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九臨行前的禮物

三六九 臨行前的禮物

徐元佐拜見了鄭嶽,自然要去拜會徐階和徐璠。他現在的身份很微妙,在徐家屬於或進或出的人。也因爲他對徐家的產業控制力益發強大,所以讓徐璠也不敢再提“過繼”的事。因爲徐元佐在族譜裡的名字只要不在徐璠之下,就沒有資格染指徐家的產業。而一旦他過繼進來,徐元春顯然是沒法與徐元佐對抗的。

徐階最近仍舊在編書,因爲春闈的緣故,浙江俊傑們紛紛北上,書堂中冷清了不少。說來也怪,人少之後,進度倒是上去了,可見人多話多,缺乏管理只會拖後腿。徐元佐去打了個招呼,幫着翻了一會兒書,便告辭出來,去見了徐璠。

徐璠是徐家產業名義上的掌管者,對外應酬,與江南士林往來,保證徐家在公共事務上的露臉頻率,宣告存在感,這是徐璠的主要工作。正是因爲徐璠承擔了這些事務,徐元佐才能將精力放在更加細緻的人才儲備、業務發展、戰略安排上。兩人就像是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分工,徐璠給徐元佐鋪路,徐元佐給徐璠賺錢,合作無間,十分完美。

即便再三提醒自己不要涉足經營管理,聽說徐元佐要在徵收秋糧時候遠赴閩粵,徐璠還是十分擔心。上半年收夏稅的時候,他就有種感覺:若是徐元佐坐鎮華亭,收入恐怕還能更高。

徐元佐道:“父親放心,仁壽堂上下已經有了經驗,規章制度也已經成型,只要照章辦事,斷不會有差。”

仁壽堂在徐元佐接手之前就是包攬賦稅的大戶,只是包攬的不多,所以收益也不多,更像是爲了給自家逃稅而開創的業務。

徐元佐接手之後,仁壽堂真正見識了包攬賦稅的暴利,不過去年是跟着縣衙書辦和公差去收的,算是學徒工。今年壽堂已經能夠在沒有公差的情況下收攏夏糧絲稅。照徐元佐穩紮穩打的佈局。十月份就能進一步獨立收取秋糧,擴大稅源,減輕對衙門的依賴。而這項工作的進度,完全取決於仁壽堂對華亭田畝歸屬的瞭解。換言之。仁壽堂必須製作更精準的魚鱗黃冊。

“若是什麼都要我坐鎮,就怕手下人鍛鍊太少,依賴太大。”徐元佐道。他屬於平日盯得緊,遇事放得開,強調事後總結提升。遇到問題並不怕。損失一些銀兩也不可能傷他的筋骨——光是這回大鬧泗涇,從艾家院子裡就收穫了五千兩,牛大力接手銀鉤賭坊之後也自覺地給了五千兩。

徐璠雖然不能接受這種說辭,但是從結果來看,已經沒人能做得比徐元佐更好了——這或許說明徐元佐這套劍走偏鋒的手段,頗有常人不能理解的妙用。

“閩粵也實在太遠了,莫非就不能找別人去?”徐璠皺眉道:“再說,海途兇險,走陸路不好麼?”

——陸路實在太折騰了。

徐元佐寧可乘船,好歹海船的生活空間更寬敞。而且各種設施也要比陸路完善。至於人們最害怕的海難,徐元佐並非不知道,只是提不起恐懼之心。

“父親,天地如一雞子,地海如蛋黃居中。其中土地與海洋又是三七分開的。”徐元佐道:“所佔越大,獲益越豐。海洋比土地大,自然要大力着眼海洋。若不是因爲手段不夠,我還想上天看看呢,說起來天空比海洋更大。”

陸權時代,誰的陸軍厲害誰說了算;海權時代。誰家的艦隊強大誰說了算;天空時代,誰家的戰機先進誰說了算;等到進入宇宙時代,誰家航天技術發達,誰說了算——甚至可能自己移民外星一走了之。扔下個污染嚴重滿目瘡痍的地球叫別人去搶。

總而言之,這個思路就是哪裡更廣闊,就往哪裡去,落後於人就得吃虧。從這點上來說,大明的確落後於歐洲,只是還沒到被人欺負的地步。

“我從海上走。也是想看看,如何幫助家族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徐元佐道。

徐璠聽了心生感動。在他看來,海上風波險惡,能夠做供貨商的人家絕不會自己去航海當海商。這本是穩妥老成之策,徐元佐卻帶來了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豪氣。既然他已經這般說了,作爲義父還能怎麼勸呢?

