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開閘放水

稻田整齊也就算了多好,把稻田劃分成一塊塊整齊方格的水渠,裡面居然流着一層很淺的水。

稻田裡面也是溼潤的,按理說稻田裡的泥土應該早就乾涸的龜裂了,不僅沒龜裂,還都是帶着很大水分的淤泥。

東林黨和晉商不知道的是,朱舜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在利用水庫在進行小規模的放水。

雖說只是小規模的放水,但也已經足夠保證密雲縣所有稻田的用水,保證稻田裡的莊稼和旱地裡的土豆能夠正常生長。

馬上就要到旱情最嚴重的時候了,不僅田地裡的莊稼要用水,老百姓也要吃水。

朱舜就決定要徹底打開密雲水庫的閘門,讓斷流的潮河再次流通起來,以保證沿岸老百姓的吃水問題。

只要開閘放水了,不僅能保證老百姓的吃水,還能讓東林黨放棄對四大晉商王家的庇佑。

這樣一來,崇禎就能派孫傳庭去抄了四大晉商之一王家的滿門,把那些糧食全部查抄出來用來賑濟災民。

官道上。

崇禎和文武百官順着官道來到密雲水庫附近。

遠處突然出現一座鐵筋混凝土高大的建築物,瞬間被小山般的攔河大壩震懾住了。

崇禎和文武百官什麼時候見過如同一整塊山壁的攔河大壩,簡直就像一座大山橫在那裡,極其的壯觀。

說上一句鬼斧神工也不爲過。

朱舜在前往京城以前,早就準備好了一切都好,蒸汽機也已經開始運轉了。

只需要一聲令下,站在攔河大壩上的太子朱慈烺,就能通過操縱桿把沉重的閘門一點點的升起來。

朱舜走到鑾架旁邊,看着已經說不出話了崇禎,驚歎的注視着遠處的那座鐵筋混凝土攔河大壩。

朱舜平淡的笑道:“皇上,是否要開閘門。”

崇禎手裡拿着一個西洋千里鏡,正在觀望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攔河大壩,早就看到了那座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的巨型閘門。

這麼大的一個巨型閘門,已經不是人力所能升起來的了,太過於巨大了。

崇禎和文武百官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能夠升起巨型閘門的,想必只有天上的天神了。

崇禎聽到朱舜一句是不是要開閘門,心裡不免多了一絲激動,自己一聲令下就能打開那座天神才能托起來的閘門。

豈不是成了天庭的玉皇大帝鬥好,能夠號令天神,打開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事情。

崇禎想到自己一聲令下就能讓巨型閘門開啓,臉上的激動已經溢於言表了,也被朱舜看見了。

朱舜忍不住笑了笑,這就是他刻意要做的,讓崇禎有參與感就更能讓他體會工業革命的偉力。

崇禎改變了自己的坐姿,站在了鑾駕上面,用威嚴的聲音說道:“開閘門。”

這道命令落下,朱舜立即讓身邊的鐵塔漢子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消息傳遞了過去,早就在攔河大壩上等不及的太子朱慈烺,立即啓動了蒸汽機。

“轟隆隆——”

隨着一陣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攔河大壩上的絞盤被大明蒸汽機所帶動了,緊接着在文武百官面前發生了極其震撼的一幕。

那座巨型閘門,竟然是一點點的向上升起,被拉了起來。

巨型閘門居然升起來了!

站在鑾駕上的崇禎,看着巨型閘門真的升起來了,心情除了震撼以外還有一股子文武百官們體會不到的強烈激動。

一聲令下,閘門開啓,他便是這世間的玉皇大帝。

更爲震撼的還在後面,隨着閘門的往上升起,密雲水庫裡面的水流如洪水般衝泄了出來。

好在閘門附近的河道全是用水泥澆築而成的,沒能被這股子洪水給沖垮,並且通過函洞把洪水給馴服了。

變成了溫和的水流,順着水槽,流向了旁邊的潮河裡面。

已經乾涸龜裂的潮河,立即被水流給塞滿了,河牀水位不停的拔高。

與此同時,密雲水庫裡的水流順着潮河向地勢更低的下游流過去,就像是真的請來了一位龍王爺把四海的水注入了潮河裡面。

河水湍急的流淌而去,滋潤着兩岸的土地,在乾旱的土地上畫起了一條晶瑩的曲線。

滿朝文武備着憑空造出來洪水,全都說不出話了,神情恍惚的望着那條流淌而去的晶瑩潮河。

崇禎望着流淌而去的潮河,與兩岸乾旱的土地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也是有些恍惚的說不出話了。

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天災是真的能被人力所抗衡的!

崇禎和滿朝文武就這麼呆呆的看了有半天,始終沒有緩過神來,就這麼恍惚的看着河水流淌而去。

站在攔河大壩上的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等人,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一幕,自從密雲水庫建成以後,這是第1次正式的打開閘門。

太子朱慈烺和顧炎武等人也是有些恍惚,站在攔河大壩上的他們比下方的文武百官更能體會閘門所放出去的洪水是多麼的洶涌。

也真的感覺自己就是天神,只是拉了一下操縱桿,就放出了洪水。

這還不是天神,什麼是天神。

這還不算完,朱舜決定邀着崇禎去一趟攔河大壩上,讓他看一看攔河大壩上的真正風光。

攔河大壩的閘門只是一個小缺口,對於整個密雲水庫來說很小,要想把密雲水庫的水徹底放幹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沒有一年半載的功夫,那是別想了,這也是修建水庫的初衷。

真要是一下子把水全部都放出去了,就不是緩解旱災灌溉兩岸的土地了,而是釋放了一次澇災。

只有這樣源源不斷的把水放出去,才能不停的滋潤兩岸的土地,讓老百姓和莊稼都有水吃。

朱舜走到鑾駕旁,淡笑着說了一句:“皇上,可想去攔河大壩上看一眼。”

崇禎早就想去看一看了,只是站在攔河大壩上面就相當於站在洪水上面,不免有些兇險。

擔心東廠督公王承恩會攔着他,攔着他這個大明的天子以身犯險,畢竟大明天子不能去那麼危險的地方。

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
第五百四十六章 批判大會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六百零九章 工業學院等級第四百零四章 內有東林黨拆臺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爺第四十八章 王恭廠的火藥地窖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第六百一十八章 葉初春的結局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二百三十章 買礦山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三十五章 宋氏織布作坊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四百章 作戰系統工程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二百六十九章 海上奇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二百零七章 倍鏡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蘭艦隊來襲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五百九十八章 天津府的驗收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硫酸亞鐵的顏色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業革命的根據地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三百八十章 軍校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四章 線膛槍的連鎖反應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極因爲輿情要大宴羣臣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四百二十七章 改革思想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個小兔崽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五十章 三期學員的班長第一百六十四章 壓力水井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業派的力量第二百三十四章 黏土工廠對大明的影響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種反應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三百章 標準化+炮表的威力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四百四十七章 工人票號的推廣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軍事力量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九十章 良種公司第三百一十九章 宗藩們見到了工業之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四百八十二章 蒸汽造紙廠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四百一十九章 孫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業派召集人馬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五百一十五章 陸軍講武堂的戰術推演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三百五十四章 幺弟朱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