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8章,不孝子孫朱佑樘

鳳陽。

自從過來淮河之後就進入了南方,天氣也是變的陰雨多變起來,明明一個多小時前的時候還是豔陽高照,轉眼間就下起了陰雨,夾雜着一絲絲的秋天的寒氣。

劉晉陪着弘治皇帝來到了老朱家的祖地鳳陽,在這裡,弘治皇帝準備去祭拜下自己的祖上。

劉晉看着眼前龐大且奢華的畝地, 再看看上面所寫的明仁祖淳皇帝朱世珍之墓,很顯然,這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給自己的父親重新修建起來的皇陵。

其實是,這個朱世珍在世的時候哪裡有一點皇帝的日子,都是餓死的,名字也叫朱五四, 朱元璋的爺爺叫朱初一。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真正底層的家庭, 最終卻是出了一個朱皇帝,有了朱家的輝煌。

歷史真的是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任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的家庭能夠出一個皇帝。

再想想後世,網絡上充斥着各種各樣的負能量,什麼自己活的太累了,所以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來累,所以不生。

還有的人說想要實現階層的跨越實在是太難了,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也跟自己一樣去打工,所以還是不要生了。

類似於這樣的言論非常的盛行,關鍵是還能夠得到無數人的點贊支持。

如果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同學也看到了這些毒雞湯,不選擇一直生,一直生到朱重八的話,估計着也就沒有大明朝什麼事情了。

後世之人, 精緻的利己主義氾濫,享樂主義盛行, 越來越缺乏擔當和責任感, 只想着自己過的舒服。

事實上後世的生活,遠比起朱元璋那個時代要好的太多、太多了,但是人們卻是總說這個苦、那個累的。

好日子才過幾天啊, 就說苦啊累啊,纔剛剛吃飽沒多久,卻是已經逐漸的失去了希望和未來,連孩子都沒有,註定了是沒有未來的。

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能夠延續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始終屹立不倒,最主要的還是因爲我們一直以來都堅持生育,重視生育,重視傳承,所以無論多大的困難,我們總是能夠一次次的崛起和重新站立起來。

可是想想後世都讓人非常的擔憂未來。

弘治皇帝親自給自己的老祖宗上了貢品,然後再鳳陽這邊賺了一圈,隨即也是直奔南京而去。

鳳陽的老祖宗對於弘治皇帝來說並無太大的意義,過來祭祀一番也是順路,他真正要去的還是南京,去南京這邊的孝陵,親自祭拜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同志。

明孝陵,作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合葬陵墓,自然而然也是大明看護最爲嚴格的陵墓, 佔地面積很大, 青山綠水, 種植的樹木都已經非常的高大。

整個陵墓除了少數守墓的太監之外,任何外人都不得隨意入內,只有得到了太子允許的大臣或者是老朱家的子孫才能夠進來祭祀,目的呢,自然是防止有人打擾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安息。

弘治皇帝進入孝陵的時候呢,也是僅僅只帶了劉晉和兩個小太監、幾個侍衛,帶着祭品一步步的登上長長的階梯,最後來到專門的祭祀大殿這裡。

劉晉兩世爲人,也是第一次來到明孝陵這裡。

古代的帝王,要是在自己身後事的安排上,最聰明的估計着就算是朱元璋了吧。

歷朝歷代帝王陵墓都是東躲西藏的想要讓人不知道埋在哪裡,但最後基本上都被人給盜的乾乾淨淨,估計着連骨頭都不知道被扔到哪裡去了。

明朝就不一樣了,所以的帝王陵寢都是知道的,大家都知道,就告訴你位置在這裡,你有本事就去偷。

故而明朝的皇帝陵墓一直都保存的很完好,縱然是到了蟎清的時候,帝王陵墓一直都還保持的不錯,朱元璋的陵墓更是從來都沒有被盜過。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陵墓修建的很大,範圍很廣,你都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埋在那個位置,你根本就無從盜竊,即便是到了後世,考古學家們經過再三的推測和科學儀器的勘探才確定了大概的位置。

劉晉在感嘆老朱的陵墓,這邊弘治皇帝卻是開始恭恭敬敬的祭拜起來。

跪拜在朱元璋的牌位之下。

“不孝子孫朱佑樘拜見老祖宗~”

弘治皇帝顯得極其的莊重,明朝自從遷都去了北京之後,這能夠親自回來祭拜老朱的皇帝是寥寥無幾。

以往歷年的祭祀都是皇帝派遣重要的大臣前來孝陵這裡祭祀老祖,這一次,弘治皇帝自己來了南京,自然是要親自去祭祀一番的,當然最重要的是向朱元璋同志彙報下自己當皇帝期間的所作所爲。

“不孝子孫本應早早的親自前來祭拜,然身系江山社稷,不敢有些懈怠,故而一直以來都未能親自前來。”

“我少年受命,正值我大明風雨飄搖,內憂外患.....”

