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

南海自漢唐以來被稱爲漲海,位於漲海南部的安不納羣島(納土納羣島)因此被稱作漲海崎頭,安不納羣島主島安不納島(即安波那島)被稱作極大崎頭。

鄭和下西洋改漲海爲石塘,稱漲海崎頭爲石塘嶼,稱極大崎頭爲萬生石塘嶼。萬生石塘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作爲海上停泊補給的第一驛站,建有大量營房,配有大量生活設施,派有大量船工駐守,因此留守島上百姓都是船工後裔。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萬生石塘,鄭和船隊官員上奏朝廷,請示是否放棄駐守萬生石塘嶼。明宣宗皇帝賜字‘萬生嶼,安不納。’即凡住留該島人員,永不納賦稅。

以曾沅芳爲代表的一干船工,帶着明宣宗手諭及各自家眷上島住了下來,一直享受着世外桃園般的生活。爲紀念和感謝皇恩,住島百姓又管萬生石塘嶼叫安不納島。

曾沅芳妻子活到九十多歲後,一直在安不納羣島享有極高榮譽,因被尊爲‘曾母’原故。當地人以她名譽將安不納羣島西部羣島命名爲曾母西羣島(阿南巴斯羣島),將安不納羣島南部羣島稱爲曾母南羣島(淡美蘭羣島)。

曾母西羣島西部海域帆影翩翩,三十六艘懸掛着大明東番遊擊將軍府東海水師第二編隊旗號的戰船在蕭浪率着從彭亨城出發,前往安不納羣島駐防防止羣島上的漢人船工後裔再次被海盜弗朗機夷襲擊,以安不納羣島爲中轉站經略渤泥國。

浩浩蕩蕩的東海水師第二編隊劈波斬浪進入曾母西羣島,曾母西羣島東北部的主島曾母西島北部有天然優良港灣,有千餘船工遺民居住於此。

蕭浪率東海水師艦隊進入曾母西島港灣,當地船工遺民見戰船上懸掛着大明東番守備府東海水師第二編隊旗號,一百多年沒有國朝水師前來了,無不對蕭浪率東海水師到來猶如見到分割多年的親人般熱淚盈眶。

東海水師只有數艘戰船停泊在碼頭,一名身穿青衣直身古稀之年的老者帶着一衆百姓上前來朝着蕭浪恭迎道:“小老兒林光率島上百姓恭迎將軍大軍前來”

蕭浪帶着數百水師將士登上碼頭朝着迎候的當地百地拱手相謝道:“多謝父老鄉親們前來相迎,大明東番守備府東海水師第二編隊師長蕭浪奉命前來保護父老鄉親們不再受海寇外族侵擾。”

林光同一衆百姓聞言欣喜若狂道:“我們盼王師已久啦,今日總算將王師盼來了。”

蕭浪忙上前向林光問道:“林老,不知曾母西羣島一帶可還太平,可有海寇出沒。”

林光慢吞吞回道:“回蕭將軍,曾母西羣島一帶偶爾也有海寇前來,還有弗朗機夷船隊經過,我們都會嚴加防備,隨時撤進島上深山中躲避。”林光又問道:“不知蕭將軍可會在島上駐軍保護我們?”

“原本是沒打算在曾母西島上駐軍,聽林老這麼一說還還真有些擔心啊。”蕭浪當即道:“看來是得留駐百餘將士駐守曾母西羣島保護島上百姓不受海寇外族侵襲。”

林光忙帶着島上百姓感激涕零道:“多謝蕭將軍保護我們,小老兒和島上百姓無不對將軍感激不盡。”

“林老不必多禮,我也是奉我家主公軍令前來接管安不納羣島,保護國朝百姓。”蕭浪當即保證道:“大家放心,我們東番遊擊將軍府治下東海水師第二編隊軍紀嚴明,若有將士欺負百姓,可向駐島將領舉報處罰。”

“謝蕭將軍爲我們百姓做主”

蕭浪下令東海水師將士登岸在港口附近修建一座木柵欄軍營,同時修建深水碼頭,方便大型戰船停靠。島上百姓也紛紛前來幫着駐島將士搭建軍營,修建碼頭,駐島軍民互幫互助,親如一家,甚至有將士開始與島上女子通婚。

