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章,福禍相依

不敢反對,不過大家也不站出來表示支持。

因爲朝野上下,江南出身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家大多數都和他們沾親帶故的,這反對,也不能站出來支持,否則消息被大家知道之後,這絕對少不了得罪死南直隸的士林。

並不是人人都像劉晉這樣頭鐵,什麼都不怕,他敢提出來,大家卻是不敢站出來表示支持。

“陛下,江南之地,自古以來都才子能人輩出,這削減他們的科考名額,勢必會引起江南士子的極大不滿,也會顯得有失公允,讓人難以心服。”

謝遷看了看其他大臣,心裡面默默無奈的感嘆一聲,最終還是站出來替江南人說話了。

他是浙江人,也可以算是江南人,而且和江南士林關心匪淺,以前他就反對開徵商稅,現在其實也是反對徵商稅的,只是在朝中的話語權不大。

上面有劉健、李東陽兩個排前的閣老,後面還有劉晉、張懋、佀鍾這些大臣,他縱然是想要反對,也有心無力,更何況,弘治皇帝的意思再清楚不過了。

商稅肯定是要徵的,朝廷沒錢,什麼事情都辦不了,必須要徵商稅,最終也是全力支持劉晉進行稅務改革。

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削減江南的科考名額僅僅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還是爲了打擊江南士林,釜底抽薪,徹底讓江南士林逐漸的失去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

這對於江南士林來說,無疑又是沉重的打擊。

弘治皇帝都已經幾次打擊江南士林了,現在又要釜底抽薪,這江南士林以後怕是難了。

“他們不滿就讓他們不滿去好了~”

“朕不滿意的時候,誰來替朕考慮過?”

弘治皇帝看了看謝遷,也不給謝遷面子,直接就說道。

以前對謝遷還是很器重的,當然那個時候,弘治皇帝對文官都很信任,只是後來發生的諸多事情,讓弘治皇帝看清楚了這些文官們的嘴臉之後,對於文官集團就不再如以前一般信任了。

至於謝遷,他多次反對開徵商稅,反對稅務改革一事也是讓弘治皇帝心裡面很不滿,朝廷的局勢大家再清楚不過了,稅務改革很顯然是勢在必行的,他還是反對。

還有收歸兵權一事,朝野上下反對的聲音都非常大,謝遷也是如此,這些都讓弘治皇帝對他不滿。

只不過弘治皇帝待人一向仁厚,謝遷又是內閣閣老,故而弘治皇帝一直也是給謝遷面子,沒有直接表達出來。

現在南京鬧出大事情,查到背後,竟然是爲了反對朝廷的稅收政策,反對商稅,聯合起來鬧出這樣的大事情。

足見江南的這些士紳、大家族、大商人們爲了自己的利益那是完全不擇手段,也不顧大明的社稷。

對於這些人,弘治皇帝是必須要給以嚴厲的打擊。

劉晉的計策是釜底抽薪之計,爲的是打擊江南士林的力量,同時再結合後續的計策,徹底打擊以江南士林爲代表的守舊派勢力。

弘治皇帝如此突然的生氣,衆人頓時就忍不住紛紛一驚。

弘治皇帝的涵養一向很好,很少有大發雷霆的時候,卻是不想,謝遷的一句話就讓弘治皇帝如此不滿。

不過大家聯想到這次事情的嚴重性,如果當時在江南的不是王守仁,隨便換一個官員。

面對幾十萬暴亂起來的工人,說不定就聽信了那些人的話,派遣大軍進行鎮壓。

儘管肯定是能夠將這幾十萬人的叛亂給鎮壓下來,可是幾十萬工人一旦覺得自己認定爲是叛亂,難逃一死的話,戰火連綿起來,恐怕足以將整個江南給燒乾淨。

一旦到了那個地步,大明面臨的損失將會非常的慘重,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現有的繁榮鼎盛局面也有可能一去難回。

“陛下息怒~”

羣臣連忙說道。

“哼~”

“對於那些不顧國家大局,只顧自身利益的人,要將我大明大好局面葬送之人,朕絕對不會放過。”

弘治皇帝極其不滿的冷哼一聲。

謝遷整個人呆滯,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夠緩緩的坐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去。

“看來,我也是時候歸鄉養老了。”

謝遷的內心之中忍不住一陣悲嘆。

他其實還年輕,僅僅六十歲,這個年紀對於朝中的大佬來說,真的是非常年輕,只要身體足夠好,還可以再幹個十幾年都不是問題。

他是狀元出身,升遷的速度極快,早早的就已經入閣當了內閣閣老,未來當上首輔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可是現在,弘治皇帝對自己的不滿都已經表達出來了,他覺得自己已無臉面繼續在這朝堂之上站着了。

但六十歲就回家養老,連內閣首輔都沒有當過,他又豈能這樣的甘心?

“此事就這樣定了~”

“從下一次鄉試開始,南直隸科考名額進行削減,先縮減三分之一~”

弘治皇帝纔不理會謝遷心裡面是怎麼想的,直接就下旨意了。

“陛下聖明~”

劉健、李東陽、劉晉等人一聽,也是紛紛齊聲的喊道。

大家其實還是支持打擊江南士林的,江南的官員大多數都是守舊派,強烈反對朝廷的諸多政策和改革,又妄圖將權力和財富都掌控於自己的手中,全然不顧大明的江山社稷,不顧全大局。

從當年的災荒,糧商屯糧哄擡糧價大發國難財,以前的鹽商,朝廷收不到多少鹽稅,百姓吃着高價鹽,兩頭都不得好處,唯獨撐死了中間的鹽商,一直到現在,爲了反對商稅,不顧大局的弄出南京一事來。

