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咱帶你們去見大孫

在姚廣孝看來,如果藍玉會爲朱英所用,那麼就只能毀了他。

藍玉此人,囂張跋扈。

私下裡更是有許多大不敬的言論。

其實這些言論,朱元璋都知道,只是當時朱標在的時候,對其比較放縱。

畢竟藍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妻子。而常遇春的長女,便是朱標的太子妃。

從這層關係上,也算得上是皇親國戚。

所以藍玉在很多事情,都比較肆無忌憚一些,喝了幾口馬尿,甚至在酒宴上連陛下都敢頂嘴。

姚廣孝密謀多年,佈局良久。

已經不是朱棣想不想當皇帝的事情了,哪怕朱棣不想,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所有手段,推着朱棣走。

至於這個過程中,會不會造成大明帝國的動盪,有多少的傷害。

與他何干。

他學這一身本事,不施展出來,整個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從燕王府邸出來後,姚廣孝左右瞧瞧,就開始朝着下一個目標過去。

他深知錦衣衛的厲害,但也清楚錦衣衛的盲區。

錦衣衛作爲陛下的耳目,其中主要的監視對象,一般都是文武大臣,各家勳貴。

整個京師有多少人?

但就南京外城的周長就有六十公里,整個京師大約有二百三十平方公里。

而現在的大明,作爲全世界最強的國家,目前的京師,便是古代十大名城面積之首。

像南京城這種規模格局和設計思想,在世界其他古代城市絕無僅有。

有高山,有湖泊,有河流,有密集的的居住點,甚至還有農田。

傍長江以通東西,跨江有江浦城接應而通南北,陸路通行四方,水路遠達海洋。

兩個人從城的相反兩方騎馬相對而行,須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才能遇到一起。

作爲大明京師,目前的居住人口,已經破百萬之多。

錦衣衛共記千戶十四人,哪怕多算一些,也就一萬五千人。

一萬五千人的錦衣衛,其中部分還要作爲朱元璋的親衛鎮守皇宮,或作爲儀仗隊,隨朱元璋出行。

頂多留出一萬人,去監察百萬人的大城。

朱元璋曾經在早朝上,將一些大臣夫妻間的悄悄話說出來,甚至還拿出一張畫像,正是某位大臣私密的場景。

這些手段的使用,更多的是震懾。

畢竟不同於後世的天網,監控之類。錦衣衛的人員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他們的職責雖然非常廣泛,對於百姓都有懲處的權力,但實際上錦衣衛甚少跟百姓有多交際。

威名基本上是從坊間傳言裡出現。

比如某個茶館閒聊,某某正三品的大臣,在家裡議論陛下,所說的話被一五一十的記錄下來,然後被陛下仗殺。

比較趣味性的,某某大臣,娶了小妾,結果能力不行,被陛下嘲笑。

便就是這些流言,讓錦衣衛變得極爲神秘恐怖起來。

當然,這也是朱元璋所想看到的。

而作爲一心想着謀劃大事業的姚廣孝,自是剝開表層看內核,對於錦衣衛的重點監視對象,從來不碰。

譬如黃子澄,作爲東宮伴讀,太孫心腹,錦衣衛是不會對其監視的。

諸多皇家子孫,也是不會。

而今日姚廣孝要去找的人,便是朱元璋的外甥孫,李景隆。

姚廣孝作爲和尚,又跟隨朱棣,向來不在錦衣衛的監察名單中,這就給了他很多發揮的空間。

李景隆襲爵曹國公,舉止雍容,兼之又是外甥孫,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看重。

李景隆和朱棣是發小,朱棣當年出生在軍營的時候,就跟表哥李文忠十分親近。

李景隆的年紀比朱棣稍小,自小和朱棣的關係極爲要好。

由於朱棣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其高的軍事天賦,這使得李景隆對於朱棣小時候就有一種崇拜的心理。

