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

讚譽一個女人無外乎誇她的相貌多麼傾國傾城,或是她的身段多麼的曼妙,但對於皇后來說都過於淺顯了。

朱舜的這一番話沒有任何的讚譽,卻是說中了皇后娘娘的心坎。

崇禎如今面臨東林黨把持朝政的壓力,急需一批忠肝義膽的臣子維護皇權,朱舜的這番話不就是在說皇后娘娘幫皇上籠絡住了那批臣子的領頭羊之一。

皇后娘娘就是一代賢后,是崇禎的賢內助。

果不其然。

周皇后臉靨上沒有任何的喜怒,但她的話語已經表明她內心的想法:“皇上,雖說這次的大功是徐積薪所立,但作爲師長的工業侯有教化之功,不可不賞。”

崇禎對於周皇后的言辭深表認同,但這件事既然是皇后提出來的,人情還是讓她全拿的好:“皇后以爲應該怎麼賞賜。”

周皇后夫妻二人相濡以沫這麼多年,明白崇禎的意思,紅脣輕啓:“工業侯不願意在朝爲官,不如這樣,賞賜芸娘一個六品誥命夫人。”

從一個平頭老百姓連升八級,成爲了六品誥命夫人,放在過去肯定會引來大批東林黨官員的抨擊。

現在不是以前了,朱舜更不是一個小小的九品大使了,已經是一位工業侯了,賞賜一個六品誥命夫人還說的過去。

幾位尚書擡起眼皮看了一眼周皇后,沒想到這位整天在後宮針織女紅的皇后娘娘,對於人心的把握竟是這麼的高明。

六品誥命夫人對於芸娘來說不僅是一個天大的賞賜,畢竟連升八級,朱舜當年都沒這個待遇。

還壓住了東林黨人心裡的底線,只要不是五品誥命夫人,東林黨人也不會說些什麼。

另外,還考慮到了朱舜母親這一層。

朱舜母親是五品誥命夫人,芸娘這個做媳婦的要是比婆婆的品秩還高,以後見了面誰給誰行禮?

不論是品秩高,還是品秩相同,芸娘都逃不了一個不孝的名頭,好事變成壞事。

心思細膩的程度,當真是令人歎服了。

朱舜沒想到自己還能白撿一個誥命夫人,天大的好事,恭敬謝恩道:“謝皇上恩賜,謝皇后娘娘的恩情。”

崇禎賞賜完朱舜師徒二人,再怎麼還想去駕馭幾次十龍,也只能放下這個念頭回紫禁城了。

崇禎的鑾駕回去了,這件事結束了,朱舜也是先回家一趟。

再帶着徐積薪趕去他家了,娶公主這件事雖說由他這個恩師做主,但是還得是由徐積薪的父母拿定主意。

幾日後。

朱舜和芸娘一起去皇宮謝恩過後,帶着徐積薪回家去了。

來到徐家老宅。

提前得到消息的徐積薪父親和徐氏宗祠的幾位長輩,恭敬的在老宅門口等着朱舜,多少年沒有開啓的大門。

大門正開。

朱舜和徐積薪父親等徐家長輩在大堂內寒暄,徐積薪跑去代父守孝了,父親趕回去了,爺爺墳前一定要留個人。

徐家祖墳在一座小山上,是徐家先祖挑選的一塊風水寶地。

沿着青石山路向上走去,青石山路很寬大,卻沒有半點積雪和落葉,顯然是有人經常清掃。

青石山路兩側是大片的松樹林。

全是從黃山移植來的名品,樹冠扁平,樹幹麴生,透露着一股子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

