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章,硬槓

臺上,北直隸布政使左龍直冒冷汗,臺下,衆多來自大明各地的封疆大吏此時也是一個個在沉思。

按理說左龍這個成績單應該是很不錯的,可是現在看來,在劉晉這個天官面前,左龍很顯然是做的很一般,甚至於可以說很糟糕了。

“在未來會規劃、建造更多的學校、私塾等,還會、還會建更多的醫館。”

“天津舊城改建,主要是因爲原有的舊城很難拆遷,故而一直無法落實。”

“城市治安和衛生問題,在未來我會重點給予治理,打擊幫派勢力以及黑惡勢力,另外增加更多的環衛工人。”

左龍額頭冒汗的回道。

毫無疑問,他的回道並不能讓弘治皇帝以及劉晉等人滿意,你這是明顯沒有規劃,也沒有真正的去做多少事情。

或許,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在北直隸這邊修了很多道路,這一塊做的不錯。

“回去好好再想一想,仔細的做規劃,北直隸乃是京幾之地,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那是因爲京津之地本身發展迅猛、快速,你身爲北直隸的布政使,唯一的政績就是在修橋鋪路方面。”

弘治皇帝收起了自己的笑容說道。

“是,陛下~”

左龍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這下是真的糟糕了。

原本還覺得自己羅列出來的這些數據很不錯,說不定還有望再升一步,現在看來,能不能保住北直隸布政使這個位置都難說了。

北直隸這裡可是很肥的,遠不是其它地方能夠相比的,而且離天子近,雖然不是京官,但也和京官差不多了。

做出成績,很容易就能夠獲得提拔。

“請南直隸布政使馮時庸上前述職~”

劉晉見左龍下去,劉晉也是繼續照着名單念起來。

南直隸和北直隸的地位差不多,同樣也是大明最爲重要的兩個省,南直隸主要包括了後世的安徽、江蘇、上海三地,可以說是大明最爲富庶的地區了,魚米之鄉、江南之地,說的就是這些地區。

“承蒙陛下恩典,有幸擔任南直隸布政使一職…..過去的三年,南直隸民安居樂業、百業興隆、物阜民康…”

馮時庸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他是典型的傳統官員的作風了,和北直隸布政使左龍完全不一樣。

他的述職更像是寫了一片歌功頌德,讚頌盛世的華麗文章,通篇下來,完全沒有任何的數據,你根本就不知道這南直隸一年的新生兒有多少,一年收了多少稅銀,又修建了多少道路、橋樑等等。

聽着、聽着,弘治皇帝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他現在最不喜歡聽的就是這些假大空的華麗辭藻,什麼盛世、什麼海清河宴之類的。

這些都很虛,你這盛世到底是如何盛世的?

用劉晉的話來說,要用數據來說,比如新增了多少人口、說到了多少稅銀,建了多少公路、鐵路,老百姓一個月能夠獲得多少收入,消費水平有多高等等。

通過這些才能夠反應出到底是不是盛世?

不是說,你這些官老爺嘴上說出來的,或許在傳統的這些官員看來,沒有發生什麼災荒,老百姓能夠吃飽肚子,又沒有什麼外敵之類就算是盛世了。

“馮大人,去年南直隸的人口增長了多少?”

劉晉直接打斷了馮時庸唸誦自己寫出來的優美辭藻問道。

“南直隸如此之大,我怎麼知道南直隸一年增長了多少人,又沒有進行人口普查。”

馮時庸看了看劉晉,說實話,他是有些看劉晉不爽的。

我都已經六十多歲了,卻只是一個布政使,你三十多歲都已經吏部尚書了,我們換個位置還差不多,所以他對劉晉可沒有那種下級對上級的恭敬。

“那南直隸去年一共徵收了多少稅銀,比前年增長了多少?”

