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關鍵在糧?

美洲三大神器當然是救明的關鍵法寶,但其實這個事情絕對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搞到種子就夠了嗎?

高務實前世在黨校進修的時候,曾聽黨校老師粗粗地講過一下三大高產農作物在中國的推廣,聽完之後,他一點都不覺得這三大農作物能夠很快的在中華大地上全面鋪開。

這個理由要說明白,得從這三大農作物的引進說起。玉米何時被引入中國,後世觀點不一。有觀點認爲,玉米早在明憲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之前就已經被引入了。當然,主流觀點是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哥倫布到達新大陸之後才傳入的。

然而,具體的時間點還是有分歧。有1500年、1531年、1560年、1572年等多種說法,其流通渠道的說法也很不一致,有經過西北(西班牙-麥加-中亞細亞-西北)、西南(西班牙-印度、緬甸-西南)、東南海路(西班牙-菲律賓-中國商人-東南沿海地區)三大觀點及三大觀點的組合。

高務實當時是去進修經濟課程,對此研究不深或者乾脆說根本沒有研究,其實就是聽老師提了這麼一嘴,所以他也沒法判斷到底哪一條纔是真的。不過單從感覺上來說,他覺得海路似乎可能性更大,只是這玩意光靠“感覺”可沒用。

反正,玉米直到韃清前期,雖然全國各地都已經有了種植,但是並不普及,這一點是肯定的。真正被大規模推廣時間是在乾隆、嘉慶年間,因爲人口大規模增長的壓力下,韃清政府纔開始大規模推廣。相對來說,南方早於北方普遍種植,北方甚至到了清末、民國初年纔開始大規模推廣。

那麼,番薯呢?以前有一種說法,說中國在漢晉時期就已經有了番薯。但農業史普遍不認可這種觀點,主流觀點認爲漢晉時期發現的是甘薯,也就是山藥。真正的番薯引入中國的時間,最早認爲洪武二十年(1387年)引入,但同意的人也很少,主流觀點還是認爲萬曆年間中國才引入了此物種。

番薯到了明末,在福建、廣東有大規模種植,江蘇、浙江有少量種植,也就是說在韃清前期之前,番薯只在長江以南地區廣泛種植。乾隆時期因爲人口壓力,除了邊疆地區和甘肅(包括現在寧夏在內)等外,纔開始了全國性種植。於是到了嘉靖、道光時期,番薯成爲主糧之一。

再說馬鈴薯。此物引入中國時間最早應該也是萬曆年間,但因爲證據比較模糊,學術界公認的是清初,具體時間是臺灣省在1650年的種植記錄。而其最晚的引入時間記載,是晉商通過俄羅斯經商從哈薩克傳入,也有人認爲“回回山藥”也即馬鈴薯是回族同胞從西北引入的。

可是,因馬鈴薯的屬種的退化問題,經過多次、各種途徑引入,同樣是到了乾隆時期,才獲得大規模推廣。

也正是因爲這三大神器都是經過多年發酵,到了乾隆時期才發的威,所以虜酋乾隆明明是個敗家子,卻居然能混成某些人口中的聖君,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諷刺。

反過來看,引入三大神器的明末也是夠倒黴,沒扛到三大神器認主就先一命嗚呼了。

正因爲知道這些情況,明白新物種推廣不易,甭管是因爲屬種退化還是老百姓需要接受時間,反正這事兒肯定不是三年五載能辦成的,因此高務實也只能一邊派人蒐集種子,一邊另想它法緩解北方災情引發的動盪。

能有什麼辦法呢?無非是南糧北調。因爲哪怕就是小冰河期最嚴重的時段,南方受到的影響也不大,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減產。

但南糧北調可不是容易的事,朝廷爲了南糧北調,每年花那麼大工夫維護運河、管控漕運,最後還是不得不另開海運,而哪怕開了海運,到現在也只是維持局面——當然,這個局面比歷史同期要好一些。

