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天下大勢

於孝天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崇禎其實看得恨透,這話他說給普通百姓聽聽也就罷了,想要崇禎相信,他這麼做都是爲了大明江山,還真是不那麼容易騙的住崇禎的。

但是他還是自辯道:“聖上,你這麼說微臣,微臣也沒有辦法!”

“但是請聖上想一下,一:微臣雖然拿下了臺員島不假,但是請問聖上,當初先皇天啓年間紅毛人進佔澎湖,福建官軍大徵澎湖,結果呢?恐怕聖上並不清楚,當初官軍集結兩萬大軍出征澎湖,而進佔澎湖的紅毛人僅僅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兵力,但是福建官軍卻不能克之。

後來率攻不下,福建官方纔和紅毛人相約,讓紅毛人退出澎湖,退至臺員島建城!

這就是說當時朝廷並未把臺員島視作大明屬地,而是將其視作一塊飛地,任誰佔去都無妨。

而當時微臣尚在海上爲盜,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纔在臺員島站穩了腳跟,並且屢次和紅毛人以及幹臘絲人大戰,方纔控制了臺員島。

微臣當時有無數屬下死於臺員島之上,而微臣進佔臺員島在先,受撫在後,這就說微臣並未是在受撫之後,才擅自出兵進佔的臺員島。

另外微臣比聖上更知道大明地方官吏們的做法,如果將臺員島交給朝廷,讓朝廷派駐地方官的話,那麼微臣可以保證,以這些地方官吏們的所作所爲,絕不可能將臺員島經營成眼下的景象。

另外聖上說微臣在福建大肆圈佔土地,並且圈佔了圍頭灣,向出海通商的那些商賈收取稅金,這一點微臣並不否認。

但是聖上可要明白,大明並未公開承認,可以准予這些商賈合法出海做通海貿易,所以微臣向他們收取的僅僅是保護費罷了。

朝廷要微臣平靖海上,微臣就要有船有人方能做到,如果無錢的話,微臣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自然談不上什麼平靖海面,效仿以前福建兩廣的做法,恐怕現在東南海上依舊羣寇肆虐,所以微臣這麼做正是爲了大明江山。

微臣正是通過向這些通海商賈收取規費,放才養出了一支可以雄踞海上的雄兵,才得以爲朝廷平靖了東南沿海的海盜,使之無法再爲禍一方!

所以臣這麼做並無大錯!可以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並且爲朝廷做到了平靖海寇的事情!

但是說微臣擁兵自重,微臣不敢苟同,如果不是微臣一力打造出這麼一支雄兵,當初朝廷調微臣北上平定登萊之亂,微臣如何能夠做到?

而且打造一支雄兵,像那些大明的軍將們那樣,靠着喝兵血,剋扣糧餉中飽私囊,是萬萬做不到的。

聖上可知道,雖然這些年來,福建方面也撥發糧餉給微臣,但是這些官府所撥發的糧餉,卻遠不夠養活這麼多兵將。

而且微臣從不克扣麾下兵將一文糧餉,相反給予他們的糧餉,要遠超出朝廷所給的定額,將士吃得飽,穿得暖,方能安心做事,傷亡給予厚撫,方能上陣一往無前!方能讓他們無後顧之慮,僅憑官府撥發的那些糧餉,聖上以爲可以打造出這麼一支雄兵嗎?

再有,聖上恐怕也聽聞微臣麾下兵將所持火器犀利,但是聖上可知道,造一條七百料戰船要多少銀子嗎?造一門紅夷大炮需耗費多少銀兩嗎?打造一支精良的鳥銃,又要耗費幾何?

任誰如果想要打造一支精銳之師,特別是像微臣麾下的這樣以火器爲主的精銳,完全可以說是靠着銀子堆出來的,緊靠着朝廷撥發給微臣的那點糧餉,連兵將的衣服都不夠穿,何談能打造一支精銳?

所以微臣需要錢,沒有錢就沒有可能打造出一支鐵軍,而且微臣還可以告訴聖上,現如今兵馬數量多寡已經不是左右戰場的關鍵因素了,自古以來兵法有言,兵在精而不在多,這纔是於某能做到眼下這等地步的原因。

如果於某不想辦法來賺錢的話,現如今如何能幫朝廷平靖東南沿海的海盜?如何能幫朝廷平定登萊之亂?如何能將建奴大軍打的冰消瓦解?

