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西山海事學院

熱鬧非凡的西山,到處都是人,唯有劉晉居住的院子這裡顯得比較清靜一些。

此時,孫新正在拿着一份統計數據向劉晉進行彙報。

“公子,截止目前已經有1500人報名,其中有600人是擁有軍戶、竈戶、匠戶戶籍的人,還有900人則是普通戶籍的。”

孫新將自己統計出來的數據遞給劉晉,這數據統計和分析比較原始,但在這個時代也算是比較先進了。

“竟然有怎麼多人報名?”

劉晉拿着報告仔細的看了起來,他原本以爲能夠照到900人就差不多了,甚至於可能還會差一些,沒想到竟然有1500人報名,這有點超乎他的想象了。

“都是去年來的老人嗎?”

“不是,其中還有一些是今年新來的,估計是收到消息之後過來報名的。”

“這部分人數有多少?”

“大概有100多個吧,這後面報名的基本上都是今年新來的。”

“把這部分人踢掉了,我們沒有時間再來教他們一些基礎的知識和內容,必須要用老人才行。”

劉晉想了想花掉了這些人,接着又說道:“剩下的這1400多個,全部集中起來。”

“嗯,在西山東邊這邊專門劃出一塊地來,成立一個西山海事學院,他們再加上杜明恩這邊帶過來的100人就是第一批學員,實行優勝劣汰制度,不合格的淘汰掉,只留合格的1000人。”

“對他們進行爲期三個月的海洋專項學習、訓練,到了四月份的時候他們差不多就應該要出發前往黃金洲了。”

成立西山海事學院也是劉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一個決定。

這前往黃金洲需要專業的船隊,更需要專業的水手,沒有先進的船隻是不可能進行遠洋航行的,同樣沒有專業的水手,也同樣無法在大洋、大海之中追尋財富。

在這個時代,明朝因爲長期實行海禁的政策,這海洋方面的人才奇缺,不僅僅是造船的人才奇缺,這合格、專業的水手同樣非常奇缺。

如果僅僅只是依靠經驗來培養專業的水手,速度非常慢不說,而且很多時候經驗並不可靠,甚至於還是錯誤的經驗。

這就需要專門成立一個專業性的海事學校來培養專業的海洋人才,通過學校進行一個系統性的學習,對海洋洋流、氣候、全球地理知識、天文知識、海洋生存知識、遠洋船隻構造等等進行一個系統性的學習。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現實是現在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劉晉去給這些人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同樣這些人都已經成年人,儘管經過去年的培訓和學習,認識了一些字,但總的來說,可塑性都不算太強。

真正想要培養出合格的海洋人才,需要的是從小就進行培養,現在頂多只能算是臨陣磨槍,不快也亮。

進行一定的培訓總比沒有任何的培訓要強很多,劉晉將後世一些海洋之中的知識傳授給這些人,採用後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相信總是能夠收到一些成效的,總之什麼都不懂就傻乎乎的往海洋上送好很多。

當然成立專業性的海事學校,同樣也算是劉晉的一個試驗,想要在個時代有所作爲,改變炎黃子孫的命運,劉晉需要將這個龐大的帝國慢慢的引向海洋,看向大明之外的世界。

想要做到這一切,劉晉就必須要培養出無數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讓更多的人在這個過程當中享受到利益,獲取利益,從而成爲自己的支持者。

海事學院僅僅只是開始,未來劉晉還會建起什麼紡織學院、建築學院、工學院等等一系列的學院,將大量的知識傳播出去,培養無數的人才。

在這個時代,所有的話語權和知識都掌握在了儒家文人手中,這儒家的思想發展到了現在早就已經腐朽不堪,失去了活力,所有的讀書人捧着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還不行,還必須要將如山一般的註解也背誦下來。

發展到了這一步,這幾乎已經註定了它只會慢慢的阻礙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爲社會的思想被死死的禁錮住,任何的創新、改變都會被視爲異端,視爲奇巧YIN藝。