劉晉又繼續問道。

“徵收稅收這是稅務衙門的事情,問稅務衙門就知道了,至於增長,我也不清楚,在我看來,這徵稅就是在搜刮民脂民膏,古之君王、歷朝歷代,凡聖明之君,盛世之朝都是輕徭薄賦,稅收徵收的越多,對老百姓的壓榨就越多。”

馮時庸不僅僅不知道去年徵收了多少稅銀的事情,甚至於還當場反駁起劉晉當初提出來的稅收政策來,反對劉晉提出來的將稅收納入官員考覈之中。

“馮大人,你身爲南直隸的布政使,對南直隸的情況是一問三不知,對朝廷三令五申的東西完全置之不顧,你是如何當這個布政使的?”

劉晉面色嚴峻,也是毫不客氣當着衆人的面就責問起來。

“我馮時庸做官還不用你來教~”

“我爲官清廉,兩袖清風,當南直隸布政使也是一直勸課民桑,與民修養,不擾民,又輕徭薄賦,這是自古以來都奉行的爲官之道。”

“南直隸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隆,這難道不是我守牧一方的結果?”

馮時庸一把年紀了,被三十出頭的劉晉當着天子和衆人的面責問,氣的鬍子都飄起來,也是非常硬氣的反問起劉晉來。

“南直隸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隆?”

“你有什麼證據能夠說明這一點?”

“這繁榮昌盛是有多繁榮?人口增長了多少?老百姓的收入增長了多少?”

“還有你憑什麼說南直隸的這些都是你的功勞?”

“南直隸自古以來都是富庶之地,也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可是這些年來,南直隸的發展比起北直隸來要慢了很多,南直隸去年一年的稅銀還不到北直隸的一半,平均工資方面。”

“北直隸這邊已經超過五兩銀子,而南直隸這邊卻是僅僅只有四兩銀子一個月,被北直隸給完全超越。”

“另外,北直隸這邊已經實行了縣縣通,南直隸這邊到現在爲止都還沒有實現州府通吧?”

劉晉笑了笑,接連拿出了幾項數據來反駁馮時庸,讓馮時庸一下子就啞口無言,不知道該如何來回道。

因爲他確實是老舊派官員的作風和代表,典型的以前舊官員作派。

當然了,這一點也跟江南地區情況有關,江南地區的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發展要比京津地區更慢一步,同時大量傳統大家族、大士紳、大商人也是阻礙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發展的主要動力。

這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江南這邊,徵稅是最難的。

即便是有稅務衙門武力征稅,在江南這邊也是遠不如其它地方容易,以至於經常出現圍攻稅務衙門、毆打徵稅官吏的事情出現。

江南地區的守舊勢力非常強大。

上至馮時庸這樣的舊官員,下至江南地區的商人、士紳等等,他們最喜歡的還是以前那種日子,特別是在稅收上面,最喜歡以前那種不用交稅的日子。

以前富甲天下的鹽商,一個個富的流油,可是一年下來,根本不需要交什麼稅銀,一個富裕的縣,一年只上交一百多兩銀子就完事了。

至於官員,也是喜歡以前的日子,風花雪月,小日子過的多舒服,那些商人、士紳又會不斷的送銀子過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可是現在就不一樣了,稅務衙門武力征稅,江南士紳、商人日子不好過,要交稅了,賺的就少了,蕭敬給官老爺的自然就更少了,當官的收入少了,事情多了,還要各種考覈,當然是最不喜歡了。

“馮大人,南直隸是我大明最爲重要的省份之一,同時又地處江南富庶之地,又有長江出海口,地處南北要衝之地,無論在那個方面來說,南直隸應該都是不屬於北直隸,甚至於要超越北直隸纔是。”

“然而,你身爲南直隸布政使,不僅僅毫無作爲,甚至於還在這裡公然反對朝廷制定的政策,一問三不知,又妄圖用一些華麗辭藻來應付述職。”

“這當官不爲老百姓謀福祉,你還不如回家去種紅薯!”