“儘量做好萬全準備。”徐璠道:“你既然是去考察,就不用考慮商貨,儘量用大船裝備糧食蔬菜,時常靠港,別傷了身體。”

徐元佐承徐璠的情,道:“兒子明白。”

“醫生也要帶上,聽說那邊瘴癘橫行。”徐璠又關照道。

閩粵之地的瘴癘對於當地人而言或許“不過如此”,尤其是城市,基本不會覺得困擾。可是對於北面諸省而言,瘴癘已經到了被妖魔化的程度。其實就算是廣東最南面的瓊州府(海南島),宋朝時還是發配的死地,如今已經成了三州十縣、擁有十數萬戶的熟地,環島土地基本開墾完了。瓊州府尚且如此,更別說廣州那樣的大都市,每年還有澳門的葡萄人進城進行貿易——廣交會的歷史悠久綿長。

徐元佐在這點上卻是十分鄭重:“兒子這回請了十位名醫隨行,到了福建還會僱些當地的名醫隨船。”

徐璠聽了好笑:“你這也太過了些吧。有用的醫生,兩三位就足夠了。”

“兒子要去臺灣。”徐元佐說完,突然想到自己有些不夠嚴謹:要到萬曆年間,朝廷才正式確認“臺灣”作爲官方名稱。現在應該是叫“雞籠”、“北港”、“大員”之類的。

徐璠對此沒什麼概念,連蒙帶猜道:“就是倭寇盤踞的福建外島?你去那兒幹嘛?”

“考察。”徐元佐道:“雖說是倭寇,不過那些人也是認錢的,只要能讓他們賺到銀子,並不會胡來。反倒是那邊瘟疫橫行,瘧疾肆虐,許多病恐怕還沒法醫治,多帶點醫生,羣策羣力看看如何防治,日後族中在那邊買地墾殖也有個預備。”

徐璠笑道:“江南的地都買完了麼?要去那種蠻荒之地墾殖。照你說的,高拱去相也是必然之事。只要張江陵登上首輔之位,我家也就不用擔心了吧。”

徐元佐道:“主要是江南不適合甘蔗生長。”

“你要去臺灣種甘蔗?”

“蔗糖是搶手貨,利潤極厚,考其生長所需水熱土壤。臺灣恐怕比閩粵更勝一籌。反正現在臺島上就一些海寇,他們只需要港口,不要土地,此時不佔更待何時?”徐元佐道。

如今臺灣還沒有人種植甘蔗,大明的白糖出口全靠廣東和福建。開發臺灣的最大難度並不在當地的獵頭土著。而是以瘧疾爲首的各種熱帶病。徐元佐並不相信中醫無所不能,但是現在除了中國有醫術之外,全世界都沒醫術啊!好歹道士們已經將對瘧疾有效的藥物範圍縮小到了一定程度,具體該怎麼用,只有進行人體試用才知道了。

一念及此,徐元佐又在想:是否要把李騰那個煉丹士帶上呢?不過考慮到李騰肩負着理化啓蒙的重任,還是多帶點醫生,以數量進行彌補吧。好在明朝的醫生已經不是唐宋那樣的純傳統醫生了。蒙古人統治歐亞大陸的時候,阿拉伯醫術也流入了中國,雖然影響不大。但是給明朝的醫生們帶來了新的視野。雖然華佗時代就有外科手術,甚至開顱的傳說,但是分門別類進行外科手術闡釋的《外科正宗》出現在明朝,並非偶然。

如今寫出《外科正宗》的陳實功才十六歲,還在學習階段,顯然靠不上。

徐璠不知道短短几息的功夫,徐元佐已經想了那麼多事。他還在考慮臺灣墾殖的問題,道:“你在遼東也鋪設了產業,馬上又要想着開墾臺灣,這一北一南也差得太遠了吧。”

“父親。開墾遼東並不難,只要銀子撒下去,山東人口就能涌入遼東。最多不過是三五年的事。而臺灣開荒卻是要靠人命和時間填進去的,即便現在就去勘探。等到設村立寨站住腳跟,最少也要五年。要真正成畝成頃地墾殖甘蔗,榨糖盈利,恐怕得以十年爲期。”徐元佐補了一句:“若是生產手段未能改進的話。”