這種心理就像是學渣對學霸的感觸,尤其這個學霸輩分還挺高。

雖然李景隆在學識上,可以說是吊打朱棣,但由於大家都是從軍營里長大,軍功和打仗的能力,纔是他們認同的重點。

朱棣小時候,並不爲朱元璋所喜愛,七歲的時候,連自個的名字都沒有。

哪怕常年在外打仗,也不至於隨口取個名字都沒時間吧,這說明當時的朱棣,已經直接被朱元璋無視。

這其中還有一些小小的故事越過不談。

長大後朱棣,尤其是七歲開始,其長相輪廓竟是越發酷似朱元璋。

諸多兒子中,唯有朱棣,長得最像朱元璋。

也就是這個原因,讓朱元璋開始對朱棣看重起來。

這一接觸,朱元璋就發現自己這個七歲的兒子,竟然還知兵。

到這個時候開始,也就是朱棣人生的轉折點了。

徐達的長女徐儀華,很早就在皇宮裡侍奉皇后娘娘,那個時候,朱元璋和馬皇后溝通一番,就有意讓兩人多多接觸。

直到後來賜婚。

在婚姻關係上,朱棣是幸福的,和徐儀華算是青梅竹馬,而徐儀華很早也知道,這便是自己未來的夫君。

在馬皇后那裡,也時常幫忙說些朱棣的好話。

便是這般,朱棣才能娶一代名將徐達長女爲妻,更是敕封曾經的元大都,如今北平爲藩地。

李景隆面對這個跟自己一起長大的叔叔,受到來自身份,背景,能力的各方面碾壓。

在顏值上李景隆確實可以吊打朱棣,但耐不住朱棣長得像陛下啊。

跟當今皇帝陛下去比顏值,再帥也是個弟弟。

正是由於這多方面的原因,李景隆對於朱棣很是崇慕。

而這個消息,則被姚廣孝敏銳的感受到了。

在孝陵那些殘餘親衛,回來稟告情況後,姚廣孝的心思,就到了李景隆這裡。

當然他心中的目標,遠不止李景隆一人。

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爲日後朱棣的可能,謀取更大成功的機率。

.......

春和殿,東宮。

黃子澄這幾日,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膽中,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自從心腹被抓入錦衣衛大牢後,他呆在家裡都是一種煎熬。

天未亮就到了春和殿,天黑之後,纔會回去。

唯有在這裡,黃子澄才稍稍安心一點。

錦衣衛膽子再大,總不可能在太孫殿下這裡拿他吧。

這件事黃子澄也和朱允炆說過。

不過朱允炆一個十五歲的孩子,能有什麼辦法可言。

讓他去跟皇爺爺說?

怕是他還沒這個膽子。

看着黃子澄在殿內焦急來回走動,朱允炆也只能勸慰道:“黃先生,不必過於擔心,依我看來,便是錦衣衛,當也需給我三分顏面。”

“況且錦衣衛那邊,也沒什麼真憑實據,不過幾個僕從的證詞,不足爲信,黃先生大可你不必如此焦慮。”

聽到這話,黃子澄有些愁眉不展的說道:“殿下,你可不知,錦衣衛那些人,便是無罪都能弄出罪來。”

“如今被他們抓住,必然是嚴加審訊,屈打成招。估摸就是哪天趁我不備,直接抓我進詔獄了。”

聽到這話,朱允炆的面色上閃過猶豫。

對於黃子澄,朱允炆還是非常在意,畢竟黃子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僅是他老師兼心腹,更是他日益相處的朋友。

這三天以來,見黃子澄日漸消瘦,朱允炆內心中也有少許愧疚。

說起來安排人去調查皇爺爺行蹤的事情,還是他的主意。

心中一番遲疑過後,朱允炆咬咬牙說道:“黃先生,想來錦衣衛雖說爲皇爺爺所掌,但多少應當給我一些顏面。”

“我今日便是去那錦衣衛衙門一趟,看看他們到底玩什麼計倆。”

“若是不然,我便讓他們直接放人。”

朱允炆從來就沒怕過錦衣衛,對他來說,錦衣衛就是自己的家奴僕。

不像大明中後期,現在的錦衣衛在朱元璋的指揮下,對於皇家子孫向來恭敬。

之所以朱允炆這三天都沒去,到今天才決定去的最大原因,還是擔心自己被牽扯進去。

黃子澄聽到這話,整個人激動到不得所以,顫顫巍巍的躬身長揖:

“謝太孫殿下!”

