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長征

黃明理早就得知今年暫時不跟着大部隊南下,他知道如今黃家家大業大,黃家灣島如果沒有人坐鎮家主會不放心,欣然同意留下。

忠明堡的地盤是黃家的,那裡經過大量建設水利設施,已經擁有二百萬畝良田,如今已經開始種植一部分番薯、玉米,當然還是以麥田爲主,那裡有兩萬戶計七萬餘老百姓在勞作。

這些老百姓都是解救的曾經做過阿哈的漢民,還有幾千朝鮮人阿哈,現在都成爲了屯田農民,他們每家每戶人口不多,生活安定下來人口會直線上升。

忠明堡是個緊靠大海的棱堡,跟廣寧前屯衛千戶所城構成雙子堡防禦體系,而且佈局科學,駐守軍民在戰時,軍人可以自由出入民居的城池,老百姓得不到許可進不來兩個堡壘。

黃勝認爲如此堡壘又跟大海相連,遇到建奴千軍萬馬來襲,躲進忠明堡的軍民有七八萬,固守這裡要比固守錦州容易許多。

黃勝倒是希望紅歹是得了失心瘋來忠明堡消耗,建奴打三年都未必拿得下忠明堡,他們還沒有圍死這裡的能力。

留下一個百總火槍手由被收做學生的專用裝填手時運轉百總帶領留守,同時留下兩個百總騎兵作爲種子部隊發展,訓練忠明堡的鄉勇要不遺餘力,這裡畢竟是關外,武力是生存的基礎。

忠明堡跟高臺堡相隔不遠,有慶格爾泰的幾千內喀爾喀蒙古騎兵協防,這裡安全無虞。

留下同樣數量的種子部隊駐防覺華島訓練鄉勇,裝填手之一的火槍手雲中來百總帶着隊伍留下,他就是覺華島孤兒出身,如今成爲駐守覺華島的軍官一定不會如父輩那樣被建奴單方面屠殺。

“華夏島”如今有人口三十餘萬,大部分這個時代先進的工廠都在這裡蓬勃發展,兩個大船塢分別在建造戰船、商船,這可是黃家命脈所在必須加強防守。

肖長貴經過幾年的學習,理論結合實際已經完全掌握,他現在已經是炮兵百總指揮官。

黃家炮兵正兵都學習並且參加研究弾道學,火藥的優劣,裝填量的多少,炮彈的重量形狀、炮口的仰角這些數據給他們,黃家炮兵就能夠計算出炮彈的落點,雖然不能精確也相差無幾矣!

華夏港口有棱堡和炮臺,足足佈置了三十六門火炮,最大口徑的有十二門三十二磅跑,其中線膛炮四門,肖長貴帶着一個百總炮兵留守華夏島,他還負責訓練三百炮兵學員,手上還有三十門訓練用野戰炮。

馬五是家主第二批裝填手出身,如今已經是火槍手把總,麾下管轄三個百總,如今也是掛從三品衛指揮同知銜武官,沒有個大名可不行,他請邊之名取了幾個來挑選,最後選了馬前卒這個很有意義的名字。

馬五現在是文化人,他說自己叫馬前卒,永遠甘當恩師的馬前卒。

他哥哥馬三同樣也是從三品武官,弟弟是馬前卒,他依葫蘆畫瓢給自己取了馬後炮這個怪名字,他言辭鑿鑿,他這個馬後炮,是炮兵在騎兵羣后面發炮射擊建奴,可不是事後放空炮。

馬前卒的火槍手把總六百人馬留守“華夏島”可不是混日子,任務重着呢,訓練鄉勇是當務之急,要爭取一年內訓練出合格火槍手一萬人。

“華夏島”留守騎兵是韓寬的把總,他雖然已經是廣東潮州參將,但是不去上任,反正家主就是兩廣總督,其他人誰敢過問?

