定文明參觀,那些古樸的青銅器是寶雞燦爛歷史的見證,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的驕傲。”教師劉雅婷握緊了拳頭,她的腳步踏上了第一個臺階,緊接着農民劉皓琛、工人董思瀚、醫生高旭煒、廚師馬逸晨、模特範錦萱、警察趙夢陽、公務員黃馨妍、司機吳明哲、學生林子翔、編輯陳慕汐、保安周宇恆、律師孫韶輝、畫家白清遠、詩人孔婧怡和商販鄭鴻熙也朝着青銅器博物院的方向走去。

(一)青銅之鄉

“這個是寶雞的地形圖沙盤,上面標註了寶雞的三區九縣以及重要的遺蹟遺址,想不到寶雞的文化底蘊和西安一樣厚重。”工人董思瀚手指着地形圖沙盤,張大了嘴巴。“寶雞作爲陝西第二大城市近些年發展飛快,它的崛起離不開古人的開拓和進取。”農民劉皓琛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道。“你們快看,吊頂上還有“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出土點分佈圖”和“寶雞青銅器主要出土地點分佈圖”,我覺得寶雞出土的青銅器數量要佔我國青銅器數量的一半之多。”警察趙夢陽高高擡起了頭,對十五名遊客說道。“寶雞不愧爲青銅器之鄉,這片土地上每個地方都可能有青銅器的存在。”學生林子翔聳了聳肩,趴在展櫃上說。“前面是眉縣楊家村窖藏復原展區,大大小小的青銅器數不勝數,我都看的眼花繚亂。”保安周宇恆拉起學生林子翔的手,不停地給他介紹着。“這些青銅器上還有清晰的銘文,可惜我一個字都看不懂。”商販鄭鴻熙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那些古老的銘文距離現在太過久遠你當然不明白,但你回去之後可以查閱一下青銅器的史料,相信你會解開所有的謎團。”編輯陳慕汐也盯着銘文,安慰他說道。

公務員黃馨妍目不轉睛地看着楊家村窖藏復原展區,她想起了自己當年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報道:2003年元月19日下午,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村民王寧賢等5人在村北磚廠的北崖半坡上取土,4時許,王拉乾正在掄鎬挖土,突然一鎬下去出現了一個拳頭大的洞,他朝裡一望一片青光,王明賢上前趴在洞口往裡看,看到了4個大銅鼎,他知道這些大銅鼎是青銅器便決定報告政府,於是用土塊將洞口封住,王拉乾等4人在現場守候,王寧賢返回家中撥打電話。不到6點,眉縣文化局、文化館的專業人員趕到現場,經初步勘察,發現這是一個完整的青銅器窖藏,青銅器大鼎套小鼎,銅鬲擠在鼎之間,粗粗一數就見到鼎有10件,鬲有5、6件,整個地窖可能有20多件器物。由於楊家村五十、七十、八十年代相繼出土過重要青銅器,專業人員憑着職業的敏感預感到這是一個重大的文物發現,便立即向眉縣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進行了彙報,寶雞市文物局領導得到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從晚上8時許到10時許,先後出土了27件文物,銅鼎12件,銅鬲9件,銅壺2件,匜、盤、盂、盉各1件。

(二)周禮之邦

“那個東西好像現代人用的飯碗,它的造型精巧而別緻。”農民劉皓琛抱着雙臂,興奮地說。“那個東西叫厲王胡簋,它就是用來吃飯的。”模特範錦萱看着器物下面的文字,平靜地說。“這些牆盤裡也有銘文,我回去之後好好研究一下。”商販鄭鴻熙託着下巴,陷入了沉思。“我聽說有銘文的青銅器比一般的青銅器更有價值,是不是真的?”司機吳明哲走了過來,對商販鄭鴻熙說道。“那是當然,銘文是對當時歷史文化的見證,它所記載的不單單是一個時代,還有對華夏精神的傳承。”教師劉雅婷望着牆盤,凝重地說。“那個精美的器物就是何尊嗎,它的有名我早有耳聞。”律師孫韶輝拍着展櫃,好像着魔了似的。“我也聽說過它,它的銘文裡有最早的“中國”二字,是整個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工人董思瀚推開人羣,擠到了前面。“我知道何尊的銘文是記述周成王繼承遺志,營建成周的故事,我的父親曾經給我講過。”詩人孔婧怡眯着眼睛,自信地說。“何尊從出土到收入館藏經過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我們差點就看不到了它,”畫家白清遠捋着鬍鬚,惋惜地說,“1965年當地居民將何尊認作破銅爛鐵賣給了廢品回收站,文物人員在無意之間發現了它,於是把它收藏在了博物館內。”“旁邊的雕像展現的是周天子宴饗諸侯的盛景,那些人物看起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醫生高旭煒停下腳步,激動地說。“是啊,我還聽說孔子當年特別推崇周禮,他的一生都在恢復周朝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定。”廚師馬逸晨望着人物雕像,補充說道。

