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三員大將

bookmark

李如桂到底做什麼去了?

孔東儒從高務實的兵憲衙門出來之後,腦子裡一直帶着這個問題,他匆匆往家裡趕,準備派家丁立刻跑一趟復州,一定要趕到兵憲衙門的人到達復州之前把消息送到李如桂手裡。

至於李如桂接到消息之後是俯首就擒,還是逃之夭夭,那就不關他孔東儒的事了。他雖然是跟着李成樑打仗混到的今天這一步,但既然已是參將,自身便也有了發展成爲將門的基礎,豈能爲了李家一侄兒把自己搭進去?

強龍和地頭蛇到底誰更厲害,這個問題他孔東儒不知道答案,但他很清楚另外一點:不管是高務實這條強龍,還是李成樑這條地頭蛇,至少弄死他孔某人,都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的。

這種神仙打架的事,老子可不敢瞎摻和,但是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派家丁通知一下李如桂,那就已經是看在寧遠伯帶着爺拿了不少軍功的份上,豁出去幫他出一把子力了!難道還指望爺當場頂撞高兵憲?

嘿,你李如桂有這個狗膽,那是你大伯李總戎厲害,給李家掙來了十幾個蔭官名額,你這李家侄少爺沒吃過虧,從小就蔭官上任,又有大伯護着,不知道文官的厲害。

可爺就不同了,爺家裡世襲不過是個指揮僉事,偏偏遼海衛的世襲指揮僉事有十幾個,一開始只做得個把總。

二十年打拼,衝鋒陷陣、殿後死戰不知凡幾,這才從指揮僉事幹到指揮同知、指揮使、都司,差遣從把總幹到守備、遊擊,直到今日的參將。

爺的前路如此艱辛,哪敢不珍惜今日之地位得來不易?就算不爲自己考慮,爺還有三個兒子要考慮呢!

那麼,李如桂到底去哪了呢?這件事要從半個月前說起。

半個月前,身在復州的李如桂接到從李成樑那裡送來的兩個消息:第一個消息是高務實接任遼東苑馬寺卿,很快就要抵達蓋州上任了;第二個消息是李成樑接到報告,說昔日王杲之子阿臺聯合了另外一名女真首領阿海,從靜遠榆林入寇,李成樑煩不勝煩,打算這次去直接滅了阿臺,要求他隨軍從徵。

與這兩則消息一同抵達的,還有李成樑的一封簡單書信,信中李成樑說他和高務實“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要求李如桂先“執子侄禮”去拜訪高務實,求得高務實的同意,然後直接來東寧衛與他會合,並且李成樑很是自信的告訴李如桂:“無須提調大兵,帶爾家丁即可”。

李如桂一看到這封信就“明白”了,和遼東其他幾位兵備道一樣,這位高兵憲雖然在傳言中被吹噓得宛如天神下凡,但其實也就是個普通人,一樣被他大伯李成樑輕鬆搞定,現在也是李家的盟友了——要不然,大伯怎麼會特意交代他去面見高務實時要“執子侄禮”?

執子侄禮雖然聽起來有點丟份,但這話是要看人來的,執子侄禮,總比自稱門下走狗要高貴多了吧?

所以,李如桂二話不說,帶起自己的三百多家丁就出發了。

別看只有三百多人,家丁可不是衛所兵,能養得起三百多家丁的,一般而言已經是遊擊以上的水平了,李如桂要不是他們鐵嶺李家的一員,區區一個指揮使,能養兩百家丁就算是斂財有方了。

不過家丁這事兒,到了總兵副總兵這個層面就大不相同,如斂財最強的李成樑,能湊出四萬家丁(其實只要他在任,朝廷要出一大半的錢),這可是雄冠天下的斂財之能。

而如劉顯當年,由於老是被調來調去,根據地經營得遠不如李成樑那般穩固,所以就只養了三四千人,號稱降倭夷丁——這些人現在基本都在劉綎手裡。

其餘將門也都是如此,包括戚繼光和馬芳。戚繼光的戚家軍先不去說,倒是需要補述一下馬芳:馬芳也是有家丁的,而且全是騎兵,他致仕之後,留下約莫兩千騎兵家丁,現在被分別掌握在其二子馬棟、馬林手中。

