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穿越火線(二)
爲了這次突擊任務,軍務院下屬的軍工局專門爲這批二萬多人的軍隊重新設計了軍裝和戰鬥裝備,這也是東平王親自要求的。
張振嶽當時在軍工局對戴佑宗等人道:“這支軍隊不同於以往,那些西式的光鮮漂亮的軍服不適合他們作戰的需要,相反,他們適合穿些短打的衣服,便於行動,而且這些衣服還要具備一定的隱蔽性。至於裝備,火器就不要過多配發了,沒有後勤保障,子彈打光了連燒火棍都不如,最多給軍官配手槍,遇到肉搏戰高手,這個玩意很有用的。刀盾這些適合小規模近戰的要配發給他們,對了,新軍裝設計的樣式要和朝廷過去的軍裝接近一點,那是官皮,到了北方,老百姓是認這個的。”
所有鴛鴦襖又被大家給穿上了,不過外置鎧甲都是輕甲,不會影響行軍就是了。
實際上,不單單是這支突擊隊的軍裝要改,整個明軍的軍裝都要進行二次設計和換裝。
之前西南軍時期,張振嶽採用的軍裝根本就沒有設計,他使用的是西式的軍裝,人人頭上頂這個大絨帽。其實這玩意不適合大明士兵,因爲大明士兵不是短髮也不是光頭,他們都是盤發的。如果是冬天,大絨毛還能保暖,可要是夏天,就難免太熱而導致軍容不整了。
所以新軍帽全部換成明軍傳統的軍帽,到這個時候,張振嶽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很多東西和外國的不同,並不是簡單的土氣和落後,而是這個玩意更適合咱們的環境和氣候。有些東西可以學習和引進,有些人家老外都還沒玩順溜的就不要可以去模仿了,當然動不動以國情來拒絕學習就是某些人的失德了。
換裝是換裝,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部隊都換,野戰軍和地方駐軍是肯定要換的。可是由日耳曼人單獨組成的護衛營被允許繼續穿原先的白色軍禮服,嗯,繼續戴大絨帽。這點野戰軍中的日耳曼人、日本人都不被許可。
明軍野戰軍的日本人士兵數量達到了四萬多,他們的戰鬥素質顯然是高於那些農民兵的。而且他們的職業操守看起來也不錯,他們視艱苦的軍人生活爲自己的榮譽,而且很遵守各種規矩。更重要的是,他們比日耳曼人更肯接受新的事務,張振嶽命令換裝,這些日本人二話不說就把他們最具民族特色的小發髻給消滅了,然後光着腦袋踢掉了木鞋,穿上了靴子,而且鞠躬還不忘用漢語說你好,這尼瑪是打算世世代代在大明紮根下去了。。。
蕭平光離家出走去參戰的風波很快就平息了,反正一時半會這人是弄不回來了,蕭嚴也只能是祈禱兒子平安。他自己還得和張振嶽一起去參加御前會議,這次御前會議要討論的事情跟軍事無關,卻關係到大明的未來。
爲了供應大明目前如此規模的軍隊,同時也爲了解決農村問題,張振嶽想了一個不錯的辦法,那就是允許土地兼併。但是這個想法剛一提出來就引發了大部分人的反對,這跟過去抑制土地兼併的國策根本就是相反的。
“陛下,甲申之變,其責不在先帝,而在於地方土地兼併,其過不在朝廷,而在於士紳貪婪不足。東平王今日說允許土地兼併,無異於奪民生計,迫民造反,此法乃是取禍之法,不可行也。”黃道周身爲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這個新生的御前會議他自然是有資格參加的了。這不,正在那裡慷慨陳詞怒批張振嶽了!
張振嶽和這些大臣不同,他是郡王,在御前會議上是有座位的,御前會議共設十二座,八勳貴四老臣的位置,勳貴的位置目前坐着唐王、桂王、蜀王以及四大郡王,而老臣的位置自然是範景文、黃道周、阮大鋮這些上了六十的纔有資格坐了。此刻張振嶽就是坐在自己那把用緬甸紅木製作的大椅子上一言不發,因爲辯論這個事情,是用不着他本人出馬的。
“黃公此言差矣”黃道周剛坐下,阮大鋮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站起來了,實在是沒辦法,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全部繫於東平王一身,如果張振嶽不高興了,那他就會失去現在的一切。反正他在東林諸公和復社諸子的心中就是個奸佞,債多了不愁蝨子多了不咬,也就不怕罵了。
“陛下,臣曾仔細查驗過數據,天下土地兼併最嚴重的地方並非甲申之變的禍根陝西,而在最富庶的江南。可是江南民變了嗎?此外,從歷史上看,農民失去了土地變成了流民纔會出現造反,僅僅一個抑制土地兼併就能保障人人有地,就能保障沒有流民?陛下,土地之數恆定,而人丁滋生無算,就算是土地不兼併,依然是會出現人多地少的局面。更何況自太祖皇帝以來,雖有嚴苛峻法,但是土地兼併之風依然大盛,別的不說,我們這些書香世家、官宦門第,哪個家中不是田畝連片?若是依照大明律法,這些土地從何而來。所以就不要自欺欺人了,抑制兼併之法只能緩解流民問題,而不可能真正解決流民問題。相反,臣昨夜認真拜讀了東平王的兼併論,感觸頗多,我們要抑制的不是土地兼併,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取消戶籍制度,把農民和土地分離開,讓他們進城務工,務工所得高於耕種,則財富有增,而流民必減,這纔是我大明真正的福音。。。所以臣以爲,抑制土地兼併之法歷朝歷代雖然都在做,但均以失敗告終,我大明若依然循規蹈矩,那麼不過是步他人後塵而已,請陛下三思。。。”
就在御前會議還在這裡爲土地和農民的問題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七月十九日,高一功所帥明軍一部突然出現在徐州附近,劉澤清所部分散在徐州外圍,高一功趁虛以五千騎兵詐取徐州,來不及跑路的徐州總兵劉澤清被殺,所部六萬清軍潰散,消息傳出,北京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