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

寧國安寧城安寧港,西蒙和布朗正在半山腰的一處茶樓,一邊喝茶,一邊看着眼前忙碌無比的安寧港。

安寧港目前是天竺這邊第二大的港口,是寧國最大的城市,寧王在這裡起家,將都城定於此處。

作爲寧國國度,同時又有着優良港口,背靠天竺大陸,再加上處於印度洋航線的重要貿易點,這也就早就了安寧城的迅猛發展和繁華。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安寧城的人口都已經突破了百萬人,嫣然已經是一座大城市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再加上繁榮的奴隸、香料、棉花貿易,安寧城這裡更是商賈雲集,貿易往來非常的興盛。

“這安寧港可是真大,真繁華。”

俯瞰眼前的安寧港,一艘艘大船停泊在港口,碼頭這裡卸貨的奴隸總是忙的沒有停歇,港口附近的商行大樓門前總是車水馬龍,繁忙無比。

一條條寬敞的水泥馬路往視野的盡頭延伸過去,交通四通八達。

這讓西蒙認不出發出了感嘆。

在歐洲,縱然是商業氣息最濃的威尼斯共和國,你也很難看到如此販賣的景象。

此外,歐洲的城市,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髒、臭、亂,而眼前大明人的安寧城,它卻是非常的乾淨整潔,所有的一切都規劃的整整齊齊,道路的兩邊甚至於種滿了花花草草,鮮花盛開之時,花香飄溢。

一棟棟的大樓,上面各種各樣顏色的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芒,看起來燈紅酒綠。

街道上,乾淨整潔,你根本就不用擔心會不會踩到不可名狀的物體,也不用擔心有人會從頭頂給你潑灑難聞的液體。

街道上面的商店都是玻璃窗戶,能夠讓人一看就看到裡面的商品和貨物,人們在這裡自由的享受着購物的樂趣。

哪裡像歐洲的城市,縱然是法蘭西的巴黎,它依然臭氣沖天,骯髒不堪,秩序混亂,街道髒亂差,城市亂糟糟的,各種各樣的難聞氣味讓你連隔夜飯都要吐出來。

至於街道上的行人,大多數都髒的要死,衣着破爛,蓬頭垢面,再加上此時的歐洲人不喜歡洗澡,又喜歡留鬍子留長髮,歐洲的城市根本就不是什麼好地方,這也是爲什麼很多貴族都喜歡將家族城堡建在鄉下的原因了。

至少在鄉下,空氣是清新的,也不需要擔心各種各樣的髒東西。

而眼前的安寧城,你根本就看不到歐洲城市的諸多現象,你所能夠看到的都是代表着財富、富裕、陽光、乾淨衛生等等。

即便是這裡的奴隸,幹着最重體力活的奴隸,他們也都穿着整齊,頭髮剪短、鬍鬚剃掉,看起來就乾乾淨淨的,絲毫沒有邋遢的樣子。

儘管已經看過了赤霞城,但看到安寧也是如此的乾淨整潔,西蒙也是都不得不佩服了。

“難怪大明人一直說歐洲人是蠻子了!”

西蒙感嘆的說道。

來到大明人的地盤之後,他和一些大明人接觸過。

大明人對於歐洲人充滿了鄙視,覺得歐洲人就是蠻子,不愛洗澡,不愛衛生,非常的髒,同時又非常的野蠻,報紙上關於歐洲的報道,往往都會描繪一番歐洲城市的髒亂差。

故而大明人對歐洲人的印象就是不愛衛生,髒亂差,同時又因爲大量的歐洲人被當做白奴販賣到大明,這歐洲更是被打上了奴隸的標籤。

而現在,看到安寧城乾淨整潔,看到這裡的大明人,一個個衣着華麗、得體,自信而又溫文爾雅之後。

西蒙也是不得不承認,大明纔是真正文明世界該有的樣子。

富有、文明、乾淨、有禮貌、充滿學識,人自信而又待人有禮,這纔是文明世界之人該有的樣子。

相比之下,歐洲更是野蠻的強盜、骯髒的漁夫、卑賤的奴隸。

“大明人其實已經在方方面面都已經領先全世界了!”

布朗慢慢的喝口茶,看着眼前的安寧城,他的感觸就更多了。

他來大明幾年,儘管這也是第一次來安寧城,但赤霞城還是去了很多次的,接觸過很多大明人。

大明人其實是非常友善的,熱情而好客。

他們的性格比較含蓄,緬甸而內斂,講究中庸,溫文爾雅,崇尚君子,講究以德服人而不是歐洲人的那種強盜精神。

多和大明人接觸之後,他也就明白,爲什麼大明可以成爲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他們的優點實在是太多了。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大明人非常聰明、勤勞。

大明人之所以能夠橫行世界,掃蕩四方,殖民全球,所依靠的還是手中強大的武力。

“他們有着極爲完善軍事制度,大明帝國這邊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度,每一個成年男性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經過嚴格的選拔和測試之後纔可以參軍。”

“他們參軍也並不是一去就馬上拿起武器就上陣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嚴苛訓練,同時自身的家世又要是清白之家,是良善子弟才行。”

“在軍隊之中,不僅僅要學習各種各樣的軍事技能,還需要學習文化知識,識文斷字以及諸多的作戰技巧等等。”

“此外,他們還建立起專門的軍事學院迫於軍事人才,同時塑造這些軍人的忠君愛國思想,這樣打造出來的軍隊,戰鬥力自然是非常的強大!”