蕭浪率東海水師第二編隊前往安不納島,安不納島上的船工後裔人口有近萬人,大多居住在東部沿海萬生石塘港一帶以種植水稻、捕魚爲業。

萬生石塘港在鄭和下西洋停止後開始逐漸荒廢,加上留住安不納島上的船工後裔人數不多,早已年久失修,已不能停靠太多大型戰船。

東海水師編隊進入萬生石塘港外海,只有六艘戰船進入萬生漁港,島上百姓見是國朝水師前來,無不欣喜若狂,萬生石塘港附近不斷有百姓聞訊趕來圍觀來自國朝的水師。

林光派幾名嚮導引領東海水師前來萬生石塘港,隨行嚮導率先登上碼頭告知前來的國朝水師是來保護島上百姓不受海盜外族侵擾,會駐守安不納島。

安不納島上百姓對東海水師的到來無不歡迎,在兩名花甲之年德高望重的老者帶着在碼頭上相迎。兩人帶着數十名百姓上前恭迎道:“小老兒陳忠(曾立)恭迎蕭將軍率大軍前來”

蕭浪帶着一衆將士在船上忙朝着陳忠、曾立一衆百姓拱手還禮道:“多謝二老率安不納島父老鄉親熱情相迎,父老鄉親們放心,我們東番遊擊將軍府大軍會常駐安不納島保護你們。”

“多謝蕭將軍”身穿青衣道袍的曾立道:“蕭將軍,安不納島上出產不多,宣宗皇帝准許我們安不納島不用上交賦稅,這以後還是繼續不用上交賦稅嗎?”

主公可是頒佈了一體納稅制度,若是安不納島上百姓不納稅,其餘各地必然都會紛紛效仿,何況不納稅談何統治,大明朝廷自從停止下西洋後對安不納羣島的統治基本上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

蕭浪面帶笑容寬慰道:“我會上報稟明此事,以後將會有大批戰船、商船經過安不納羣島,你們爲戰船商船提供補給也能賺不少銀錢。”

一襲青衣直身的陳忠也跟着問道:“不知蕭將軍會在安不納島駐守多少大軍?”

“最多兩百人”蕭浪道:“爲防止海寇敵軍襲擊,島上成年男子也必須在農閒時參與操練。”

陳忠與林立兩人互相對視一眼,點頭同意道:“蕭將軍所言甚是,前番就有數千海寇自真臘國殺來,幸虧我們及時躲進深山中,海寇只是稍作停留便離開了,否則必將大難臨頭。”

兩人忙恭請道:“蕭將軍快請到我們家中做客”

“如此就多謝二老盛情款待了”蕭浪隨即下令道:“傳令下去,準備安營紮寨,不得驚擾百姓。”

“是”傳令兵領命前去傳達軍令

蕭浪帶着數百將士前往港口小鎮中做客,東海水師將士大部分紛紛下船在萬生石塘港口附近鄭和下西洋時留下的殘垣斷壁營地安營紮寨,開始伐木修建營房。

渤泥國(婆羅洲、加裡曼丹島)歷史悠久,崇尚南傳佛教。14世界末臣服於興起的麻喏巴歇王國,15世紀初又臣服於馬六甲蘇丹國。同時開始天方教化,不久恢復獨立,建立渤泥蘇丹國。

16世紀初,第五世蘇丹博爾基亞當政,國勢昌盛,除加裡曼丹島大部地區外,菲律賓南部的一些島嶼亦屬浡泥。國內實行封建統治,蘇丹下設四位大臣和八位副大臣。蘇丹握有全國土地,並分封給各大臣。

16世界後期,渤泥國開始逐漸衰落,南部馬辰、三發、蘇卡達納和蘭達克等天方教蘇丹國紛紛建立。

嘉靖末年,閩粵海寇遺孽逋逃至渤泥國,不下二千餘人,渤泥國軍隊不敵大明海寇,不斷被大明海寇擊敗,渤泥蘇丹賽爾夫·裡賈爾不得不招安大明海寇,大明海寇搖身一變成爲渤泥國軍隊。

童龍一夥海盜自從被李新、陳阿仲、王老三三人率西洋商行武裝擊敗後南逃,經安不納羣島稍作停留休整後南下直奔渤泥國古晉城殺來。一舉擊敗古晉渤泥國軍隊,攻佔古晉城。

渤泥國軍隊兵器落後,根本不敵不少是明軍標配的童龍海盜對手。渤泥國蘇丹穆罕默德·哈桑不得不下令歸順的大明海盜首領張那督(華言尊官也)統率一萬二千大軍進攻盤踞古晉城的童龍一夥海盜。

