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

皇太極被打得大敗而逃,盛京城裡的蒙古兵也被嚇的四散而逃,一場曠世大戰就這麼草草收場了,明軍大獲全勝,一舉拿下後金的都城,遼東全復指日可待。

朱慈炅並沒有被勝利的喜悅衝暈頭腦,他最關心的還是大明將士的傷亡情況,統計結果很快就呈上來了,天雄軍、秦軍、東江軍和禁衛軍第一軍團都還好,陣亡人數都不到一成,只是受傷的比較多而已,關寧軍就慘了,陣亡人數竟然達到五萬八千餘人,其餘基本是重傷,能動的都不到一成了!

關寧軍傷亡如此慘重,朱慈炅連吃早餐的心情都沒了,匆匆了喝了幾口稀飯便帶着孫承宗和一衆隨從趕往關寧軍大營。

關寧軍大營此時正是傷兵滿營,到處都是痛苦的呻吟聲,連站崗和巡營的士卒都渾身上下到處包着滲血的白布,朱慈炅越看心情越是沉重,都是大明英勇的將士啊,他能爲他們做點什麼呢?

他正在沉思呢,曹文詔卻是在曹變蛟的攙扶下帶着幾個將領迎了上來,見曹文詔等人準備下跪行禮,他連忙擡手道:“衆位將軍免禮。”

曹文詔連忙拱手道:“多謝皇上。”

朱慈炅卻是嘆息道:“是朕要感謝你啊,要不是你們拼死擊退建奴主力,這一戰怕是沒這麼容易獲勝啊。”

曹文詔受寵若驚,感動道:“皇上,這是微臣的份內之事,當不得如此褒獎。”

朱慈炅卻是堅定的道:“什麼當得當不得,有功就必須獎,這些以後再說,先帶朕去看看重傷的將士吧。”

曹文詔聞言一愣,都不知道帶皇上去哪兒了,他這基本上都是重傷員啊,輕傷的都在站崗巡邏呢。他想了想,乾脆直接帶着朱慈炅往最近的幾個軍帳走去。

曹變蛟在前面輕輕的掀開軍帳的門簾,一股濃濃的中藥味混合着血腥味和汗臭味迎面撲來,朱慈炅忍住噁心假裝若無其事的走到門簾前往裡一看,十人的軍帳只躺着四五個人,倒還算寬敞,但那躺着的人就比較恐怖了,基本上都渾身纏滿了白布,到處都往外滲血,都躺在那裡神志不清請的呻吟呢。

連看了幾個營帳,基本上都是這個樣子,朱慈炅不由眉頭一皺,轉頭問曹文詔道:“怎麼連個照顧的人都沒有,他們要是想喝水了,想吃東西了怎麼辦?”

曹文詔滿臉尷尬的回道:“這個,微臣,沒人啊,能動的都站崗巡邏去了。”

朱慈炅想了想,搖頭道:“這樣不行,天氣這麼熱,軍帳這麼悶,會悶死人的,傳旨,讓禁衛軍第一軍團全部過來,把他們都擡到城裡去,找些陰涼的院子安置下來,然後留下四萬人照顧他們。”

後面隊伍裡一個錦衣衛將軍應命而去,曹文詔又感動的拱手道:“多謝皇上,多謝皇上。”

朱慈炅擺了擺手,低沉的道:“帶我去看看陣亡的將士吧。”

曹文詔聞言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一咬牙,帶着朱慈炅往大營的右側走去,走了大約一刻鐘,纔來到大營外。

只見營外寬廣的平原上擺着一排又一排的屍體,怕不有幾裡寬,向前延伸了將近一里,給人一眼都看不到頭的感覺。

看着眼前一排排殘缺不全的屍體,朱慈炅震撼的說不出話來,只感覺鼻子一酸,熱淚止不住的冒出來。

衆人沉默了半餉,孫承宗率先回過神來,他抹了抹臉上的淚水,輕聲提醒道:“皇上,這天氣太熱,老這樣擺着怕是不行,要儘快入土爲安啊。”

