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

軍器局內專門有一個檢驗鳥銃是否合格的靶場,靶場就是一片空曠的校場,校場邊緣建造了一堵低矮的土牆。

大明軍隊使用的火繩槍,因爲是滑膛槍,命中率很低,想要打中敵人只能依靠一點。

運氣。

所以就需要很多軍士一起發射火繩槍,形成集火,鉛彈數量只有達到密集的程度,纔能有效的殺傷敵人。

所以檢驗鳥銃用的不是靶子,而是用的低矮土牆,只要鉛彈能夠射中土牆就算合格。

朱舜來到靶場,說的第一句話,立刻就讓五品大官對他的看法,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

這個人不是一個跳樑小醜,是一個傻子。

九品小官嘴角都抽了抽,忍不住想要把朱舜拉走,別在這裡丟人現眼了。

朱舜端着線膛槍,說了一句很合理的話:“給我拿來一個靶子。”

五品大官嗤笑着看了九品小官一眼,擺了擺手,讓靶場的一名軍士拿來一個箭靶:“今天我倒要看看,先生是多麼的神槍手。”

九品小官只聽說過神箭手,從來沒聽說過還有神槍手,估計過了今天,朱舜不僅要成爲軍器局的笑話,就連神槍手這個詞也會成爲一個嘲諷別人的貶義詞。

等到軍士搬來一個箭靶,朱舜目測了一下距離,只有兩百米,擡腳向後退了一百米,站在三百米左右的距離。

五品大官瞧見朱舜都站在三百步以外了,都沒有心情繼續嘲笑,自己和一個傻子較什麼勁。

鳥銃的射程在一百步到兩百步之間,最遠射程說是兩百步,但在這個距離射在人的身體上,就像一顆黃豆輕輕的砸在身上,沒什麼威力了。

最佳的射程是一百步,只有在這個距離,才能射穿敵人。

但是要想射透女真人的甲冑,射程就要銳減到五十步。

朱舜站的距離足足有三百步,別說是射中箭靶了,就是達到這個距離都不可能。

朱舜沒去在意五品大官是怎麼想的,拿出一顆用麻布包裹的鉛彈,用小木錘敲進槍管底部。

端起線膛槍,在藥室裡倒入一定量的火藥,瞄準靶子,慢慢調整呼吸。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朱舜爲了這一天,不知道練習了多少次,單單是一個架槍的動作,每天晚上都要練習一百遍。

這麼多天過去了,練習了不下於一萬次,就是爲了保證手臂的穩定性。

試射也已經試射了一百多次,定點射擊已經練習的很精準。

就算是這樣,面對三百步的距離,心裡只有一成的把握。

因爲達到三百步,用鐵瞄具基本看不清靶子了,只能根據感覺打。

二十個呼吸過後,驟然扣動了扳機。

“砰——”

一聲炸響過後,線膛槍的槍口瀰漫出一股硝煙。

五品大官瞬間僵在了原地,目瞪口呆的看着晃動的靶子,好長時間沒有緩過神了。

過了很久,緩過勁來了,嘴裡又開始喃喃的唸叨個不停:“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這可是三百步,鳥銃怎麼可能射這麼遠。”

九品小官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晃動的靶子,不過臉上卻是出現了大笑:“哈哈,孫元化,我看你還能不能笑的出來。”

朱舜聽到孫元化這個名字,也是愣了一下,這個孫元化可是明代的科學大牛,可以說是火炮第一人。

探索出了火炮彈道學,在他編寫的火器著作裡,記下了射角和射程的關係。

孫元化死後,明清時期的火炮研究倒退了起碼半個世紀。

孫元化突然走到朱舜身邊,一把搶走了線膛槍,朱舜還沒反應過來,抱着線膛槍跑出了靶場。

朱舜這一次可以說是好好的給九品小官長了一次臉,大感臉上有光的九品小官,拿出了一錢銀子,塞到朱舜手裡。

九品小官拍了拍朱舜的肩膀,提前給朱舜放假了:“明天就是二旬了,今天高興,你小子就提前回家吧。”

“這一錢銀子你拿着,買兩瓶好酒,在家好好的陪朱老哥喝兩杯。”

