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

聽陳矩這麼說,林延潮不由心底一動。

儒家治國,就是以禮來治天下。

所以朝廷六部中,論排名禮部要在刑部之上。若要是秦朝設六部,那麼肯定刑部要在禮部之上了,或者根本不會有禮部。

不過禮部看似什麼都能管,但其實什麼都不能管,往往如此所以留下一個六部之中禮部權勢最輕之感。

甚至林延潮當初任禮部尚書也僅視作入閣的轉升之階,並沒有太將禮部尚書的差事當一回事。

但其實不然,無論是禮還是刑都是規則。

正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般,禮更適用於上,刑更適用於下。

放之外國,好比美國最高法院有三座雕像,分別是孔子,摩西,梭倫。孔子代表道德,摩西代表神學,梭倫代表政治,這就是法律的源頭。

放在明朝就取了禮與刑二字,用以裁定上下之規則,禮部則擁有對禮的解釋權。

當初林延潮與鄒元標的約禮約法的辯論也正是從此展開。林延潮,鄒元標一併認爲,宰者,在古代就是禮司宰割之事,爲諸侯掌祭祀之官,而宰相應當輔佐君王以明正天下之禮而治理天下。

只是鄒元標認爲宰相者必須聽從清議輿論來施政,才能達到善治。鄒元標的意見,也就是東林書院一直以來的立場。這與林延潮不同。

話說回來經陳矩這麼一提,林延潮這才意識到爲什麼自己任禮部尚書以來,一直被官員們說爲事而無功,因爲無論在海漕,還是在朝鮮兵事,都不是他的職責所在。

林延潮此舉不僅越俎代庖,而且引起了主管兵部的石星以及河漕官員的不滿。

而偏偏在最重要的立國本之事上,他沒有建樹,任禮部尚書近兩年來,沒有任何的推動。所以也就成了明朝官員最經常抨擊執政大臣的把柄‘懼失上意’。

所以林延潮要挽回自己因海漕,徵朝之事而日益下滑的名聲,必須在國本之事上有所補救,這纔是他禮部尚書應該辦得事,否則就要背個尸位素餐的名聲了。

陳矩與林延潮匆匆一晤後,建議他爭立儲之功後,即是趕回宮裡去了。

二人私下交往,自是不能耽擱太久。

林延潮見陳矩要走,當即道:“陳公公,林某有一事相求。”

陳矩聞言道:“能得大宗伯相求,此事必是重要,還請直言!”

林延潮道:“林某昔日在宮中有一好友名爲高淮,之前因張鯨被逐出宮裡去了南京。林某心底一直因此惴惴不安,聽聞他在南京過得不好,所以林某相求公公將他調回。”

陳矩見林延潮是一個念舊情的人,心底對他更添三分欣賞。

但是他卻是爲難地道:“大宗伯都這麼說了,陳某本不該拒絕,但宮裡逐出的人一向難以召回。咱家也不好破這個規矩。”

林延潮道:“這一點林某不敢奢求,所以還請公公能否給他安排個輕鬆的差事。”

陳矩想了想道:“也行,臨清皇店那邊缺人代理,我可以安排他去打理?大宗伯以爲如何?”

林延潮大喜道:“那就太好了,那麼我就讓高淮託一個與公公相熟的中人,再送幾樣古玩。”

陳矩聞言一笑,心底暗贊林延潮行事周密,於是點點頭。

當即陳矩與林延潮作別。

萬曆二十一年。

正月頭幾日,京城裡下一場瑞雪。

王錫爵回朝後,天子十分滿意,當即下詔升王錫爵爲文華殿大學士,次輔趙志皋也升爲文淵閣大學士。

而王錫爵以在家事親,無功於朝廷不敢接受,辭去文華殿大學士,仍任武英殿大學士。

不過趙志皋得以升任文淵閣大學士。

陸光祖,張位二人則是不動。

文淵閣的走廊裡,王錫爵正負手賞着這雪景。

在此雪景之下,王錫爵身着一品大員所着的大紅蟒衣,外罩天子欽賜的麒麟褙子,任由北風吹拂着三尺長鬚,好一派雍容華貴的宰相氣度。

王錫爵賞雪之時聽得金水橋對面傳來腳步聲,一名身着緋袍的官員踏雪行來,對方左右還跟着兩位侍從。

看清這位官員的面容後,王錫爵不由微微一笑。

此人正是王錫爵的好友,當今吏部左侍郎羅萬化。

羅萬化來到閣前向王錫爵笑着問道:“元輔,何故沉吟在此?”

