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京城最亮

因爲還是二月,天色已然早的很快。

當夜色籠罩大地,整個京城也是再次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在這個時代,縱然是京城一到晚上的時候,基本上到處也都是黑燈瞎火的,也只有一些從事特殊行業的地方還能夠看到一些燈火。

不過古今樓這裡卻是完全不一樣,因爲裝飾方面運用了大量的鏡子,窗戶也是玻璃的窗戶,同時還有大量的玻璃燈具,玻璃吊燈等等之類。

這天色一暗的時候,劉晉就已經讓人將蠟燭等點起來,現在也是不差錢,蠟燭這東西隨便點,在衆多鏡子、玻璃的反照下,整個古今樓燈火通明,宛如來自天上的宮殿一般,立刻也是成爲了整個京城裡面的一個焦點。

古今樓的樓面也是比較高,能夠看到古今樓的地方很多,以至於古今樓就如同一座高高的燈塔一般照亮一方。

嗯,這也是劉晉想出來的一個打廣告的方式,這燈火劉晉是準備點到天亮的,而且準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如此。

買鏡子雖然賺錢,但因爲價格實在是太高了,能夠消費的人比較有限,別看這第一天能夠賣出百萬兩銀子,這回歸平靜之後,劉晉估摸着一天能夠有幾萬兩營業就算不錯了。

想要靠着玻璃賺錢,必須要讓京城的這些權貴們習慣用玻璃製造的東西,這玻璃吊燈,玻璃燈臺、窗戶玻璃等等,這些東西自然是不能少的。

如何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的效果呢,這晚上的時候點上等,讓整個古今樓看起來燈火通明,璀璨耀眼就是最好的廣告了。

同時這樣也能夠顯得古今樓很有檔次,這古今樓的東西雖然貴,但是絕對物超所值,這個時代的房屋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大多數時候都是黑漆漆的,光線很差。

現在古今樓這樣一照,頓時就形成巨大的鮮明對比,這效果自然槓槓的。

皇宮之中。

朱厚照拖着有些疲倦的身軀回到張皇后的乾寧宮,最近這些天,韃靼小王子屢屢南下,不斷肆意的劫掠邊境,讓邊鎮地區烽煙四起,屍橫遍野。

比起以往來,這一次小王子似乎更加的兇殘,所過之處,幾乎寸草不生,所有的東西都被劫掠一空,搶不走的東西房屋等等甚至於直接縱火燒掉,似乎在報復上次的吃過的大虧。

因爲這事情,弘治皇帝已經接連好多天都沒有來乾寧宮,一直在和大臣們日夜商討應對的策略。

只是因爲長久以來的重文輕武導致軍備廢弛,再加上弘治五年的時候,該納糧折中爲納銀折中的方法,鹽商不需要辛辛苦苦運糧到邊鎮就可以獲得鹽引,所以邊鎮的軍需得不到保證,戰鬥力低下。

只能夠依託高大的城池和長城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非常被動,縱然是弘治皇帝和朝廷諸公一個個較勁了腦汁也是隻能夠乾着急,拿不出一個好的辦法出來。

除了小王子的事情之外,最近北直隸、山東、山西等地也都陸陸續續的開始出現災荒的情況,去年內閣首輔劉健所預言的事情似乎正在發生。

因爲冬天太過寒冷,最北方的幾個省冬小麥收成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其中以北直隸這裡的情況最爲嚴重,很多地區甚至出現了絕收的情況。

這個時候本應該是冬小麥收穫的時候,新糧收穫,按理來說,這糧食是最充裕的時候,一般糧食價格也是最低的時候。

但是因爲冬天太過寒冷,冬小麥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產量極低,這北直隸受災最嚴重,京城、天津、永平府一帶甚至大規模的絕收。

沒有新糧,舊糧本就已經吃的七七八八了,各個地區就開始出現饑荒,並且隨着時間推移,饑荒還會更加的嚴重。

弘治皇帝心事重重,幾天時間都沒有好好的休息一番,整個人顯得很疲憊。

不過他剛剛走進乾寧宮的時候,整個人也是立刻就被乾寧宮這裡的光亮所吸引,整個乾寧宮非常的亮,燈火通明,彷彿白日一般。

“陛下~”

弘治皇帝到來,張皇后也是立刻急匆匆的過來迎接。

“這些是什麼東西?”

