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

衆學生們齊聚一堂,可謂除了正在河南任參政的郭正域,在蘇州任推官的袁可立其他的心腹弟子都到了。

至於方從哲,葉向高,李廷機他們雖非林延潮的學生,但方叢哲,李廷機與孫承宗,袁宗道二人關係甚好,在林延潮面前也是以學生自居。

而葉向高與方叢哲,李廷機是同年進的翰林院,他又是林延潮的同鄉兼同學,三人關係一直不錯,所以也常拉着他來。

所以這六人基本就是林黨在京的骨幹,朝廷有什麼風吹草動,基本上林延潮都從幾人的來信中立即得知。

他們六人正是爲官不久,年起又輕,常日裡彼此間都是以意氣相期許,但大家關係很不錯。

葉向高與其他五人關係卻有些微妙,但他不似其他五人一樣以林延潮學生自居,但不妨礙他與五人交好。

而李廷機是萬曆十一年的榜眼,方叢哲是萬曆十一年的庶吉士,但他們二人從來沒有拿架子,在翰林院裡對孫承宗一向尊敬。

孫承宗是萬曆十四年的榜眼,進翰林院後仕途上一路開了綠燈,現在已是翰林院侍講了,而且這任命還是出自中旨,特別顯得孫承宗深得天子器重。

甚至聽說今年天子還破例接見了孫承宗一次。

現在連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都見不了天子一面,而孫承宗能破例見天子一面,尤其顯得孫承宗爲聖眷所青睞。

不少官員都認爲孫承宗在仕途上就是下一個林延潮。

但是這個事情傳到林延潮的耳裡時,卻微微有些不舒服。雖說大家身爲朝廷的官員都是皇帝的臣子,但天子還是開始挖自己的牆角了。

孫承宗一直被林延潮視作自己的替手,在自己不京時或者是仕途上遭到挫折時,孫承宗可以替自己舉起事功的旗幟來。

當然這是在林延潮不在朝堂上的時候。但現在林延潮回到朝堂上,官至禮部尚書時,天子又在重用孫承宗,此舉顯得有些誅心了。

這看來是先重用學生再重用老師的節奏,但是卻令林延潮想起了在平定太平天國後,清朝重用李鴻章以制衡曾國藩。

這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年家子,更是出自曾國藩的幕僚,而孫承宗也是出自林延潮幕下,萬曆十四年會試時林延潮身爲主考,所以又是孫承宗的座師。

林延潮當初故意冷落孫承宗,製造出一些二人不和的跡象,就是想以後若是自己政治上失意,朝堂上至少還有孫承宗支撐。

但是天子反其道而行之,親自給孫承宗加官晉爵,然後將郭正域調出京師,大有讓他在林黨內部另立山頭制衡自己的意思。

林延潮明知天子有些居心不良,但再見到孫承宗時,心底也不免有些微妙,甚至心想自己以前是不是有些太器重於孫承宗,以至於在朝堂上持事功變法主張的官員裡,他的威望達到於僅次於自己的地步。

林延潮知道自己心底雖有想法,但面上絕不可露出猜忌的意思來,何況自己對於孫承宗還是十分信任,視他爲可推心置腹的之人,否則當初也不會爲難他。

而孫承宗也很爭氣,而在六人之中大家甚至默然以孫承宗爲首。

衆人聊了一陣,因林延潮還未用飯,府裡就端上吃食來。

林延潮與衆學生們都是邊吃邊聊。

因爲平日與學生們常道‘做事當進,享受當退’的道理,所以飯菜也是很簡單,就是一大碗冒尖的飯菜。

飯和菜都拌在一起,大家邊吃邊聊。

“今日廷議上可以看出,眼下似事功變法的主張,在朝堂上頗爲受人肘制,難道我等徒爲泥瓦工修修補補。”袁宗道出聲嘆息道。

方從哲道:“事功變法之事非一蹴而就,驟然大刀闊斧,必驚動了朝堂上那些大人們。”

“那以中涵的高見應當如何?”袁宗道問道。

方從哲道:“眼下還是應當讓天下讀書人明白我們的主張。”

“中涵從稚繩手裡接過新民報以來,我卻看得規勸教化的話語少了很多,但於廣告以及媚俗的文字卻多了很多。”袁宗道不客氣地言道。

方從哲被袁宗道如此譏諷,卻是灑然一笑道:“袁兄只看到報紙上寫得是什麼,卻沒看到新民報自方某爲主編後,從原先六七千份一刊現已至八九千份一刊。”

李廷機點點頭道:“託方兄的福,今年翰林院過年,每名同僚都多分得了兩斤肉。”

聽李廷機這麼說,衆人都是大笑。

林延潮也不由莞爾,這翰林院以往是窮衙門,故而有窮翰林之說,但有了新民報的貼補,翰林們的福利越來越好。

林延潮孫承宗道:“稚繩你怎麼看?”