大明這麼多年來,坐擁寶山卻得不到一點利益,空視大明的物產源源不斷的被那些商賈們賣到國外,卻得不到半點好處,而這些商賈爲了將貨物出口,爭相壓價相互傾軋,好處都讓那些泰西人賺了去。

即便是賺了錢,也只是飽了那些奸商的私囊,便宜了那些地方官吏,讓他們各個撈的盆滿鉢滿,養的是腦滿腸肥,對於大明來說,卻無一點好處可言。

於某平定海上之後,重建了海上的秩序,遏制了海盜對於海商的侵擾,使之可以更安全的出海行商,並且指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令海上遵守,爲大明多賺取了無數的利益,而微臣從中取酬又有何不可?難道聖上認爲這銀子讓那些紅毛鬼子賺了去,讓那些奸商和貪贓枉法的官吏賺去,總比我賺了來要強嗎?

說到這裡,微臣恐怕就要說說這天下大勢了!……”

崇禎冷哼一聲,對於孝天這番辯解頗爲不屑說道:“強詞奪理!朕不與你辯!這天下大勢,難道朕連你都不如嗎?”

“非也非也!聖上所說的天下大勢,恐怕只限於大明這一塊地方,但是微臣想要問一下聖上,這大明之外,極東的大海之外,又是什麼地方?泰西又在何處?極南之地又是什麼?極北之地又是什麼?”於孝天搖頭晃腦的反駁崇禎道。

崇禎想了一下,冷笑一聲道:“朕不知道,但是難道你便知道嗎?”

於孝天點點頭認真的說道:“當然!恐怕聖上連腳下的這方土地,到底是什麼形狀的恐怕都不清楚,但是微臣卻知道!”

崇禎也算是飽學之士,對此頗爲不服氣,和於孝天辯駁了起來,崇禎接受的都是舊式的天地學說,中國古代把天看做是圓形的,但是地是方形的,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認爲中國就在世界中間,所以才自稱中國,卻並不清楚這世界更遠的地方,都存在什麼國度。

這幾十年來,隨着歐洲人越來越多出現在亞洲之後,人們知道了在西方很遠的地方有很多小國家,統稱之爲泰西,但是對於東方大洋彼岸到底有什麼,沒有人知道,只認爲到了大海,海是沒有邊際的。

於孝天聽着崇禎的說法,含笑搖頭,從那個提箱之中,取出了一個精緻的玻璃製成的極爲精巧的地球儀,擺在了崇禎面前,接着又取出了一份他親自手繪的世界地圖,也擺在了崇禎面前的龍案上。

指着這個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於孝天開始對崇禎上了一堂世界地理掃盲課……

大殿裡面好久沒有傳出崇禎的怒吼聲,只能稍微聽見於孝天那獨特的嗓音,在對崇禎說着一些什麼,外面的人雙方都在瞪眼,即便是豎着耳朵聽,也聽不真切。

於孝天整整在大殿之中,給崇禎上了一個多時辰的世界地理課,期間說的口乾舌燥,讓人送茶水進去喝了一通。

而崇禎也第一次聽聞到如此新鮮的東西,雖然他對於孝天心存恨意,但是卻並不妨礙他對這個世界未知的事物產生好奇。

期間崇禎對於孝天的一些說法表示懷疑,但是於孝天都找出了許多佐證,證明了他的說法的正確性。

崇禎問及於孝天爲何知道這麼多,於孝天干脆扯謊,說這些地方他都已經派人去過了,另外還加上泰西人所繪製出的地圖,所以才知道的這麼清楚,而且他還說這個世界上尚有很多爲人不知的地方,等待着人們去發現。

甚至於他告訴崇禎,他本人並非生在大明,而是生在一個極爲遙遠的地方,但是他乃是漢人,這一點毋庸置疑,他的血管中流淌的是純正的大漢民族的血液,所以他希望能爲漢人做一些事情。

現如今這個時代正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正是一些航海強國瓜分世界的時代,大明已經晚了一步,如果錯過了這個時代,那麼華夏民族將會永遠被人甩在後面,以後恐怕再難追上泰西人的腳步。

兩個人一直說到了中午,崇禎變得越來越沉默了,他這麼多年來從登基之後,便爲了大明殫精竭慮,幾乎從來沒有去關注過大明之外發生的事情。

但是他卻還是知道,有很多泰西人已經從很遙遠的地方,來到了大明,至於他們到底來自何方,幾乎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而且於孝天今天對他所說的這些事情,也完全顛覆了他以前的世界觀,他一直一來都認爲,大明已經非常大了,但是當於孝天把這份世界地圖呈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在世界地圖上找到了大明之後,才發現,其實大明在這個世界上並不算大,甚至於可以說很小,只佔了這個世界上亞洲的一隅,根本就沒什麼可供炫耀的。

