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真當我等沒有法子嗎,這般來看其如何。”

“太孫殿下這次,若是過於狠了,這豈不是要挖咱們的根嗎。”

“我已經傳信族裡了,各位也都傳信了吧,必然不能讓其在其他地方如此。”

“可這般針對,若惹龍顏大怒,我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等之間,生死何懼,況且常言道,法不責衆,陛下他額”

翰林院中,大肆討論,這裡算是一個關鍵的點,畢竟翰林院可謂是文人頂尖場所。

只是最後那名說話的官員,興頭上說到陛下的時候,就卡殼了。

因爲按照陛下的性格,哪有什麼法不責衆,直接便是九族連誅,乾淨利落,遲疑都不帶的。

本來義憤填膺的大家,被這麼一說,氣氛變得有些僵硬起來。

不善的目光投去。

這傢伙不是陛下的臥底吧?

翰林院張信道:“事已至此,消息也已經放出去了,方纔已經有信傳來,目前羣英商會招的那些老師們,八成都已經辭了。”

“看來大家還是能明白箇中厲害,即便陛下有心責罰,想來也不可能隨意殺戮,總得講究個原由。”

“咱們若是能抱成團,這京師的文人,百官,總不能全殺了吧,那這大明誰來治理。”

“最後靠的,還不是咱們這些讀書人。”

張信這話,頓時引起了大家的認同感。

皇帝一人,不存在治理天下,而是治理百官,若是百官都沒了,那談何治理天下。

恰逢此時,一老者慢步走來。

有人看到,立即作揖道:“白先生安好。”

聞言,衆人望去,正是翰林院大學士白信蹈。

“白先生安好”

衆人作揖。

張信行禮過後,看了看獨自過來的白信蹈,不由疑惑問道:“白先生,怎得三吾先生沒有過來,莫非是身體不適?”

翰林院大堂裡十多人,也有些疑惑。

劉三吾,作爲目前的文人之首,這樣的事情自然有很大的帶頭作用,而方纔白信蹈便就是去請三吾先生了。

白信蹈聞言,搖頭道:“三吾先生說,他年事已大,這番事情,就不多做折騰了。”

此話一出,頓時衆人目光失望。

劉三吾幾乎是翰林院的精神領袖,他不參與,衆人覺得有些索然無味,好似缺了激情。

最主要的是,隱約有人心中開始擔憂。

是不是劉三吾劉翰林,知曉了什麼內幕不成,所以才和此事避開。

“三吾先生在這等關頭,竟如此唔”

一人有些氣憤的說道,不過馬上被同僚好友捂住嘴巴。

在翰林院裡說自家老大的壞話,這等行爲,還想在文人圈子裡混嘛。

那人被捂了嘴巴後,也一下子明白過來,立即不再出聲。

張信看着有些失落的衆人,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他現在算是年輕一代的帶頭人,像是白信蹈,劉三吾,年紀都已經很大了,這些壓在他頭上的,只需要多熬幾年,就能熬出頭來。

這次的行動,或者說想法,也是張信提出,而後組織策劃。

其中的目的很簡單,像是張信這樣的文人,更爲在乎是自己在文人圈子裡的地位,這種地位無形,可非常的講究。

像是劉三吾,當年朱元璋都要好好請過來。

文人圈子的影響力,比奉天殿官員都要大上很多,哪怕是幾位尚書,掌控實權,見得劉三吾,都得恭恭敬敬行禮叫一聲先生。

究其原因,人都有退休的時候,而且尚書的職位,經常換來換去。

要是在文人圈子裡不行了,後路怕就是斷了。

這年頭,所有的民心,或者說輿論,都掌控在文人的筆桿子下,誰若是和整體文人鬧翻了,名聲一臭,什麼東西都沒了。

相反,只要名聲好,科舉什麼無所謂,照樣可以當官。

張信這麼熱心辦這個事情,求的就是這個。

只是現在劉三吾不出面,張信就感覺有一點孤掌難鳴的味道。

稍稍停頓一下後,張信眼光一亮道:“諸位莫急,想來三吾先生此舉,大有深意。”

衆人聞言,紛紛看向張信。

張信也不遲疑,直言道:“三吾先生何等地位,若是親自前來參與,其中影響過大,翰林院將會成爲衆矢之的,引發錦衣衛重視監察。”

“這般咱們後續,做什麼事情都須畏手畏腳,難以施展。”

“反觀現在,三吾先生避開,便就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咱們有些事情,也好安排一些。”

聽到這番言論,大夥那叫一個精神振奮。

就連白信蹈,都投來了讚許的眼光。

他去找劉三吾的時候,是連面都沒見到,心裡頭都感覺有些委屈。

大家的關係不錯,怎麼到了這個事情上,如此避之不及,讓白信蹈心生疑惑和不安。

現在聽到張信這麼一說,心裡頭豁然開朗。

有人不信道:“三吾先生,當真是這般想的嗎。”

張信轉頭看向那人,眼中閃過一絲鄙夷。

不過是小小的編修,也敢質疑我的回答?