朱允炆連忙扶起黃子澄說道:“先生對我,我心中明瞭,還請先生不要過於憂心。”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此刻黃子澄的腦海中,便是迴盪着這句話。

即是下定決心,朱允炆也不含糊,就黃子澄目前這個模樣,朱允炆也無心讀書。

當下便是帶着黃子澄,直奔錦衣衛衙門而去。

半個時辰後,錦衣衛衙門前。

“皇孫殿下到!”

太監的聲音,在錦衣衛衙門裡響了起來。

能有這等排場的,大夥當然知道是哪個皇孫,坐鎮衙門的宋忠連忙出來迎接。

“臣錦衣衛鎮撫使宋忠,見過皇孫殿下!”

“見過皇孫殿下”

隨着宋忠拜見,諸多錦衣衛紛紛低頭躬身,抱拳道。

朱允炆看了眼宋忠,道:“宋鎮撫,進去說吧。”

“臣遵命,殿下請。”

宋忠躬身前方帶路,餘光掃過在朱允炆身後的黃子澄,心下頓時明白了朱允炆過來的原因。

到了衙門大堂後,宋忠請朱允炆上座,無論如何。現在的朱允炆就是名義上的太孫。

哪怕沒被冊封,皇孫也不是錦衣衛可以隨便招架得住的。

“不知道殿下到錦衣衛衙門內,有什麼吩咐。”宋忠躬身問道。

朱允炆顯然也是第一次來錦衣衛衙門,看到這些錦衣衛對自己如此恭敬,也就放下心來,直接說道:

“本宮聽黃翰林說,你們錦衣衛將他的家僕,給抓入大牢了?”

宋忠聞言一愣,道:“這絕不可能,我等錦衣衛,怎麼可能去抓黃翰林的家僕,此事必有誤會。”

黃子澄聞言,忍不住插嘴道:“便是三日前的下午,我的兩個家僕外出,沒過多久,就傳來被爾等錦衣衛抓捕的消息。”

“三日前的下午?”宋忠帶着疑惑,而後問道:“不知道黃翰林可瞭解是犯了什麼事情,才被我等抓了回來。”

說完後,又補充道:“黃翰林莫要誤會,實在是我等錦衣衛,每天抓捕的犯人太多了,這等事情,我還真沒什麼印象。”

見宋忠如此說,黃子澄竟是有些信以爲真,連忙報出自己兩個家僕的名字。

宋忠聽後,直接叫來校尉,吩咐道:“這兩個名字立即去查,三日前是何緣故被抓入大牢。”

“卑職遵命。”

宋忠安排完後,笑着對黃子澄說道:“黃翰林,可能是我等辦事疏忽,最近這些天啊,京師裡盜竊甚多。”

“本來是五城兵馬司的活,現在只得讓我等錦衣衛協助。”

見宋忠如此熱情,黃子澄也逐漸放下心來。

很快,就有校尉過來稟告:“大人,確是有兩人和大人所說名字相同,也是三日前抓來。”

“是何原因。”宋忠順口問道。

“倒也不是什麼大事,便是有兄弟在街道上見這兩人鬼鬼祟祟,加上這些天盜竊甚多,便直接過去詢問。”

“哪知兩人做賊心虛,就想逃竄,便是直接抓捕了回來。”

校尉將詳細的情況一一說出。

宋忠點點頭,轉過去對黃子澄說道:“看來是個誤會,沒想到這兩人竟是黃大人的家僕。真是對不住,沒想到手下辦事如此粗糙。”

“也不打聽打聽,連黃翰林的家僕都敢抓捕,這些小兔崽子,看樣子是欠收拾了。”

“待回頭,我定然要狠狠的將他們訓斥一番。”

黃子澄聞言,有些訕訕的解釋道:

“可能是他們見到錦衣衛比較害怕吧,這才造成這般誤會。事情弄清楚了就好。”

