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興旺發達

周杜達當即答道:“現在民間仍然行用天啓八年年號,也有人只謂元年,但是就是不肯用崇禎年號,仍然稱今上爲信王,所以東省義士決心毅然受難,準備與海北賊決一勝負,希望督師能給以名義以助大事!”

光是給一個名義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袁崇煥卻知道給以名義之後還得不斷給予糧餉軍資與一應資助,因此他當即問道:“是不是徐州的劉興祚,我已經讓朝廷給以全力支援了!”

現在朝廷雖然沒有滿足了袁崇煥的一切要求,但至少袁崇煥的關寧軍已經是最優先補給的戰區,關寧軍之所以只得到這麼多,完全是朝廷的財政已經事實上破產,再也騰挪不出更多的資源。

因此袁崇煥雖然願意給以名義,但是資源支援這上面卻顯得小氣起來,而周杜達當然回答道:“天下皆知徐州義士與海北賊勢不兩立,自然不用督師接濟而自有南京之餉!我說的是另一路義師!”

說到這,周杜達笑了起來:“他們與海北賊有不共戴天之仇,自萬曆年間就與海北賊反覆廝殺,雖然屢戰屢敗,卻有屢敗屢戰的決心?”

袁崇煥不由笑了起來:“這是說哪一路義兵?山東似乎沒有這樣的義師啊!”

雖然山東有很多頂尖的名門世家,比方說有“半朝王”的新城王家,但是他們對於海北鎮的態度卻不夠堅決,除了氣節之外必須考慮家族的長久之計。

如果建奴入寇,這些山東的名門大族自然不遺餘力全力赴難,在另一個時空這些山東的名門望族幾乎是一掃而空。

可是海北賊卻與建奴不同,某種意義上甚至與這些山東名門世家是“自己人”,大家之間常有往來,這些山東的名門望族雖然覺得海北鎮“中西兼顧”、“中學爲體,西學爲用”有些不妥,但始終抱着一種觀望態度,有些名門望族甚至早已經跟海北鎮同流合污。

所以袁崇煥實在想不出山東還有哪一支義兵能有這樣的決心,只是那邊周杜達馬上報出一個名字來:“臨清鄭氏!”

“臨清鄭家!”

袁崇煥倒是想起來這是哪一個家族:“就是那個販賣生絲的臨清鄭氏嗎?我聽說他們與建奴以及蓮妖都有很深的勾結啊!”

這確實是臨清鄭家的一個歷史問題,雖然鄭家長期以來與海北鎮勢如水火,但是這些年來他們覺得難以獨力支撐,所以就勾結了建奴、蓮妖以及更多的勢力來對付海北鎮,袁崇煥雖然遠在遼東,但是也知道了臨清鄭家的這些歷史問題。

只是周杜達馬上就說道:“督師大人,這都是海北賊的惡毒中傷而已,您要想想自萬曆四十年間以來,只有臨清鄭氏與海北賊拼死廝殺,族中子弟死傷幾已逾百人,雖然死傷不計其數,但是臨清鄭氏仍然是前繼後赴,誓死與海北賊死鬥到底……”

周杜達說的比唱的還好聽,袁崇煥卻是搖了搖頭說道:“不是說臨清鄭氏這些年跟海北賊之間也略有勾結,怎麼現在又準備打出義旗與海北賊一戰了?”

周杜達搖了搖頭說道:“鄭氏與海北賊之間是你死我活的關係,這些年海北賊全力經略遼東,所以暫時放過了鄭氏,臨清鄭家也是因爲遭受重創,被迫與海北賊稍作緩和以休養生息,但是誰都知道他們之間終有一戰,而海北崛起之前,鄭氏可以說是控制個半個臨清……”

這種說法雖然有所誇張,但是臨清鄭家確實是真正望族,那邊袁崇煥也知道臨清鄭氏的輝煌歷史,特別是他們與海北軍歷次鬥爭的前因後果。

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臨清鄭家雖然與海北鎮之間稍有緩和跡象,但是臨清仍然是海北鎮敵人的大本營。

很多海北鎮的敵人都在鄭家的安排逃到了臨清並定居下來,這些人有人是因爲海北崛起而產業盡失的大地主,有些是海北軍擊敗的殘兵敗將,有些人則是以氣節自許的保守派,有些則是被海北軍追得無路可走的流賊頭目,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是海北鎮的死敵。

現在聚集臨清的這些殘兵敗將至少有好幾百人,甚至可能有上千人之多,考慮他們的影響力甚至能號召起好幾千人,而這本來就是袁崇煥準備運用的棋子,他當即問道:“那你們王爺想讓我怎麼幹!”

