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大會蒙古諸部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原本熱鬧的朵彥廣大的草原,這次卻是寂靜無聲,沒有了牛羊,沒有了部落,一切都陷入更古無雙的洪荒境況。

但正是這樣,原本被過度開發的草場,卻難得的得到了修養,在一陣難得的春雨和當年無數血肉的滋養之後,牧草瘋了一樣的滋長,只是轉眼之間,就再現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盛況。

因爲對毛文龍資助了將士的撫卹,馬世龍心情是愉悅的,好的簡直就不能再用語言形容。

更因爲參與了百年沒有的盟會兒必將被載入史冊,更讓這個小年輕興奮無比。整日圍在毛文龍的身邊,被毛文龍灌輸着孤臣黨的概念,現在的馬維忠已經是孤臣黨絕對的中堅力量了。

韓爌看着這樣的結果,就只是眯着眼睛微笑不語,對於毛文龍刻意的套近乎倒是樂於接受。

接替首輔,已經是板上定釘的事情了,但韓爌知道自己其實是沒有根基的,幾個首輔人選,或是閹黨後臺,或是東林力挺,而自己爲了繼承,也其實是根本,接葉向高不做任何一黨,平衡其他幾黨而能上位的原則,那纔是真正的孤臣。

孤臣聽着好,但其實真的沒有自己的勢力就想做穩首輔,可能嗎?做夢吧,像毛文龍那樣的孤臣,都黨了,那還是孤臣嗎,這簡直就是笑話了。

不過也好,身後沒有一個黨派支持,自己的首輔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被架空那是一定的,看到毛文龍如此殷勤拉攏,其實韓爌也想,自己是不是該借毛文龍勢力坐穩?

這個可以考慮。

一行人就這麼各懷心事的進入了草原。

會盟選擇地址上,毛文龍和林丹汗兩個好安達是有過一番激烈的爭執的,站在各自利益的角度,兩個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識行事。

林丹汗的意思,需要將這次的會盟地點,設立在他的所謂王庭,而不是朵彥舊部的老營,用以做實自己萬王之王的地位。

但毛文龍卻堅決的拒絕了這個要求。因爲這裡明顯有一種政治意義,如果將會盟的地點設立的林丹汗的所謂王庭,那就等於大明真正的承認了林丹汗草原共主的地位,那會讓許多蒙古部族因爲大明朝廷的強悍,而熄滅了和林丹汗搏一搏的心思,這是毛龍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而將這次會盟的地點放在朵彥的老營,就是爲了要彰顯大明的武力,在朵彥的磊磊屍體之上會盟,那纔是真正的震撼。

當然這種嘴巴官司,都是在毛文龍和林丹汗兩個人之間進行的,因爲毛文龍認爲,這樣原則的問題,是不必也絕對不能讓朝廷知道的,一旦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情,必定要拿出那個仁義道德,接受林丹汗的懇請,那自己原先所做的一切事情,其結局都將大打折扣。

於是就在毛文龍一句又一句:“我的好安達”的解釋下,最終林丹汗還是被忽悠的同意了毛文龍的主張。

其實,外交這個東西,就是忽悠,到時候憑藉本事強詞奪理,忽悠的你認爲絕對合理不可辯駁,這就是一種智慧。

這次會盟,各地蒙古諸部來了三十幾個大部落,還有上百小部落,唯獨科爾沁部沒有派人。因爲科爾沁部已經徹底的投靠了大金,這次就是向大明和大金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

對於這樣的表態,毛文龍是很歡喜的,之所以毛文龍歡喜,那就是,自己不必再給林丹汗製造敵人了,科爾沁就是現成的。

按照歷史上就是這樣,科爾沁投向後金,然後成爲後金拉攏蒙古諸部的馬前卒,挖林丹汗的牆角那是功不可沒。

於是,林丹汗就展開了對科爾沁的戰爭,在兩三年的拉鋸戰中,林丹汗差點將科爾沁滅族,在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出手了,他放棄了對大明遼西的侵略,轉而幫助科爾沁,經過和林丹汗兩年的鏖戰,將林丹汗一直攆到青海去了,結果給大明在遼西兩年的從容佈置時間,可惜,當時用人不當,白白的浪費了。

如果這次科爾沁部震懾於關寧閱兵和自己的朵彥滅族事而前來歸附,那自己還得挑撥離間,讓他們兩個冤家打起來,你以爲挑撥離間很容易嗎?

不來正好,正好可以在會盟上直接喊出,大明將視科爾沁部爲敵人,大明將在道義上支持所有討伐他們的人。

既然是會盟,當然要隆重,爲此毛文龍還特意的築起了一個高臺,上面旌旗招展,還擺了三牲祭品。

而毛文龍的一萬將士,以及兩萬京營着裝整齊肅穆臺下,三十幾個蒙古諸部頭人臺吉,站立客位,小部落的頭人只能站在高臺之下,而大明官員佔據主位,韓爌宣讀了大明皇上的聖旨,重申大明宗主地位,誠懇的表示了自己對諸部的友誼。

然後馬維忠代表大明朝廷,向前來會盟的諸部頒發了豐厚的獎賞,按照諸部大小,分等級給於白銀犒賞。當然,這些銀子是毛文龍拿的,爲了讓毛文龍拿銀子感覺物有所值,同時向會盟的蒙古人宣佈再建奴兒干都司,任命毛文龍爲指揮使,林丹汗爲副使,毛文龍不在的時候,代行指揮使職權。

當然,現在你就是個名義,誰也不會聽你的,按照規矩現在的女真也歸你管,你管的了嗎?