同時,黃子澄心中的石頭,終於是落了地,再次問道:“不知他們什麼時候能放出來。”

宋忠笑道:“既然是誤會,那自然是立即放出來,黃翰林稍等,我開具個文書,立即放出。”

朱允炆見此,皺眉說道:“爾等日後行事,當是還需仔細些,這般一頓亂抓,可是會壞了錦衣衛的名聲。”

“殿下教訓得是,臣日後定當嚴加訓誡,再不可犯下如此事情。”宋忠嘴角抽動,就錦衣衛還有什麼名聲可言。

朱允炆微微頷首,不欲多待。

黃子澄見事情塵埃落定,也不方便跟僕從見面,得到了宋忠的肯定後,便隨着朱允炆回宮。

宋忠送到大門後,看着朱允炆和黃子澄,還有諸多太監侍從離開的背影。

眼中閃過一絲狡黠。

.......

“姐姐,你說皇爺爺是不是把我們忘記了,這都過去好幾天了。”

皇宮學府,朱允熥對着朱明月悄悄問道。

朱明月看了眼前方教書先生,回道:“皇爺爺日理萬機,便是忘記了也很是正常,我們耐心等待便是,總會有想起的一天。”

朱允熥點點頭,又問道:“姐,你說皇爺爺提到的那個大哥,是怎麼一回事。”

朱明月皺眉道:“皇爺爺不說,別多問。”

“哦。”

就在姐弟兩談論後沒多久,有太監進來道:

“陛下口諭,召皇孫朱允熥,朱明月覲見。”

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462章;京師血案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六章:身世之謎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790章 平定草原.第226章:朱英發難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135章:平倭主帥第527章:推行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265章:日漸消瘦的朱允炆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172章:考校大孫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732章 足利義滿的狠辣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536章:天生聖人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432章:股份售賣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556章:倭國變故第796章 讓全世界都學漢語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22章:四處奔走的呂氏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671章:大開殺戒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74章:謀逆大案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
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307章 :惶恐的劉三吾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462章;京師血案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08章:陳慕月終入宮第492章:爺孫間的和諧發展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七十一章:神宮監的老太監第299章 :大明京師法院第635章:新羅婢,菩薩蠻,崑崙奴第277章:特色實業興國第六章:身世之謎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790章 平定草原.第226章:朱英發難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396章:我願大明如大漢,寧以強亡,不爲弱滅第403章:並不神秘的欽天監第135章:平倭主帥第527章:推行第117章:爺孫倆第一次分歧第265章:日漸消瘦的朱允炆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九十章:大膽的想法(求訂閱,月票)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數百年之需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443章:朱元璋的選擇第116章:咱這大孫不得了第588章:管他多少都是殺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823章 趙元弘想大明出兵歐洲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244章:醒來的朱元璋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172章:考校大孫第六十四章:朱英的決定第484章:膽大包天的朱棣第659章:平叛只需要座標第732章 足利義滿的狠辣第477章:朱元璋的陷阱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第七十五章:朝聞道,夕死可矣第107章:虞王陵墓(求訂閱求月票)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四十九章:法外狂徒張三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570章:老朱的長遠佈局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536章:天生聖人第311章:拜見諸位叔叔(求月票)第432章:股份售賣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511章:朱元璋寶刀未老第556章:倭國變故第796章 讓全世界都學漢語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567章:活捉朱棣!第740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617章:公主殿下不見了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522章:四處奔走的呂氏第688章:鎮壓暴亂,直接開火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738章 定海艦問世第407章:朱元璋的小脾氣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五十五章:別嚇我啊第273章:大閱兵的豐厚獎賞第160章:外婆菜的味道第704章:洪武三十二年第671章:大開殺戒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第四十七章:準備跑路的朱英第151章:咱這心裡呀,舒坦!(年底求月票)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402章:朱棣的手段第548章:自己養出來的惡虎第374章:謀逆大案第544章:打破關稅壁壘的辦法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600章:宮廷往事,小時候的朱棣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200章:打造大明軌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