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

次日,李維正又去視察了高麗太學,和《高麗日報》一樣,高麗太學也是掛羊頭賣狗肉,裡面的一千五百名學生全部都是來自遼東、遼西和山東的漢人,沒有一個高麗人。只要考中秀才者,都有資格來這裡讀太學,在這裡他完全放棄了朱元璋推行的八股文,更注重實務、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學生大都來自貧寒人家。在這裡他們不僅能讀書學習,每個月還有錢糧補貼,使他們不僅不用花家裡一文錢,還能贍養妻兒父母,甚至有妻兒的學生還能把妻兒接來一起生活。

雖然朱元璋每月對貢生也有例米補貼,但那隻限於舉人,秀才是沒有資格的,高麗太學的學生們須學習三到五年,考試合格後便可以在高麗或遼東當官,實際上,高麗太學就是李維正的人材儲備庫。

視察完高麗太學,按照計劃,李維正該返回遼東了,但就在這時,旅順港一艘快船送來一個消息,臺灣造出的二艘三桅海船下水了。

這可是一件大事,意味着臺灣作爲他的三個基地,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李維正立刻做出決定,他要立刻去視察臺灣。

一個月後,由一艘寶船和三十艘軍船以及四十艘運輸船組成了混合艦隊,滿載着各種物資和準備換防的五千士兵從高麗釜山港出發,駛向數千裡外的臺灣島。

船隊一路南行,幾乎沒有遇見任何倭寇的船隻,事實上,當大明軍隊駐紮在對馬島後,倭寇就沒有南下的機會了,大明軍船已經封鎖了九州島和四國島日本海盜南下的道路。他們嚴格貫徹李維正下的嚴令,一旦有日本船隻出海,就地擊沉,不管是海盜船還是漁船。

大海變得十分安靜,蔚藍的海面上海鷗在盤旋鳴叫,這是漸漸接近陸地的一種標誌,經過近兩個月的航行,船隊已經接近了他們的一個目的地,琉球國。

準確地說,這裡現在已經不叫琉球國了,而是叫琉球衛,是遼東都司轄下的一個軍衛,原來的中山等琉球三國在三年前已經滅亡了,被他們曾經驅使、曾經奴役過的數萬漢人消滅了。

多年前,李維正承諾他們將返回家鄉,然後李維正便離開了琉球羣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他並沒有想過要食言,而是連他自己都險些命喪九泉。

李維正一去不歸,而他留在琉球的五百士兵就成爲了漢人們的守護神,一年後,好了傷疤的琉球人開始重新懷念有奴隸驅使的日子,他們開始向漢人的聚集地進攻,企圖把曾經屬於他們的奴隸抓回來,三國的軍隊聯合起來向漢人進攻,但他們卻不知道,此時的漢人已經成立了數千人的民團,手中有武器,有五百正規軍訓練和率領他們,留在琉球島的最高指揮官是一名千戶,名字叫陳和,他在無法和朝廷建立聯繫後,毅然決定率領漢人和琉球人抗爭,經過三個月的戰鬥,他們付出了數百人的生命,最終擊敗了琉球軍隊,並一鼓作氣滅亡了琉球三國,漢人成爲了這個島國的主人,他們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和漁船,得到了自己的房子和家園,而企圖重新奴役他們的琉球人卻失去了土地和財富,大部分被趕到其他島嶼,一部分人則成爲他們僱傭的佃農和二等居民。

漢人們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度:山海國,陳和成爲了一任國王,但同時他們也把自己的國度稱爲琉球府。是大明的一個州府,陳和也同樣自任知府。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從走私者口中得到消息,李維正重新在遼東任總兵,陳和便立刻派船去遼東通報消息,卻在半路遇到了東征歸來的明朝大軍。

李維正遂將琉球府改名爲琉球衛,保留山海國的別名,陳和任指揮使,同時也讓他繼續成爲山海國國王,這主要是擔心朝廷那邊有麻煩,目前,琉球國有六千駐軍,二千遼東軍和四千由民團改編成的琉球軍,並擁有二十艘戰船以及炮臺等防禦工事。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初五,闊別已經三年多的李維正終於又一次來到了琉球島,船隊駛進了山海地峽。

“大船降帆,靠岸!”

隨着軍士的一聲高喊,“威正號”寶船上的白色巨帆緩緩落下了,緊接着後面數十艘大船的船帆也跟着落下,船隊開始緩緩靠岸了,士兵們紛紛涌上甲板,向岸上趕來迎接他們的百姓們揮手致意。

地峽兩邊已是人山人海,生活在這裡的數萬漢人幾乎是傾城出動,他們扶老攜幼趕來迎接明朝大軍,也是趕來迎接他們當年的救命恩人李維正。

岸上的百姓密密麻麻,一眼望不見頭,歡呼聲、喊聲此起彼伏,而指揮使陳和早已率領大羣軍官和文職官員等候在碼頭上了,陳和大約三十五六歲,長一臉大鬍子,中都鳳陽人,他最早也是錦衣衛的一名總旗校尉,李維正出任威海衛指揮使時,他被李維正選中成爲他的親兵百戶。在三年前攻佔耽羅島和長崎港作戰中幾次立功而被李維正升爲千戶。最後率五百士兵留在琉球島保護漢人,他被漢人推選爲山海國國王。但他思念大明,思念自己在家鄉的妻兒,便一心想把琉球島成爲大明一域,李維正感其誠意,便任命他爲琉球衛永久指揮使,並派人去鳳陽將他的父母妻兒都接來。