當時毛文龍直接用自己都司的名義就給努爾哈赤寫了一份公文,命令他歸附王化,並且恩賞他爲都司同知,正五品。

當然,這純屬噁心人。

在正式確立了自己的官位管轄之後,毛文龍在這次會盟上大封虛官,各部頭人按照人馬多少,封爲千戶所千戶,百戶等等,很是爲一大批官印費了一筆銀子。

這些都是虛的,毛文龍決定來點實際的,於是鄭重的向諸位蒙古臺吉,現在奴兒干都司屬下官員承諾,正式開放蒙古和大明市場,再開驛站,這立刻引起了諸部的歡呼。

不管怎麼說蒙古太需要大明的物資了,原先就靠商人走私,那就是杯水車薪,現在好了,總算是開放了,大家能用在他們眼裡沒有用的牛羊馬匹換來大明的東西,大家的日子將好過起來了。

然後在會盟大會上,毛文龍鄭重宣佈,對不臣的科爾沁部施行人人可以誅殺的討伐,同時也再次重申了對建奴的殺奴令,並且表示,自己在遵化已經備下百萬鐵鍋飯勺,就等着大家一手錢一手貨了。

這樣的承諾讓諸部看到了發家致富的希望,靠近女真部的,那是躍躍欲試,而離着太遠的,則是頓足捶胸,於是,在毛文龍的協調下,遠處諸部可以組建獵奴隊,在人員不得超過五百的情況下,其他部落可以借道給他們。

於是,一個好好的和諧的會盟,就變得猙獰血腥了。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毛文龍辦的,韓爌和馬維忠已經打道回府了。

第230章 爬城攻擊第651章 借刀殺人第890章 走向絕路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1049章 血火的考驗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1231章 複雜的心思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780章 漕幫第801章 咆哮金殿第522章 利國害敵的利器第1367章 齊飛的野望第1435章 災害轉嫁資本輸出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193章 一日成城第1185章 盪滌心靈的是人心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148章 天啓後悔了第727章 那就作死吧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295章 皮島 活了第511章 對魏忠賢對肯定(爆更)第1159章 統治草原的辦法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1292章 目標鳳城第970章 玩過了第1199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180章 再襲鎮江第922章 小國寡民的悲哀第596章 自請出使朵彥部第106章 軍之根本弟1234章 募集第399章 軍功分配第606章 暗訪林丹汗第930章 乾淨利索第1154章 分贓南北美第900章 朝鮮來人第327章 接收南關第1360章 夫人主政第833章 強攻牛毛寨第1255章 一團亂的朝局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1329章 四佔鎮江第1246章 崇禎篡位第1420章 打開封鎖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1442章 草原軍團危急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318章 大淩河 吳三桂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607章 林丹汗的救世主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189章 瘋狂屠戮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819章 敵使獻計第285章 焦頭爛額老奴酋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1046章 緊急佈置第132章 議政裕安來人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236章 矛頭所指第206章 不做嶽武穆第626章 關隘悲喜第259章 分而治之第980章 李晚的苦惱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1399章 解救皇帝天啓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1280章 範文傑的心思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192章 料敵先機第1293章 坐困愁城第019章 林畔之戰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831章 遮蔽戰場第195章 再回故里第340章 裹挾第461章 獲得信任第670章 接受內附第566章 論關寧的作用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430章 衛所點兵第1152章 掛在天上的餡餅第1260章 崇禎元年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890章 走向絕路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088章 何去何從
第230章 爬城攻擊第651章 借刀殺人第890章 走向絕路第897章 再次整編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1049章 血火的考驗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356章 與敵對陣第1231章 複雜的心思第1326章 老謀深算第780章 漕幫第801章 咆哮金殿第522章 利國害敵的利器第1367章 齊飛的野望第1435章 災害轉嫁資本輸出第1225章 輕鬆的朝堂第193章 一日成城第1185章 盪滌心靈的是人心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148章 天啓後悔了第727章 那就作死吧第679章 分贓的三六九等第295章 皮島 活了第511章 對魏忠賢對肯定(爆更)第1159章 統治草原的辦法第1152章 岌岌可危第116章 鳩佔鵲巢第1292章 目標鳳城第970章 玩過了第1199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180章 再襲鎮江第922章 小國寡民的悲哀第596章 自請出使朵彥部第106章 軍之根本弟1234章 募集第399章 軍功分配第606章 暗訪林丹汗第930章 乾淨利索第1154章 分贓南北美第900章 朝鮮來人第327章 接收南關第1360章 夫人主政第833章 強攻牛毛寨第1255章 一團亂的朝局第612章 邊軍的騷動1329章 四佔鎮江第1246章 崇禎篡位第1420章 打開封鎖第691章 請求會盟第1442章 草原軍團危急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318章 大淩河 吳三桂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607章 林丹汗的救世主第1687章 崇禎之死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189章 瘋狂屠戮第1280章 商人們的反抗第819章 敵使獻計第285章 焦頭爛額老奴酋第558章 讓位之心第1046章 緊急佈置第132章 議政裕安來人第367章 令人髮指第357章 皇太極的決斷第293章 利益交換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1236章 矛頭所指第206章 不做嶽武穆第626章 關隘悲喜第259章 分而治之第980章 李晚的苦惱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1240章 歇斯底里第1399章 解救皇帝天啓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1280章 範文傑的心思第1101章 慘烈爭奪第1192章 料敵先機第1293章 坐困愁城第019章 林畔之戰第795章 皇帝變了第1036章 賭上一把第831章 遮蔽戰場第195章 再回故里第340章 裹挾第461章 獲得信任第670章 接受內附第566章 論關寧的作用第967章 讓敵人發抖吧第262章 舉薦孫承宗第430章 衛所點兵第1152章 掛在天上的餡餅第1260章 崇禎元年第971章 許傑的判斷第890章 走向絕路第564章 細心安排第405章 總結教訓第088章 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