可是偏偏就是這樣的儒家,這樣的文人士大夫,他們掌握了這個時代的一切,掌握了這個時代的話語權。

劉晉清楚,現在自己只是小打小鬧,又都是和民生有關,所以他們可以不管,可是一旦要是自己觸及到了這儒家、這些文人是大夫的利益,自己絕對要死無葬身之地。

想要同這些傳統的力量相鬥,劉晉就必須要培養起一批強大的新力量出來,所以建立各種各樣的學校是勢在必行,因爲學校不僅僅是傳播知識的地方,它更是傳播思想的地方,誰掌握了這個就掌握了話語權,掌握了未來。

海事學院做的好,劉晉就會零零星星的將更重要的專業性學院都建起來,只要更多人學到了新知識,利用新知識獲得了財富,擁有了地位,那麼將來站到劉晉身邊的人就會更多,自然而然慢慢的就可以這個帝國引向另外一個不同的發展道路。

西山的面積非常大,原先是屬於弘治皇帝私人的皇莊,這面積自然不會小,畢竟是皇帝產業,可供使用的土地非常多。

很快,在西山東邊這邊,在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續投入下,一座龐大的學院就慢慢的建成,這學院和傳統的書院不同,這裡不教四書五經,也不叫諸子百家,是一家專門用來傳授專業性海洋知識的學院。

當然了,現在僅僅只是掛了一個牌子,西山海事學院的牌子,也同樣沒有吸引什麼人注意,畢竟僅僅只是給一羣即將遠航的船員進行培訓、訓練的地方,沒有什麼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但是這個西山海事學院,它註定了將會是一個寫進歷史教科書的地方,從這裡將會走出無數歷史名人。

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601章,千河城第396章,敗家子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331章,互相做客第1286章,張皇后的安排第681章,歐洲人?第1938章,高考2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1668章,大淞滬第460章,衆生皆苦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203章,大明鍾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73章,招工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1915章,這小門小戶的只能當妾第687章,讀報先生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184章,大明上國第1719章,奔馳汽車第2079章,大明和西班牙帝國的關係第2196章,罵孃的寧王第33章,挖坑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645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640章,大明的人文精神第205章,四輪馬車第1051章,建立完善的醫學制度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536章,西域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1174章,楚王氣的吐血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838章,鄙視鏈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756章,上帝之鞭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292章,傻鹿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540章,資本的兩面性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568章,暴跌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744章,南洋行省秋闈主考官第54章,蜂窩煤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880章,日進斗金第217章,頂不住了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75章,關於鹽的問題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1187章,感嘆連連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715章,小王知錯了
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601章,千河城第396章,敗家子第554章,要讓他們樂不思蜀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331章,互相做客第1286章,張皇后的安排第681章,歐洲人?第1938章,高考2第1052章,尚書房小會議(加餐)第1668章,大淞滬第460章,衆生皆苦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741章,執政之道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203章,大明鍾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73章,招工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368章,龍旗與刀劍第1802章,大明人的新年2第1618章,這速度也太快了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519章,我拿自己的烏紗帽擔保第1915章,這小門小戶的只能當妾第687章,讀報先生第725章,終於回來了第184章,大明上國第1719章,奔馳汽車第2079章,大明和西班牙帝國的關係第2196章,罵孃的寧王第33章,挖坑第1547章,打工夫妻的小幸福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245章,分贓大會第645章,要想富,先修路第1640章,大明的人文精神第205章,四輪馬車第1051章,建立完善的醫學制度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536章,西域第1287章,弘治二十年第1174章,楚王氣的吐血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1840章,要相信機器的力量第838章,鄙視鏈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756章,上帝之鞭第1281章,驚喜萬分第292章,傻鹿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540章,資本的兩面性第1877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第568章,暴跌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744章,南洋行省秋闈主考官第54章,蜂窩煤第1895章,埃爾津詹城炮擊第892章,爛到骨子裡的太醫院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638章,這纔是城市該有的樣子第1653章,有收穫就好第661章,京城的房子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804章,青海和烏斯藏第2225章,全球乾旱第880章,日進斗金第217章,頂不住了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2236章,大明皇家園林2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1602章,劃時代的意義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951章,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75章,關於鹽的問題第1091章,一本萬利的買賣第1334章,大明皇室的影響力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88章,一文錢一斤肉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284章,大棚蔬菜第1187章,感嘆連連第1516章,人和狗一樣都不能喂得太飽第378章,軍隊都是用錢砸出來的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529章,送禮的學問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2126章,這大明的東西真不錯第715章,小王知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