孫承宗恭敬地放下碗筷答道:“回稟恩師,吾以爲做事不在談過高之理,務必先貼近就俗,辦報也是如此,不可貿然以大義臨之,先讓天下的讀書人與百姓能夠喜歡,然後我們說話纔有人聽。”

孫承宗說完,衆人不由讚道:“稚繩高見,這辦報的事就是我要去就百姓,而不是百姓來就我。”

林延潮也是點點頭。

孫承宗繼續道:“恩師一直提及事功變法,要順應民心之所向,大勢之所趨。所以以學生想來,變法不是廟堂諸公要百姓如何如何,而是百姓要如何如何,朝廷順之。譬如隆慶年開海,封貢於俺答都是從於民意而破除舊習,從下而上真正的變法,而不是如王荊川那般以己意立一新法,反讓天下從之。”

林延潮點點頭,孫承宗不愧是自己得意門生,自己還沒說他就已經想到這一步了。

“再說回這新民報,天下人都視爲此爲恩師的喉舌,以爲要再如燕京時報那樣重提變法事功,我則不然,百姓喜歡什麼我則主張什麼,哪怕他人說我媚俗,什麼對我們有利我們就作什麼,哪怕他們說我們登廣告而言利。其實不用刻意教百姓作什麼,這已是我們事功變法的主張,行不教之教了,這也是我與中涵當初達成的共識。”

林延潮欣然道:“好,好,這實是我回京以來聽到最高興的事。”

方從哲與孫承宗二人聞言都是大喜。

林延潮欣然點點頭,若朝堂上真能順應民心而爲,自己退了回老家教書又有何妨。

這時候陶望齡忿忿不平道:“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元失其鹿,太祖得民心而取天下,而當今朝堂諸公在朝久了,卻忘了民心是什麼。”

葉向高道:“可是民心可從,但也能一味從之。比如百姓都不願意納稅賦,士紳轉嫁稅賦於百姓,這也是民意民心的所向啊。所以民心所向朝廷許,則爲之,不許則禁之,這也是正道。”

孫承宗,方從哲聞言都是一愕,不知如何說。

林延潮點點頭道:“說得好,進卿之言你們可要記住了。”

自己的幕下言論還算自由,大家各抒己見,意見相左時辯駁個幾句也過去了,誰也不會放在心上,不過到了將來這幾人身居高位了,是否還能如現在友好爭論,林延潮就不知道了。

林延潮當即道:“移風移俗非一日可成,事功變法也非一日而就。順應民心是不錯,但重要當在於因勢利導。”

衆人都是露出傾聽的神色。

林延潮道:“大事必須上廷議,然而在廷議上有所主張卻是困難重重,所以唯有從小事辦,從簡而難。有一件事我於心底想了很久了,這一次爲禮部正卿必然提出!”

“不知恩師主張是何事?”

林延潮道:“讓荀子配享聖廟!”

聽林延潮此言衆人都是吃了一驚。

“恩師真要這麼辦?此時不易啊!”

“荀子嘉靖七年時被移出了聖廟!此有違世宗皇帝之意。”

“若是恩師重提此舉,不亞於一場軒然大波。”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自己現在先透個風聲,等自己上任禮部尚書再着力去辦此時。

吃完了飯,衆人見林延潮有些疲倦都是告辭。

本來這宅子林延潮是在自己離京時借給自己幾個學生居住的,但是林延潮回京時,他們都自覺地搬出來。

最末孫承宗言有事向林延潮私下稟告。

林延潮就讓他留下。

林延潮問道:“何事如此慎重?”

孫承宗道:“回稟恩師,是關於禮卿的事?”

“禮卿?”林延潮問道,“他不是在蘇州任推官?”

孫承宗道:“是禮卿他闖了大禍!”

