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

bookmark

朱元璋收到藍玉上的摺子,考慮良久,最終還是幽幽的嘆了口氣,批准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現在藍玉說要閉門修書的意思,就是不願意在摻和這堆朝政了,大概也有因爲太子之死心灰意冷的緣由。

藍玉自陳如今年近五十,多年征戰,身子骨大不如前,每到雨天腿腳就隱隱作痛,這些事朱元璋也是早有耳聞。

而且藍玉所說的,替他姐夫常遇春和他自己修兵書這個事,也確實擊中了朱元璋的內心。

常遇春堪稱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猛將,可是卻英年早逝,子嗣又不算爭氣,也就是這次常茂敲登聞鼓讓朱元璋高看了他一眼。

可是常遇春的家學一點也沒流傳下來,常茂這兩個小子都不知兵,若是由藍玉這個做小舅子的整理兵書,也算合情合理。

朱元璋自然沒有什麼藉口阻攔,何況他現在也看出來了,朱允炆好像並不打算對常藍兩家親近。

雖然朱元璋一心想讓朱允炆多和他們接觸,畢竟他們兩家本就是太子一系最有力的支持者,還是武勳,手中有軍權。

可是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朱允炆明顯很不情願,就是有些接觸,也很是敷衍。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恐怕朱元璋爲了鞏固皇權,就只能對常藍兩家痛下殺手了。

這也是朱允炆能力不足導致的問題,如今藍玉如此知情識趣,急流勇退,朱元璋就是爲了死去的常遇春和原太子妃常氏着想,也應該批准。

只是這樣一來,朱元璋就不得不爲日後的朱允炆感到憂心,他手底下全是文官,沒有武勳支持,這對於天子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亂世之中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再清楚不過一個道理,手中有兵,說話纔有底氣,單指望那些文臣,是沒有用的。

現在朱允炆等於是自廢一臂,文臣一家獨大,而錦衣衛朱元璋這次大肆清查之後,也沒遺留下來多少力量。

如此一來,當皇帝的就很容易被官員矇蔽了,何況朱元璋還在推行改革,也希望朱允炆推行改革,這也是朱元璋父子二人共同的心願。

如果朱允炆做不到這點,繼承不了父祖的志向,就實在讓朱元璋感到傷心了。

只是朱元璋也不清楚,朱允炆到底能不能領會他的心意,本來朱元璋還覺得朱允炆確實不錯,倉促之下選的太孫也和朱標挺像的,有仁義之風。

可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仔細觀察,朱元璋發現他和太子還是差了太多,太子朱標那是真的明白民間疾苦的,親自在各地奔走了很多次。

而朱允炆自幼生在深宮,一次皇宮都沒出過,想讓他體會到民間疾苦,那實在是太難了。

最少要讓朱允炆多次出宮,深入民間查探,可是經過朱標被害的事情之後,朱元璋又怎麼敢這樣把朱允炆放出去?

可是不放出去,朱允炆就永遠不能真正體會到民間疾苦,簡直成了一個死循環,讓朱元璋苦惱不已。

而且朱元璋也發現了,朱允炆和太子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就是缺乏自信!

朱標是很自信能夠把握朝政,帶着大明向更好的方向前進,所以贊成改革,力主破舊迎新。

而朱允炆似乎就把心思放在他身上,只想着討好朱元璋,順利繼位,至於大明江山如何,大概從來沒在他的考慮範圍內,改革變法之事,他也只是嘴上喊得響亮。

這是比朱允炆是個廢物更讓朱元璋爲難的地方。

心思就歪了,以後如何能繼承他和朱標的遺志?

如果是個廢物,朱元璋還好辦些,不行就真的在廢掉太孫,換上自己的兒子們,或者是朱標的其他兒子。

那樣朱元璋也有底氣,他日在地下和朱標相見的時候,說明此事,不是爹爹不願意讓你的子嗣當皇帝,實在是這人不堪造就。

可是眼下朱允炆,能力是有一些的,但心思不在正道之上,朱元璋也已經六十多了,實在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再去認真教導一個朱標出來。

自太子死後,朱元璋明顯感到自己的經歷大不如前,原本可以一手總覽的朝政,官員升遷罷免事宜均由他一人而決。

可是現在,朱元璋不得不把權力又讓渡給了手下的臣子,如今朱元璋已經明顯能感到下面官員對他的態度有所變化了。

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老朱是什麼人,那點輕慢隔着奏章他都能聞出來,只是朱元璋要忙得事情太多了,而且樣樣都是大事。

地方的改革,還有朝中的一些大臣能幫着處理下,可是軍隊上的改革,有哪個敢接手?