徐積薪走到山門前,也是徐家祖墳的入口,只是簡陋的放置了兩塊大青石。

山門距離祖墳還有一段距離,足夠放下十八座牌坊,可見徐家先祖的野心。

可惜,山門到祖墳的這段路,光禿禿的沒有任何東西。

徐積薪在祖墳裡繞了小半圈,找到了最大的一座陵墓,這是他爺爺徐光啓的陵墓也是徐家唯一一位內閣宰輔的陵墓。

雖說按照徐光啓的遺願一切從簡,再是從簡,修築的也十分的雕紋華藻。

畢竟這不只是徐家的祖墳,也是朝廷一位內閣宰輔的墳墓,關係到朝廷的臉面。

徐積薪提着一籃子香燭供品來到爺爺的墳墓前,這裡早就站着黑壓壓的一堆人,全是老家的大宗祠子弟,正在祭拜這位一心爲國爲民的徐閣老。

祭拜結束,上百名大宗祠子弟們轉過身來,看見了提着香燭供品的徐積薪,全都愣住了。

徐積薪臉上卻是出現了一絲苦意,以及不敢面對這些鄉里鄉親的羞愧。

這些大宗祠子弟雖說和他不同姓,但是祖祖輩輩生活在一起,結拜爲異姓兄弟,姻親嫁娶,等等多少年的關係下來。

很多比徐積薪大的,甚至花甲年紀的老者可能會喊他一聲叔父或者爺爺。

比徐積薪年紀小的,即便是今年剛出生的孩子,按照輩分徐積薪或許也要喊上一聲叔父。

當初,徐積薪按照爺爺的遺願離開這裡前往冶金研究院,在這些鄉里鄉親中間徹底炸開了鍋惹了衆怒。

每當清明、重陽、中元等節日會來祭拜爺爺,沒少被這些鄉里鄉親堵在家鄉門口,好一些的罵兩句就算了。

性情暴躁一些的鄉親,纔不管你是工業侯的弟子,還是皇帝的兒子,擼開袖子就要打這個不孝子孫。

要不是徐積薪每次過來都帶上幾名本縣的衙役,說不定早就被打的不成樣子了。

至於鄉勇營的步槍兵,徐積薪可是從沒敢帶過,步槍兵確實是比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厲害。

但是鄉親們哪裡會怕了外鄉來的步槍兵,只要敢傷人,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宗祠械鬥。

衙役就不一樣了,在鄉里積威深重多年,罵上兩句圍在四周的鄉親就散開了。

徐積薪今天不敢面對這些鄉親,倒不是害怕被打,要是真被打上兩拳他心裡還好受些。

主要是沒臉面對這些鄉親,愧對這些從小誇讚他懂事有孝心的鄉親。

可是鄉親們接下里的舉動,卻讓徐積薪呆然木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五百八十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術突破口!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五百六十九章 最大的收穫第二百九十三章 軍工體系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大機械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列裝問題第三百五十八章 實業家的啪啪打臉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四百四十九章 遼東也缺煤炭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五十四章 搶劫莊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決腐敗問題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營對八旗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寧伯賣的木材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織布廠可養多少軍士第一百二十四章 牆倒了第十七章 量產坑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五百八十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六百章 高壓蒸汽機的成果第四百九十一章 範家的第二個圖謀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五百五十九章 囤積居奇第四百三十三章 買賣煤窯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四百五十三章 東林黨三大錯覺第二章 變革一個時代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裝火藥的誘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廠房第三百八十五章 爭奪一期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始建立軍火公司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二十六章 拿下造船廠第三百九十一章 位卑未敢第六十七章 火器局的小人物們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二十一章 崇禎飄了第五百八十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紡紗機換侍郎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這個香餑餑第八十章 高爐水塔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拜訪者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萬匹布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四百四十章 抓個典型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七十三章 初中數學教材的威力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學位的價值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氣的力量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五十三章 女真來襲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四十五章 偷走線膛槍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關的戰術部署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妖怪?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二百一十五章 購買機械鋸牀第五百二十七章 讓滿清見識近代化堡壘第十八章 搬遷王恭廠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隊伍去密雲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二百四十五章 招兵買馬第十章 崇禎的通殺第三百零七章 勝券在握是東林第五百四十二章 土改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