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產量太大了

京城。

劉晉的府上,劉晉正在煩惱着該如何在北直隸這裡開展義務兵役制,弘治皇帝和內閣這邊也是已經商定了,先在北直隸這裡進行試點,同時也是在北直隸這裡建立大明第一所軍校。

目前這個事情也是已經差不多到了要向全大明公開的時候,而負責此事的英國公張懋也是向弘治皇帝這邊推薦了劉晉。

所以劉晉升官了,直接從一個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升級爲五軍都督府的參事。

五軍都督府在以前雖然號稱是官兵,但實際上卻是受到兵部節制,手中沒有任何的兵權,屬於養老的衙門,都是一羣武將勳貴們頂着一個個頭銜在哪裡養老。

現在弘治皇帝收回了兵權,暫時也是重新對五軍都督府進行了改制,恢復了以前屬於五軍都督府的兵權,將兵權從兵部手中剝離出來。

英國公張懋深的弘治皇帝的信任,所以也是成爲了掌握實權的真正大佬,成爲了五軍都督府的總都督,不再是以前那個只負責祭祀的英國公。

總都督這個職位也是新設立的,以前的五軍都督府分爲前中後再加上左右總共五府,每府設置正一品的都督同知,從一品的都督僉事。

但是現在,弘治皇帝要改革軍制,自然也是對五軍都督府進行了改制,設置了總都督和副都督兩個來總領五軍都督府。

這個職務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國~~防~部~~長,而兵部這邊則是完全剝離了兵權,目前來說好像沒有什麼存在感了,雖然依然位列六部,但權力卻是得到了極大的削弱,有點類似於以前的五軍都督府。

英國公張懋身爲五軍都督府的總都督,目前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負責軍制改革,因爲甚至這軍制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張懋也是向弘治皇帝將劉晉給要了過去,成爲了五軍都督府的參事。

這個參事也是張懋新設立的一個官職,並沒有什麼實權,相當於他的秘書,主要工作就是協助張懋來進行軍制改革。

眼前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在北直隸這裡開展義務兵役制和建立大明第一所軍校,這兩件事情算是眼前的重中之重。

“老張也真是的,我在翰林院這邊小日子過得輕輕鬆鬆,呆上幾年就可以升官,現在好了,天天有的頭痛了。”

想到義務兵役制度和建立大明第一所軍校,劉晉就有些頭痛。

要忙的事情很多,需要到處跑來跑去的,這大冬天的,還是在翰林院任職舒服,心情好就下午的時候去找王守仁、倫文敘聊聊天,心情不好就在家裡調戲、調戲自己的兩個老婆。

“想要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最重要的還是要先弄好戶籍冊來,只有有這個東西,才能夠準確的知道在某個地區有多少適齡的兵源,然後再根據各個地區人口的數量來分配徵兵數量。”

“這隱瞞人口在古代可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想要讓大家主動、積極的服兵役,最終其實還是要有利益可圖。”

“服兵役期間免除徭役和稅賦,每月有一定的餉銀,這些都是基本操作。”

“這大明的第一所軍校,最好還是能夠招收一些有文化基礎的人進去,只是這個時代有文化基礎的人鐵定是不會去當兵的。”

“對於那些讀書人來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對於武人,那是相當鄙視的。”

“可是這軍校不可能說招生文盲,不識字是絕對很難成爲一個出色將領的,又不是戰爭年代,有一次次的戰爭讓你去在實戰當中成長起來。”

想到這裡,劉晉又是一陣頭痛,煩的很。

“晉哥兒,琉球城的李遠山回來了,正在會客廳這裡。”

這時,二虎走了進來說道。

“李遠山回來了?”

劉晉一聽,想了想頓時就笑着說道:“看來琉球城這裡的甘蔗是豐收了,他這一次應該帶着糖回來的,投入了那麼多銀子,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說完,劉晉也是急匆匆的向着客廳這邊走去。

“公子~”

客廳內,李遠山正在耐心的等待着,見到劉晉到來,也是趕緊起身行禮。

“免了~”

劉晉擺擺手示意,接着急切的問道:“怎麼樣?今年大概能夠出多少糖?”