陳和見寶船的旋梯已經搭上碼頭,李維正和軍官士兵們正緩緩下船。他心中一熱,立刻迎了上去,半跪着給李維正行一禮,“屬下陳和參見總兵大人。”

“陳指揮使請起!”李維正連忙將他扶起了,微微笑道:“我當年的親兵百戶居然當上了國王,人的際遇當真是奇妙如斯。”

陳和慚愧地說道:“大人,我不想當什麼國王,我還是更願意做指揮使。”

李維正拍拍他肩膀安慰道:“男子漢大丈夫建立自己的國度也沒有什麼不好,就算將來朝廷不管,我還是想讓你們自成一國,國王由民衆選舉,而不是由你的兒子繼承,當然,如果你的兒子和你一樣英武,民衆們自然也會選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陳和卻笑道:“大人既然尊重民意,那爲何又要按自己的意願讓我們建國呢?如果百姓們都願意成爲大明一府,大人難道還要堅持嗎?”

李維正哈哈大笑,“是我着相了。那就煩其自然,讓百姓投票決定琉球島的最終歸屬。”

陳和又給李維正介紹了一羣下屬軍官和文職官員,衆人一一上前見禮。這時,二十幾名民衆代表被領了上來,幾名老人跪下垂淚道:“李大人,你還記得我們嗎?”

“幾位老人家快快請起!”李維正連忙將幾名老人扶起,對他們笑道:“我當然還記得你們,幾年前我還請你們上船開會,一晃就是三四年過去了,你們身體可好嗎?”

“我們身體都好,李大人終於回來了,說明沒有忘記我們,我們希望李大人永遠平安。”

李維正高高拱手謝道:“謝謝大家!謝謝大家!這次我給大家帶來很多生活物資,等會兒就卸船,會一一發到大家手中。”

很快,李維正便在陳和的陪同下來到了指揮使府,指揮使府也就是原來的中山國王宮,這對,琉球衛副千戶以上軍官和所有的文職官員都趕來了,一起旁聽李維正召開的會議。

“這次我主要是視察琉球和臺灣兩地,並送來你們需要的物資,另外,我也想了解一下琉球漢人百姓的生活狀況,你們有什麼困難可以坦白告訴我。”

陳和輕輕嘆了口氣道:“感謝大人的關心,我們比從前過得好,不過也確實有一些困難,希望大人能幫我們一把。”

“陳將軍請儘管說,我當然會替你們解決。”

“大人,琉球島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不高,而漢人的人數日益增加。今年已經突破了五萬人,糧食不足的問題就迫在眉睫了,本來我也打算派人去遼東向大人稟報這件事。”

李維正低頭沉思了片刻便道:“琉球島人口多、土地少,相反,臺灣那邊土地遼闊,但人口卻十分稀少。我考慮把一部分琉球漢人移居到臺灣去,另外臺灣那邊盛產糧食,以後琉球島就不要種糧了,全部由臺灣那邊供應糧食。”

“大人,不種糧食,我們這裡的百姓做什麼呢?”

李維正微微一笑道:“我已經替你們想過了,你們這裡種甘蔗很好。以後全部種植甘蔗,然後再辦幾家榨糖廠,將來遼東和高麗的糖都由你們這裡供應,你們還可以發展和日本的貿易,用蔗糖換取日本的白銀,這可比種糧食賺錢多了。”

李維正在琉球島只呆了三天。三天後,船隊再次出發,向南方的臺灣島駛去。

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87章 秦燕之別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45章 楚王朱楨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85章 微服私訪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1章 家厚養廉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9章 太子屈尊第5章 孤女無助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8章 父親遭禍第33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各自出招第38章 初見葉女第79章 解開心結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31章 失蹤兩人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章 撲朔迷離第9章 撲朔迷離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73章 龍顏震怒第205章 東征日本(八)第12章 酒樓偶遇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5章 寺院接見第93章 好事難雙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8章 情況突變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38章 初見葉女第35章 各路神仙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79章 解開心結第31章 失蹤兩人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32章 偶遇故人第8章 父親遭禍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35章 各路神仙第1章 重回大明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12章 廣州立威
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146章 齊人之福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87章 秦燕之別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60章 燕王軍師第45章 楚王朱楨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85章 微服私訪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1章 家厚養廉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9章 太子屈尊第5章 孤女無助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8章 父親遭禍第33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各自出招第38章 初見葉女第79章 解開心結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31章 失蹤兩人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章 撲朔迷離第9章 撲朔迷離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19章 絕境求生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73章 龍顏震怒第205章 東征日本(八)第12章 酒樓偶遇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5章 寺院接見第93章 好事難雙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8章 情況突變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38章 初見葉女第35章 各路神仙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79章 解開心結第31章 失蹤兩人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32章 偶遇故人第8章 父親遭禍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35章 各路神仙第1章 重回大明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12章 廣州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