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

戶部一共有十三清吏司,分別掌管各省的夏稅、秋糧、魚鹽、茶鈔稅課等等,所有的收折料糧。

浙江、湖廣兩省過去一直是大明最重要的兩處錢糧袋子,自從罷免了商稅,浙江商貿繁榮,化稻爲桑的事情大爲興起。

湖廣就成爲了大明勉強維持財政的賦稅來源,孫傳庭上奏完關於修築大淩河堡的決策,主管湖廣稅課的清吏司郎中,自然成爲了東林黨扔出來的絆腳石。

但是朝班裡遲遲沒有動靜,沒人出來反駁袁崇煥的這項啓奏,戶部左侍郎輕輕跺腳,提點了身後的湖廣郎中。

湖廣郎中走出朝班,開口說的一句話,卻把絆腳石踢給了戶部左侍郎:“皇上,大淩河堡的修築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銀款糧秣。”

“這件事還需詢問太倉銀庫的何大使,看一看國庫裡還剩下多少庫銀。”

戶部左侍郎姓何,主管賦稅折銀的何大使也姓何,兩人關係匪淺。

主管太倉銀庫的大使,在洪武成祖年間不是個好差遣,在如今這個世道,卻是肥的流油。

各地的賑災糧款在出京城以前,戶部攔腰砍一半,這個殺豬的屠戶就是太倉庫大使,隨便留點下水,就是一筆讓人眼花的銀山。

今年正好輪到戶部左侍郎安插太倉銀庫的大使,便安排了一名侄兒,沒想到還沒坐穩兩天,就被湖廣郎中這個老不死推了出來。

太倉庫大使也不怯場,剛剛步入官場沒多久的他,正愁沒有機會展現胸中韜略。

大步走出了朝班:“啓稟皇上,太倉銀庫還剩下一百萬兩白銀,只能支撐遼東邊軍兩個月,這個大淩河堡恐怕修不成了。”

孫傳庭轉過臉來,看了一眼年紀輕輕的太倉庫大使,難道東林黨轉性?

按照常理來說,最多報出五十萬兩白銀,怎麼突然多出了十成的銀款。

湖廣郎中只是拿他當絆腳石,順便告誡戶部左侍郎,他也不是好相與的,少在他身上動心思。

誰能想到,太倉庫大使是個愣頭青,五十萬兩白銀硬是說成了一百萬兩。

這些年,皇上的內帑依靠北平火器總局可是聚斂了不少的銀子,北平火器總局的分局,都開到南直隸了。

從內帑拿出來一百萬兩白銀,或許拿不出來,五十萬兩倒是可以。

湖廣郎中的臉色難看,戶部左侍郎的臉色更加難看,捅婁子的那個人可是他親侄兒。

太倉庫大使反倒是洋洋得意的瞧着孫傳庭,很快又收斂了那副洋洋得意,雙方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人物,和一個小小把總較什麼勁。

多年以後,自己應該是主管一司的權貴了,而他,能給何府當個門子,估摸着都要偷着樂了。

還沒等太倉庫大使得意多久,戶部左侍郎只能破例,親自走出朝班給侄兒擦屁股了:“皇上,江西大旱,這一百萬兩白銀急需拿去賑災。”

“陝西山西兩省大飢,需要賑濟,淮揚兩地的州府也是大飢,需要賑濟。”

“微臣懇請皇上賑濟大明各省的老百姓,而不是用來修築一座沒什麼用處的棱堡。”

戶部左侍郎只是敘述了人人知道的災情,卻用陽謀把崇禎逼到了絕路上,不可謂不高明。

這是明擺着讓崇禎做出抉擇,是要當個勤政愛民的仁君,還是當個不顧百姓死活的暴君。

面對這個情況,但凡腦子正常一點的皇帝,都會做出一個正確的抉擇。

崇禎立即陷入了兩難。

大淩河堡的修築,袁崇煥已經在奏章裡寫的很清楚了,這座大淩河堡雖然不大,修築的目的也是出於鞏固寧錦防線,並且在女真腹地插上一把刀。

卻能讓崇禎解決很多政堂裡的問題,尤其是可以分化東林黨和軍頭,讓大明最難纏的兩塊頑疾,徹底對立,甚至是相互輒壓。

不管是出於軍事上的目的,還是政治上的意圖。

大淩河堡的修建,勢在必行了。

崇禎已經準備好要和這滿朝的‘君子’來上一場惡鬥了,沒想到戶部左侍郎張嘴就堵住了所有的退路,讓崇禎在明君和暴君之間選擇。

東林黨成員立刻輕鬆了很多,暗道何侍郎不愧在宦海沉浮了這麼多年,落下的這一子神仙手,堪稱力挽狂瀾了。

西法黨人因爲太倉庫大使的愚蠢帶來的輕鬆,當即變成了凝重,他們基本上都和工人協會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很明白這一次大淩河堡的修築,對於工人協會的重大意義。

關乎到朱舜能不能封爵。

朱舜正要藉助這一次的大淩河堡大戰,換來一個工業伯的爵位,建造工業之城。

正式開始把勳貴們同化成實業家,形成一股真正可以對抗東林黨和晉商的階層。

還有一點,朱舜沒有給任何人說。

只要有了工業伯的爵位,朱舜就能建立軍火公司了,大規模批量化的生產鬥米式步槍和火箭這些火器,而不是偷偷摸摸的製造。

一切,都要有一個工業伯的爵位。

但是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大淩河堡的修築,怕是要胎死腹中了。

朱舜卻不以爲然。

今天穿上綠色官服的朱舜,也在朝堂上,走出了朝班。

一步步的走向孫傳庭身邊。

“啪!”

“啪!”

“啪!”

硬底官靴踩在臨清貢磚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吸引了所有東林黨成員的注意。

只是一件九品官服,卻讓所有東林黨成員如臨大敵的屏住了呼吸,心裡默默祈禱各路神仙佛祖,朱舜千萬別搞出什麼幺蛾子了。

看到朱舜出場了,陷入兩難的崇禎,還有西法黨人,全部鬆了一口氣。

這一連串的情緒變化,站在最前面的孫傳庭盡收眼底,很是好奇這位九品官員到底是誰,能讓整個朝堂發生了這麼巨大的變化。

難不成是某一位遭到貶官的內閣宰輔,看着也不像,這位九品小官的只是個年輕人。

年輕?

難不成是神交很久,卻一直未曾謀面的朱舜?

或是帝師孫承宗的後手。

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
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四百六十二章 煤炭和遼東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五百章 造紙工廠對滿清的影響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家的落魄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六百零七章 專利法第一百零六章 收倆小弟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紅利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一百九十章 工業魔改成功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一百三十章 愛因斯坦級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四百六十四章 山海關的譁變事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槍桿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八十三章 準備擴張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四百六十七章 陸軍講武堂的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二十六章 招募人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林黨開始給自己挖坑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二十二章 歡騰的京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二百三十五章 興安伯的瓷器生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八十一章 機械匠第一百五十六章 狙擊小隊第四百九十三章 工業侯又來攪局了?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六百一十一章 滿清圖謀蒸汽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四百五十二章 得意的李魯生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戰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第四百四十一章 帶太子去見識人間疾苦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的出水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又一個世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