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

大明自洪武朝以來對於官員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有着嚴苛的律法規定,而經歷數朝之後的崇禎年間。

卻由於朱由檢對於地方州縣官員的不斷監督和將東廠權力的再次擴大化,讓原本瀕臨崩潰的監督制度再次浮出水面,並且日益趨於完善。

而這完善的監督律法讓越來越多的大明官員感到不滿。

至於不滿的原因,無非就是那麼幾條:

我等官員無不是寒窗苦讀數十載,將聖賢書閱覽的滾瓜爛熟,才求得功名出仕爲官,這麼辛苦你皇帝還不能讓我享受享受?

✿ttk an✿C〇

別說你是大明皇帝了,就算你真的是天上的神仙,你也不能阻礙我享福。

這樣的享樂主義已經在大明官場沉積已久,並且成爲了許多人都默認下來的“規矩”。

可熟知歷史的朱由檢偏偏就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主。

享樂主義害死人的道理他朱由檢還是很清楚的,在將戶部的收稅權力收回至皇家稅務局後,有着農業稅與國庫貼補的戶部的經費更加充足。

對於所有大明朝廷官員的俸祿,發放的也更加及時,並且得益於大明皇家銀行遍佈全國的營業網絡。

已經全面利用手段去除了原有積壓在官員頭上的各種剝削。

也就是折色之類的利用綢緞、物品兌銀兩俸祿的抵扣,不僅如此官員還可以自由選擇將每年的俸祿按月支取。

而且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俸祿中的糧食部分按照比例兌換成爲大明銀幣。

也就是朱由檢正在不斷推廣的大明龍元,不斷的爲官員謀福祉,其實是朱由檢從另一個角度進行的養廉政策。

雖然高薪並不能遏制官員貪腐,但是如果不能給官員足以養家餬口的俸祿,那麼官員將一定貪腐,就算不貪。

也會因爲生活的貧瘠,逐漸碌碌無爲沉寂下去。

畢竟當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就算是聖賢也未必能夠免俗。

而逐漸膨脹的東廠與各路稽查機構,共同構建了大明獨有的官員監督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原本朱由檢以爲將會對貪腐事件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畢竟如今查辦官員貪腐,已經不只是朝廷的職責。

每一位大明百姓都可以直接向當地東廠設立的廉政督察處的分支機構或者向大明皇家財政督察局進行舉報。

一旦舉報情況屬實,那麼舉報者往往都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銀兩獎勵。

並且朱由檢曾在《大明月報》上利用文章刊登的機會,向全大明國內的百姓進行過承諾,只要有腐敗的地方就會有大明東廠的廉政督察。

只要舉報,就一定會有人調查處理。

只要舉報,你的個人信息將會受到與戰爭情報同級別的保密對待。

保障每一個人能夠公平與朝廷之間建立起對於官員監督的對話橋樑,在這一點上魏忠賢也是頗爲重視。

當然了..對於魏忠賢而言,只要是朱由檢所吩咐要安排的事情。

往往都是事必躬親,不敢說事事都能精益求精,吹毛求疵,但也是讓一般人挑不出毛病。

所以在並不長的時間之內,大明的廉政督察處就徹底取代了原有東廠的部分職能,將這一部分職能獨立的同時賦予了更加強硬的監督與調查權力。

“此輪針對於湖廣地區的州縣官員趁着大明朝廷兵部改革趁機對地方兵士下手的事情,可以說讓大明官員的很多醜惡面貌被揭示出來..”

朱由檢今天並沒有在東暖閣內與身邊的親信官員議事。

而是破天荒的擺駕來到了大明皇家管理學院,作爲大明目前唯一的管理類學府,這裡雲集了朱由檢從華夏圖書館中繼承的大量管理類書籍。

通過對其中大量書籍的閱讀和資料整理,結合大明的實際情況,已經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大明發展的管理體系。

而這裡不僅僅是新式科舉通過的學生士子培養的搖籃,更重要的是在這裡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員進修體系。

這種體系中主要以內閣的閣老、七部的尚書侍郎、左右御史爲核心講師的教學團隊,定期開展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官員研習班。

是的,朱由檢想要藉助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殼子。

爲全天下的大明官員打造出一所屬於他們的官員學習的大學院,在這所大學院中他們不僅僅要接受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

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好大明帝國的新學,要學習科學的管理知識。

要明白百姓對於朝廷的重要作用,要明白在官員爲政一方的同時,更是要做到愛民如子。

“而這件事情上暴露出來的醜惡面貌正是如今大明州縣等基層地區官員任用時候存在的弊病,那就是當地的士子大多會留在當地爲官。”

朱由檢的身後放着一塊巨大的黑板,手中拿着的是一個用白色石灰製成的粉筆,在大明皇家管理學院的一間教室內。

就這樣當起了老師。

朱由檢很喜歡這種感覺,雖然在前世的時候他不是一個好學生,但是對於現在是否能夠當一個好老師他還是有一點自信的。

畢竟歷史猶如一面照出陰暗光亮的鏡子,任何人的任何行爲都會被其所記載下來。

“本身這種制度並沒有什麼問題,在原本大明交通並不是特別發達的時候,每一個地方的百姓,無論是士子或是商賈大多都對於外界瞭解較少。”

“而如今卻不同了,《大明月報》讓很多大明的百姓看到了更加廣闊的世界,大明的疆土遼闊圖在大明月報上一經刊登就獲得了劇烈的影響,不少百姓紛紛表示想去更遠的地方去看一看。”

“這是一件好事,而大明的官員卻依舊停留在地方,利用家族、宗族在地方的部分權力,利用這種制度的剝削,將百姓的福祉裝進自己的兜裡,將朝廷的威嚴埋沒在人們所看不見的地方。”

“這種想法極其的危險,皇權不下鄉的後果是極其嚴重的,而朕並不想看到這一幕。”

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
第五百零一章 虧大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六十二章 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三百五十三章 田下三郎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五百一十章 萬國來朝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百一十章 前往天津第一百二十八章 法辦周奎(3)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第四十五章 賑災當爲第一要務!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四百六十章 獲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二十四章 新式步槍已成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瀋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興子面聖第三十八章 京觀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六十三章 柳銘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二百一十七章 供銷局市場第四百零七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六十九章 《大明農業百科》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一百章 不預則廢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六十六章 再入兵器總局第三百零四章 百官訪直隸第三百二十六章 士子畢業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八十一章 幕府犒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三百八十五章 轉至九州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第二百三十六章 我想留在這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南軍上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三十七章 紅毛試探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三百四十六章 阮氏家族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四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百四十二章 蓬勃發展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的大學院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緊鑼密鼓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零一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三十八章 準了唄,不然呢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夜無夢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