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

其實京營的問題,以上提到的處理辦法都屬於治療表症,沒有一點涉及根源的。

哪朝哪代都不缺聰明人,大明朝廷也是一樣,難道看出京營問題的根源很難嗎?不難,對於很多官員來講,這個根源並不難找,只是沒法說,沒法解決罷了。

都知道大明正統年間,由於英宗盲目出塞,導致土木堡之變,此戰明軍在京精銳盡失,成爲大明軍事力量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英宗之後,明軍實力從太祖、成祖時代的巔峰逐步下滑,其中雖有多次改革圖新,然而頹敗的趨勢卻從未扭轉。

很多後世之人把這件事看做京營衰敗的源頭,認爲從此之後,勳貴集團被文官集團壓制,於是導致了大明軍事力量的下滑。

瞎說。

舉個例子,巔峰時期的唐朝不是貞觀之治時期的大唐,而是高宗李治時期的大唐,當時的唐朝已經進入文官時代,但是卻達到了盛唐擴張的極限,乃至後續經過武周、中宗等,一直到玄宗早中期,大唐的實力也沒有明顯衰落,難道那個時期的大唐不早就是文官時代了?

國內的例子有人不信,那說國外吧。巔峰時期的荷蘭,是商人時代,也可以算文官時代;巔峰時期的英國,沒聽過哪位牛逼將領敢不聽唐寧街10號的吩咐吧?那也是文官時代;巔峰時期的美國……羅斯福難道不是出身“文官世家”,而是“武將世家”?

有人要說了,這些都沒用,宋朝的例子怎麼破啊?不就是因爲文官闇弱,壓制武將,這才導致“弱宋”出現嗎?

這話要分兩方面來說,第一方面,宋朝其實並不算弱,強弱是要看敵人的,大家所謂的“弱宋”,頂住了基本還在強盛時期的大遼;以半壁江山爲代價頂住了巔峰時期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金國;又以半壁江山扛住了橫掃歐亞的蒙古四十四年……這很弱嗎?

就拿蒙古來說,我們先看一看蒙古人滅國的速度:1206年,滅高昌回鶻王國;1206年,滅西哈剌魯汗國;1206年,滅東哈剌魯汗國;1218年,滅西遼帝國;1220年,滅後遼帝國;1222年,滅花刺子模汗國;1227年,滅西夏帝國;1231年,滅高麗王國;1233年,滅東夏帝國;1234年,滅金帝國;1236年,滅欽察汗國;1239年,滅羅姆蘇丹國;1240年,滅基輔羅斯公國;1241年,滅波蘭公國;1241年,滅匈牙利大公國;1241年,滅波西米亞王國;1241年,滅亞美尼亞王國;1241年,滅格魯吉亞王國;1241年,滅奧地利大公國;1241年,滅保加利亞;1241年,滅摩達維亞;1241年,滅威尼斯共和國;1253年,滅大理王國;1258年,滅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1269年,滅東遼帝國;1279年,滅南宋帝國。

蒙古西征,才花了多少點時間就飲馬多瑙河、兵抵地中海了?滅遼吞宋的金國,在蒙古面前扛了幾年?區區半壁江山的“弱宋”卻扛了四十四年,還打死了蒙古大汗,這很弱嗎?

不,這只是說當時的蒙古的確是遊牧民族的最高光的時刻,跟開掛差不多罷了。而且要不是蒙古人在西征過程中發現了阿拉伯人工程器械和回回炮,它搞不好還拿不下半壁江山的“弱宋”。

另一方面,宋朝的文官和明朝的文官風格其實根本就不同,雖然大家都搞理學,但宋朝因爲開國時期就被草原王朝教訓了,所以文官集團整體比較畏懼草原王朝。

明朝則正好相反,它是踏着蒙元帝國的屍體建立起來的!它的太祖太宗(成祖是嘉靖改的)壓着蒙古人攆雞趕狗一樣追着打了大幾十年!所以哪怕出現了土木之變,皇帝都丟了,也先甚至都開始考慮要拿多大的好處了,結果呢?

結果大明的文官集團根本沒當回事,不就是丟了個皇帝嘛,多大點事?再立一個不就完了,老朱家沒別的優勢,就他孃的能生……

於是也先發現,合着老子手裡這不是個香餑餑,是個燙手山芋啊!

所以土木之變後,蒙古人其實根本沒撈到什麼好處,這事兒誰主導的?以于謙爲首的文官集團!

這下清楚了,大明的文官集團根本不怕戰爭!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文官集團只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好戰的一個文官集團!