王錫爵笑了笑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啊!”

說完二人同是大笑。

“勞相爺掛念,真是折煞羅某了。”

王錫爵笑道:“去年我在鄉侍母於膝下,偶有一日出外,聽得路邊有鳥在鳴,突想起當年你我給先帝講書後路經內苑,你聽得有黃鶯在鳴是當即賦詩一首。”

“令啓朱明景物華,新聲巧囀上林花。全枝借得晴初試,喬木遷來韻轉賒。靜裡調簧隨玉輦,陰中分綠上窗紗。聖朝會見和鸞鳳,小鳥緡蠻詎足誇。”

“這首詩膾炙人口,當時我在左右同鄉面前道出,無人不爲之喝彩。”

羅萬化聞言笑着搖了搖頭道:“那是多少年的事了,元輔,你我現在都老了。”

王錫爵撫須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可是不服老的。好了,咱們到值房裡說話。”

當即二人進了值房裡,閣吏立即就點起了炭盆。

王錫爵,羅萬化二人一起伸出手在炭盆前暖手。

王錫爵的手暖得差不多了:“以往建儲之事,壞就壞在一個急字上,就如這暖手吧,近了燙,遠了冷,所以此事當緩緩圖之。”

羅萬化問道:“如何緩緩圖之?”

王錫爵道:“之前工部主事張有德上疏言皇長子出閣讀書的事,惹動天怒,此爲前車之鑑,眼下再提出閣讀書已不合適。之前面聖之時,陛下提出三王並封之策,我以爲可以先同意,但必須讓太子認皇后爲嫡子,然後再謀冊立。如此緩個一二年,大事可定矣。”

羅萬化想了想道:“此事全仰仗於聖上與元輔之默契,朝臣們怕會反對。”

王錫爵道:“這冊封之事決於禮部……”

“大宗伯林侯官?此人可使不好相易與的。”

王錫爵淡淡地道:“此人雖不是小人,但政見與我不和,他在禮部怕是很難與我相安。他的事我回京時與三輔陸平湖已是商量過了。”

“他主張調林延潮出京取代宋仁和爲備倭經略。我以爲此策可行,一來宋仁和威望不足,經略更重於疆臣,非二品大員不足以坐鎮。二來林侯官不是主張封貢的事,這倭寇敗去之後就要和談,由他去倒是一個恰當人選。”

羅萬化點點頭道:“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法子,只是元輔何以料定倭寇必退。”

王錫爵道:“這是大司馬與吾擔保的,就在數日之前,提督總兵官李如鬆已率大軍渡江,直指平壤,開城,王京。只要三都一復,朝鮮之事可定。就算不能建功,大軍只有五十日的糧秣,也不可久戰。”

羅萬化道:“原來如此,那麼調林侯官入朝之事,什麼時候可以動議?”

王錫爵道:“就在十日之內,林侯官到時一走,你的擔子就要重了。”

羅萬化明白王錫爵言下之意:“元輔莫非是要我接替禮部尚書?”

吏部左侍郎雖是三品,但論權勢禮部尚書卻大不如吏部侍郎。所以吏部左侍郎到禮部尚書明爲升遷,但其實只是平遷,甚至有時候還不如。

至於什麼時候不如呢?就是現在這樣的場合了。

王錫爵道:“當初因爲立儲之事,一甫你被貶南京,天下百官都替你叫屈,這一次你若重執禮部,那麼百官都可以安心了。”

羅萬化明白王錫爵的意思。

王錫爵是讓他爲禮部尚書後支持他三王並封的主張。

權力沒提升,反而還要背鍋。

羅萬化低聲道:“元輔,京察馬上就要到了!”