而且如果朱元璋不趁着自己還在,把這些東西改好,指望朱允炆,一沒威望,二沒關係,恐怕最後只會不了了之。

而且朱元璋還要幫着教導太孫,這件事纔是重中之重,只有皇孫教育好了,纔有可能繼承他的遺志。

要不然人亡政息,就是他朱元璋事情做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

朱元璋又拿起手邊的另一份奏報,說的是朱允炆在跟着禁軍將領習弄武事的表現。

雖然這些給朱元璋報告的人,說的都很委婉,但是朱元璋還是看出來了,這位太孫朱允炆在習武的時候,表現得很差勁。

倒也不是說他身體不好,不能持續鍛鍊,學一個十人敵。

而是朱允炆對武事非常厭惡,每次去習弄武事都非常不情願,就是給他講一些兵書和實例,都是一副蔫蔫的樣子。

這還是經過上奏的人修飾過的,可想而知,平日裡朱允炆對武事的真正態度如何。

這一點纔是朱元璋最感心痛的,朱允炆完全沒有意識到朱元璋讓他學習兵法,操弄武事的深意。

只是把它當成一件可有可無隨便應付的差事。

如果朱允炆這樣做下去,很可能就會和朝中的武勳們離心離德,邊將不受重視,恐怕大宋文貴武賤的風氣又要在大明出現了。

朱元璋辛苦了一輩子,最後臨老了還要推行改革,爲此摺進去兩個兒子,可不是爲了看到大明變成另一個大宋的。

不說回到那種出將入相的年代,至少也要文武並重。

只有這樣,才能恢復漢唐雄風,纔算真正鑄就一個即便王朝滅亡,仍然被百姓感念的王朝。

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70章 煤炭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39章 確定人選第53章 真香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135章 平亂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5章:碳素魚竿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7章 一香五兩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352章 告狀第60章 鎮守豐臺第178章 治療第138章 書局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317章 北海第159章 地震餘波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107章 殺人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211章 整理資料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69章 大炮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79章 拆琉璃窗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51章 紀綱暴露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260章 兼併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45章 生鐵到位第142章 婚事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43章 批命第137章 蠟印機第269章 查案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64章 圖窮匕見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178章 治療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9章 德政第134章 離京第97章攻佔豐臺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36章 求雨第36章 求雨第90章 玫瑰香水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
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70章 煤炭第204章 推不掉的職責第39章 確定人選第53章 真香第332章 書市火爆第46章 煉製不鏽鋼第135章 平亂第358章 下手整頓第108章 藍慶之死第5章:碳素魚竿第186章 事情鬧大了第227章 改革諸策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259章 着急的朱允炆第157章 地震前兆第203章 相顧無言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7章 一香五兩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352章 告狀第60章 鎮守豐臺第178章 治療第138章 書局第184章 先行安排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317章 北海第159章 地震餘波第344章 微服私訪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95章《新貴妃醉酒》第107章 殺人第195章 遷都之心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211章 整理資料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236章 觸目驚心第315章 遼西苦寒第69章 大炮第287章 勁爆的消息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79章 拆琉璃窗第24章 紅薯面世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89章 鬱新入滇第214章 狀告晉王(上)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45章 生鐵到位第263章 朱元璋的失望第347章 錦衣衛出動第240章 老實的孟家第63章 意想不到的招攬第17章:推廣泡麪啤酒第86章 推廣花露水第239章 拆毀雕像第182章 處理方案第351章 紀綱暴露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1章 轟然開槍第268章 藍玉的教誨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260章 兼併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45章 生鐵到位第142章 婚事第118章 烹製美味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43章 批命第137章 蠟印機第269章 查案第304章 一舉多得第148章 知行學派(下)第3章:簽到提取shou雷第64章 圖窮匕見第355章 重返錦衣衛第357章 膽戰心驚第178章 治療第104章 加工廠被圍困第309章 德政第134章 離京第97章攻佔豐臺第322章 朱棣繼位第219章 行險一搏第36章 求雨第36章 求雨第90章 玫瑰香水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16章 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