也不怪劉晉急,這琉球城前前後後已經投資了幾百萬兩銀子下去,那是絕對真金白銀的砸進去,要不然也不可能說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琉球這裡建起一座城池,同時還在城外面開墾出幾萬畝土地來。

前前後後也是從各個地方募集了幾萬人到琉球城這裡去建成,開荒,單單是用掉的水泥都非常的龐大。

“琉球這裡非常適合甘蔗的生長,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甘蔗的長勢非常好,估計今年能夠產出大概3萬萬斤的甘蔗。”

“目前整個琉球城上下都在進行甘蔗的豐收,同時也是在熬製蔗糖,這一次,我也是帶了第一批琉球城這裡產出的糖回來,讓公子你嚐嚐鮮。”

李遠山想了想也是開始向劉晉進行彙報,琉球城的甘蔗是真的大豐收,產量相當的喜人。

“3萬萬斤甘蔗,也就是3億斤,按照含糖量10%來算,差不多也能夠熬出來3000萬斤紅糖出來。”

劉晉一聽,腦海中也是迅速的簡單計算出來,一般甘蔗的含糖量在10%以上,這裡就簡單單按照10%來計算,這算下來竟然能夠熬出3000萬斤糖。

這可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要知道糖在這個時代的價格可是非常昂貴的,這3000萬斤糖,隨隨便便也能夠賣到上千萬量銀子。

這還是最初級的紅糖,當然瞭如果將這個紅糖再熬成白糖,白糖的價格就更高了,一斤糖能夠賣好幾兩銀子。

不過這是在糖的產量不高的情況下,這琉球城一旦全面種植甘蔗,大明糖的產量就會直線飆升,這糖的價格自然就不會再像以前這樣高。

劉晉可是打算慢慢的將糖的價格給打下來,讓它從奢侈品慢慢的變成了大衆老百姓日常的消費品,只有更多的人吃糖,這糖的銷量纔會大。

“公子算的很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一次確實是差不多能夠收穫3000萬斤紅糖,這個產量實在是太大了,遠遠超出了我的估計。”

李遠山聽到劉晉的話,也是笑着點點頭。

產量高,這也就意味着琉球城的收益好,這收益好,他這個負責人自然就能夠拿到更多的獎勵。

三千萬斤糖,即便是最初級的紅糖,也能夠賣差不多近兩千萬兩銀子,這個數字非常的龐大,遠遠超出了想象。

要知道一開始的時候,李遠山剛剛去琉球這邊的時候,他還覺得在琉球這邊種甘蔗可能是要虧本的。

現在一開,不僅僅不會虧本,而且還可以大賺特賺。

“公子,如此龐大的產量,恐怕這糖不好賣啊~”

“而且這還是今年,明年琉球城這裡的甘蔗規模還會更大,而且琉球城這裡還可以一年種植兩次甘蔗,到時候這個產量就更大了。”

“這糖恐怕會賣不出去價錢的。”

想了想,李遠山也將自己的擔憂給說了出來,產量太大了。

超出想象的大,幾千萬斤的產量,如此巨大的產量,這糖的價格又如此昂貴,一時半會根本就賣不出去啊。

“產量大好啊~”

“產量大了,我們可以價格這個價格賣低一些來,而且大明銷不完,我們還可以往倭國、朝鮮去賣,明年又會船隊前往南洋、呂宋,甚至於去南亞和阿拉伯地區,到時候我們的糖就可以賣到全世界去。”

“要知道,這個糖在歐洲可是價比黃金。”

劉晉一聽,頓時就笑了笑。

還怕產量大?