教師劉雅婷看完何尊走到了周天子宴饗諸侯的雕像前,藉着昏黃的燈光她想起了西周的興衰風雲:周的先祖起源於黃帝族,在夏朝時周族首領棄爲“后稷”,負責管理農事,至周文王時,周已發展成爲一個可與殷商抗衡的大諸侯國,他在位期間,先後滅耆、邗、崇等國,又遷都於豐,在遷都後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發繼承王位,武王九年,周於孟津大會諸侯,並與諸侯結下同盟,共同討伐商紂,此後,武王又打敗商軍於牧野,攻佔商都朝歌,結束了商朝的統治,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權,在他的統治下,周消滅了各個叛亂勢力,東遷國都於“雒邑”,西周自成王,經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擴張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達到了周朝的鼎盛時期。周厲王是周朝的第十位統治者,他在位期間對人民大肆壓迫,又禁止人們議論國事,最後憤怒的人們衝入王宮趕走厲王,結束了厲王的殘暴統治,厲王死後,周宣王繼位,由於賢臣輔佐國家逐步恢復了往日的統治,然而興盛的局面並沒有維持下去,宣王薨後周幽王繼位,他爲博得愛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結果當犬戎舉兵大舉進攻的時候,幽王再次點燃烽火,竟沒有一個諸侯出兵相救,幽王兵敗,死於驪山腳下。自此,西周王朝宣告滅亡。

(三)帝國之路

“秦公……最後一個字念什麼?”司機吳明哲想來想去,就是讀不出來。“那個字念“bo”,這件樂器的名字叫“秦公鎛”。”公務員黃馨妍湊了過來,給他說道。“那是一件樂器啊,我還以爲是裝酒用的呢?”律師孫韶輝擺了擺手,尷尬地笑道。“鎛經常與編鐘、罄組合使用,用於貴族在祭祀或宴饗等禮儀場合。”詩人孔婧怡望着秦公鎛,好像聆聽到了遠古的音律。“電子屏幕上演繹的是非子養馬、襄公立國、文公東獵、武公創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以及始皇加冕的歷史故事,秦始皇之所以能滅六國實現大一統,原來都是他的先輩一點一點鋪墊出來的。”警察趙夢陽看着寬大的電子屏幕,詫異地說。“秦人從立國到一統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漫長曆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編輯陳慕汐舒展開眉頭,對警察趙夢陽說。“秦始皇滅了哪六國,你們誰知道?”醫生高旭煒轉過頭,詢問道。“秦始皇滅掉的六國分別是韓、趙、魏、楚、燕和齊,從而結束了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畫家白清遠整理着衣袖,坦然地說。

農民劉皓琛望着帝國之路的畫面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他記得自己曾經翻閱過有關秦人的圖冊,圖冊的內容主要是: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周孝王時,秦先祖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爲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爲周王室養馬並在戎邊對抗西戎,秦襄公時期因率兵救周有功,進而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公元前770年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使秦國正式成爲周朝的諸侯國,秦穆公時期先後滅掉西戎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並穩定了大後方,奠定了秦國作爲春秋五霸之一的基礎,秦孝公時期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爲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滅蜀國,使秦國從此正式成爲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秦昭襄王時期在長平之戰中大破趙軍,滅西周公國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即位,於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四)智慧之光

“折觥是酒器還是禮器?”模特範錦萱苦思冥想,依舊想不出答案。“應該是酒器,有個成語叫“觥籌交錯”嘛!”保安周宇恆走上前來,胸有成竹地說。“折觥是在哪裡出土的,我聽說好像是在寶雞的岐山。”工人董思瀚摸着耳朵,一知半解地說。“不對,是在寶雞的扶風出土的,當時發現的是一個青銅器窖藏,窖藏器物103件,是建國以來出土青銅器最多的一批。”畫家白清遠在空中比劃着,繪聲繪色地說。“前面的人物雕像正在製造青銅器,沒想到製造工藝竟如此複雜。”廚師馬逸晨望着靜態的人物雕像,吃驚地說。“製造青銅器是極其不易的,我們看到的每一件青銅器,都浸透了古人的汗滴。”教師劉雅婷扶了扶眼鏡,對遊客們說。“不光製造青銅器不容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不容易。”醫生高旭煒將手插進褲兜,低聲說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只要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幸福的全部。”警察趙夢陽目光如炬,心中充滿了希望。

