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

bookmark

這一日也是事多,剛剛議論好繼續出兵,另一個非正式的出兵命令也來了。

爲什麼叫非正式呢?因爲來的是朱翊鈞催促高務實彙報安南局勢的聖旨,但爲什麼詢問安南局勢和“出兵命令”掛上了鉤,是因爲朱翊鈞在這道聖旨中引用了他爺爺世宗嘉靖帝的一首詩。

這首詩是這麼寫的: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此詩的名字,叫做《送毛伯溫》,是當年嘉靖準備出兵摁死莫登庸的時候,寫給南征主帥毛伯溫的,此後安南一戰雖然沒有真正打響,但莫登庸畢竟是畏懼請降了,因此毛伯溫功成而返,此詩遂成千古佳話。

這首詩淺顯直白,論文學水平當然很一般,不過意義卻很重大,尤其是最後一句“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被後世不少人津津樂道。

朱翊鈞似乎也很喜歡這句,之前高務實中了六首狀元之後,他送給高務實的那首詩裡,“二百年來真魁首,朕爲文曲落書丹”似乎就和這句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而這一次,他直接把“原版”送來了,這個意思就非常明顯了,他需要高務實的“太平待詔歸來日”——換句話說,就是儘快抵定安南然後回來,朕已經等着賞你了。

而既然鄭鬆是詐降,想要太平待詔,當然就只能趕緊打啦。

次日一早,高務實登臺點將,領大軍出征。此次南下,雖然分出去莫玉麟和阮倦的四萬餘人,但因爲有鄭軍的降兵,所以兵力依然極盛。

計有高務實家丁護衛團近五千,廣西狼兵四萬餘(部分留在了升龍),莫氏降軍三萬,鄭氏降軍三萬,依然保持了十萬以上的大軍。

對於安南而言,十萬正規軍,那無疑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大軍——除非你相信當年安南人抵抗大明時真的有七百萬大軍。

這真是個神奇的數目,因爲當時整個安南的人口大概只有“七百萬大軍”的一半,經過了一兩百年到現在,安南人口估計也不過就是五百萬左右。

嗯,這七百萬“火星兵”可能是開外掛刷出來的。

但高務實這十萬大軍卻是實打實的十萬多人,他甚至沒有玩中國曆朝歷代都喜歡玩的把戲——號稱。

十萬大軍,按照過去的習慣,號稱三十萬、四十萬,其實問題不大,甚至號稱五十萬也不是不可以。

但高務實沒有這個愛好,他在出兵的同時,派出黎、鄭降臣前往南方宣諭,就是直說已經“出兵十五萬南下”,絲毫沒有虛誇——莫玉麟和阮倦手裡還有四萬兵,加上艦隊,十五萬只多不少。

阮潢的反應目前尚不得而知,倒是鄭鬆的反應很有意思。

高務實的主力兩日後抵達靜嘉府,發現這裡的官員都跑沒了,軍隊也早已撤走,靜嘉府實際上成了一個“不設防城市”,而且鄭鬆很老實的履行了他在降表中的態度:避免百姓受苦——所以百姓沒有撤走。

高務實沒有就此發表看法,照例在城外露營,只是派人安撫了城中百姓,又挑了幾個後黎朝的降臣暫時把城中事務管理起來,免得一些牛鬼蛇神都跑出來渾水摸魚。

要知道,把治安搞壞了,也是會影響他高按臺聲譽的,畢竟從現在起,這裡就是“光復區”了。

又往南走了三日,到達演州府,此處是當年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轄的一個直隸州,領芙蒥縣、瓊林縣、茶清縣三縣,後黎朝也沒有對此作出改變,仍稱演州。

在明屬時期,這裡設有演州守禦千戶所,另外設有芹海門巡檢司、羊變社巡檢司兩個巡檢司。後來有些什麼變化高務實不是很清楚,據阮有僚說,此處在平時“駐兵少有超過兩千之數”。

但現在兩千都沒有,跟靜嘉府一樣也是一座不設防城市,城中秩序是靠“耆老鄉紳”在維持。高務實聽了,輕哼一聲,按照靜嘉府的做派一樣,派了鄭氏降臣管理城內治安。

靜嘉府和演州府兩處,高務實雖然把治安這塊交給了鄭氏降臣,但卻派了駐軍:每府派了五百家丁護衛團加一千五百莫氏降軍,一共分了四千兵馬出去。

他其實考慮過把這兩處只派駐降軍,但又怕沒有“大明天兵”壓着,降軍們的軍紀很難保證——莫氏跟鄭氏血海深仇,鬼知道他們會不會亂來。

至於派鄭氏降軍駐紮,那還是算了吧,搞不好就把後路直接送還到鄭鬆手裡了。鄭氏降軍要安心用起來,至少也得等鄭家覆滅之後再說。

至於現在,如果是莫氏降軍是二等待遇,鄭氏降軍就只好將就一個三等待遇了。

一視同仁什麼的,高務實沒有興趣去搞——都一視同仁了,誰肯賣力往上爬?誰肯挖空心思來向他高按臺效力表忠心?

別說不能一視同仁,高務實甚至還在考慮多分幾個檔次,比如分個什麼一等團、二等團、三等團甚至四等團,有不同的待遇差別,才能讓下面的人老實安分、力爭上游嘛。

多熟悉的套路,只是眼下還沒空而已。

演州既下,高務實在城外休整了一天,確定後方一切正常,這才繼續南下。

從演州到英都,也就只有兩三日路程了。

他卻不知道,他這一路不急不忙地走,把鄭鬆在英都急得團團轉。

不同於高務實的萬事求穩,莫玉麟和阮倦兩人這次用兵,風格都可以用一個字形容:急!

莫玉麟這一路,計劃要打清都府、葵州府、茶麟府和玉麻府四個府,然後轉而東進和高務實會師,路程相比高務實從清化到英都府多了一倍,雖然他提前了一些出發,按理說因爲要打的地方更多,路程又遠,其實時間還是很緊張的。

然而,莫玉麟這次發了狠,一路催促加快進兵,結果高務實還差一日到達英都的時候,莫玉麟反而已經抵達英都外圍了。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個因素,就是這四個府依然沒有駐軍抵抗。

莫玉麟當然把消息反饋給了高務實,但高務實無動於衷,在他看來,這都是鄭鬆的把戲,無非是想讓自己產生麻痹大意之心罷了。

但是鄭鬆可能不知道,高務實在打仗這種事情上,小心過頭導致錯失戰機倒是有可能,麻痹大意反而很難。鄭鬆因爲高務實的年輕,就把高務實想象成一個志得意滿驕傲自大的少年郎,顯然是估計錯誤了,雖然正常來講,以高務實這些年來的“順利”,驕傲自大應該是正常現象。

世界上哪有永遠料敵機先的人,絕大多數的神機妙算,其實無非是根據對手的身份、經歷、水平等,來計算對手可能的心態和應對方案罷了。

用高務實的話來說,這些就和做數學題一樣,先多做幾個假設總不會壞事。郭樸說他“算計過甚”,無非就是他的假設做得太多。

三月十四,高務實大軍抵達英都府城北二十里,鄭鬆在城中鬆了口氣,霍然站起,目光中兇光一閃,森然吩咐道:“傳令:‘刑天’行動開始。”

----------

今天有幼兒園家長會,略微有些耽擱……但還是要繼續求訂閱和各種票票~

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38章 暗流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18章 鎮暹羅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11章 交接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04章 京營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08章 隱情(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90章 去遼陽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
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268章 揭謎(上)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38章 暗流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118章 鎮暹羅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11章 交接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04章 京營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08章 隱情(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90章 去遼陽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