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是常茂在敲登聞鼓,爲太子喊冤的不止一個人,這些人都默默的坐在家裡,等待結果。
太子留下的遺言,到了他們這些人的層次,大都有所耳聞,不讓追查,這不恰恰說明,太子之死另有緣由?
如今常茂直接揭破了這一層,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中暗自叫好。
這些人之前之所以沉默,不過是因爲朱元璋的餘威,讓他們不敢說,更害怕一旦糾纏起這件事,會讓朝廷陷入奪嫡之爭。
可現在,太孫已經立下了!
是時候算一算總賬了!
朱標當了這麼多年好太子,應該說他上位是符合大家的意見的,雖然自改革以來,有些士紳對他不滿,可朝廷上更多的是對朱標感激,認爲朱標未來是明君的人!
何況真的在官場做到一定層次的高官之後,這些人也都不傻,自然是能看出來朱元璋推行的改革之事,是對國政有好處的。
縱然每個人都有些許私心,但朱元璋的朝堂也沒給這等人留位置。
黃子澄靜靜的坐在東宮,等待着消息。
“陛下,希望你不要讓我們失望,太子之死必須要算個明白!”
“就算真的牽連到您另外的親生兒子,也別手軟啊!”
作爲原本東宮的大臣,黃子澄是最爲難過的,雖然現在他也會教導皇太孫,可是朱標和他相處那麼久,就是教導朱允炆,也只是出於對朱標的感激和懷念罷了。
何秋坐在屋裡,當他確定了的確就是常茂敲的登聞鼓後,心裡反而鬆了一口氣。
自斟自飲,滿上一杯酒,灑在地上。
“這杯就當提前敬你,鄭國公,我實在太佩服你了!若是等你死了,我一定去給你燒紙!”
就在所有人都在等這件事的結果的時候,皇宮裡終於有動靜了。
常茂被朱元璋放出來了,完好無損的從皇宮走了出來!
這個消息讓所有知情者勁爆了眼球,接下來就是心頭火熱,不知道有多少人哭着在自己家裡喊道:“陛下聖明!”
朱元璋現在的作爲,就等於替太子一黨吹響了反攻的號角,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場清算在所難免,穎國公只是最開始祭旗的那個。
當常茂從皇宮走出來的時候,腿都是軟的,腦袋裡暈暈乎乎的。
他是真的抱着決死的心態敲得登聞鼓,可是朱元璋沒懲處他,這樣的意外,直接又把他的心氣給泄了一半。
在朱元璋面前,他能做的也不過是咬牙死撐,雖然巨大的壓力差點讓他窒息,但最終他還是撐住了,沒給他父親丟臉!
常茂自一開始進宮,心裡的怨氣就十分大。
要知道,朱標和他們常家綁在一起幾十年了,而且明顯還會繼續綁下去,爲了太子,常遇春早早放棄了手裡的軍權。
雖然常遇春死的早,但是他的軍權在活着的時候,已經交出去了。甚至常茂兄弟兩個,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幹過什麼正事,不就是爲了避嫌。
可是朱標卻突然死了,死於被人暗害。
這要是說朱標真的做的不好,被人推下臺,常茂無話可說。
可是眼看着朱標做的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當了這麼多年太子,爲人有口皆碑,處理政事也是極爲老道。
就連最後朱元璋改革,朱標也是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縱然有不少人人攻擊改革的事,可是常茂卻不覺得改革有什麼錯處。
說實在的,之前朱元璋針對武勳,常茂都照樣不覺得委屈。
常茂自己家裡就是武勳,舅舅又是藍玉,對這些勳貴的德性再清楚不過了。
大部分都擔得起一個貪婪無度的罪名,都是戰場上廝殺過來的,有些人目無王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連他舅舅身上不也是有很多臭毛病。
改革那更是大大的好事,連着千年毒瘤的士紳一併被處理,這樣的事,常茂肯定是拍手稱快。
現在有人敢接着反對改革的名義,暗害太子,這事怎麼能不讓人憤怒呢?
雖然常茂做足了心理準備,可是當他在朱元璋面前的時候,還是被嚇得不輕。
出了宮門仔細一想,滿頭都是冷汗,要知道常茂他告的不是別人,是朱元璋的另一個親兒子。
在朱元璋剛剛失去一個兒子的時候,逼着他處置另一個兒子,這種事實在太刺激了。
一個搞不好,朱元璋動了真火,就敢下令殺他全家,現在常茂只覺得慶幸。
當時膽子大,都沒多想,若是多想想恐怕也會不出聲,畢竟這是把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全賭上了。
常茂出了皇城,就看到在城門有輛馬車停着,他舅舅藍玉就一一旁站着。
看到常茂或者從宮裡走出來了,藍玉鬆了口氣,狠狠地拍了拍常茂的肩膀。
“好小子,我都打算給你收屍了!可以,沒丟你爹的臉!”
常茂腳下一軟,連忙抓住藍玉,湊在他耳邊着急地說。
“舅舅,快把我扶進馬車裡,動作別太大,我實在是腳軟,走不動路了。”
藍玉哭笑不得,這小子,怎麼這麼不經誇?
不過藍玉也沒做聲,悄悄攙住常茂,把他扶到馬車裡,等藍玉也進了馬車,就看到常茂整個人癱在馬車的座位上,不停的揉着腿。
藍玉調笑道。
“這個時候知道怕了?我當時也說讓你按着何秋建議,告到大理寺這些地方就行了,你小子一定要犟,直接去敲登聞鼓。”
“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是嚇了一跳,只覺得你活不過今晚!”
常茂擺了擺手,一臉的疲倦。
“別說了,我當時也是這麼覺得的。”
“這次真的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圈,祖宗保佑啊!”
“懟了,舅舅你怎麼親自來接我?你這時候不應該老老實實待家裡,啥也不說嗎?”
藍玉默默笑笑沒有說話,常茂擔的風險不是傻子就能看出來,但他還是這麼去做了。
自己身爲他的舅舅,也是太子的舅舅,難道還不能站出來,無聲的表個態了?
涼國公府的馬車,載着他們甥舅倆回了府,整個京城的官員都被他們驚住了。
藍玉親自去接常茂的動作,無疑是具備很重要的政治意義的,這就是擺明了說,常、藍兩系的軍頭要在一起逼着朱元璋查太子身死的緣由了。
這種大事,別人躲都來不及,哪有像藍玉這樣,直接往上湊的,何況他還是大明軍方現存功勳最高的人。
這樣逼宮,以後朱元璋怎麼可能給他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