朱舜的父親也是一位工匠,只不過不是鑄匠,而是一位官窯的窯工。

因爲父子兩人都是工匠,不需要守着兩畝地靠天吃飯,日子雖然過的緊巴巴,但是還湊合。

朱舜的父親爲人比較市儈圓滑,爲了讓兒子在軍器局不被老人欺負,經常買一些野雞野鴨這樣的山貨送給九品小官。

一來二去兩人就混熟了,再加上朱舜的手藝好,九品小官就把朱舜當做嫡系來看,也就把朱舜的父親當成了一個朋友。

朱舜也不客氣,接過來說了一聲多謝,就離開軍器局回家去了。

朱舜拎着一壺好酒剛走出北平的城門,孫元化拿着那支線膛槍走進了一座四進的府邸,一直走到府邸後面的苑林。

一間四角古亭裡,坐着一位身穿紅色官服的官員,拿着一卷書籍正在認真品讀。

朱舜要是在這裡,從這位官員的官服顏色和補子,一定能看出來這個人竟然是一位高達三品的中樞重臣。

孫元化走過去喊了一聲老師,這個人的身份也就水落石出了。

明代科學界的泰斗,徐光啓。

孫元化也沒有多寒暄幾句,實在是沒有時間,臉色激動的按照朱舜的方法,演示了一遍線膛槍。

徐光啓在宦海沉浮了一輩子,經歷過太多事情,早就看淡了一切。

半個月前,宮裡傳出消息,皇帝有意讓徐光啓進入內閣,擔任內閣次輔。

那可是大明王朝僅次於皇帝和內閣首輔的三號人物,跺一跺腳,整個天下都得震三震。

已經將近七十歲高齡的徐光啓,還是那副看淡一切的淡然,但是當他看完孫元化演示過線膛槍,滿是老人斑的老臉出現了多少年不曾出現的激動。

在徐光啓的眼裡,這一支普普通通的鳥銃,竟是比起內閣次輔還要重要。

徐光啓雙手都有些顫抖的接過來線膛槍,不愧是明代科學界的第一泰斗,一眼就看出了線膛槍的關鍵:“初陽,你的才能已經超過爲師了。”

“這支鳥銃,將會給火器帶來一場極大的變革,開啓一個新的時代。”

孫元化作爲大明火炮第一人,很清楚這支鳥銃意味着什麼,以他剛直的性格,甚至產生了把這支鳥銃的發明權據爲己有的可怕念頭。

這個魔障了的念頭,着實是把孫元化自己都嚇了一跳,也不能怪他,線膛槍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孫元化越發的想要把線膛槍據爲己有了,內心掙扎了一下,苦笑一聲道:“恩師,這個不是我發明的。”

“這是王恭廠一位年輕鑄匠,發明了這種鳥銃。”

“不是你?”徐光啓那張處事不驚的老臉,露出了一絲訝然。

整個天下除了自己的這個衣鉢傳人,徐光啓想不出還有誰能夠發明這種變革一個時代的鳥銃。

不管是誰,徐光啓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要見見這個人:“走,帶爲師去見識見識這位奇才。”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
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零三章 孫傳庭絕對不可能贏第一百四十六章 蒸汽機的價格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三十八章 西什庫第一百一十七章 來買近代紡布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永世佔據南洋的辦法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三百一十五章 實業家入京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鄭員外:你們不懂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635.第631章 改革體制第八十九章 宋家的希望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後路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三百五十五章 農學院的情況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業革命第八章 科學研究太費錢第四百七十七章 蒸汽化的大明造紙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四百五十一章 工人票號紮根鄉野第五百三十三 孔有德得知兒子慘死第七十二章 孫堂倌娶妻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五百九十九章 簡陋的知府衙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賦、耗米、私費第八十五章 好清新的紡紗廠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五章 徐光啓哭了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一百零八章 南大陸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開端第五百七十五章 老百姓的渴望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萬支鬥米式步槍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敗家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九章 比試開始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傳署署政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東林黨埋顆雷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勝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軍頭要買槍第六十九章 黃永貴的金磚第一百三十三章 水泥窯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林黨的柴薪作坊主們第二百二十二章 梳棉機的選址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三章 家裡的驕傲第四百三十八章 安排滿桂第二百五十七章 經濟奇才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錘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二百六十七章 抵達遼東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三百四十章 科學實驗和節操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