以前一斤紅糖賣七八百文錢一斤,有時候甚至於賣一兩銀子一斤,如此貴的價格,也只有真正的有錢人才吃得起,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消費不起。

現在產量大了,我可以賣五百文一斤,五百文一斤如果還是太貴了,我可以賣三百文一斤,兩百文一斤,甚至於賣一百文一斤,讓更多的人來消費這個糖。

大明的市場飽和的話,還可以往外銷售,倭國、朝鮮、南洋、西域,在這個時代來說,糖在全球各個地區都是屬於奢侈品。

大明這裡還好一些,價格並不算太離譜,在歐洲這邊,這糖是真的價比黃金,幾乎可以和黃金等價,只有最頂層的權貴才能夠享受的東西。

“那公子,我們的糖賣多少錢一斤?”

“這紅糖目前市面上差不多要賣八百文一斤,至於白糖,市面上沒有。”

李遠山一聽,頓時就明白劉晉的意思,想了想也是問道,他來找劉晉一個是彙報琉球城這邊的情況,另外一個就是來向劉晉請示的,這糖到底該如何銷售,價格定多少。

“這紅糖我們將它定位初級產品,售價走親民路線,至於白糖,我們將它地位高端產品。”

“嗯,售價方面,紅糖暫時定價500文一斤,至於白糖,定價2兩銀子一斤。”

劉晉想了想也是回道。

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516章,馬尼拉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2104章,正德朝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710章,黃金洲蓬萊城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51章,選房第63章,推銷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153章,招工了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2262章 ,撿到寶的寧國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533章,足球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1654章,又是狀元遊街時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4章,黃金洲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970章,蒼蠅老和虎第520章,都該殺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1621章,去河中第1422章,該站隊了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506章,慘敗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88章,夜課第634章,牛耕田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1738章,第一輛大貨車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894章,精準打擊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25章,孫夫子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1803章,黑土省的相遇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
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2187章,時代的縮影第722章,西洋聯合商行第1637章,可悲的天竺人第735章,獅城的波斯人第1252章,機械化帶來的震撼第516章,馬尼拉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2104章,正德朝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967章,掃黑除惡2第2167章,大明的第一條電話線1第1607章,區域性經濟第875章,朱厚照的動物園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1438章,聖多美島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1349章,向西、一直向西第1538章,打擊宗族勢力第1710章,黃金洲蓬萊城第2015章,守舊派翻身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2179章,新的評分制度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251章,選房第63章,推銷第1936章,新學的學制第1970章,外面賺錢真容易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2012章,悲催的王守仁第2132章,珍惜當下的好時代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616章,人比人氣死人第1534章,實幹派官員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153章,招工了第826章,偉大的帝國第2262章 ,撿到寶的寧國第1206章,四款手錶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533章,足球第2274章 ,故人西辭第1654章,又是狀元遊街時第2027章,狂風暴雨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778章,來自遠方的信第1093章,我想回家第34章,黃金洲第1717章,汽車時代即將來臨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015章,特殊的禮物第597章,足球的魅力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970章,蒼蠅老和虎第520章,都該殺第487章,琉球的巨大潛力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1069章,打擊外來傳教士(二)第1621章,去河中第1422章,該站隊了第777章,王府都賣了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1506章,慘敗第998章,巨大的變化第1967章,有鐵路就是好啊第795章,第一批草原移民第88章,夜課第634章,牛耕田第2182章,退休的想法第1738章,第一輛大貨車第1311章,天道好輪迴第1324章,知府算個錘子第1564章,難道我們真的錯了?第1673章,當皇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第939章,新時代的挑戰第1142章,寧國的種姓制度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第582章,建州女真第1594章,你會如何選擇?第1894章,精準打擊第449章,甘蔗大豐收第4章,怎一個苦能形容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25章,孫夫子第2024章,礦業專營?第1975章,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第1625章,難怪如此富裕了第1268章,關於留學生第1225章,胡獻的野心第1923章,大明的民族融合第347章,經濟治國第196章,鯨魚全身是寶第1231章,資本主義國家雛形第1803章,黑土省的相遇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545章,不得不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