如果十年裡能夠造出可以投入使用的蒸汽機,哪怕是最古老的瓦特原型機,帶來的技術進步也能大大提高開墾速度。

蒸汽機又是一件讓徐元佐嘆息的事。他並不認爲理工科出身的人能做得比他現在更好。不過穿越時若是帶個知識廣博的工程師,那真是能解決很大問題。起碼不用爲了一個“多脹式”的名詞苦思冥想——那到底是什麼。

徐璠覺得徐元佐真是步步爲營,一步接着一步走,讓人有種永遠都追不上的感覺。他知道沒人能夠改變徐元佐的主意,只好表示支持。他想了想,道:“敬璉,如今局面越來越大,收益也越來越高,你可有什麼想法?”

徐元佐道:“不知父親爲何突然這麼說。”

徐璠道:“等春哥兒春闈回來,也該成家了。當初說要你過繼,如今看來也不能急於一時,到底高拱一日未去,我們便一日不能鬆懈,你以族親之身在外遊走都已經略顯張揚了。”

徐元佐知道徐璠這是要對產權進行分割,靜靜聽着,並不說話。

徐璠繼續道:“這兩年只給你每月五十兩的例錢,實在有些委屈你。我想着,直接從仁壽堂裡析出兩成股份給你,如何?”

徐元佐有些不好意思,羞澀笑了笑:雖然徐家給的月薪不足一提,但是自己狐假虎威,賺取的銀兩也不少。不過天賜弗取,必受其咎,徐璠要給股份那是更緊密的聯繫,硬推實在顯得太過虛僞。

這可是一年六七萬兩銀子的收入啊!

徐元佐道:“父親的心意兒子自然明瞭。不過此事說易行難,還得看看大父意思。”

“你大父還覺得給你給得遲了。”徐璠笑道:“仁壽堂那邊的是否還要開股東大會?我記得章程裡有一條優先購買權甚麼的。”

“同等售價之下,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徐元佐道。

“那就不用了。”徐璠道:“這是家裡分給你的,又不是賣。”

徐元佐笑了笑:“多謝父親。”

徐璠道:“不必見外。族中資產總是有分有合,而且我想着,你總能找到更多的賺錢行當。”

徐元佐抿嘴笑道:“父親過譽了。”

徐元佐對仁壽堂的股份並不是很巴結。他如果想入股,隨時都可以通過增資獲得股權。不過如此一來,就把自己從徐家摘了出來,等於自己扔了徐階那面大旗。如今徐璠主動贈予股份,那就不同了,徐氏大旗可以繼續扛着,每年還能增加數萬兩收入,豈不是兩全其美?

徐元佐沒看錯徐階徐璠,徐階徐璠也沒看錯徐元佐。作爲投桃報李,徐元佐主持的江南船行、遼東的商鋪、碼頭、莊田,都可以帶上徐家一起玩了。甚至於還沒有眉目的臺灣開發,徐家也會與徐元佐捆綁在一起。

徐璠從自家仁壽堂股份裡送出兩成,換來的卻是與徐元佐更緊密的聯繫,說起來也是隻賺不賠的買賣。

徐元佐估計自己若是不來徐府,徐璠也會在秋糧徵收之前把股份送給他。不過自己來一趟總是好的,在走前可以跟仁壽堂衆人開個大會, 同時也給下面管理人員一些盼頭——好好幹就能拿到股權,成爲仁壽堂真正的主人。

“父親,還有一件事,我想等我從閩粵回來之後,立刻着手。”徐元佐道。

“什麼事?”

“建立雲間醫學院。”

徐璠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與醫學相關的機構,不由道:“這個醫學院,建立之後有什麼用?”

“培養能醫,杜絕庸醫。”徐元佐道:“現在醫生皆是父子師徒相傳,窮人除非是得到施捨,否則只能硬熬。若是醫生多了,醫術傳播更廣,看病的費用也就下來了,受惠的窮人自然就多了。”徐元佐道。

雲間廣濟會一方面是給徐家“洗錢”,一方面也是用來刷聲望的,客觀上更是促進了華亭縣的民間救助和基礎設施建設。

徐璠對此並不介意,好醫生多些,對自家更有好處。如今的風氣都說:父母在堂而不學醫,那就是不孝。眼看徐階年邁,建立一所醫學院,不僅僅是給徐家刷聲望,更是給徐璠刷孝名。

PS:??求各種支援~!

