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不取分文

王道一笑了起來:“柳少說得太對了,哪怕虧錢也得拿下青州府,今年拿下青州府,我們這生意至少能維持五年!他們衡王府年年在這上頭都拿走至少幾十萬兩銀子,我看他們衡王府沒了這筆銀子,日子怎麼過?這幫僞燕王的子子孫孫,真是狗也改不了吃屎,把我們東三府害得太苦太慘了!今年就讓他們載一個大跟頭!”

雖然說的是衡王府,但是柳鵬卻覺得王道一是把天下的藩王府都罵進去了,並不僅僅包括一個衡王府,柳鵬甚至覺得他把太祖子孫都罵進去。

王道一對藩王府真是好大的怨氣,柳鵬不知道他這怨氣從哪裡來,只是柳鵬很快想通了。

王道一在汾州知府幹了好幾年,也就是兩件大事值得稱道,一件是修了汾州府歷史上第一部府志,另一件就是“均平祿米,宗藩稱之”,雖然柳鵬覺得這件實際並不值得稱道,但是王知府太不容易,幹了這麼多年知府纔有兩件稍稍值得一提的政績,柳鵬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但既然是“均平祿米,宗藩稱之”,那之前肯定有不均平的問題,這其中肯定也有既得利益者,拍腦袋都能想得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又是什麼人。

王道一明明還沒到致仕的年齡,體力尚好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而且知府正是美缺中的美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且王道一又是萬曆二十三年中的進士,去年底就乞休致仕回鄉,只作了十七年的外官而已,答案自然就昭然揭然了。

看來王知府在祿米問題得罪了藩王,事後受了藩王與宗藩們的暗算,甚至連知府都作不下去,被迫乞休回鄉了。

弄清楚王道一被迫致仕的真相之後,柳鵬並沒有大聲嚷嚷,而是順水推舟坑衡王府:“讓他們栽一個大跟頭可不夠,咱們有王老主持,肯定能讓衡王府連栽幾個大跟頭,到處丟人現眼,最後大家都知道燕王子孫就是這般稀稀鬆鬆!”

這話說到王道一心裡去了,他當即問道:“柳少,建國亡國痛史先不急着寫,到時候我幫你一起寫,象登州淪亡痛史那樣的揭貼還有沒有?對了,這揭貼是那丁子杭主持編寫吧,今天他來了沒有?”

“來了!”柳鵬當即答道:“正在外面侯着,王老要不要見一見提點提點他!只要王老稍加提點,保證他妙筆生花,一支筆勝過幾千衡府儀衛府!”

王道一笑了起來:“這樣的英雄人物,當然是要見一見的,不過今天倒不急,咱們把生絲生意敲定再說。”

王道一雖然表現得風輕雲淡,但是他這麼一個剛剛致仕歸鄉的前任知府剛一下車就插手生意,當然不只圖虛名而已:“柳少,到時候生絲要從你那龍口那邊出海,你想要分多少銀子?”

柳鵬當即說道:“王老,我也跟您說句大實話,既然你這買賣利國利民造福鄉里,那我一分銀子都不要了,只求能多來幾條江南船,港口的生意能更紅火一點!如果王老一定要分我些好處,那隻求王老一件小事。”

王道一與馬立年不由都對視一眼,他們都是經年人精,吃過的鹽比柳鵬吃過的米還多,知道柳鵬所求的“小事”必然非可凡響。

要知道,這可是樁一年幾十萬兩銀子的大買賣,雖然自己接手過來,未必能有衡王府賺得那麼多,而且方方面面都要打點周全,但是大家從中賺到十萬兩銀子以上的毛利潤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事情順利的話,大家賺到十萬以上銀子的淨利潤也未嘗不可。

這可是一筆驚人至極的大買賣,而在具體的操作之中,柳鵬的龍口港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王道一與馬立年在安徽會館推演了好幾天,最終認爲生絲還是應當從龍口出海爲好。

或許可以從蓬萊水城、黃河寨或是其它海港出海,只是那脫離了王道一的控制之外,恐怕就生出好多變故,而且合作者實力太強或是太弱都不是一件好事,只有龍口這邊最合適。

而且柳鵬雖然年紀很輕,但他手上的實力擺在那裡,因此在安徽會館推演了好幾天,王道一最後還是敲定要與柳鵬合作。

只是幾十萬兩銀子的一樁買賣,至少十萬兩銀子的毛利潤,他硬是一文錢都不要,只求王道一“一件小事”,那這件小事非同小可。

因此王道一格外鄭重起來,他以十分嚴肅的語氣:“柳少有何事相求?”