“他們的政治制度也是極爲完善,君王具有無上的權威,故而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很多事情其實都還是需要和大臣、貴族們共同商議來處理,進而形成了有效的中央集權。”

“不像歐洲這邊,大大小小的貴族和王國四分五裂,很難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權,君王的權力得不到鞏固,所以歐洲像是一盤散沙。”

“除此之外,在技術方面,大明更是領先世界很多,他們現在都已經能夠製造蒸汽火車,蒸汽輪船,各種各樣利用蒸汽帶動的機器非常多,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生產力,爲他們創造出源源不斷地財富。”

“在教育方面,大明人極其的重視,大力的興辦各種各樣的學校、私塾等等,甚至於現在大明人已經基本上能夠讓所有的小孩都接受基本的教育,有很多教育都還是免費的。”

“你能夠想象嗎?”

“大明人的小孩基本上都在上學,他們都能夠識文斷字,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大明的人口可是有一億多。”

“大明有一位大貴族,他非常喜歡辦學校,每年在教育上要花費上千萬兩白銀在其中!”

布朗一邊說的時候也是一邊感嘆。

最讓他震驚的事情莫過於此了。

大明人對教育的重視遠超他的想象,大明沒到一個地方,必然會辦學校,讓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教育,能夠讀書。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在歐洲這邊,讀書可是貴族和真正有錢人才能夠做的事情,絕對大多數人都是文盲,根本就不識字,更不會讀寫,即便是歐洲這邊都是字母,但沒有上過學,自然也就不會讀書寫字。

可是大明這邊呢,他們竟然已經做到了讓每一個小孩都去上學的地步,這也意味着,再過上一些年,這大明人幾乎人人能夠識文斷字。

再聯繫到大明極其龐大的人口基礎,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猶太人太清楚知識的力量了。

猶太人能夠堅持千年,始終保持自己的傳承和文化,並且一直都比較富有,所依靠的可不是表面的經商如此簡單。

而是猶太人對教育和知識的重視,他們在小孩的教育上是非常捨得投入的,從小就儘可能的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多讀書、多學習。

但即便是如此,猶太人也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像大明人這樣,大力的普及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去上學。

可是大明人正在做這件事情,盡力的讓每一個孩子都去上學。

“讓每一個孩子都去上學?”

“一年投入上千萬兩白銀到教育之中?”

西蒙一聽,頓時就張大了自己的嘴巴。

儘管已經知道大明人很牛了,可是他也沒有想到,大明人能夠牛叉到這種程度,竟然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去上學,一個貴族每年願意花費上千萬兩白銀去投資教育。

上千萬兩白銀啊,縱然是法蘭西的國王路易十二,他也是拿出去如此龐大的財富出來,而大明這邊的貴族卻是可以輕鬆拿出來,關鍵是還投資在教育上面。

這份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實在是可怕。

“這僅僅只是大明強大的一個方面,現在的大明已經強大到讓人難以望其項背了,但是我覺得再過上十幾年、二十年,那個時候的大明,它的強大恐怕就會讓所有人都感覺絕望。”

“這無數接受新式教育長大的大明人,他們會更加的愛國,掌握着知識和技能,會讓他們變的更加強大,反觀世界各地其它的地方和國家,恐怕到時候加起來都不是大明人的對手了。”

“這就是我爲什麼說如果可以的話,還是都移民來寧國這邊吧,在一個強大帝國之下,日子總是要更好過的,我們也能夠享受到這個強大帝國的諸多福利。”

布朗笑了笑說道。

他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更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人。

對於猶太人當中那些始終堅持着古老傳統的人,他們極端的排外,自成小團體,過着苦行僧師的生活,不願意融入世界,也不願意看清楚世界。

他們縱然是遷移到了寧國,依然想着在寧國這邊延續自己千年的傳統,不願意和大明人接觸,卻是又想着大明這邊和歐洲一樣,靠着自己掌握的那點微薄知識和能力去經商致富。

他們想的太簡單了,也不看看大明人是何等的聰明、智慧、勤勞,歐洲的那一套在大明根本就行不通的。

等到未來,和大明人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大到讓人絕望。

“除了軍事、政治、經濟、教育這幾個方面之外,大明人在基建方面也是全面領先世界各地~”

“在歐洲也好、中東也罷,又或者是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等,大家出行基本上都靠走路和騎馬。”