第1章 滾出去二八五八卦時間第66章 辦公室第166 康家第99章 一本紅三七三鄭老師家第16章 徐管事二三一上船二零五章 端午四零五家事二二三天才就是天才第70章 忠誠度三九四肉票二五八下海瑞相約二零一章 準備着手三三零盛宴加更感謝盟主三八七錦衣衛第25章 少爺一四八案首求月票第89章 拓展人脈第16章 徐管事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三四四探訪一三七送女劇毒求月票一五一不足爲外人道求月票二七七托拉斯二五七自家人第76章 白鵝入彀第30章 去夏圩二八二王家夫婦三零四絲行第78章 謀主二二九把酒夜話一一零章 一拍即合第8章 難度與價值第68章 經理第7章 首位客戶第166 康家三四七東窗事發第93章 朱氏和春堂三一四移民策二零七章 還有銀子二二四說得輕巧百十一章 聰明人二六零鐵骨錚錚一三六早鍛鍊求月票一三零詩才求月票第80章 換個爹可好?第50章 戚家軍第21章 安六爺二七七托拉斯三一二盤問一零三章 書坊引出的小念頭三九五贖買二一一買地紮根一五四住店二四零六熱議第50章 戚家軍一二七正科求月票一零二章 又被砸到了第28章 圖窮匕見三二九遼人嚮導一一二章 馬不停蹄三九四肉票第35章 信任二二四說得輕巧第184 有鳳毛二零三章 時刻準備着第95章 銀和錢第45章 買賣敲定第59章 讀書秘法第49章 小心打行第30章 去夏圩第60章 招工第14章 進城二三二買房第10章 小畜牲二三九嚴明法紀二三零故事二八八分析二一二合夥三零一第192章 條件三九八戰爭號角第69章 獎金分配四零一火燒鼎甲堂三八八勝利的董事會一零五章 傻白甜二二一露出馬腳二五四保護傘二七八學生是讀書人第179章 海船二四六機會第18章 麻煩二一八海瑞要來了三一三主義之爭三五七衛生設施第9章 準備三六三大小一零六章 人力缺口
第1章 滾出去二八五八卦時間第66章 辦公室第166 康家第99章 一本紅三七三鄭老師家第16章 徐管事二三一上船二零五章 端午四零五家事二二三天才就是天才第70章 忠誠度三九四肉票二五八下海瑞相約二零一章 準備着手三三零盛宴加更感謝盟主三八七錦衣衛第25章 少爺一四八案首求月票第89章 拓展人脈第16章 徐管事三零二扁舟送風來三四四探訪一三七送女劇毒求月票一五一不足爲外人道求月票二七七托拉斯二五七自家人第76章 白鵝入彀第30章 去夏圩二八二王家夫婦三零四絲行第78章 謀主二二九把酒夜話一一零章 一拍即合第8章 難度與價值第68章 經理第7章 首位客戶第166 康家三四七東窗事發第93章 朱氏和春堂三一四移民策二零七章 還有銀子二二四說得輕巧百十一章 聰明人二六零鐵骨錚錚一三六早鍛鍊求月票一三零詩才求月票第80章 換個爹可好?第50章 戚家軍第21章 安六爺二七七托拉斯三一二盤問一零三章 書坊引出的小念頭三九五贖買二一一買地紮根一五四住店二四零六熱議第50章 戚家軍一二七正科求月票一零二章 又被砸到了第28章 圖窮匕見三二九遼人嚮導一一二章 馬不停蹄三九四肉票第35章 信任二二四說得輕巧第184 有鳳毛二零三章 時刻準備着第95章 銀和錢第45章 買賣敲定第59章 讀書秘法第49章 小心打行第30章 去夏圩第60章 招工第14章 進城二三二買房第10章 小畜牲二三九嚴明法紀二三零故事二八八分析二一二合夥三零一第192章 條件三九八戰爭號角第69章 獎金分配四零一火燒鼎甲堂三八八勝利的董事會一零五章 傻白甜二二一露出馬腳二五四保護傘二七八學生是讀書人第179章 海船二四六機會第18章 麻煩二一八海瑞要來了三一三主義之爭三五七衛生設施第9章 準備三六三大小一零六章 人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