朱慈炅聞言呆呆的看了他一眼,又轉眼看向曹文詔,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人家滿營的重傷員,動都動不了了,還怎麼來掩埋屍體啊。

果然,曹文詔見皇上望向他,馬上面露難色,吞吞吐吐的道:“皇上,這個,這個,關寧軍現在能動的都不到一千人,這戰場還是秦將軍幫我們清理的呢,遠處還有數不清的馬屍和建奴的屍體,我們都清理不了,要掩埋這麼多將士,微臣恐怕,恐怕......“

朱慈炅一聽到這個‘幫’字,馬上有了主意,他回頭望了望連綿不絕的大營,果斷的下旨道:”傳旨,關寧軍、天雄軍和禁衛軍第一軍團馬上搬入城內,秦軍和東江軍搬到城牆下安營紮寨,大營的木闌珊就不要拆了,下午讓秦軍和東江軍來掩埋陣亡的將士,每個將士都要單獨掩埋,把他們的名字都記下來,到時候統一給他們做墓碑,以後這大營就改成遼東陣亡烈士陵園吧,大戰結束後好好休整一下,讓他們的親人也有個憑弔的地方。“

衆人聞言,都感動不已,不由大讚皇上英明,朱慈炅對這些倒是免疫了,待衆人都收了聲,他又關切的問道:”趙老將軍呢?“

曹文詔趕緊回道:”變蛟已經將他搬回大營了。“

朱慈炅聞言點頭道:”恩,其他將士從快從簡是沒辦法的事情,但趙老將軍一定要厚葬,就把他葬在陵墓的正中心吧。“

衆人自是恭敬的應了,朱慈炅也沒多做停留,回到御帳處理完一些瑣事後便隨大軍搬進了盛京城。

此戰過後,遼東可以說已經底定了,只剩下鐵嶺衛和遼海衛兩座小城池尚未收復,朱慈炅倒也不急於一時,經此大戰,大軍必須休整,傷員康復也需要時間,還有戰場也必須打掃乾淨,這麼熱的天,稍不留神便會引起瘟疫,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大軍在休整,朱慈炅也沒有閒着,首先自然是要處理獎賞和撫卹的事情,將士們在爲大明浴血奮戰,如果獎賞和撫卹都拖拖拉拉那對士氣的影響就大了,所以朱慈炅一刻都不曾拖拉,各軍團的軍功一報上來,馬上派快馬通知京城,立馬送銀子過來。至於陣亡將士的撫卹則下旨讓兵部和戶部馬上辦理,一個月內一定要把撫卹金髮放給陣亡將士的家屬。

還有,這盛京盛京的,朱慈炅感覺怎麼叫怎麼彆扭,乾脆下旨直接將盛京改名爲關寧,以紀念關寧軍陣亡的將士,同時表彰關寧軍在此次大戰中的英勇表現。

獎勵和撫卹完接下來就是補充戰損了,大明可不是打完遼東就算了,朱慈炅的雄心壯志已經被鉤起來了,以後開疆擴土,殖民海外,戰鬥自然少不了,所以這軍隊有戰損就必須及時補充。

至於兵源問題,朱慈炅倒是不必操心,遼東、山東和北直隸屯衛無數,只要給餉銀不存在招不到人的問題,而且這天雄軍、關寧軍和禁衛軍第一軍團可都是大明一等軍團,糧餉和待遇比普通兵種高了幾倍,秦軍和東江軍也是大明二等軍團,這個形勢發展下去估計用不了多久也能晉升一等軍團,這麼好的待遇,各地屯衛所自然是爭着搶着要爲這幾個軍團補充戰損。

朱慈炅一看這麼多屯衛所要往這邊塞人,那怎麼行,這可是朕的精銳兵團,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進的,最後他乾脆派出各軍團的將領到各地衛所親自去選拔,一個將領負責一個衛所,倒也不怎麼耽誤事,不到一個月時間,戰損就補充完了。

最後這個宣傳自然也要跟上,朱慈炅又把陳於泰叫到跟前,讓他來了一篇《關寧鐵騎》,主要講述關寧軍團在這次遼東大戰中的英勇表現,他還特別囑咐陳於泰要適當的吹一吹,大概意思就是,你建奴不是牛嗎,結果集合了所有精銳連一個大明的二等軍團都奈何不了,等禁衛軍的增援一到,立馬被打得大敗而逃,可見大明的軍隊是多麼的強大,建奴就會吹牛逼!