雖然周杜達是以個人身份出面,但是袁崇煥重視的不是周杜達這麼一個小小的內臣,而是他身後的衡王府,而周杜達聽到這不由笑了起來:“我們王爺已經拿定了主意,讓一些忠勇子弟到臨清去襄助義師!”

雖然海北鎮對於衡王府與魯王府有着諸多限制,這兩年更是增添了很多血腥意味,但是比萬曆年間相比,衡王府的朱氏子弟反而有了更多的行動自由,因此衡王爺就把一部分優秀子弟與資源轉移到臨清去掌握住這支義師。

到時候義旗一起,衡府子弟就有着很強的號召力,周杜達繼續說道:“王爺的意思是督師大人作了給以名義之外,還得多給臨清義兵一些支援,當然這些資源不必從遼東調度!”

臨清城可以說是山東最繁榮的一座城市,甚至比省城濟南還要繁榮一些,赫赫有名的《金瓶梅》就發生在臨清州,因此只要袁崇煥給以名義並給臨清義師搖旗吶嚷,加上衡府子弟的名義以及臨清鄭氏這個地頭蛇,可以說是登高一呼就能萬衆呼應。

只是袁崇煥當即問道:“我記得濟南府原本就有一支西法操練的新軍?”

周杜達當即說道:“對,那是廣東曹文衡曹按察使當年留下的一支東昌新軍,只是這支新軍兵力太單薄,實際這支臨清義師也是曹按察使的意思!”

一說起來這件事周杜達就覺得十分可惜

當初兗東道曹文衡可以說是整個山東與海北鎮鬥爭最力的一位官員,只是曹道臺太喜歡單打獨鬥,當海北賊開始全面反擊之後,曹道**力難撐完全立足不住被迫任調任廣東當了按察使,甚至連大半個東昌府都落到海北賊的手裡。

不過作爲曹文衡在山東留下的最大遺產,現在濟南府這支三千餘人的西法新軍可以說是朝廷在山東的真正支柱,正是有這支新軍所以海北賊纔不敢進入濟南府

但是誰都知道海北賊衆至數萬,光憑濟南府這支天啓年間操練出來的西法新軍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所以包括曹按察使在內的有心人士都認爲應當在曹允平新軍之外再立一支數千人的新軍。

這支新軍不必全用西法操練,但是兵力一定不能太少,到時候兩支新軍一併上陣才能擋得住海北賊,所以纔有這支臨清新軍的倡議。

而一聽曹文衡的名字,袁崇煥就立即改變了態度:“即然曹僉憲是這麼一個態度,這件事我就替你做主了!你們在臨清放手去做便是!”

如果說現在濟南府的曹允平新軍雖然是西法操練,但只有兩三千人,兵力太單薄,那麼在臨清再編練一支新軍,那濟南府的事情就能成了一半,至少能擋得住東進的海北賊,那邊周杜達趕緊跪了下來:“督師大人英明,督師大人明見千里,掃滅海北賊不費吹灰之力!”

只是那邊袁崇煥卻是搖了搖頭說道:“你這是來了得巧了,你恐怕不知道朝廷終於下定決心要派一位賢明大臣去濟南府主持軍務。”

當初魏忠賢秉政之時,就爲主持山東軍務的事情而頭痛焦頭爛額,曹允平只能說是一個過渡的對象而已,或者說他只是一個武將,管的只是營務,真正的“軍務”得有朝廷派出的大臣才行。

現在既然要派大臣去主持山東山務,那麼濟南府與東昌府的兵備肯定能得到加強,周杜達的這次奔波自然是恰逢其會

而周杜達當即脫口而出:“不知道朝廷是派哪一位大臣去主持山東軍務?”

袁崇煥當即給出了一個名字:“若論主持西法新軍,當今朝廷難道還有勝過孫元化嗎?”

對於周杜達來說,孫元化是個有些陌生的名字,但是他還是把這個名字默記在心:“知道了,是孫元化孫大人!”

事實上,周杜達是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弄清這位孫元化孫大人的履歷,他發現孫大人確實是一位操練新軍的完美人選,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位孫元化是一位西洋天主教的忠實信衆。

但是對於周杜達來說,這並不是什麼缺點,他很清楚天主教跟“中學用體,西學爲用”完全是兩回事,因此他打探了孫元化的履歷之後又到京師活動了一番,自許大有收穫就帶着幾個同樣是對海北鎮恨之入骨的蝦兵蟹將坐上漕船就往南行。

他覺得這一回是滿載而歸,在船上一邊喝酒一邊對這幾個隨從樂呵呵地說道:“這一回是輪到臨清鄭家興旺發達了!”

