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鹽場已成

何秋狠狠的在書院裡訓斥了這一不良風氣,認爲書院的衆人實在太飄了,罰他們一起抄書,修身養性。

至於何秋自己,則在那考慮給這位順天府尹陳墨的這份zheng fu救災策略該怎麼寫。

考慮了半晌,何秋決定還是把記憶中能記起來的一些政策給做法抄上吧,至於能不能用,如何被改的可以適應大明的現狀,那就是陳墨的活了。

筆走龍蛇之下,沒過兩天,何秋就把陳墨想要的這份方案寫好了,除了陳墨想要的大框架外,還填充了不少的具體做法,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

不過涉及到調配人手這一塊的地方,何秋全都是空着的,只是泛泛而談了一下,衙門的衙役和軍隊可以用來救災。

具體順天府能不能調動附近的衛所,調動後又該如何配合,都是何秋的盲區,也懶得去問,這點小內容就留給陳墨去完善吧,總不能自己把所有東西都寫完了吧?

要是他把所有東西都給寫完了,豈不是讓陳墨一點發揮的空間都沒有?實在太不給人面子了。

讓何能把這份寫好的方案,送到陳墨府上,何秋就把這事拋之腦後了。

另一邊,在當初何秋給出了曬鹽之法後,朱棣就和姚廣孝商量了一遍,最後把馬和派到何秋所說的長蘆,建設曬鹽場了。

畢竟馬和是朱棣的心腹,而且本人頗具才幹,可以把握住鹽場的建設,又不至於給朱棣交一份糊弄人的報告。

馬和現在到了滄縣這邊,也沒來得及見見當地的地方官員,就直接又往長蘆奔了,當地之前就有煮鹽的行爲,也有一些竈戶。

但現在朱棣敲定的曬鹽場範圍內,還是白茫茫一片鹽鹼地,四周空曠,海風裡帶着一股濃重的腥鹹味道,秋季裡附近的海面風高浪急。

這件差事並不是那麼容易乾的,馬和在這邊建造鹽場,只能依靠燕王府的力量,又不能和朝廷搶竈戶,只能是在夾縫中過活。

不過馬和對這些並不在意,他對何秋很有信心,認爲這事既然是何秋給的點子,大方向上肯定就不會出現什麼差錯。

馬和帶着燕王府的家將,和被聘請來的匠人,每天換好方便好走的鞋子,戴着斗笠看着被招聘過來的民夫幹活,一遍又一遍的巡視,就盯着這些人有沒有按照何秋給的施工要求,進行施工。

別看當時何秋說的極爲簡單,可實際上,曬鹽的工序極爲繁瑣,想要製備出上好的精鹽,沒有經過幾十道工序,是不可能的。

朱棣挑人也是用了心的,馬和雖然不懂該如何曬鹽,也不懂該如何製造鹽場所需的工具,但馬和夠認真仔細,也能放權給工匠,不急於求成,一遍一遍的打磨工具。

每一件目前還沒有的,鹽場要用到的工具,馬和都會盯着工匠們製作,還會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不停提出調整意見。

饒是朱棣提供了大量的資源。

但是這冬天,曬鹽工作不是很好進行。

溫度降了下來,沒辦法大規模製備精鹽。

至於何秋當初提的冷凍製鹽之法,馬和專門請了懂行的人詢問,結果連他們也搞不清具體該如何操作,那就只能暫且放後,先把曬鹽的事弄完,再去研究。

馬和忙活了好幾個月,可惜天時不給力,已經入了冬,馬和本來以爲自己是沒法親眼看到這鹽場出鹽了。

但手下的專家告訴他,按照這法子裡寫的東西,就算是冬天也是可以製鹽的,只是效率相較於夏日有所下降。

馬和很是開心,天沒亮就守在鹽池旁邊,看着裡頭蓄進去的海水。

他也是親自嘗過鹽池裡的海水的,比外面的海水要更鹹,本來就是驚了了幾道工序,纔到了鹽池的。

馬和可以很肯定的說,就按這個苦鹹的海水,鹽是肯定能出的,出鹽率也很高,但能不能曬出來,還真不好說。

馬和就在鹽池旁守着,從早上看到了中午,又等到下午,苦苦等待了快一天的功夫。

但他的等待沒有白費,隨着大風起來,溫度的提高,鹽池裡的水分迅速被蒸發,白色的鹽逐漸從鹽池裡漏出來。

鹽場的工人們開始在各個鹽池間轉鹽,他們也很激動,這些工人本來都是原本的竈戶,其實心裡是不相信鹽能曬出來的。

可眼下這親眼看到的“神蹟”,不得不讓他們相信。

有些腦子靈活的,立刻就想到了,既然鹽能曬出來,他們竈戶以後的日子就不會像以往那麼辛苦了,想到這就熱淚盈眶,要不是鹽場有規定,不少人可能就要當場伏地痛哭了。

這下子,他們幹起鹽場的活就更加細心了,這鹽場的每一步工序都做得認真極了,讓曬出來的鹽能夠更細更好。

馬和此時的心情已經不單單是激動了。

這鹽還真的能曬出來!

這還是冬天,按照何秋給的東西上說的,冬天曬鹽的效率是很低的,但就算如此,這一天大概也能出幾十石鹽。

這還是現在的鹽場不算特別大,若是把鹽場的規模擴大一倍,說不定夏天的時候,隔個兩三天就能掃出來將近千石的精鹽!

雖然按照數量來說,這些鹽池的產量不算特別高,更不用說去供應全國了。但這曬出來的鹽,不僅品質極好,都是白花花的精鹽,還不用燃料!