正月以後就由吏部主持京察的大計,這個時候羅萬化離開吏部對王錫爵而言,更難對京察有所把控。

王錫爵面色一凜嘆道:“眼下國本之事更重。”

羅萬化他心底其實是不贊成王錫爵此舉的,但他是王錫爵好友,又想到國本之事建儲之功,以及自己老友的處境。羅萬化當即道:“爲了江山百姓,社稷安危,我願勉力一試。”

王錫爵聞言心知羅萬化委屈,嘆道:“一甫此情此景錫爵不知說什麼纔是,只有在心底記你的好了。爲今之計只有速速讓林侯官出京,你來爲大宗伯這個法子了。”

是日,吏部考功司。

司裡郎中趙南星,員外郎顧憲成二人相對坐在一張小桌子上,正在用堂食。

不久堂吏端着食案來到二人桌前。

但見顧憲成舉箸笑着道:“東坡肉,夢白今日你我有口福了。”

說完顧憲成夾了一筷子到口中點點頭道:“肥而不膩,酥而不焦!這不是出自咱們吏部廊廚之手吧!”

那麼堂吏陪笑道:“司君果真高明,什麼也瞞不過你,這是馬頭齋的……”

堂吏說了一半見顧憲成臉已是沉了下來,頓時駭得是魂不附體。

“下不爲例。”

堂吏聽到這裡,三魂七魄纔回到了身上當即連連點頭道:“是,是,小人一定記住,兩位司君慢用,小人告退!”

“慢着!”上首趙南星叫住了對方,然後對顧憲成道,“這幾日司裡上下忙着修訂訪單的事着實辛苦了,這外頭天氣冷,今日就破個例,每人喝些小酒暖暖身子吧!”

顧憲成點了點頭道:“照着司君的意思去辦吧!”

堂吏稱是這才離開了屋子。

趙南星對着一盤東坡肉道:“這小吏畢竟也是費了些心思。”

顧憲成道:“我只是擔心弊生啊!”

趙南星點點頭道:“京察就要到了,歷數歷次京察,臺省都有陳言,這一次也不例外,還未京察就有言官上疏,每次京察訪冊都不書四司屬官之名。”

顧憲成道:“此中意思,還不是科道欲分吏部之權,其實每一次訪冊我們吏部皆與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共訪,書寫名字實多此一舉。”

“對了,吏科都給事中鍾叔濂還未給我們迴音?他不是你的同年嗎?”趙南星問道。

顧憲成道:“鍾叔濂自入朝以來,一直與林侯官走得很近,想要讓他站在我們一邊怕是不易。”

趙南星道:“這也是無妨,畢竟科道只是諮詢以訪單,但真正定去留的卻是在我們吏部考功司。”

這裡說一下京察的流程。

京察乃六年一次考察京官,一般是朝廷委託給吏部,都察院。

但是兩邊堂官爲了避嫌(擔心清議輿論的抨擊),實際上的操作,卻是吏部考功司,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三方共商,但是吏部考功司,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爲了表示公正,則又會將權力下放給吏部四司,給事中六科,十三道監察御史。

具體操作流程,是吏部考功司開列出被考官員的名單,每名官員一張訪單,然後彙集成冊,稱爲訪冊。

然後訪冊交到吏科都給事中,河南道監察御史的手中,讓他們對訪單上的官員加以諮詢,審查。

這審查方式就是給相關的科道官員在訪單上,根據他們自己的風聞或者是親眼所見匿名寫出對這名官員的評價。

然後由吏部對訪單進行收集,此稱爲會單。

會單後,由吏,科,道三部堂官給出一個綜合的處理意見。

最早時候訪單只是一個輔佐流程,最重要的還是看上官對這名官員的考語。但是科道崛起後,訪單就爲了京察裡的重要手段。

但見顧憲成肅然言道:“京察之事乃國之大計,天鑑在上,清議在下,國法在前,青史在後。你我必須秉公處置,不可讓人留下話柄。”

趙南星也道:“我贊成你的話,我之前問過太宰,他言這一次京察必須秉公處理,不得有絲毫徇私枉法之處。我們身爲吏部的官員,自己持身先要正,不可因公廢私,更不能徇私枉法。”

“你知道員外郎呂胤昌,正是太宰的親外甥,之前太宰就讓我將他的名字寫入訪單之上。當然我身爲考功司郎中,自然也是責無旁貸,給事中王三餘雖是我姻親,但他平日爲官有些不拘小節,我也將他名字寫入了訪單之上。”

顧憲成點點頭道:“太宰,司君真乃君子也。但是京察向來由內閣代爲奏報天子,若是內閣阻擾如何是好?”