柳鵬當即說道:“我想王老既然要做生絲生意,那肯定要辦幾隻織機在手上,那隻求您把織機放在龍口,您的織房若是放在龍口,頭三年我不取一文錢。”

王道一與馬立年都是齊齊鬆了一口氣,他們沒想到柳鵬所求竟是這件事,只不過他們對於柳鵬的睿智還是大吃一驚。

既然插手生絲生意,那自然同時要向上下流擴張,往上流擴張不成問題,王家早就有現成的柞樹林,只是這些衡王府收購山蠶絲的價格實在太低,雖然王家出產的生絲衡王府價格不敢壓得太低,但王家的柞蠶養殖終究受到很大影響了,前幾年王家被迫放棄山蠶業,連柞樹林都閒置在那裡。

但是王道一既然插手生絲買賣,自然就有族人主動出來重作馮婦,要知道不管是山林還是器具甚至是蠶種,王家根本不缺,都有現成閒置的扔在那裡,而往下流發展當然就是插手織造,衡王府之所要把東三府的山蠶絲賣到臨清州去,不就是爲了臨清州有上千張織機。

但凡做生絲這門生意,最後手上多多少少得辦個織場備着幾張織機,不能受制於人,只是王道一一時沒想好該把織場放在何處,他既然致仕歸鄉,很想把織房放在自己老家省得有人過來找麻煩,但又覺得離官道實在太遠,平白增添了許多成本。

現在柳鵬一提醒,他倒覺得龍口確實是不錯的選擇,臨近大海又依託大道,交通便利至極,又是預定中的生絲出海之地,織場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龍口是個蒸蒸日上的好地方,現在去圈塊地辦個織場未嘗不可。

第387章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萬里無人家第1047章 柳鵬的野望第503章:諸城丁氏第557章瑜君第117章主筆第1103章 偏愛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685章 美人如玉第444章大小清河第206章陳別雪第957章 海上英雄第110章谷昆林求饒第19章去哪兒第92章撈人的問題第1007章 各奔東西第573章退盟的嚴重後果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508章:月下追縣丞第1085章 無法拒絕的禮物第587章諸城臧氏第382章東良海口第496章:招遠楊氏第956章 菸葉攻勢第531章安樓寨的底細第707章 水到渠成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1018章 膠輪大車第1080章 熊遇明第189章王道一第289章好姐姐第167章黑山島第111章摟草打兔子第170章左擁右抱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165章朝廷心腹第1089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88章想戰便戰第5章大小姐第1058章 船要沉了第789章 悠長的假期第353章和豐倉的秋糧第692章 二流對二流第372章調虎離山第1102章 最後的救命稻草第1061章 李越光第590章挖朝廷的牆腳第910章 鄧玉函的條件第7章成交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147章道高一丈第224章都知監第606章白日夢第327章蕭玉書第687章 二十當誅第328章雁過拔毛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157章柳少到第341章黃家弄第299章海路起運第1143章 伏兵第1141章 三個連第83章惡犬上門第490章大魚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557章瑜君第372章調虎離山第314章正人君子張藝赫第214章內牛錄第539章測繪第492章分之攻之第730章 搏天三鳳第519章識時務第464章:走一走第854章 圍攻第298章虧空第104章十八家第427章司徒弄玉第834章 天崩第939章 逼債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1153章 窮途末路第825章 快刀斬亂麻第1043章 鋼鐵與煤第127章被架空的董主薄第696章 滄海橫流第704章 知己知彼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1147章 只有你不許走第89章屁滾尿流第822章: 大買賣第183章窮親戚上門第989章 原州第923章 勝負關鍵第597章失控第1091章 美麗新世界第710章 袁可立第252章涇王遺地第347章碧霞元君
第387章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萬里無人家第1047章 柳鵬的野望第503章:諸城丁氏第557章瑜君第117章主筆第1103章 偏愛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685章 美人如玉第444章大小清河第206章陳別雪第957章 海上英雄第110章谷昆林求饒第19章去哪兒第92章撈人的問題第1007章 各奔東西第573章退盟的嚴重後果第1070章 最重要的戰場第508章:月下追縣丞第1085章 無法拒絕的禮物第587章諸城臧氏第382章東良海口第496章:招遠楊氏第956章 菸葉攻勢第531章安樓寨的底細第707章 水到渠成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1018章 膠輪大車第1080章 熊遇明第189章王道一第289章好姐姐第167章黑山島第111章摟草打兔子第170章左擁右抱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165章朝廷心腹第1089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88章想戰便戰第5章大小姐第1058章 船要沉了第789章 悠長的假期第353章和豐倉的秋糧第692章 二流對二流第372章調虎離山第1102章 最後的救命稻草第1061章 李越光第590章挖朝廷的牆腳第910章 鄧玉函的條件第7章成交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147章道高一丈第224章都知監第606章白日夢第327章蕭玉書第687章 二十當誅第328章雁過拔毛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1107章 罪大惡極第157章柳少到第341章黃家弄第299章海路起運第1143章 伏兵第1141章 三個連第83章惡犬上門第490章大魚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557章瑜君第372章調虎離山第314章正人君子張藝赫第214章內牛錄第539章測繪第492章分之攻之第730章 搏天三鳳第519章識時務第464章:走一走第854章 圍攻第298章虧空第104章十八家第427章司徒弄玉第834章 天崩第939章 逼債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1153章 窮途末路第825章 快刀斬亂麻第1043章 鋼鐵與煤第127章被架空的董主薄第696章 滄海橫流第704章 知己知彼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1147章 只有你不許走第89章屁滾尿流第822章: 大買賣第183章窮親戚上門第989章 原州第923章 勝負關鍵第597章失控第1091章 美麗新世界第710章 袁可立第252章涇王遺地第347章碧霞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