只要建好了鹽場,這種曬鹽之法的成本就低得可憐,連燃料都不費了,唯獨耗費點人力罷了,而對於大明來說,這點人力算錢嗎?

所以,眼前的這個鹽場在馬和眼裡,那就是一大座金山!

馬和連吃飯都是在鹽池邊上吃的,直到傍晚親自看到第一批白花花的鹽出來,他才激動的寫信,讓一同來的以爲燕王府家將八百里加急送回燕王府。

這麼大的好事,就應該讓王爺早一步知道,也好讓王爺決斷,此事要不要上報朝廷,畢竟這麼大的動靜,就算是相瞞,也很難瞞得過。

消息很快就傳到朱棣府上,朱棣激動地把鬍子都揪掉了好幾根,趕緊派人把何秋從書院拉出來。

等何秋到了,還沒等何秋把椅子坐熱乎,就把馬和給出的好消息和他做的一份總結性質的曬鹽工藝實驗報告拿出來給何秋了。

馬和受何秋的影響很深,而且朱棣在和何秋接觸後,也更喜歡數據詳實的報告,所以他這份報告條理分明,數據詳實,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重點,就是沒什麼文采。

何秋粗略的掃了一眼,他雖然知道曬鹽法可行,但朱棣他們不知道,現在有了準確的消息傳過來,這曬鹽的事算是成了。

但何秋對產量有些不滿,忍不住嘀咕道:“這怎麼才這麼點產量?一次也就幾千斤?那要是換成夏天,一個夏天豈不是也只有幾萬斤?”

你可是長蘆鹽場啊,後世年產量過百萬噸的那種,全國體量最大的鹽場呀。

放大明就這水平?不會吧。

朱棣罵道:“曬一曬就能出鹽的事,你還想讓它的產量能有多高?難不成要一個月出幾十萬斤你才滿意?心也太大了。”

朱棣看到馬和的這份報告,已經開心的不得了了,這產量放大明已經不算少了。

何況,這次還只是在長蘆建了單單一個鹽場,還不是特別大的那種,就能有如此多的精鹽。

要是把長蘆的鹽場擴大幾倍,十幾倍呢?或者再多找幾個地方,再建一些曬鹽場,那前景實在太美妙了。

要知道這些海鹽都是建好鹽場後,只耗費人工的費用,算下來,就等於是白撿的錢一樣,誰能不喜歡?

何秋則是又開始跟朱棣嘮叨,這大明還有一處地方可以搞大規模的曬鹽場——海南,現在還是叫瓊州的地方。

海南島的這個鹽場,論起來自然條件,那可比長蘆的還強!熱帶亞熱帶氣候,常年都有充足的日曬和高溫,島周圍全都是海水,更不缺原材料。

更何況,那邊的開發度很低,單單隻用來流放犯人啥的,屬實可惜了,完全可以把福建一帶的民衆大量移民過去一批,用來建設鹽場,也能緩解福建人多地少的情況。

想到後世的史書上寫過的,福建人多地狹,民間多有溺嬰的習俗,何秋就覺得有義務給這些人找一條路子。

朱棣就像看白癡一樣看着他,心中很是無語,我又不是皇帝,想開發哪就開發哪,不過對於何秋所說的海南鹽場也極爲眼熱,這可都是白撿的銀子。

想到馬和在密信裡說的,要不要上報朝廷之事,朱棣心中又有了決斷。直接告訴朝廷吧,反正自己的父皇肯定已經收到消息了,那自己再把瓊州鹽場的消息附上,以示自己的拳拳愛國之心,再賺一波名聲,何樂而不爲?

瓊州還未開發,建設鹽場有難度,那就是朝廷的事了,和朱棣現在一個小小的藩王沒有關係。

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4章 鋼鐵俠戰甲的威力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71章 學會仁義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20章:殺雞儆猴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28章 解惑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171章 教子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52章 告狀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135章 平亂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269章 查案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07章 殺人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01章 皇太孫第202章 變故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07章 殺人第196 章議遷都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166章 治家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68章 重視商賈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69章 大炮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78章 郢國公第359章 線索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249章 瑣事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321章 黃河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73章 逛青樓第340章 大航海第42章 門下走狗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171章 教子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54章 殺字令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151章 修路第42章 門下走狗第299章 祭拜第80章 明教中人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45章 狗咬狗
第173章 宴請何秋第34章 鋼鐵俠戰甲的威力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71章 學會仁義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20章:殺雞儆猴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26章 畝產五千斤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119章 人間至味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5章 五千斤生鐵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228章 解惑第273章 事態擴大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117章 老臉一紅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85章 北平城內的喧鬧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171章 教子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96章 正式出巡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352章 告狀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175章 後勤事(上)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248章 夫妻情話第135章 平亂第87章 炮彈的威力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269章 查案第226章 背後的大魚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07章 殺人第351章 紀綱暴露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201章 皇太孫第202章 變故第213章 悄然露面的常茂第107章 殺人第196 章議遷都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231章 祖孫之間第166章 治家第116章 一萬隻神雞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68章 重視商賈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69章 大炮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278章 郢國公第359章 線索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249章 瑣事第348章 怒斥衆將第223章 朱元璋的擔憂(下)第321章 黃河第146章 我是知識的搬運工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73章 逛青樓第340章 大航海第42章 門下走狗第356章 重回錦衣衛2第171章 教子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54章 殺字令第251章 朱允炆的眼界第151章 修路第42章 門下走狗第299章 祭拜第80章 明教中人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237章 佃戶相阻第341章 西苑舊景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45章 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