那麼問題就轉回來了,既然這個文官集團如此好戰、如此剛烈,連跟人談和都視爲不能容忍的恥辱,那爲何大明的軍事實力還是不斷下降呢?

甚至大明搞了幾次軍事改革,也沒能抑止這種下降的趨勢,頂多也就暫時性的延緩了一下呢?

因爲根子就歪了。

朱元璋這位絲毫不懂經濟的太祖,制定了一個必然會快速崩壞的衛所制度作爲明軍的根本制度,而且還特別喜歡搞“祖訓”,要求子孫後代不得違背,這纔是後來那麼多名臣名將都救不回大明來的真正原因。

不可否認,朱元璋所創建的衛所制度在元末明初戰亂年代,確實能夠提供明軍充裕的兵員以及糧草。然而隨着國家的安定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地兼併會自然而然的出現,衛所制度所賴以生存的土地,肯定會被逐漸固化的階層佔據,此制度因此就從根本上遭到了破壞。

正統十年,邊防大將蔣貴上疏:“大同、宣府諸塞下,腴田無慮數十萬,悉爲豪右所佔”,連大同、宣府這等軍事重鎮之中軍田,被佔據的現象都如此嚴重,其他地區可想而知只能更甚。

果然,十餘年後,形勢非但未曾有所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正統二十二年,“黃紱出見士卒妻衣不蔽體,嘆曰:‘健兒家貧至是,何面目臨其上’?”

作爲保家衛國的軍人,竟然到了妻子衣不蔽體的地步,可見明中期軍士地位何其低下,生活何其艱辛。

明中期“海內燕安”,各地邊軍閒來無事,於是朝廷頻繁調動各地外戍兵卒入京駐防,誰知踏入京城的大明將士卻發現,自己成爲了朝廷各衙門以及勳貴們的奴隸苦工,什麼事都要他們去辦,尤其是各種工程,不去僱傭工匠,偏讓軍兵去做。

因此,士卒都不願到京輪防,而常常耽誤期限,朝廷卻仍然不恤軍情的對其重罰,輕者前往邊塞罰班數月,重者長達年餘。在這種極端嚴苛的軍事制度下,軍人的地位跌至低谷,因此士卒的大量逃亡乃至兵變,便不可避免的在各地衛所相繼發生。

弘治年間,明孝宗朱祐樘意識到國家正步入衰落,便從經濟民生、朝堂政治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革。孝宗這個人還是相當不錯的,寬厚仁和、勤政躬親、勵精圖治,朝堂上下爲之一清,史稱“弘治中興”。

然而軍事方面的改革卻是積重難返。弘治元年,時任兵部尚書馬文升便上言“雖解到衛所,隨逃者十常八九。”即便經過對將領家臣的清理,卻也只清出了百分之二三,相較於大量兵員缺額,這只是杯水車薪。

到了弘治五年、八年,巡按御史張泰接連上疏:甘州多地田地肥沃之處,均被總兵、太監佔據,駐防官軍之衣食不足,已經到了動不動就餓死人、凍死人的地步!

此外,不僅僅來京換防的士卒遭到奴役,連同京師“十二團營”京營將士也逃不掉徭役之苦。團營十二萬精兵中每年被抽拔做工者多達兩萬,而且一去便是兩到三年,因此連待遇相對於其他邊軍來說還算“較好”的京營將士也多有逃亡。

因此高務實早就認爲,衛所制度不改,兵歸將有的體制不變動,這個軍事改革換了誰來都沒用,甚至讓他高務實自己挽袖子上去,也幹不成什麼事,頂多就是跟李鴻章當年的自嘲一樣,做個“裱糊匠”罷了。

可是裱糊匠的工作只能嚇唬人啊,他也不是沒有做,譬如京華火槍廠和京華火炮廠就是典型的裱糊匠工作——對他京華集團來說不是,對大明來說肯定是!

據他了解,京華現在給九邊各軍提供的隆慶二式火槍已經超過十一萬多杆,提供的大小各類火炮超過四千門,但是有多少用處,那真是誰都不敢保證。

這些東西在戚家軍、李家軍、麻家軍之類的家丁部隊手裡肯定是有用的,但如果發給衛所兵,搞不好依然是個燒火棍。

爲什麼?人家飯都吃不上,打個屁的仗、賣個屁的命!你當是紅軍戰士啊?