不過這兩兄弟因爲大明用人的習慣,之前漠南之戰那會兒他們去了陝西“掛職鍛鍊”,沒撈到跟高務實混軍功的機會。

閒話少敘,繼續說李如桂,他帶着自己的三百多家丁從復州出發北上,按照正常的驛站道路走,從復州在城馬驛出發,只要經過五十寨馬驛、熊嶽馬驛,第三站就到了蓋州馬驛。

按照大明自洪武朝就延續下來的習慣,每個馬驛之間的距離,差不多就是快馬一日,對於李如桂來說,大概也就是四天的路。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四天的路上頭了:當李如桂趕到蓋州,打算按照他大伯李成樑的交待去拜訪高務實之時,城裡跟李家有關的好幾家人屁顛屁顛地主動派人來給他請安,順便告訴了他一個消息:高兵憲去營口港視察去了。

營口本身就屬蓋州轄區,離蓋州衛並不遠,但高務實作爲文官出行,即便他習慣於騎馬,也不會快馬趕路,自然比不上驛站的速度,所以李如桂估計他沒個三四天回不來。

這時候,李如桂做出了一個不久後就要後悔不迭的決定——他急着去和李成樑會合,然後去打阿臺撈軍功,所以懶得等高務實回來,也不想耽擱時間多跑一趟營口,於是乾脆連蓋州城都懶得進,直接繞城而過,北上耀州,再奔遼陽找李成樑去了。

這一下就捅了婁子了!

李如桂高高興興抵達遼陽,扔下手底下的人就去見李成樑。

李成樑聽說李如桂來得這麼快,一開始心裡還頗爲高興,因爲在他看來,李如桂這速度說明他不僅是快馬兼程,而且高務實絲毫沒有留難他,直接給他放了行。

這裡頭的程序是這樣:高務實不同意的話,作爲衛指揮使,李如桂是不能因爲李成樑這個總兵有令就擅自出兵的,李如桂的直屬上司是遼東都司,但遼東都司實際上早已沒有多少實權,地方衛所的實權現在掌握在各兵備道手中,更高一層則是督撫。

李成樑高高興興接待了高高興興的李如桂,然後李成樑便問起高務實對李如桂的態度,誰知道李如桂卻道:“嗨,別提了,侄兒這次撲了個空——侄兒趕到蓋州的時候,高兵憲去了營口,沒碰上!”

李成樑頓時一愣,繼而臉上的笑容就有些僵住了,抱着一絲僥倖問道:“那你是派人向他說明情況之後纔來的……還是親自去營口見了他?”

“軍情如此緊急,他又是大伯的好友,那還見什麼啊?”李如桂大大咧咧地道:“侄兒繞城而過來見大伯,咱先去打完這一仗,再回去給高兵憲陪個禮也就是啦!”

李成樑呆呆地看了他一會兒,忽然暴怒起來,猛然起身,快步上前,揚手就是一巴掌扇了過去。

這一巴掌,李成樑可絲毫沒有留情,“啪!”的一聲,直接抽得毫無防備的李如桂像個陀螺一樣轉了兩個圈才一頭栽倒地上!

李如桂被這一巴掌直接打懵了,好容易緩過神,癱坐在地上,捂着臉瞪大眼,看瘋子一樣看着李成樑:“大伯,你瘋……你打我作甚?”

誰知道李成樑根本懶得理他,衝着門口大喝一聲:“來人,來人!把這個蠢材給老子綁了,立刻送去蓋州兵憲衙門!李如柏……不對,成材,你親自走一趟蓋州,給我把這件事好好和高兵憲解釋清楚,該賠禮道歉的就要賠禮道歉,知道嗎!”

李如柏乃是李成樑的次子,地位已經很高,而“成材”,指的更是李成樑的親弟弟李成材,他如今也已是官至參將的人了,並且因爲輩分關係,被稱之爲鐵嶺李家的“二老爺”,地位更高。

----------

我姨又來了……希望這次手術能順利,一次到位,不僅是她身體能好,我也能從車伕工作中解脫出來。

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54章 將至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257章 後續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99章 傳教士?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05章 升官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10章 高夫人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295章 成婚嘍!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
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154章 將至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294章 婚禮籌備中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257章 後續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99章 傳教士?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05章 升官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10章 高夫人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295章 成婚嘍!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