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

胡瞎子和楊禿子那是一萬個願意,先不說機械匠的月錢高達五錢銀子,有了這門手藝就有了一個鐵飯碗。

更重要的是,胡瞎子和楊禿子正在發愁怎麼讓兒子脫了軍籍,畢竟要是沒有關係,脫籍可就太難了。

軍籍是衛所制度的根本,想要脫離軍籍只有一個法子,找大明天子特批。

總兵都不一定能夠求來一個特批,胡瞎子和楊禿子這兩個小小的總旗,這輩子是別想了。

不過卻有一個取巧的法子,朱舜可以把這兩個少年轉換成匠籍,跟着匠頭維修火槍廠的水力鑽牀和朱氏膛線機。

шшш. ттkan. co

明朝晚期的工匠多數是以僱傭的方式,進入官窯和各局的匠作間,換了匠籍以後兩個少年想走隨時可以走。

胡瞎子的兒子胡長命和楊禿子的兒子楊百歲,已經從衛所趕過來了,就等着朱舜一句話進入王恭局了。

朱氏紡紗廠現在也急需機械匠,維護那七臺水力珍妮紡紗機,朱舜就點頭答應了這件事:“兩位放心,今天我就讓朱玉去把這件事給辦了。”

說完這句話,朱舜轉身去了公廨,找到了埋頭處理一堆公文的朱玉:“老七,你等下去把胡總旗兒子和楊總旗兒子的軍籍,轉到王恭局的匠籍。”

“另外這幾張圖紙你拿着,按照圖紙的要求把湢打造出來,燒的煙煤直接找工部的人申報。”

朱舜今天過來實際上有兩件事,一是給朱氏紡紗廠招來兩名機械匠學徒,二是把疫病的預防開展到人數多達六七百的王恭局。

大戰之後,必有大疫。

女真人奇襲北平的幾個月裡,死亡的人數多達三十幾萬人,整個北直隸到處都是屍體。

如果不把這些屍體處理好,做好疫防的準備,等到大地回春天氣逐漸炎熱了,必然會爆發一場空前絕後的瘟疫。

那些記載在書本里的血淋淋文字,將會變成慘絕人寰的現實。

瘟疫橫行,十戶九死。

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

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

就在戰爭結束當天,崇禎連夜召集了內閣大臣們,商討怎麼面對接下來的一場大疫。

第二天早朝結束,火速成立了疫防局。

由京城第一酷吏馬士英擔任大使,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擔任副使,東廠提督曹化淳擔任副使。

五成兵馬司、十二親衛、三大營隨時接受調遣,北直隸所有的巡檢司直接由馬士英統領,就連地方衛所也有權利調動。

走馬上任的第一天,馬士英下達了第一道命令,三天以內,各地巡檢司燒光各個州縣的屍體。

人死了以後都講究個入土爲安,那些家丁和流民的屍體燒了也就燒了,如果把本地鄉親的屍體燒了,可就說不過去了。

巡檢司的弓兵大多都是本縣人,見了親朋好友的屍體,偷偷的藏了起來,送到各自的宗族。

要是十幾二十具屍體埋進祖墳,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這可是三十多萬具屍體。

如果不焚燒乾淨的話,等到天氣熱了以後,屍體必定會在棺材裡腐爛,到時候整個北直隸都會變成一片鬼蜮。

馬士英不愧是京城第一酷吏,三天以後,拿着錦衣衛和東廠提供的線報,一個縣一個縣的開始殺巡檢司巡檢。

北直隸一百一十六個縣,無一倖免。

殺的滿朝文武譁然,殺的天下震動,殺的御史言官們都不敢彈劾了。

馬士英抱着尚方寶劍斬殺巡檢的同時,當場提拔副巡檢爲巡檢,繼續焚燒各個州縣的屍體。

這一次,巡檢們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不當回事了,把那些放在靈堂裡的屍體全部給燒了。

三天以後。

馬士英拿着一份新線報,又開始一個縣一個縣的殺人了,這次還好,只殺了十幾名心存僥倖的巡檢。

再次提拔上來的巡檢,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挖祖墳,凡是偷偷埋進祖墳裡面的屍體,全部扒出來燒掉。

處理完這些,崇禎本來以爲能夠放心了,誰曾想范文程在撤退以前,就派人偷偷埋了十幾個巨大的屍坑。

幸運的是在清明節過去沒多久,埋藏在遼東內部極深的一名大諜子,及時發現了范文程的陰毒謀劃,拼死把線報傳遞了出去。

大半夜還在家裡睡覺的馬士英,衣服都沒穿,臨時抽調了一批親衛,安排他們去那些屍坑把屍體給燒了。

馬士英不知道的是,范文程早就知道了那名大諜子的身份,故意透露了這條消息,目的就是爲了讓馬士英把屍體挖出來。

天氣已經回暖了,那些屍坑又經過幾個月的腐敗,早就形成了瘟疫,故意讓馬士英挖出來屍體,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地下的瘟疫散播到地上。

果然就在幾天以後,發現了第一例瘟疫病狀,剛剛輕鬆沒有幾天的馬士英,立即帶人圍住了那處出現瘟疫的宅子。

馬士英來到宅子的門口,五城兵馬司的人全部站在門口,沒有一個人敢進去把人抓出來。

馬士英皺着眉頭,認真問道:“怎會回事!”

帶人過來的旗校,苦笑一聲說道:“馬大使,這是二十四衙門一位大太監的宅子。”

馬士英挑了挑眉毛,沒有說話,推開門走了進去。

一名穿着百花蟒袍的太監,大模大樣的坐在道路中間的太師椅上,慢悠悠的品茶。

大太監看也沒看馬士英,只是坐在道路中間,慢悠悠的品茶。

馬士英走到大太監面前,認真的說道:“把那個和你對食的菜戶交出來。”

大太監發下茶杯,在兩人之間淋了一條線。

馬士英盯着大太監,認真的看了半柱香時間,突然笑了:“哈哈——”

還沒笑完,突然拔出了尚方寶劍,一劍刺死了這名穿着百花蟒袍的大太監。

尚方寶劍是一種象徵,沒有誰真的把尚方寶劍當成一把劍來看,更不會把尚方寶劍當做劍來使用。

馬士英不僅使用了,還一劍刺死了一名二十四衙門的大太監。

而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九品大使。

馬士英收回滴答着鮮血的尚方寶劍,認真的說道:“去把那名菜戶給燒了。”

大步離開。

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
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六百一十四章 東林黨公敵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廠對孫傳庭的影響第二百二十二章 缺木材的新寧伯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業化紅利和延續國祚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三百五十章 萬無一失曹掌櫃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個師的兵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機械局的收益情況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四百六十一章 當謀士碰上工業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第四百六十章 洗煤廠的降維打擊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的爆炸聲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寶級的明末科學家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三百二十八章 工業派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五百八十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步兵的戰鬥素養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槍爆頭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一百八十八章 帶你見識火箭的威力第四百八十五章 紙張控制輿情第五百一十二章 吹動工業革命號角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稅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一百六十九章 開始招生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三百九十八章 陸軍講武堂的概況第六十八章 第二波紅利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是演員第二百五十二章 溫度計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滿清要攻西北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二十二章 建立軍工線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四百七十三章 鉛室法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櫃的結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鑄新炮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二百七十二章 東風快遞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二代蒸汽機第八十二章 疫防局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對於大明的經濟價值第二百零一章 賣火箭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六十六章 壓力水井的價值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國殺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三百二十三章 軍火公司的成果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