歷史上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無不把自己視作整個世界的主宰,認爲這裡纔是地之中、央,就算是其它地方還有一些小國,也只能算是一些蕞爾小國,根本無法和中國相匹,所以萬國來朝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可是今天當聽了於孝天這堂課之後,崇禎發現自己居然是個井底之蛙,完全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簡直就是可笑之極,以前的那些積累下來的所有驕傲這會兒似乎都變成了夜郎自大,這讓崇禎非常不好受。

(感謝鷹之武兄弟的打賞!順便求幾張月票!)

第37章 決戰8第8章 海盜襲來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103章 膠州第165章 不了了之第136章 牽制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67章 全滅第272章 利益交換第129章 新難題第77章 香皂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216章 碰面第95章 漁稅第42章 奴酋授首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51章 亡命突擊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26章 決一死戰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62章 約談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6章 唯一的溫暖第256章 地條鋼第110章 包餃子第86章 困坐愁城第79章 轉攻土圍子第17章 不知死活第116章 關寧軍之議第196章 東江鎮覆滅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33章 怒海狂濤第67章 恃強凌弱第166章 馬梟來投第99章 鐵腕治國第175章 奉旨南下第119章 成交第286章 再臨淡水3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2章 建奴入關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28章 挑戰第136章 牽制第205章 正面擊潰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66章 逼上門去第93章 鐵匠張第192章 豪氣干雲第77章 偷襲奪炮第73章 震驚四座第163章 疏散南日島第118章 踏陣第40章 天下巨震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8章 緩戰第101章 應戰第25章 試炮第40章 天下巨震第119章 成交第62章 村子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220章 徵收供奉第45章 震怒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23章 垮塌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90章 見風使舵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0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254章 悲憤交加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184章 接應來遲第3章 盧象升之死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18章 京觀第301章 風聲第114章 踢到鐵板第227章 首日之戰的落幕第125章 困第147章 着手應對第203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第31章 決戰2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126章 馬家堡第45章 茂盛源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27章 善後第156章 軍銜制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109章 棄城而逃第27章 血色大海第77章 強勢通過第106章 事敗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115章 再次出獵
第37章 決戰8第8章 海盜襲來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119章 光復第一戰第103章 膠州第165章 不了了之第136章 牽制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67章 全滅第272章 利益交換第129章 新難題第77章 香皂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216章 碰面第95章 漁稅第42章 奴酋授首第97章 嗤之以鼻第151章 亡命突擊第211章 嗜血爲盟第26章 決一死戰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62章 約談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6章 唯一的溫暖第256章 地條鋼第110章 包餃子第86章 困坐愁城第79章 轉攻土圍子第17章 不知死活第116章 關寧軍之議第196章 東江鎮覆滅第134章 迎刃而解第184章 夜襲船團第33章 怒海狂濤第67章 恃強凌弱第166章 馬梟來投第99章 鐵腕治國第175章 奉旨南下第119章 成交第286章 再臨淡水3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2章 建奴入關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28章 挑戰第136章 牽制第205章 正面擊潰第162章 軍服和狗牌第66章 逼上門去第93章 鐵匠張第192章 豪氣干雲第77章 偷襲奪炮第73章 震驚四座第163章 疏散南日島第118章 踏陣第40章 天下巨震第43章 謀定而後動第279章 新營易地第18章 緩戰第101章 應戰第25章 試炮第40章 天下巨震第119章 成交第62章 村子第76章 模壓工藝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220章 徵收供奉第45章 震怒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23章 垮塌第86章 決戰南門3第90章 見風使舵第234章 服軟認輸第20章 第一筆軍火生意第277章 退一步大家都好第254章 悲憤交加第126章 是福是禍第184章 接應來遲第3章 盧象升之死第117章 軟硬兼施第18章 京觀第301章 風聲第114章 踢到鐵板第227章 首日之戰的落幕第125章 困第147章 着手應對第203章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第31章 決戰2第215章 亂炮齊發2第126章 馬家堡第45章 茂盛源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27章 善後第156章 軍銜制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109章 棄城而逃第27章 血色大海第77章 強勢通過第106章 事敗第206章 再次棄島第115章 再次出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