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

增添一個教育部門就能讓黎民百姓生活富足嗎?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縱然你學富五車,沒事幹還不是一分錢都賺不到。

接下來,朱慈炅又繼續道:”要使百姓生活富足,光學習還不夠,還要有讓他們賺錢的途徑,學到了本領還必須有發揮的地方,所以,必須把商業發展起來,必須大明的商戶培養起來,這樣黎民百姓纔會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這個問題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在場所有人都滿臉凝重,怎麼發展商業,怎麼培養商戶,這個還真是個大難題,在座衆人沒一個敢接話的。

朱慈炅也知道,這個時候,要找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很難,至少在場的這些人裡面就很難找出來,可能恩師徐光啓有這個能力,但是,徐光啓都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他怎麼敢再去勞煩他老人家呢。

他心目中的人選是孫承宗的長子孫銓,孫承宗去世以後孫銓繼承了鎮國公的爵位,但是,他並沒有任何要求,老老實實呆在關寧的鎮國公府,什麼事都沒管,這樣忠厚老實的人不用,實在是有點可惜了。

孫銓身爲鎮國公,威望肯定是夠了,再加上他又有進士功名,而且孫家還掌管着大明皇家機械工業集團,經商的經驗也很豐富,讓他來掌管商業發展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朱慈炅並沒有直接將孫銓擺出來,而是滿懷期望的道:”接下來朕準備成立一個商業部,專管商業發展和大明商戶的培養,衆位愛卿有自告奮勇,擔此重擔的嗎?“

這話同樣沒人敢接,話說大明曆來都是重農抑商的,雖說大明這幾年來商業發展的很迅猛,但是,除了戶部,其他官員很少去關注,士農工商,商業本就是最低賤的行業,在座的可都是朝廷大員,誰會去關注啊!

戶部尚書程國祥可是早就說要把商業這塊劃分出去了,他自然也不會接口,所以,整個會場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敢接這個重擔。

朱慈炅早就猜到了這個結果,他假裝爲難的問道:”大家都對這個差事不感興趣嗎?“

回答他的自然是沉默,到此也商議的差不多了,一次組建兩個等同六部的衙門也夠多的了,再多就會影響朝廷運轉了。

朱慈炅直接拍板道:”那好,商業部尚書的人選朕再考慮一下,今天就商議到這裡吧,後續增添的部門下次再商議,大家都回去忙吧,幼玄你留一下。“

衆人聞言,連忙起身告退,只留下黃道周暈乎乎的坐在那裡,激動不已。

正二品的尚書或許還不能讓他激動至此,但是,教育部的職能卻正中他心坎,掛個詹事府詹事的頭銜去管理啓蒙教育,技能教育、科舉教學和漢學推廣的確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現在好了,直接就是一部尚書,名正言順,很多事情辦起來都方便多了。

朱慈炅之所以把他留下來,主要還是想提點他一下注重技能教育,大明現在的人口都超過兩億了,官員撐死也就十多萬,要普惠大衆,主要還是靠技能教育,如果還是隻注重科舉,那簡直就是誤人子弟了。

兩億多人,需要教育的最少有五千萬,如果全往科舉這個獨木橋上擠,九成九的人都會被擠的掉下去,那推廣教育又有什麼意義呢?

待衆人都告退了,朱慈炅直接問道:”幼玄,對新組建的教育部有什麼設想嗎?“

黃道周這會兒還暈乎着呢,他只能順着朱慈炅的思路道:”微臣準備組建四個清吏司,分管啓蒙、技能、科舉和漢學推廣。“

朱慈炅聞言,點頭道:”恩,不錯,那麼你準備將重點放在哪裡呢?“

這個還用問嗎,黃道周毫不猶豫的道:”自然是科舉。“

果然是這樣,朱慈炅並沒有生氣,而是繼續問道:”那你準備培養多少人蔘加科舉呢?“

黃道周大概估算了一下,含糊的道:”最少也要培養上千萬考生吧。“

朱慈炅繼續問道:”那大明現在總共有多少官員你知道嗎?“

黃道周聞言一愣,具體數目他還真不清楚,他只能猜測道:”大概有十多萬吧。“

朱慈炅點頭道:”恩,那剩下的九百多萬考生你準備讓他們幹什麼呢,直接考科舉考到老考到死嗎?“

這個問題黃道周還真沒考慮過,他聞言不由思索起來,漸漸的,他臉色變的越來越難看,就算再擴大科舉規模,能考取功名的絕對不會超過百萬,那剩下的九百多萬人豈不是就吊死在科舉這顆樹上了,那可是九百多萬人啊,不想不知道,一想還真嚇一跳。

朱慈炅見他的表情,並沒有責怪他,而是淳淳教導道:”重視科舉並沒有錯,畢竟整個大明都要靠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來管理,但是,大明的官員就這麼多,培養再多的人去考科舉,職位也不會增加,所以,朕覺得,培育一百萬優異的考生就夠了,剩下的,還是要教他們實用的技能,這樣他們才能發家致富。“

黃道周心裡這個掙扎啊,在他原本的思想裡面,讀書就是爲了考取功名,報效國家,其他的那都是不務正業!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親身體會,他也知道,官員畢竟只佔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人還是要靠別的事情去討生活,總不能爲了科舉而讓九百萬學子荒廢一生吧。

他在腦海裡掙扎了半天,最後終於面對實際道:”多謝皇上教導,微臣明白了,以後還是要以技能教育爲主。“

朱慈炅欣慰的點頭道:”恩,以後要以蒙學教育爲基礎,選拔合適的人才,培養起來參加科舉考試,其他人就只能讓他們學技能了。“

黃道周並不是一個蠢人,要說智商,他自然是不低的,屬於一點就透的那種,他直接建議道:”皇上,那是不是在各州府都建立學校?“

朱慈炅搖頭道:”不,不光是在州府,各縣都要建立學校,而且不能只建一所,也不能只集中在縣城,要根據人口分佈分散開來。“

黃道周聞言,大驚道:”皇上,那豈不是需要很多很多錢?“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何況大明現在並不窮,朱慈炅慷慨的道:”需要多少錢,你仔細覈算一下,擬個奏摺上來,朕給你批!“

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
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八卷 第十二章 商船失蹤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五十三章 文武齊聚第十六卷 第三十九章 南亞動盪第十四卷 第四十三章 一波攻城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三卷 第三章 商號開張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七卷 第七章 新式槍械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