陳於泰聽了,直翻白眼,明明是你自己在吹牛逼,還說別人就會吹牛逼!當然,不管朱慈炅怎麼吹牛逼,他都得當真牛逼寫,誰叫人家是皇上呢。

休整了一個月,朱慈炅終於有點坐不住了,他又將各軍團主將和孫承宗召到一起商討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首先是進不進攻建州的問題,畢竟後金就是從建州發展起來了,如果就這樣放任不管了,指不定他們什麼時候又要衝到遼東來作亂了。

對於這個問題,各軍團主將自然是人人喊打,所謂除惡務盡,這建奴毫無人性,在遼東肆虐這麼多年,把遼東的平民百姓都快禍害完了,自然是要把他們滅了才能解心頭之恨。

但是,鎮國公孫承宗卻不贊成馬上就攻打建州,他的理由很充分。這次遼東大戰建奴的損傷並不是很大,明軍殲滅的大部分都是僕從的蒙古兵,真正的女真兵其實並沒有消滅多少,保守估計皇太極手底下最少還有十萬大軍。而且建州附近的地形十分複雜,到處都是深山密林,不熟悉的人走進去都會迷路,幾十萬大軍開進去,行進艱難不說,很有可能根本就找不到建奴的主力。到時候反而被建奴各個擊破,重演薩爾滸打敗的悲劇。

所以,他建議,堡壘推進,步步爲營,一直將堡壘修到建州城去,看皇太極還能耍什麼花招!

朱慈炅猶豫再三,還是採納了孫承宗的建議,這樣雖然既耗費時間,又耗費銀子,但是相當穩妥,大明現在不缺乏時間更不缺乏銀子,如果輕敵冒進最後吃了打敗仗,那就得不償失,乾脆直接修碉堡得了。

既然決定堡壘推進,那攻打建州就不在這次遼東大戰的考慮範圍之內了,剩下的就是收復鐵嶺衛和遼海衛這兩座城池了。

這兩座城池並不是什麼大城池,甚至比金州衛和復州衛都不如,朱慈炅也懶得興師動衆親自跑過去攻打了,直接讓秦軍和東江軍每個軍團負責一座,天雄軍也跟過去居中策應一下,防止皇太極出什麼幺蛾子,至於關寧軍和禁衛軍第一軍團,則留守關寧城,以防皇太極反撲。

令朱慈炅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孫傳庭就令人來報,鐵嶺衛守軍望風而逃;第二天晚上,毛文龍又令人來報,遼海衛守軍棄城而逃!

朱慈炅驚呆了,這,這,這,遼東就這麼全部收復了嗎?多少傷痛,多少恥辱......後金竟然也有望風而逃的時候!

其實,也不奇怪,鐵嶺衛和遼海衛能有多少守軍,他們之所以不走,只是抱着僥倖心理,指望明軍打下盛京就算了,不會再往北打了。現在明軍既然來了,他們自然是撒腿就跑,不跑等死啊!

正當朱慈炅目瞪口呆的時候,一件令他更吃驚的事情發生了:系統美女久違的聲音竟然再次出現在他的腦海!

本卷終,欲知這次系統獎勵內容,請看下卷。

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一章 暗鬥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四章 木工皇帝
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二卷 第八章 人渣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一章 暗鬥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四卷 第十七章 誘敵之計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十六卷 第二十七章 花市燈如晝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一卷 第十九章 科舉排名定前程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四卷 第十二章 賊寇突襲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八卷 第八十一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下)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四卷 第三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七卷 第八十二章 準備開戰,不服就幹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三卷 第二章 匯通天下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四章 木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