瞧瞧這兩位科道官的奏疏,“請罷班軍工作,令各都司統領官軍,隨帶器械,同原定營軍一體操練,如有工程,聽工部將覓夫銀兩僱募,將各軍糧鹽銀兩湊齊,雖勳戚邊臣不得違禁冒請”。

這說的就是朝廷和勳貴、邊臣隨意役使軍隊做工的問題,可見這兩位老兄還算是膽子大的,敢把這事指出來。

可是沒用啊,這事現在是個死循環:衛所兵缺錢不肯賣力訓練和打仗——朝廷覺得衛所兵無能,只能做做公——衛所兵更缺錢,只能做工,更不肯賣力訓練和打仗——

沒完沒了,越來越爛。

高務實此前讓朱翊鈞清查勳貴田畝,這事朱翊鈞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已經開始幹了,成效多少有一點,但也不大,甚至還搞出一點亂子來。

不要誤會,並不是哪位勳貴吃了豹子膽敢造反,而是下面的官兵鬧了幾次騷動。

聽起來很神奇吧,皇帝把原先被侵佔的軍田收回來分給你們,你們居然還騷動了,是不是腦子有毛病?

還真不是。

因爲田分給你了,以前該你乾的那些做工、種田之類的活雖然可能不用做了,但你該操練、該去打仗你就得去啊。可是這些人祖宗好多代都不操練、不打仗了,完全成了農民兼雜工,現在讓他們去打仗,他們自然既不會、也不樂意嘍。

更何況,那些做工、種田的事,說不定還會被“大出血”的勳貴們變本加厲地還回去。

這還搞個鬼?不騷動纔怪了。

可是這樣一來事情就難辦了,總不可能剷除勳貴啊,真要是把勳貴剷除了,皇帝一個孤家寡人,不得被文官集團欺負死?

所以現在這件事也搞成了僵局,不清丈勳貴田畝,接下去的清丈工作就沒法做了;清丈勳貴田畝,這些也不知道是可憐還是可恨的衛所兵們又要騷動鬧事。

於是這次巡視京營的兩位科道官也不敢有什麼“搞個大新聞”的建議,別看說了七條,其實說穿了就是在兩件事上打轉:錢糧和紀律。

但由於他們不敢拿衛所制度來說事,所以高務實只能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說的都對,屁用沒有。

不過郭樸現在並不是讓他就大明的軍事制度改革提意見,只是跟他說大閱的事,所以高務實只能壓下心中的不滿,放下這份奏疏,道:“朝廷應該同意了?”

郭樸微微挑眉,道:“自然。”

高務實無意義地笑了笑,道:“這些東西一時半會只怕也見不到什麼效果,光憑這些,怎麼搞這次大閱?”

郭樸愁眉苦臉地嘆了口氣,道:“肅卿在時,邊軍整肅倒是頗有成效,但京營方面,他也沒工夫去動許多。到了爲師秉政之時,朝中的局面又有了波動,能夠蕭規曹隨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不敢輕易對這京營下手,眼下看這情況,這京營只怕連抽調一萬看得過去的軍隊出來都不容易了,這可怎麼是好啊……”

我三伯不是沒工夫管京營,是連他都沒辦法!

高務實心裡嘆了口氣,暗道:京營問題說到底是衛所問題,衛所問題說到底是錢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勳貴的問題。說實話,我倒是有辦法解決,但那需要大量——不對,是巨量的錢財做後盾,然後分批次、分地域的處理。您老現在跟我說,我又不是神仙,我也解決不了啊!

可是,郭樸畢竟是自己的恩師,他下臺前的最後一件大事,必須辦妥才行,縱然不可能徹底解決,至少也要能當時忽悠過去才行。

實際上,京營雖然垃圾,可是也不至於連一萬能看得過去的人馬都抽調不出來,關鍵是勳貴們近一年來一直被清查田畝,心裡都有怨氣,肯定是不會主動配合的。

要讓他們主動配合,現在連皇帝都沒這個面子,畢竟清丈他們的田畝就是皇帝下的令。

唯一能讓他們給面子的人,天底下有且僅有一位:就是我高務實。

“若元輔信得過下官,這件事元輔就不必過問了,只請元輔給下官三日假期,三日之後,下官一定給元輔一個交代。”

高務實換了口吻,做出了保證。

----------

感謝書友“andychen236”、“楚科奇”、“陸森啊”、“霜之寶瓶”、“玄遊冥”、“ASolaF”、“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話說昨天是三更破萬,我給寫錯了。今天估計也是三更。

第212章 誤解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04章 京營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17章 臺灣島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289章 封賞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44章 內因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54章 將至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29章 指點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0章 故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25章 三策(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
第212章 誤解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04章 京營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217章 臺灣島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289章 封賞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44章 內因第140章 九邊有兵幾何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154章 將至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229章 指點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0章 故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225章 三策(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