古晉城中一座華人大宅院被童龍佔據,堂屋中,身穿山紋甲身披大紅披風一張刀疤臉的童龍目光盯着一身青衣直身的宋昌進大堂來怒喝道:“來人,給我將這個叛徒拿下。”

宋昌疾呼道:“大哥,小弟有話要說。”

童龍起身走過來一把揪住宋昌領口喝問道:“說,你爲何要背叛我。”

宋昌忙解釋道:“大哥倉促撤退,我本打算北上華英國與大哥匯合,武裝西洋商行火器兇猛圍攻我們,,我和一衆弟兄爲了活命不得不投降西洋商行。”

童龍一聽宋昌這話,深感有愧道:“西洋商行武裝火器真他娘厲害,我若不盡快撤退,恐怕所有弟兄們都得交代在金蘭灣。”

一旁身穿山紋甲的李固出聲問道:“阿昌哥,你是逃出來的嗎?”

童龍也跟着問道:“說,你是怎麼出來的?”

宋昌忙道:“大哥,兄弟也不瞞你,是東番守備陳瀚下令放兄弟來見大哥,陳守備讓兄弟前來勸大哥歸順與他,大哥有何條件也不妨提出來。”

“你他娘還真當叛徒啊”童龍氣得一腳將宋昌踹飛在地怒喝道:“還想勸老子歸順陳瀚,老子現在就宰了你。”

“大哥且慢”李固忙出聲阻止道:“先聽他把說完再殺不遲”

宋昌忙道:“大哥,兄弟本也不想投降西洋商行,大哥也知道西洋商行火器厲害,他們還在不斷派人下南洋,光軍隊就有不下萬餘人,就連南洋各國都被他們拿下不少。

大哥若不歸順他們,他們大軍馬上就會從殺來,恐怕這渤泥國也沒有弟兄們容身之處啊。”宋昌朝着童龍苦勸道:“請大哥聽兄弟一句勸吧”

李固聞言深感擔憂看向童龍問道:“大哥,該怎麼辦,大哥拿主意吧。”

“報”一名海盜頭目心急火燎跑進大堂來稟報道:“稟報大王,派去偵緝的弟兄打探得知渤泥國王派張那督率萬餘大軍前來攻打我們。”

宋昌忙勸道:“大哥,陳守備手下就有不少是海盜收編的將士,就連擊敗我們的西洋商行管事李新本也是漳州海盜頭目,不也照樣被陳守備重用嗎?”

李固聞言頗爲心動,也跟着勸道:“大哥,我們如今處境非常不利,不如歸順東番守備陳瀚吧。”

童龍看向宋昌問道:“陳瀚與陳居仁可是一路貨色?”

“陳居仁豈能與陳守備相提並論,陳守備不但據有東番,還在南洋開疆拓土,遲早會稱王於海外。”宋昌隨即又爆出重料道:“就連爪哇萬丹國都被陳守備麾下將領陳阿靖出兵攻佔,以後整個南洋都將是陳守備囊中之物,大哥不投靠陳守備還能投靠何人。”

童龍見一衆弟兄都等着自己做決定,當即道:“好,我答應歸順陳守備,不過我有條件,這幫弟兄都得跟着我,陳守備稱王以後得給我和兄弟們一片封地。”

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二三八章 南洋戰國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二七四章 野心勃勃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一九三章 招標招聘第四四二章 江南淪陷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四一章 調虎出山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三二九章 開城之變(下)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一一六章 兩岸形勢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二五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一九五章 小子夠狂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三零四章 猛將對決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三一六章 東萊之役(上)第二二六章 聖姑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三十五章 島原落城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一七九章 舟山大捷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一五一章 香江島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五七章 高郵之戰(上)第一八四章 陳婉鈺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
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二三八章 南洋戰國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二七四章 野心勃勃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一九三章 招標招聘第四四二章 江南淪陷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二十三章 釣野伏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四八章 出征倭國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二四一章 調虎出山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三二九章 開城之變(下)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一一六章 兩岸形勢第二三二章 小人國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二五五章 兩虎相爭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一九五章 小子夠狂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四零零章 整肅世風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三零三章 夜戰誤殺第三零四章 猛將對決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三一六章 東萊之役(上)第二二六章 聖姑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三十五章 島原落城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一一一章 新興氣象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二零零章 瓦市行刺第二八八章 錦山之戰 (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一七九章 舟山大捷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一五一章 香江島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五七章 高郵之戰(上)第一八四章 陳婉鈺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九十七章 經略東番(上)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二七一章 明倭會戰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七章 倭寇來襲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