這麼一看,朝廷可沒有餘力繼續南糧北調了啊,要加大這個“調”的力度,需要搞定的方方面面可是太多了。比如這些漕糧,雖然南直隸已經幾乎全面普及了一條鞭法,改交糧爲交銀,但拿着銀子可以買糧,而南方糧價低於北方,即便加上運輸消耗和花費,也比在北方買糧划算。

這還是單從經濟效益來看,如果換個角度,這筆錢直接押解進京,在北方買糧,那北方就更缺糧了!所以漕運海運的南糧北調絕不能動搖,不僅不能動搖,可以的話甚至還要加強。

然而這是不夠的!這些糧食主要作用不過是供應京畿,京畿之外的地區可享受不到多少好處,一旦大規模天災爆發,該缺糧仍然要缺,朝廷不會有那個餘力去廣泛賑災的,了不起給個別受災嚴重的地區“免賦三年”之類的待遇,別的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

而且,目前漕糧大半是從南直隸一代往北送,但實際上南直隸的糧價也不算特別便宜。因爲所謂南直隸就是後世的蘇南、皖南一代,這片區域雖然土地好,但由於是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紡織業十分發達,所以很多的土地其實都沒有用來種糧食,而是去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了,所以繼續從南直隸這一片搞南糧北調是很困難也很不划算的。

現在真正能夠提供餘糧支持北方的,只有湖廣和四川。

但是四川的地形誰都知道,從四川盆地運糧出川到北方,那可真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差不多就是諸葛亮北伐的難度。就算捨得大本錢強行去運,效率也肯定是慘不忍睹,哪怕放寬裕了想,也頂多能支援陝西一些了罷了。

所以主要目光只能放在湖廣。

高務實的這個思路,可不光是因爲他知道“湖廣熟,天下足”,而是有實際數據做支撐的,這個數據就來自於高拱在萬曆朝這六年的清丈田畝工作。

高拱的清丈田畝與歷史上的張居正清丈田畝得到的數據大致類似。本次清丈其實是自“洪武清丈”之後,大明朝廷第二次大規模的全國性耕地普查。在這次清丈後,朝廷編制了新的魚鱗圖冊,較明初的《賦役黃冊》更加完備,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土地清丈比較徹底。這次不止百姓的土地,宗室、親王的佔地也被重新丈量,高拱以皇帝名義下達的詔令是:“丈國均糧,但有執違阻撓,不分宗室、官宦、軍民,據法奏來重處。”由於此前就先給了地方官“考課法”強大的政治壓力,最終保證了土地清丈的順利實施,一共清理出1.55億畝的瞞報土地。

其次是統一了畝制。原先北方存在“大、小畝”現象,這次高拱借“土地清丈”統一了全國的畝制,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爲一畝。“統一畝制”減少了稅糧徵收的麻煩,基本杜絕了底層官員利用“大小畝”牟利的漏洞。

再次則是簡化了賦稅徵收規則。土地清丈後,朝廷將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無水高田。交稅的時候,無論官田還是民田,規則一樣,上等田1畝實爲1畝、中等田以1.5畝折爲1畝、下等田以2畝折爲1畝。

這次清丈後,兩京、十三布政司的耕地總面積爲7.58億畝,較洪武14年第一次土地清丈增加了3.91億畝。而從結果看,湖廣、山東、四川的土地瞞報最爲嚴重,分別清查出5519萬畝、3658萬畝、2645萬畝的耕地。

根據這個數據,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擺出來了:湖廣的糧食一定是充足的!

但問題在於,這並不代表湖廣的糧食是憑空多在市面上了,而是多在掌握田地的官紳地主、勳臣王室手中,朝廷現在不過是能在這裡頭多徵收一點稅罷了,真正要想做到湖廣支援中原,關鍵問題在於怎麼把這些人手裡的糧食弄出來。

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94章 目的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209章 加銜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10章 高夫人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095章 破虜(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4章 內因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54章 糾結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84章 變色龍第005章 升官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
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94章 目的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209章 加銜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85章 女真人的乾爹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10章 高夫人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095章 破虜(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55章 霧裡觀花(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144章 內因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01章 京華基建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68章 輿論造勢(下)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40章 雷霆之前第154章 糾結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84章 變色龍第005章 升官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