隨即呵斥道:“愚昧,三吾先生何等人,怎會害怕這些。按你這般說法,難道三吾先生是孤家寡人不成。”

“咱們這事,誰是爲了自己,還不是爲了宗族,爲後代子嗣。”

“此番乃是大義所向!”

聽到這麼訓斥的話,那名編修頓時低下頭顱,恭敬作揖行禮道歉。

衆人見到這橋段,更加相信張信的話來。

原本有些冷的氣氛,返回了方纔的喧囂,又開始議論策劃,阻擾太孫殿下學堂之事。

此刻,京師內城,秦淮西段,一處宅院內。

“老師,就這麼緊閉大門,不見外人,怕是對您老的名聲,有些影響。”

一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向對面的劉三吾開口說道。

庭院內小橋流水,更有成羣錦鯉遊蕩,即便是這般冷的天,也顯得非常活潑。

劉三吾聞言,不急不緩撒下一把餌料,引得衆多錦鯉爭搶,而後才緩緩道:“老夫在這圈內的地位,已然是達到了頂峰,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

“些許顏面,也無須過於顧忌,還有什麼事情,是能比性命重要的,依照陛下的性子,真要對着幹,無疑是自討苦吃。”

“哪怕真是要做,也得是在地方上做。”

“不過話說回來,太孫殿下這個法子,老夫也覺得不錯,他們呀,個個心思不純,多少宗族想着,要向漢唐一般,成千年世家。”

“如此,不可取,不可取!”

“哪有什麼天生的文人,老夫當年,生在前元,也不過是個泥腿子,還得去學蒙文,蒙語,方纔有爲官資格。”

“官場,哪有他們想的這般簡單。”

對面的魁梧青年聞言,稍稍沉默了一下。

什麼泥腿子,他心裡頭清楚得很,老師乃是宋楚國公之後裔,祖上就是皇親貴胄。

即便在蒙元時期,也是一方地主。

從小衣食不缺,典籍滿屋。

兩位兄長,劉耕孫、劉燾孫,也是當地名人,均在元朝爲官,後遇寇亂被殺。

若不是跟老師同鄉,劉不易還真就信了他的邪。

劉不易,便就是之前在那正陽門河邊,看到玄甲衛操練,有了從軍心思之人。

不過想是這麼想,劉不易還是爲自己老師的品德感到讚歎。

“不易,於羣英商會老師之職,你沒像他們一般辭去吧。”劉三吾開口問道。

劉不易入城後,就在劉三吾的指導下,先行去了羣英商會那裡應聘老師,以劉不易的才學,舉人功名唾手可得,心中才學可裝三車,自然過試不在話下。

“學生自然不會像他人般放棄,只是老師,這進商會,當真能去玄甲衛嗎。”

劉不易有些疑惑的問道。

從一開始,劉不易過來找劉三吾的時候,就直言自己去玄甲衛從軍的想法。

如此棄筆從戎之事,若是其他人,肯定會一番訓斥。

好好的文人不做,大好的前程不要,去當個丘八,腦子進水了嗎。

可劉三吾對此,卻是極爲支持。

或許這跟劉三吾早年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劉三吾沒有那些年輕文人的傲氣,也沒有看不起武人的感覺。

當然,文武之爭速來有之,打壓是正常的政治傾向。

他可是目前的文人領袖。

聽到自己這小弟子的疑問,劉三吾笑道:“君子六藝,禮、樂、御、數、書、射。不易你在這些方面,皆是優異。”

“在皇家面前,你要記着,是沒有文武之分的,文人可指揮武人,武人也須文人相助。不要和其他腐儒一般,刻意把自己單獨分割開來。”

“玄甲衛,乃太孫殿下直屬,想要進去,可不是那般簡單,也從不對外找人,都是從世襲軍戶,且有功勞後人中挑選。”

“你想要直接進入,難於登天,況且你放着自己的優勢不用,又有什麼意義。”

“太孫殿下出了這等事情,風聲已經傳開,便往後去的文人,當會少之又少,這對你來說,反而是個難得的機會。”

“若是能表現好,入了太孫殿下的眼,日後面見太孫殿下,講述心中想法,自然有所優待。”

“以文入伍,更加容易一展心中抱負。”

聽着老師慢條斯理的解釋,劉不易心中感嘆,薑還是老的辣,何況是老師這種最老的姜。

這麼一說,頓時思路就非常的清晰了。

從中可以知道,劉三吾在對待太孫殿下這邊,非常的謹慎小心,而且暗中估計已經多次揣摩其性格。

若是劉三吾知曉,現在翰林院中張信,白信蹈等人的說法,一定會哈哈大笑三聲。

他可沒想過這麼多,就是不想去趟這一趟渾水罷了。

年紀大了,可劉三吾可不想死,還想着多活幾年呢,他感覺自己的身子骨,目前還算是健朗。

此時,門外有管家快步過來:“先生,有傳信過來,說太孫殿下令旨,所有從羣英商會學堂辭走的學子,將會被開出士籍,自身及後人子孫,大明官府所屬,永不錄用。”