“華夏島”這裡很大足夠騎兵馳騁,島上有馬場,有上萬匹挽馬、戰馬,訓練鄉勇能夠騎馬成爲機動力不亞於騎兵的騎馬步兵是他的任務。

“華夏島”的防禦力量有正兵、輔兵一千二百,鄉勇最少兩萬,真的有敵人入侵可以擴軍到五萬以上,應該固若金湯。

這裡畢竟是新領地,朝鮮、日本都近在咫尺,是留守海軍的防務重點。定期巡視海疆,抓捕附近的海船每天都在進行中。

黃勝這一次之所以佈置細緻的防務,是因爲這一次南下作戰可能曠日持久,一年內肯定不會回遼東,也不會去“華夏島”,至於何時能夠拿下交趾可說不準究竟是一年半載還是三年五載。

被大越國鄭氏的游擊隊拖在滿是泥濘的安南戰場也未可知。

黃明理知道自己的任務是蟄伏謀發展,低調練兵增強實力是這兩年的首要任務,大明遼東官軍名冊上只有幾百黃家留守人馬,根本不可能參加遼東經略的軍事行動。

當然慶格爾泰除外,但是要看看孫承宗能不能獲得這個蒙古臺吉信任,讓他願意跟着明軍轉戰遼東。

早在六月六日,李大鋼、顧山河、黃東海、谷一倉、王志貴已經帶着五個把總三千黃傢俬兵以關前道人馬的名義從萊州登陸經陸路向廣州肇慶兩廣總督府進軍。

這是黃傢俬兵第一次長征,意義不同凡響,承載者太多使命。主官都是得力干將,戰士和輔兵都是挑選的精英。

這是黃勝有意鍛鍊麾下長途行軍的能力,他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還要適應氣候的變化,學會疫病的防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正是如此。

走陸路千里跋涉的有一個野戰炮兵把總、三個騎兵把總、一個火槍手把總,一共帶上戰馬四千匹,挽馬兩千匹。

除了定編的補給車和裝甲戰車,還有隨軍醫療隊,還有五百輛鋼質獨輪車和兩個把總輜重兵,一個把總工程兵跟隨。

尚慕明和黎喜明帶着宣傳隊要一路宣傳,這漫漫長路經過山東、南直隸、浙江、江西會跟太多老百姓相遇,黃家要給大明子民展示一支新軍。

明末的明軍大多數軍紀敗壞,所以民間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之說。

而黃家展現的明軍新面貌會讓大家看到一支可以信賴的鐵軍。

宣傳隊還會送一些禮物給主動幫助大軍的老百姓,如清涼油、一小袋食鹽、小鏡子、火柴、指甲鉗等等小或新奇的玩意兒。

黃大人的人馬軍紀嚴明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扶危濟困救老百姓與水火,如此走一遭,宣傳效果肯定很好,政治目的當然不可外傳,想想紅軍的長征大家就明白了。

由陸路南下軍隊自帶的給養就可以滿足三個月需要,因爲考慮到一路上要用糧食救民於水火,黃家還會動用沿途的商業網絡給自己的隊伍補充給養。

隊伍過長江時會得到大量糧食補充,來到饒州府又會有糧船提供補給,根本不需要去沿途城池打秋風,遇到山賊流寇順手剿滅之。

四五千裡漫漫長路,雖然都有官道相連,帶了六千匹馬和許多大車參與運輸也肯定快不起來。

以平均一天行軍六十里計算也需要接近三個月時間,有了這些時間,不知道可以向多少老百姓展示黃傢俬兵風采。

本書起點首發,如果各位看官覺得本書還行,請到幫個人場給本書投一下免費的推薦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節回報給書友們!如果手頭不是很緊請正版訂閱幾章,謝謝!