林延潮聞言心想袁可立雖說在蘇州任推官,但他是自己學生,按道理再大的事自己都能替他兜着,但孫承宗卻一臉嚴肅地說他闖了大禍,看來此事紕漏不小。

林延潮道:“禮卿是我弟子中性子最急,但行事也最有魄力的人。去年他剛入官場,我本該好好提點幾句,但因爲離京的急故而是忘了交待幾句。”

“這蘇州是江南重地,魚龍混雜,這官宦人家又是極多,禮卿在蘇州任推官若真得罪了什麼豪族我不奇怪,但他行事嫉惡如仇,是不會作顛倒黑白的,說吧,只要不是吳縣申家,太倉王家我都有辦法替他週轉。”

說到這裡林延潮拿起茶來漱口。

但見孫承宗低着聲道:“回稟恩師,禮卿任蘇州推官得罪的正是吳縣申家!”

“。。。。。。”

林延潮咳了幾聲,將茶盅放下肅然道:“這是何事?我居然一點風聲也沒聽到。”

孫承宗道:“回稟恩師也是前不久的事。此事要從蘇州知府石汝重說起。”

林延潮伸手一止道:“這石汝重年兄?怎麼會牽扯到他,我記得他與伯修,中朗相交甚密。”

這石汝重,就是萬曆八年進士石昆玉,之前任戶部郎中,這一次出任蘇州知府。林延潮記得這任命是申時行有意讓自己門生到自己老家任官,如此好關照一二。

孫承宗道:“確實如此,之前伯修,中朗在京中創建桃蒲社,主張於文章上革新氣象,一改擬古之風,而石汝重以及汪靜峰與他們都是湖廣同鄉,也是加入了文社,故而交情一直很好。不過當時禮卿已去蘇州任推官,卻與石汝重沒有往來。”

林延潮點點頭道:“繼續說。”

“石汝重到蘇州任知府時接到一個案子,被訴之人是一位吳姓的官紳,此人捐了五品散官,還是首輔的親戚。時吳縣有一個富室叫陸室明,他的家僮魏鰲竊其家產及妻子投獻於吳某。於是這吳某就持元輔的牌面,帶着數十人家僕,突入陸士明家,籍其資,徵其產,並將他下獄問罪。”

“之後元輔的家人申炳知會了吳縣知縣周應鰲,將此案辦成鐵案。然後陸家家人越級上控告到府裡,結果府裡的胥吏被人賣通將告狀的陸家家人打出。陸家家人不服攔街告狀,最後是禮卿接了狀子,再重新上遞給知府石汝重然後……恩師?恩師?”

林延潮正閉目伸手扶額,聽得孫承宗連喚了自己幾句。

林延潮睜開眼睛,擺了擺手示意無妨。

孫承宗道:“恩師看來十分疲倦,是否旅途操勞?”

林延潮知道自己此刻必是臉色很難看,他勉強笑了笑問道:“此事稚繩你怎麼看?”

孫承宗斟酌道:“學生以爲此事禮卿作得並不妥當。禮卿再怎麼說也應當將此事告知恩師再作定奪的。”

林延潮聞言心想,這一幕何其相似啊。

當年徐階從首輔的位子回家時,也是無數人將土地投獻到徐家,弄得民怨沸騰。當時海瑞任應天巡撫,一到任老百姓控訴徐階的奏狀那是堆積如山。

徐階對於海瑞是有救命之恩的,但面對民情,海瑞是決心力查到底,最後逼得徐階兩個兒子坐牢,侵吞到嘴裡的民田吐了大半出來。

徐階大怒授意張居正將海瑞從應天巡撫的任上罷官。作爲徐階的得意門生張居正不僅這麼幹了,還寫信告訴海瑞‘三尺之法不行吳中久矣’。

就在今天申時行還剛剛把這段故事講給自己聽。

沒料到石昆玉與自己的好學生袁可立,正學習海瑞好榜樣在申時行的老家那放火,此事一出讓林延潮如何辦呢?

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五十七章 講卷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五百三十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
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高皇帝祖訓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八十四章 不識凌雲木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權相權第兩百零八章 飽暖思考試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八十七章 文武之爭(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二章 度君子之腹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八十九章 囂張一點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陛辭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林學五子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一百章 傳曲(第二更)七百二十四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第一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五百一十一章 鐘鳴鼎食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五百四十一章 舊日同僚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九百二十三章 榮升知府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五十七章 講卷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五百三十章 回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趕上好時候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