“令旨傳達吏部,將會發往各地,便是海外招賢館,也不可用。”

“凡大明所屬之藩國,屬國,朝貢國,皆不可用。”

管家語氣有些急促的說道。

這幾乎跟殺了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寒窗十年,前來京師是爲了什麼,多數還是有功名在身。

現在令旨上雖沒說革除功名,但士籍都沒了,功名自然也就跟着沒了。

多年苦讀,毀於一旦。

張信聞言,眼睛一亮。

劉三吾感嘆道:“太孫殿下,一直都被人小瞧了,能夠獨自一人,有如今之規模,當真以爲像太子殿下,皇孫殿下那般好說道理。”

“這是跟陛下一般的性子,平日裡看着和善,一旦惹惱了,便就只能自食苦果。”

說到這裡,劉三吾停頓了一下,便向着管家問道:“消息可是傳到了翰林院中。”

管家回道:“應當是快了。”

現在的翰林院,是在皇宮之中。

這也是爲什麼張信等人敢在院內議論的原因,因爲不受錦衣衛監察,只要沒有宦官,有什麼事大膽說。

消息的傳遞,因爲要經過宮廷的關係,所以相對來說要慢上很多,若是不湊巧,可能出了宮纔會知道。

入宮的程序很是繁瑣,消息無法快速傳遞。

“老師,看來此事,將會越鬧越大了。”

劉不易語氣帶着一些唏噓。

劉三吾點點頭,嘆了口氣道:“太孫殿下這般動作,明顯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多數文人,肯定是不願的,即便是老夫的家族,想來在知曉後,也會傳信派人過來。”

“不過家族那邊,老夫說話還是管用的。”

“這些愚人,站在太孫殿下的對面,便就是不想多活了。”

“太孫殿下不見得會出手,不過陛下可是很樂意代勞。”

劉不易有些不解的問道:“老師,單單京師便也罷了,但京師之外,可沒這般好行事吧。”

劉三吾聞言,冷笑一聲道:“到時候看看吧,太孫殿下當有後計,且說,也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

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179章:藍玉求情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383章:目光西南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137章:朱棣暴怒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447章:羣雄割據第354章:棄筆從戎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330:左右都得死!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518章:出海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359章:學堂之爭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615章:萬民館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458章:憂心的藍玉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225章:開國戰第370章:冒牌太孫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772章 北伐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349章:正旦將至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五章:京師之行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556章:倭國變故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517章:海貿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515章:再謀草原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
第717章:真臘危,求助大明第532章:注意細節的朱英第293章 :被澆了冷水的朱棣第179章:藍玉求情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383章:目光西南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十五章:這,絕不可能第269章:奉天門外,藍玉負荊請罪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第六十五章:朱元璋的驚訝第171章:大水之後必有瘟疫第590章:穩進平推安南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186章:咱明日要去看大孫第137章:朱棣暴怒第360章:莫要高看了天下文人第563章:逐漸開始亂起來的倭國第447章:羣雄割據第354章:棄筆從戎第284章 :朱英的集資陽謀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700章:暴跌的房價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540章:定都長安(新年快樂)第二十五章:風中凌亂朱允炆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330:左右都得死!第436章:等待神風的倭國第768章 太孫什麼都好,就是太謹慎了些第177章:大明皇家寶鈔司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640章:朱允炆的心氣變了第518章:出海第575章:把北元王朝發展成傭兵帝國第253章:朱元璋對帖木兒的重視第608章:湯和之死,一醉方休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359章:學堂之爭第578章:朱允炆就藩海外第377章:巡查玄甲衛(七夕快樂)第十一章:轟動京師第828章 暴打原始人第243章:朱英的先見第615章:萬民館第815章 莫斯科大公國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367章:迷茫的朱棣第458章:憂心的藍玉第610章:帖木兒帝國宣戰第225章:開國戰第370章:冒牌太孫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772章 北伐第五十一章:給咱生個重孫子第392章:老爺子搞偷襲啊第349章:正旦將至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763章 北元滲透大明的情報機構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三十一章:日月同輝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376章:軍中思想的變化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519章:爲後世子孫留點東西第157章:藍玉回京(新年快樂,求月票。)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503章:草原中的天才第642章:大明在中東的強勢第六十章:朱元璋的敏銳第五章:京師之行第651章:對沐家的處置第800章 滿門抄斬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446章:颶風之後的機會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672章:太孫手裡的刀第二十七章:姚廣孝的安排第430章:朱棣的歡喜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九十九章:黃子澄的苦澀(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三章:敢爲東家效死第521章:教化自神話體系入手第十二章:霸氣朱元璋第312章:三分倭國的想法(求月票)第389章:藍玉的小心思第556章:倭國變故第553章:大明的降維打擊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517章:海貿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515章:再謀草原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