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七百一十六章:主動遊擊第三百五十二章:造船人才第六百九十章:大明發威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第六百五十章:討要公道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漢族第八百三十二章:情義無價第二十三章:有人送禮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十七章:技術人才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三十五章:夜襲墩堡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陰抗清三公第六百九十五章:戶樞不蠹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一百三十六章:漢人兄弟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十三章:再立新功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九章: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第五百四十章:再次挺拔一回第六百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八十七章:漁陽鞞鼓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六十二章:牆倒屋塌序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六百五十六章:兄弟挺住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一百五十九章:陰野豬皮第三百零五章:鬥智鬥勇第七百八十四章: 窮追猛打第一百三十四章: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四章:租借第三百六十六章:時不我待第三百八十章:異域揚威第六百一十一章:流民四起第三百三十六章:埋下伏筆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國第四百零四章:一路向北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二百七十八章:結交內相第二百八十三章:喜上眉梢第五百七十六章:衝殺蒙古右營第十章:孤軍守城第十七章:技術人才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一百八十八章:引而不發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六百二十二章:假途滅虢第五百三十四章:天佑軍第二百三十七章:精神食糧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五百六十四章:這個夏夜靜悄悄第五十一章:喜得忠僕第七百九十七章: 紅歹是斃命第三百一十四章:作風頑強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四百九十章:禍起東江鎮第五百一十一章:平戶藩不好打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捲遼東第四百二十八章:柳如是第一百三十五章:狼奔豕突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一百七十一章:故地重遊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禎期待第三百三十三章:歷史轉身第二十一章:服從命令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號第一百零六章:風聲鶴唳第二百六十章:回家過年第四百三十六章:堅守一年第一百八十章:功課做足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第七百五十章:一飛沖天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十章:孤軍守城第六百七十九章:末路狂飆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一百二十一章:貓捉老鼠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
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七百一十六章:主動遊擊第三百五十二章:造船人才第六百九十章:大明發威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第六百五十章:討要公道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四百六十三章:融入漢族第八百三十二章:情義無價第二十三章:有人送禮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十七章:技術人才第七百八十九章:平定遼東第七百二十四章:揚長避短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七百一十九章: 崇禎十三年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三十五章:夜襲墩堡第七百七十三章:江陰抗清三公第六百九十五章:戶樞不蠹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一百三十六章:漢人兄弟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十三章:再立新功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六百三十九章: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第五百四十章:再次挺拔一回第六百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百八十七章:漁陽鞞鼓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四百四十六章:勇士榮歸第六十二章:牆倒屋塌序章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六百五十六章:兄弟挺住第五百六十二章:絕不拖欠第一百五十九章:陰野豬皮第三百零五章:鬥智鬥勇第七百八十四章: 窮追猛打第一百三十四章:暗流涌動第六百八十四章:租借第三百六十六章:時不我待第三百八十章:異域揚威第六百一十一章:流民四起第三百三十六章:埋下伏筆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國第四百零四章:一路向北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子期待第二百七十八章:結交內相第二百八十三章:喜上眉梢第五百七十六章:衝殺蒙古右營第十章:孤軍守城第十七章:技術人才第五百九十四章:惺惺相惜第一百八十八章:引而不發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六百二十二章:假途滅虢第五百三十四章:天佑軍第二百三十七章:精神食糧第八百五十六章:九月十八日第五百六十四章:這個夏夜靜悄悄第五十一章:喜得忠僕第七百九十七章: 紅歹是斃命第三百一十四章:作風頑強第三百四十八章:爲了糧食第四百九十章:禍起東江鎮第五百一十一章:平戶藩不好打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捲遼東第四百二十八章:柳如是第一百三十五章:狼奔豕突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一百七十一章:故地重遊第五百三十一章:崇禎期待第三百三十三章:歷史轉身第二十一章:服從命令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號第一百零六章:風聲鶴唳第二百六十章:回家過年第四百三十六章:堅守一年第一百八十章:功課做足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第七百五十章:一飛沖天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五百零五章: 弱國無外交第十章:孤軍守城第六百七十九章:末路狂飆第六百八十章:軍民魚水情第一百二十一章:貓捉老鼠第二百七十一章:捂盤惜售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七百一十一章: 手癢難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