“但大明帝國這邊就完全不一樣了,即便是眼前的安寧城,你都能夠看到這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你能夠看到一座座橋樑。”

“道路交通極其的便捷,你還能夠看到大量的四輪馬車,看到自行車,牛車等等,但這些都不算什麼。”

“真正厲害的是大明帝國這邊正在大力發展的火車和鐵路。”

“利用蒸汽帶動的火車,它可以日行千里,從大明最西邊的南雲省,也就是黑海東岸這邊前往大明的鐵路一旦全面修通。”

“到時候,這幾萬裡的路,他們也是可以僅僅只需要幾十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了,而且這個火車乘坐起來非常的舒服,在上面你甚至於都感覺不到什麼顛簸,倒杯水都是平穩的。”

“這樣的火車鐵路,大明帝國這邊正在大力的修建,他們甚至於還提出了要修建跨越長江的大橋,這長江是全球範圍內都排的上前幾的超級大江河,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大明人竟然想着投資幾千萬兩白銀去修建這樣的一座大橋。”

“大明人在大力的修建鐵路、公路、港口、橋樑、堤壩、水庫、挖掘運河等等,每年投入到基建之中的資金都是用億兩白銀來計算。”

“你可以想象一下,等到未來,這些基本建成,形成網絡的時候,大明帝國的交通四通八達,而世界其它地方呢,人們依然還是老樣子,出門靠走路,只有少數人才能夠騎馬出行,差距何其之大!”

儘管布朗自己沒有去過大明本土,沒有做過火車,但是在赤霞城和安寧城這裡,看到這一條條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規劃蒸汽寬敞的道路、街道,他都能夠想象到大明本土的基建是何等的強大。

他感嘆於大明全面領先世界,也感嘆於這個龐大帝國所擁有的財富。

PS:村裡面在唱大戲,就在我家旁邊,這腦袋都是嗡嗡的~

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17章,人太多了第203章,美味海鮮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375章,蔗糖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2069章,青黴素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263章,強悍的生產力第672章,轟然倒下第98章,發工錢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2104章,正德朝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2150章,熱氣球第1595章,大明人的生活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19章,練字第143章,日進萬金第906章,以殺止戰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4章,先洗澡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492章,遠征倭國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713章,割地賠款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469章,新軍制第1734章,汽車熱第243章,第一站第338章,誰會贏?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420章,論功行賞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2245章 ,西域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2222章,石油、石油第401章,轟動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40章,一鏡難求第942章,加強集權第227章,葫蘆裡面到底賣的是什麼藥第1606章,大豬蹄子朱厚照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141章,琳琅滿目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58章,古代的逃稅手段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82章,好巧啊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599章,與民同樂第1790章,來自天子的關心
第1217章,頑固不化的猶太人第565章,淞滬買地第117章,人太多了第203章,美味海鮮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375章,蔗糖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1662章,血吸蟲病第2069章,青黴素第295章,再次啓程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1574章,一年坐着收1800萬白銀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277章,富者田連阡陌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168章,挖運河的難題第2174章,科舉考試改革和分數制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263章,強悍的生產力第672章,轟然倒下第98章,發工錢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802章,發兵西域第1230章,資本制度第2104章,正德朝第1922章,四海學子第320章,鹽場經銷商招標大會第1430章,非洲形勢第1094章,真的很累第2150章,熱氣球第1595章,大明人的生活第776章,給自己留條後路第1234章,天竺北方的情況第2111章,大明天子的賀禮1第246章,還沒到黃金洲就已經賺了幾百萬兩第1008章,天子會爲我報仇雪恨第19章,練字第143章,日進萬金第906章,以殺止戰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1290章,緬甸局勢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1806章,大明的春耕2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1322章,連根拔起第84章,先洗澡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796章,五萬騎兵第915章,弘治皇帝交代後事第1708章,一切圍繞大明之根本利益第1329章,朱厚照是個人才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21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492章,遠征倭國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713章,割地賠款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1658章,錢流通的重要性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933章,糧食大豐收的另一面(加餐)第469章,新軍制第1734章,汽車熱第243章,第一站第338章,誰會贏?第859章,澳洲的土著第1006章,弘治十六年第420章,論功行賞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1300章,生孩子等於走鬼門關第2245章 ,西域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285章,喪心病狂的考題第2222章,石油、石油第401章,轟動第1765章,一個時代的落幕第1153章,又來軍火生意了第140章,一鏡難求第942章,加強集權第227章,葫蘆裡面到底賣的是什麼藥第1606章,大豬蹄子朱厚照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797章,摩托車開售第1424章,江南非能人所不能治第1651章,播種機朱厚照第1966章,貧窮的西南地區第141章,琳琅滿目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58章,古代的逃稅手段第752章,沸騰的大明上下第82章,好巧啊第1822章,不依不饒第599章,與民同樂第1790章,來自天子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