學生林子翔扯了扯紅領巾又望了望製造青銅器的人物雕像,他記得他的奶奶在很久以前給他講過製造青銅器的過程,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伴隨着迸濺的火焰迷濛了黑夜遇見了光明:製造青銅器的工藝流程共分爲五步,第一步爲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青銅器的基本形狀,在制好的泥模上畫出青銅器紋飾的輪廓。第二步爲翻範,用事先調和均勻的細質泥土按貼在泥模表面,拍打後使泥模的外形和紋飾反印在泥片上。第三部爲合範,將翻好的泥片劃成數塊,取下後燒成陶質,稱爲陶範,將陶範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稱爲外範,外範製成後,將翻範用的泥模均勻削去一薄層,製成器物的內表面,成爲內範,將內外範合成一體,內外範之間削出的空隙即爲銅液留存的地方,兩者的間距就是青銅器的厚度。第四步爲澆注,將銅液注入陶範,待銅液凝固後,將內外陶範打碎,取出所鑄銅器。第五步爲打磨和整修,剛鑄好的銅器,表面粗糙,紋飾也不清晰,需要經過打磨整修,才能成爲一件合格的銅器。

“大家已經參觀完了青銅器博物院,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導遊王語晗站在十六名遊客的面前,細聲問道。“寶雞的青銅器個個都很精美,是這些青銅器制就了寶雞的傳奇。”公務員黃馨妍思忖片刻之後,開口說道。“寶雞古稱陳倉、雍城,是關中平原城市羣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獲得城市,歡迎大家下次再來寶雞!”導遊王語晗站直身子,慷慨激昂地說。“我們還會再來的,寶雞已經成爲了我們的第二個故鄉。”商販鄭鴻熙思考着青銅器上的銘文,大聲說道,農民劉皓琛、工人董思瀚、教師劉雅婷、醫生高旭煒、廚師馬逸晨、模特範錦萱、警察趙夢陽、公務員黃馨妍、司機吳明哲、學生林子翔、編輯陳慕汐、保安周宇恆、律師孫韶輝、畫家白清遠和詩人孔婧怡相繼離開了青銅器博物院。

(完) 完稿於:2019.11

第十九篇 渭河上的橋第十篇 渭河公園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五十二篇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六篇 金臺觀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三篇  炎帝陵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二十二篇 北首嶺遺址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五十六篇 五丈原諸葛亮廟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二十二篇 北首嶺遺址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十一篇 中華禮樂城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
第十九篇 渭河上的橋第十篇 渭河公園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五十二篇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十七篇 炎帝影視基地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九篇   青銅器博物院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三十四篇 臥龍寺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八篇   民俗博物館第六篇 金臺觀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二十八篇   二十九廟會第三篇  炎帝陵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十五篇 植物園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二十二篇 北首嶺遺址第四十五篇 關山草原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五十六篇 五丈原諸葛亮廟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七篇 陳倉老街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十八篇 寶雞站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三十七篇 姜子牙釣魚臺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十三篇 國金中心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二十二篇 北首嶺遺址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二篇 中華石鼓園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二十四篇 轉藏寺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第一篇 大美寶雞第十二篇 行政中心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十四篇 炎帝園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十一篇 中華禮樂城第二十七篇   寶雞文化藝術中心第四十三篇 銀洞峽第三十一篇 六川河生態風景區第三十二篇 寶雞大劇院第五十五篇 周公廟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十一篇 步行街第二十九篇 三月三交流會第三十九章 旋瓦山第四十四篇 馮家山水庫第四篇 西府老街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五十八篇 東湖第三十五篇   王家崖水庫第四十二篇 天台山第五十三篇 紅河谷森林公園第五十篇 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二十六篇   寶雞展覽館第二十三篇 西陽洞第二十篇 經二路第三十六篇 西虢水上樂園第四十一篇 蜂泉山第三十八篇 吳山森林公園第四十篇 古大散關第四十六篇 大水川景區第三十篇 玉池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