弘治皇帝看着有些陌生的乾寧宮,這裡的窗戶換上了玻璃的窗戶,這裡的燈具全部也換上玻璃的燈具,宮裡的房樑上掛上了水晶玻璃吊燈,再加上一面面玻璃鏡子,整個乾寧宮非常的亮堂,到處都閃閃發光。

一點也是找不到原先乾寧宮的樣子了,以前的時候,雖然這裡是皇后的住所,弘治皇帝又極是寵愛張皇后。

但是這裡到了晚上的時候也不會點太多的蠟燭,總的來說也並不是很亮堂,哪裡像現在這樣,看起來比白天都還要明亮。

特別是這頭頂的水晶玻璃吊燈,上面點的蠟燭並不多,但是卻猶如一個小太陽一般,流光溢彩,明亮無比。

“這些都是太子讓人送來的東西,聽說是太子和那個劉晉一起合作做的。”

張皇后笑着開始給弘治皇帝介紹起來:“這個玻璃鏡你已經看過,也知道。”

“這個是玻璃燈臺,將蠟燭放進去,不怕風吹,也更加的亮堂,還有這上面的是水晶玻璃吊燈,過來看看,這還有太子專門爲陛下您準備的玻璃文風四寶,這是水晶筆,水晶筆架、水晶硯臺…..”

“還有這個是太子專門爲陛下您做的近視眼鏡,聽太子說,戴上這個近視眼鏡之後,看東西就會看的更加清楚。”

張皇后一聽,開始如數家珍一般的向弘治皇帝介紹起宮裡面新添加的這些東西,太子一向頑劣,從來都沒有讓她省心過。

沒想到這段時間以來也是陸陸續續的送了很多東西到乾寧宮來,今天的時候更是讓人將這些東西送過來,將乾寧宮好好的重新裝扮了一番。

先不說這些東西讓張皇后非常的喜歡,單單是太子的這份心意也是讓她很是高興,內心裡面就跟吃了蜂蜜一般的甜,不斷感嘆太子也是終於長大了。

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48章,海魚行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613章,不怕災荒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1053章,醫療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死健康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12章,撤兵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490章,朝波同盟?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61章,觀星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25章,孫夫子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1001章,衝突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930章,來自世界各地的奴隸第1040章,鬥牛士的怒火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886章,勤勞的弘治皇帝第2217章,氣象衙門的預測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450章,雪糖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997章,搶佔非洲內陸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98章,發工錢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203章,美味海鮮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82章,好巧啊第1203章,大明鍾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497章,恐怖火槍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950章,南州城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276章,曬鹽法第524章,同化政策第1938章,高考2第1734章,汽車熱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33章,挖坑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
第1674章,忙碌的順天府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248章,海魚行第86章,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第1441章,氣急敗壞的東方月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1911章,兒子的安排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613章,不怕災荒第2210章,民族意識的真正覺醒第727章,天津的夜第1391章,硬氣的很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1053章,醫療關係每一個人的生死健康第1235章,外來入侵者的歷史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312章,撤兵第134章,老好人怒了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402章,報紙的真正作用第556章,姓氏的誘惑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1490章,朝波同盟?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1981章,這機器真不錯第889章,弘治皇帝的懷疑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570章,大明建築工程學院第161章,觀星第1999章,一面倒的屠殺第418章,雄鷹隕落(下)第830章,豈能見死不救?第2119章,萬國來朝第1645章,新的探寶潮第1518章,並不是亂民,只是工人想要工錢第708章,激動的歐洲商人第25章,孫夫子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1598章,大明的經濟第1025章,這是你的事情第1492章,攻打阿拉克殖民點第94章,天火術和千里眼第1001章,衝突第567章,淞滬的重要性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930章,來自世界各地的奴隸第1040章,鬥牛士的怒火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886章,勤勞的弘治皇帝第2217章,氣象衙門的預測第2212章,有沒有可能自己就是匈奴?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1219章,比掠奪錢財還要可怕第1205章,手錶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第450章,雪糖第650章,移民遼東(還盟主咖啡大魔王的債)第26章,昌黎三才子第1997章,搶佔非洲內陸第1979章,彭木匠的春天第98章,發工錢第1301章,思想觀念的束縛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1753章,摧枯拉朽第881章,又是狀元遊街時(上)第1768章,大搞基建第203章,美味海鮮第734章,私人武裝殖民時代的開始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479章,前往南洋的兩個危險第1292章,張氏兄弟的殖民政策第1866章,男人三十一枝花第1577章,埃及風雲第1641章,東西繪畫的碰撞第226章,兩父子的悠閒時光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1603章,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第82章,好巧啊第1203章,大明鍾第809章,察合臺汗國的形勢第497章,恐怖火槍第782章,打破思想的束縛第2183章,別鬧,賞你幾個美人第1950章,南州城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276章,曬鹽法第524章,同化政策第1938章,高考2第1734章,汽車熱第38章,世界如此奇妙第33章,挖坑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