趙南星道:“你放心,我問過太宰了,他說他會親自呈交給皇上,而不經內閣之手。”

顧憲成點了點頭:“正當如此。若是再給內閣經手,如此又重蹈以往京察之時,執政庇護私人的覆轍。”

吏部尚書孫鑨是清流黨的領袖,自他成爲吏部尚書以來,一直不滿已經入閣的前吏部尚書陸光祖通過舊屬對吏部的事情進行指手畫腳。

孫鑨對此不能坐視不理。

而這個時候王錫爵又是回朝,衆所周知天子對於王錫爵的器重,遠在其他幾位內閣大學士之上。

因爲擔心王錫爵的內閣完全傾向於天子,同時也是因爲吏部不滿內閣屢屢對部事的插手,所以孫鑨決定利用這一次京察來作爲反擊。

這是申時行,宋纁之後,再一次的閣部之爭。

只是當時二人畢竟保持面上的和諧,但這一次看來吏部早已在厲兵秣馬,準備與內閣公然翻臉。

顧憲成忽然道:“不過閣部相爭之前,倒是有一件事要辦!”

趙南星問道:“何事?”

顧憲成道:“兩虎相鬥,最怕就是有人得利。當今朝堂上既不依執政,也不依清議的,你說有誰?”

“當今禮部尚書林侯官!”趙南星沉聲言道。

顧憲成道:“大風吹來,唯有松柏者能不東倒西歪。林侯官此人是有鋼骨的,王太倉拉攏不了他,我們這邊也容納不下他,所以爲今之計就是把他請出朝堂去!”

“如何個請法?”

顧憲成笑了笑道:“李道甫早與我通氣,王太倉早視林侯官爲眼中釘,故而早想將他請出去。這一次備倭經略宋仁和位置不穩,不能服衆,所以王太倉有意讓林侯官取代宋仁和,主持封貢倭國之事。”

趙南星搖了搖頭道:“林侯官早就表態,他不願去朝鮮,他不通兵事。他既不走,誰能強迫。”

顧憲成道:“那也由不得他,若是內閣裡王太倉,陸平湖都發了話,再加上咱們太宰的分量,你說林侯官是去還是不去?”

趙南星聞言沉吟片刻,道:“若是依你這麼說,林侯官是不得不去了。”

顧憲成道:“太宰那邊對我是言聽計從,有我進言,林侯官肯定是留不了京師了。唯獨就是他主動走,還是我們將他請走了。”

“後者於他面上不好看,我看還是與他說一說,讓他自己上疏給天子,自請去朝鮮。至於這一次京察我們可以儘量不將他的門生同鄉罷黜,一來是看在鍾叔濂的份上,二來也算是全了大家的舊誼,畢竟再如何我們與林侯官也沒有扯破臉啊。”

顧憲成點點頭道:“話是這麼說,但是依我看以林侯官的性子,是不願意聽話的。此人脾氣犟得很。”

趙南星道:“我與他還有幾分舊交,就由我去說一說吧!”

Ps:兄弟姐妹們中秋節快樂,大家一起吃月餅。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六十三章 林府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七十三章 講會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八百六十章 鹽政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十三章 林府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
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三百零九章 盼登第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四百五十章 名揚藩邦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第一百八十六章 孫秀才(二更)第六十三章 林府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五十八章 質疑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三十三章 落地還錢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說一句試試?第七十三章 講會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九百七十三章 巧遇第一百九十章 賢良方正(二更)七百九十章 對策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給首輔提意見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七百七十三章 親民官(第二更)第十九章 回家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四百八十四章 袁宏道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一千兩百零九章 支持與反對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一千八十九章 申時行的故事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諾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八百六十章 鹽政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同受彈劾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六十三章 林府五百八十三章 舌戰羣儒(下)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一千一百三十章 牙行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背景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六百九十章 馮保之反擊(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