劉晉看着馮時庸,毫不留情的給予了批判,這樣的官員,他對老百姓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用處,或許唯一的好處就是向他所說的,他不是貪官,至少沒有在南直隸這邊搜刮民財,大肆貪斂。

“你,你,黃口小兒,我是堂堂成化朝的進士,當不當官又豈是你說了算的。”

聽到劉晉的話,馮時庸頓時就氣的半死,也是當場就指着劉晉說道。

衆人一看,頓時就來精神了,這好好的述職大會,一下子就成這樣了,有很多官員都等着看劉晉難看,畢竟和馮時庸一樣想法的官員可是有很多的。

有太多、太多的官員都覺得劉晉就是在亂搞,什麼考覈制度,都是折騰人的,這好不容考功名當上了官,難道不應該舒舒服服享受?

還盡折騰這些東西做什麼,還有這徵稅,稅收的再多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稅收多了,商人就不會給大家更多的蕭敬了,光靠那點俸祿,大家都要喝西北風哦。

現在好了,終於有人站出來和劉晉硬槓了,看你劉晉怎麼辦?

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287章,撒錢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1857章,農奴們的新年第596章,熱鬧非凡第609章,稅改方案第309章,狼煙四起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1342章,若有戰,召必回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521章,開開心心回家過大年(加餐)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572章,激動的商人能急流勇退已經是最大的恩典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843章,你該頤養天年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1553章,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訪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747章,波斯灣油田第1404章,成了寡婦村第2195章,家大業大也架不住兒子多啊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855章,這是好事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668章,大淞滬第376章,商定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2094章,種糧的都是傻子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431章,人頭滾滾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50章,熱氣球第527章,一本萬利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47章,忽悠哈西姆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414章,魔神第29章,逛京城第421章,發銀子咯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2258章 ,讓市場調節一切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152章,電話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029章,又敗了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596章,關於血脈第2172章,兒行千里母擔憂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050章,走大明特色的殖民道路第2247章 ,凜冬城的資源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844章 ,信仰的力量
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834章,南洋的奴隸市場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304章,投資兩百萬兩銀子的鋼鐵廠第287章,撒錢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1857章,農奴們的新年第596章,熱鬧非凡第609章,稅改方案第309章,狼煙四起第443章,殖民計劃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1342章,若有戰,召必回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742章,高處不勝寒啊第1589章,大明大有可爲第754章,躁動的大明第1449章,高鼻深目的綠林好漢第2180章,金榜題名時,電話都打爆了第1521章,開開心心回家過大年(加餐)第2089章,野心勃勃的查理五世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572章,激動的商人能急流勇退已經是最大的恩典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843章,你該頤養天年了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1838章,吃肉自由第1553章,又陪着皇帝微服私訪第1201章,天才朱厚照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1747章,波斯灣油田第1404章,成了寡婦村第2195章,家大業大也架不住兒子多啊第1864章,學問不分高低,達者爲先第1678章,大明版城管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855章,這是好事第420章,論功行賞第1481章,大明的冬天1第1049章,賣炸藥包給韃靼人第608章,明朝的財政問題第1668章,大淞滬第376章,商定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236章,服務百姓,建設美麗大明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973章,唐老虎的末日第1774章,一路的風景第2094章,種糧的都是傻子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431章,人頭滾滾第619章,美食火鍋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50章,熱氣球第527章,一本萬利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47章,忽悠哈西姆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600章,都成了球迷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414章,魔神第29章,逛京城第421章,發銀子咯第1530章,富足的小康生活第2258章 ,讓市場調節一切第526章,他們又來了第1804章,還是外面好第2152章,電話第854章,慌了的地主老爺第391章,知識改變命運第314章,搶手的貨物第1162章,賣餅的大媽都來買股票了第792章,草原人口問題第1146章,第二次西英戰爭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2199章,起步艱難的藩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029章,又敗了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1596章,關於血脈第2172章,兒行千里母擔憂第1805章,大明的春耕1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1296章,來點刺激第488章,琉球城模式第1050章,走大明特色的殖民道路第2247章 ,凜冬城的資源第1064章,全部抓起來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58章,全身是寶的鯨魚第1542章,關於餅的問題第1844章 ,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