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改革之策

bookmark

朱棣讓手下把院子裡收拾乾淨,又把他們全打發到外面看着。整個院子就只剩朱棣、朱標和何秋三人。

朱標這纔開口,神色肅穆,“孤在這裡先代我大明子民拜謝先生活命之恩。”

言罷,起身對着何秋長長一揖,朱棣和何秋攔都攔不住。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何秋手足無措。

朱標認真的說道,“先生所獻良種畝產數十石,而且兩種良種都不挑地,百姓豐年能多些糧食,荒年更能借此活命,如此大德,豈能不拜?”

何秋看着眼前這個面相略顯憨厚的太子,有些感動,雖然自己是在朱棣這邊的,但朱標的這種君子之風確實震撼到他了。

雖然有心解釋就算沒有自己以後也會傳入中國,但何秋仔細想想,從自己的簽到系統弄出來的這些種苗也是後世的成熟版,而且若是晚上百年,又不知天下要多死多少人,最後還是沉默了。

一旁的朱棣看着朱標的動作,他也很想像朱標這樣,代天下黎民謝何秋,可惜沒有這個資格啊。

朱標行完大禮,又認真的向何秋問道:“我聽父皇說,何先生對天下弊政有所瞭解,可否替我釋疑。”

朱棣也是期待的看着何秋,要知道之前何秋從來沒向他說過這些,若不知道這次來京城,可能是打開了什麼心結,他也不知道何秋心中還有這麼多想法。

何秋斟酌了一會兒,畢竟面前的這兩個都不是什麼普通人,自己說的話可能會影響到以後的千萬人的性命。

思索完了,何秋緩緩開口發問:“敢問兩位殿下,在你們看來,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什麼?”

朱標試探着開口,“輕徭薄賦?”

朱棣苦思一會兒,“錢糧。”

何秋先是點點頭,又搖了搖頭,“在我看來,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財和人。”

“簡單分類就是錢糧和人才,有了錢糧,朝廷說話纔能有底氣,能發出一系列政策,否則可能就是政令不出京城,更妄論治理天下了。”

“有了人才,才能把朝廷的善政落實到位,否則朝廷制定好的政策,在下面執行的時候就會完全走樣了。”

朱標疑惑道,“可是這天下田稅和口賦都是有數的,就是把鹽鐵專賣算上,一年也不過錢糧千萬,這總是會夠用的吧?”

“若是不修建水利,不賑災平亂那自然是夠的。”

何秋復而又說,“敢問殿下可知,南宋是憑什麼以東南之地擋住蒙古幾十年的?”

“這……確實不知。”

朱標和朱棣紛紛搖頭。

“商稅和海關。”

“南宋商稅比本朝高出許多,又有海上貿易的稅賦,南宋初年,市舶司就能歲入一百五十多萬緡,一百五十多萬兩白銀,現在朝廷一年都沒有這麼多白銀吧?”

朱標兩人齊齊倒吸一口涼氣,現在朝廷歲入的白銀確實還沒這個多。

“至於人才,想來兩位殿下也知道世上有多少貪官污吏了,能官幹吏太少,很多清官又不通庶務,往往只是個人私德不錯而已,能力甚至比不上一些貪官。”

“指望這些人治國,百姓豐年也會活不下去啊,更別說地方上還有豪強魚肉百姓,再和貪官攪和在一起,爲亂地方。”

何秋說到這忍不住嘆了口氣,中國古代的百姓慘啊,不用大的天災人禍,只一個小吏就能把他們弄得家破人亡。

這種現象也就是在新中國建立起來後才慢慢消失,不過如今嗎,不說也罷。

“所以這財和人,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相輔相成。”

“如果殿下想問我治國之策,那我建議殿下,先開海禁,重訂商稅,收到錢糧之後進行軍制改革,攬了兵權以後,進行科舉改革和吏員改革,等到這兩項改革完了,再行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等大政。”

朱標聽的一驚,“科舉改革?”