足見在他們的心中,哪裡有什麼國家天下,只有他們的利益,誰動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死命的整死你,也不管會不會讓大明局勢動盪。

偏偏江南自古以來又是附屬之地,才子文人輩出,考霸之鄉,出的能人和官員實在是太多了,不釜底抽薪的話,說不定在幾十年之後,他們還會重演現在的一幕。

“一下子就削減了三分之一,這江南的讀書人以後怕是更難出頭了。”

謝遷心中忍不住悲嘆一聲。

科考當中最爲關鍵的就是鄉試,鄉試高中了就是舉人,舉人擁有諸多的特權,同時還可以直接去當官,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去參加會試,會試一旦能夠金榜題名的話,那就真的是鯉魚躍龍門了。

大幅度減少鄉試的名額,這意味着以後江南這邊出舉人的數量要大大減少,這舉人少了,以後參加會試的人就少了。

不僅僅做官的人會變少,這以後出大官的概率也會大大減少,怕是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都很難再翻身了。

從大明開國之時,江南籍考生霸佔榜單,到了以後,恐怕是很難出現江南籍考生的名字了。

本身來說,江南這邊的考生就很難,考試內卷極爲嚴重。

可能江南這邊的秀才放到其它省份去,輕輕鬆鬆就能夠中舉,其它省份的舉人到了江南連秀才都可能未必能夠考得上。

現在弘治皇帝一下子就削減了三分之一的名額,這以後怕是要卷死了。

“以後要在江南這邊多辦幾所高等院校了~”

對於這一點,劉晉也是很清楚,不過這也是劉晉所想要的局面。

傳統的科舉考試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一個個青年才俊被八股文死死的束縛在其中,白白的浪費了自己的大好才華。

江南多才子和能人,這一點在後世也是如此,出的科學家、院士之類的最多了,由此可見江南人的聰明。

他們的聰明大腦就應該放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搞搞科學研究之類的不是很好嗎?

儘可能的斷了他們的科舉之路,再另外多半幾所大學,爲他們打開另外一條新的道路,想必以後江南這邊出身的科學家必然會有很多。

江南人是非常重視教育的!

縱然是吃糠咽菜也要讓孩子讀書,這也是江南爲什麼一直以來都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說到底就是重視教育。

既然科舉之路變難了,那也還是可以走走新的道路,新式教育那也是教育,雖然當不了官,但是做其它的事情依然也是可以的。

沒必要在八股文的死水裡面一直起不來,對江南人來說,這或許還是一件好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將來科舉考試徹底沒落,取消科舉考試取士的時候,江南這邊的優勢同樣還是會顯現出來。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重視教育的地方必然會不斷的涌現出大量的人才,也一定會發展起來,過上好日子。

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849章,風波平息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1938章,高考2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292章,傻鹿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2269章 ,劉晉的自傳第1808章,大明的春耕4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1755章,梁贊城下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483章,真來了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1793章,小型三輪運輸車輛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550章,勸說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310章,讓人絕望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04章,換了個人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133章,玻璃廠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916章,開明的劉晉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2175章,這是時代的要求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5章,玻璃鏡子第944章,核心就是要多生孩子第401章,轟動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246章 ,野生動物的天堂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319章,鹽山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1160章,年終分紅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577章,真好吃第25章,孫夫子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35章,玻璃鏡子第292章,傻鹿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65章,肉管夠
第1998章,大明人的墳墓第649章,陛下,放心,絕對不會虧本第1433章,南非殖民地第1005章,虔誠的信徒第849章,風波平息第668章,都是來取存銀的第2009章,鬧騰起來的朝野第91章,無色玻璃可是好東西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2031章,原來都已經被綁在資本的列車上了第680章,用黃金和白銀來贖罪第432章,強勢收回兵權第1938章,高考2第1164章,有必要駐軍第2228章,全球糧荒第292章,傻鹿第1082章,對外軍售第686章,安南和占城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1996章,被衆人孤立第2269章 ,劉晉的自傳第1808章,大明的春耕4第1714章,以前的窮你們無法想象第1897章,哭都沒有眼淚了第2169章,火爆的電話第1755章,梁贊城下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994章,倫敦大屠殺第483章,真來了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1042章,高加索人第1793章,小型三輪運輸車輛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1776章,忙碌的移民署第778章,錫蘭島的規劃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550章,勸說第1824章,這是好事啊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288章,要下放地方的朱厚照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429章,朝野震盪第1264章,你們挺好的,請繼續保持第1597章,大明已經全面領先世界第310章,讓人絕望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104章,換了個人第1732章,超級火爆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255章 ,限制海外藩國 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第1989章,快速發展的四川第456章,沸騰的泉州第902章,大明後期保障商行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133章,玻璃廠第1348章,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916章,開明的劉晉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227章,東天竺殖民地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927章,提到新學就氣第1526章,問題多入牛毛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919章,科考之年第964章,生意難做了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2175章,這是時代的要求第185章,短髮的由來第135章,玻璃鏡子第944章,核心就是要多生孩子第401章,轟動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246章 ,野生動物的天堂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443章,震怒的葡萄牙第841章,旁門左道?第1388章,就該讓你們嘗一嘗老百姓的苦第400章,大明早報第一期第319章,鹽山第1111章,躁動的探險家們第1160章,年終分紅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577章,真好吃第25章,孫夫子第596章,熱鬧非凡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1563章,未來要面對的人口問題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723章,弘治皇帝的眼睛都紅了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1065章,休想在我大明傳播第780章,聖人之心第135章,玻璃鏡子第292章,傻鹿第1061章,這是一個需要上帝的國度第1251章,阿里帕夏的日記第165章,肉管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