只是他的聲音有點過於尖銳了,對面一條北行的漕船就有人問道:“臨清鄭家怎麼興旺發達?他們不是完了嗎?”

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959章 反書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131章一波又起第1032章 真正的女王第121章流言漸起第946章 湯水建的難處第1047章 柳鵬的野望第929章 私兵第466章:留客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31章大乘教第104章十八家第19章去哪兒第661章意志的戰鬥第352章對馬宗家第660章死者六百第41章討價還價第517章:善後與安排第208章吳家小呂第1171章 新體制與舊體制第748章 盟劍之爭第550章又怕又敬又愛第939章 逼債第736章 水泊梁山第1102章 最後的救命稻草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29章要錢不要命第851章 發動第234章望風披糜第377章:洋爐子和蜂窩煤第46章張玉冠第417章林雅蘭第18章驚天大案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874章 包圍圈第441章衡府用度第545章秋糧第362章黃縣來了新知縣第952章 可人第610章威海衛第540章大手筆第189章王道一第1044章 悔之晚矣第1098章 輸不起第1097章 任性第1093章 折婉兒皇后第28章香燭店第793章 不入京的藉口第70章蒙元十大酷刑第1166章 陝西問題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456章遼東米豆第5章大小姐第613章地方宗派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1129章 安平失守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742章 徐鴻儒的三板斧第385章回歸合理價位第172章好消息第316章不敢搞出人命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662章無計可施第626章隨他去第28章香燭店第1136章 內應的人選第867章 登州料子第469章提薦第1010章 娜木鐘的最後抉擇第530章 魏瑜君第441章衡府用度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988章 名單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1140章 殺柳鵬啊第802章 鄧玉函第732章 柳鵬的要求第366章李修維第437章得尺進丈第513章上策第907章 富貴之路第434章莫名奇妙的徐典膳第212章戰果第150章刀山火海都去得第386章:米價漲是好事第992章 自相殘殺第1090章 柳如是第1168章 新朝氣象第1061章 李越光第496章:招遠楊氏第579章:海運第598章:分贓第46章張玉冠第15章皁班干將第680章 誠意十足第804章 大明不可一日無亂文龍第874章 包圍圈第1061章 李越光
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959章 反書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131章一波又起第1032章 真正的女王第121章流言漸起第946章 湯水建的難處第1047章 柳鵬的野望第929章 私兵第466章:留客第1128章 引火燒身第31章大乘教第104章十八家第19章去哪兒第661章意志的戰鬥第352章對馬宗家第660章死者六百第41章討價還價第517章:善後與安排第208章吳家小呂第1171章 新體制與舊體制第748章 盟劍之爭第550章又怕又敬又愛第939章 逼債第736章 水泊梁山第1102章 最後的救命稻草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29章要錢不要命第851章 發動第234章望風披糜第377章:洋爐子和蜂窩煤第46章張玉冠第417章林雅蘭第18章驚天大案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874章 包圍圈第441章衡府用度第545章秋糧第362章黃縣來了新知縣第952章 可人第610章威海衛第540章大手筆第189章王道一第1044章 悔之晚矣第1098章 輸不起第1097章 任性第1093章 折婉兒皇后第28章香燭店第793章 不入京的藉口第70章蒙元十大酷刑第1166章 陝西問題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456章遼東米豆第5章大小姐第613章地方宗派第807章 三思而行第1129章 安平失守第277章行高於人,人必非之第742章 徐鴻儒的三板斧第385章回歸合理價位第172章好消息第316章不敢搞出人命第697章 最後的時刻第662章無計可施第626章隨他去第28章香燭店第1136章 內應的人選第867章 登州料子第469章提薦第1010章 娜木鐘的最後抉擇第530章 魏瑜君第441章衡府用度第855章 柳氏家臣第376章靠譜的德蒙斯第988章 名單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1140章 殺柳鵬啊第802章 鄧玉函第732章 柳鵬的要求第366章李修維第437章得尺進丈第513章上策第907章 富貴之路第434章莫名奇妙的徐典膳第212章戰果第150章刀山火海都去得第386章:米價漲是好事第992章 自相殘殺第1090章 柳如是第1168章 新朝氣象第1061章 李越光第496章:招遠楊氏第579章:海運第598章:分贓第46章張玉冠第15章皁班干將第680章 誠意十足第804章 大明不可一日無亂文龍第874章 包圍圈第1061章 李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