何秋眼神看向遠方,“是啊,科舉改革,現在的科舉選出來的大都是羣五穀不分的人,也就只會死讀書了,被地方上的豪強和滑吏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樣的人,是殿下心目中合適的治國人選嗎?所謂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只有這樣出來的人才不會是‘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廢物。”

“自然,在改革後肯定也會有貪官,但總歸會比現在好些。”

朱標想到給自己講學的先生們,不得不承認何秋說的有一定道理。

朱棣更好奇何秋的全盤規劃,忍不住開口問道。“先生能否向我們解釋下你的這些改革細則,光聽個名字,我們也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

何秋看着兩人充滿求知慾的眼神,倒有些尬住了,糟糕,裝逼裝過頭了。有些東西自己也只是聽了個名字,真正具體的措施自己哪知道啊,而且時代不一樣,能不能實施還是兩說呢。

但這玩意又沒法迴避,只能乾咳了兩聲,硬着頭皮給兩人解釋了。

“這開海禁最好理解,在天津、杭州、廣州等地設立市舶司,一般的貨物少收稅,貴重的貨物諸如香料、寶石等奢侈品課以重稅,至於具體的稅率可交由戶部的天官來定。”

“輔以新的商稅,項目要清晰,不能給官員上下其手的機會。”

“但可以收的狠一點,要知道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商人就會去經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們就敢於冒險;若是有百分之百的利潤,這些人就敢踐踏法律。”

何秋賣弄起《資本論》中的知識,這話讓朱棣兩人聽的心悅誠服,此言大善啊。

商人不就是這樣的人嗎,自漢武帝后,哪朝哪代不實行鹽鐵專賣,可是什麼時候會缺私鹽販子,還不是因爲暴利啊。

至於軍制改革,何秋懂得不多,只是淺淺的談了下,要讓大明的軍隊變成有制之兵,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亦可一戰。

設立軍校,增強京營和五軍都督府的實力,中基層軍官升職的時候統統到軍校培訓,皇帝親任山長,各家名將當老師。

設立參謀部,改革練兵制度等等,何秋也只是說了個大略,但僅僅是這麼個大略,也使得朱標兩人心動不已。

若真能做到這一步,大明哪裡還會懼怕地方叛亂。不過在何秋心裡,想要做到這點,可能只有等火槍兵成建制出現才行。

因爲火槍兵成軍最快,戰術相對簡單,而且軍隊實力主要是看武器。何秋心裡唸叨,罪過罪過,自己又唯武器論了。

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53章 辯解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72章 有喜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346章 案情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99章 祭拜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343章 狩獵第336章 於少保之父?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142章 婚事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151章 修路第338章 新文章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53章 真香第180章 捷報(上)第78章 胎記第172章 有喜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272章 瘋了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309章 德政第79章 拆琉璃窗第330章 講學第68章 重視商賈第76章 公子請進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179章 再出徵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5章 遵化(上)第343章 狩獵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140章 影響第136章 到北平第53章 真香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53章 考試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272章 瘋了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363章 交換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23章 交心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32章 籌備書院(下)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275章 易儲(下)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321章 黃河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98章 鳳陽府第142章 婚事第335章 書生
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53章 辯解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72章 有喜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346章 案情第342章 重建西苑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99章 祭拜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87章 方孝孺前途盡毀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191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下)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282章 稱兄道弟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343章 狩獵第336章 於少保之父?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142章 婚事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110章 軟刀子殺人第151章 修路第338章 新文章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69章 惠民藥局(上)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53章 真香第180章 捷報(上)第78章 胎記第172章 有喜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272章 瘋了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76章 後勤事(下)第309章 德政第79章 拆琉璃窗第330章 講學第68章 重視商賈第76章 公子請進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179章 再出徵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5章 遵化(上)第343章 狩獵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2章 影響歷史進程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4章:收購小麥製造泡麪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199章 另有隱情第140章 影響第136章 到北平第53章 真香第331章 舊城改造第153章 考試第168章 回到書院第272章 瘋了第92章 順天府十大美女排行榜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326章 著書立說第252章 改組錦衣衛第363章 交換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123章 交心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32章 籌備書院(下)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254章 太孫的小手段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275章 易儲(下)第113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316章 漠北行軍第212章 幹勁十足的朱元璋第321章 黃河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98章 鳳陽府第142章 婚事第335章 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