接着弘治皇帝就開始滔滔不絕的給朱元璋講述起自己當了二十八年皇帝所作所爲了。

“...時至今日,我大明國富民強、無敵於天下,擁有萬里疆土,廣袤山河,百姓生活富足,國家強大,今日之大明正如老祖宗您所期望的。”

“這一切都幸賴祖宗庇佑,天下臣民一心,方有大明今日之盛世!”

弘治皇帝足足講了一個多小時這纔講完,最終也是將功勞歸功到了祖先的身上,是祖先們的庇佑,再加上天下臣民們的努力,所以纔有了大明現在的一切,他這個皇帝不敢居功。

當然了,這都是謙虛的說法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功勞都是祖先和天下臣民的,天子有的只是責任。

說完之後,弘治皇帝又從小太監的手中接過了一副如今大明的堪輿圖,這是一張全世界的地區,上面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是大明的版圖了。

他將這副圖給焚燒掉,顯然是燒給朱元璋看的,讓他看看如此大明遼闊的版圖遠超過歷朝歷代,大明子孫早已經遍佈了全球的四大洋七大洲。

劉晉在一旁默默的看着,歷朝歷代的帝王只有在自己祖先的靈位面前的時候纔是最真實的。

李世民在李淵的陵墓前會滔滔不絕的講述大唐盛世的一切,爲的就是要告訴李淵,自己當這個皇帝做的比自己哥哥要好,自己當初殺了哥哥,自己是被逼無奈的,但自己還是努力的當了一個好皇帝,開創了貞觀盛世。

漢武帝劉徹在劉邦的陵墓前也會講述自己的所做的一切,告訴自己的老祖宗,自己替他們報仇雪恨,替他們雪恥了。

朱棣在自己老爹朱元璋的陵墓面前也會講述自己的所作所爲,希望自己的老爹不要怪罪自己搶奪了侄子的皇位,自己也是一個好皇帝,五處漠北,殺的蒙古人再也無法崛起,打到了當年成吉思汗封汗的斡難河畔,殺的黃金家族的子孫東躲西藏。

自古以來講究以孝治天下,當皇帝的在自己祖先的面前就更是如此,要是做的不夠好,將祖先的江山給敗壞了,那是無顏見祖先的。

就像崇禎皇帝,披頭散髮,自掛歪脖子樹上面,無非就是無顏見祖先罷了。

相對來說,老朱家的子孫還是有骨氣的,額,當然了除了朱祁鎮之外,他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死在了戰場上,而不是成爲了俘虜,所以朱祁鎮應該是最無顏面見自己祖宗的皇帝。

劉晉一下子想的很多,想到了歷朝歷代的帝王,想到老朱家的幾個先帝。

最厲害的毫無疑問是朱元璋,最垃圾的肯定是朱祁鎮了,當然現在的弘治皇帝一樣是非常了不起的帝王,以大明現在的情況來說。

弘治皇帝必然會成爲歷史上最有名氣的帝王了,豐功偉績遠超漢唐,雄才大略要遠勝唐宗宋祖了。

但事實上,只有弘治皇帝自己是最清楚的,自己也不過是最最普通的一個皇帝罷了,開始時的時候還差點被文官們給忽悠瘸了。

第1374章,猶豫不決的阿列克謝第522章,眼紅了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978章,去西班牙過新年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46章,江南士紳大族第1491章,就開始分地盤了?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842章,都有用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2152章,電話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330章,殷商後裔?第483章,真來了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469章,新軍制第500章,血戰到底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284章,鄉試第1508章,瘋狂橡膠第356章,銀票和銀元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475章,新舊裝備的思考(還債~)第768章,蒸汽機第79章,這狗東西早上竟然喝兩碗粥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751章,喚醒狼性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723章,汽車學院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244章,倭國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483章,真來了第1587章,徹底撕破臉皮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2113章,一代雄主蘇萊曼大帝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
第1374章,猶豫不決的阿列克謝第522章,眼紅了第215章,張氏兄弟要造船第938章,盛世僅僅只是開始(加餐)第832章,炮轟古裡第1876章,移民的重要性第2185章,劉晉他該有一個好結局第978章,去西班牙過新年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289章,這下難辦了第2121章,萬國來朝3第170章,努力會有回報的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46章,江南士紳大族第1491章,就開始分地盤了?第996章,爲什麼要叫香港?第842章,都有用第1043章,成爲大明人似乎也是挺不錯的第2055章,這真是一個奇蹟第1901章,世界再次認識大明第1576章,必須想辦法分一杯羹第1991章,仗着皇親國戚欺負人的興王第119章,人才是一切的根本第1810章,熱賣的摩托車2第122章,機會來了第1092章,到了籃子裡面都是菜第2224章,全球化經濟第1716章,第一輛汽車誕生第632章,不一樣的新年第1176章,大明紅海軍第539章,文官們請戰第2068章,興建醫學院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617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2152章,電話第1548章,錢不知不覺之中就不見了第2013章,扶不起的酸臭腐儒第1675章,人手奇缺第330章,殷商後裔?第483章,真來了第693章,私人殖民團的構想第1099章,又是一個豐收年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2171章,又是科舉考試時第1517章,又當欽差了第837章,文化的入侵第1497章,偷襲燕山港第469章,新軍制第500章,血戰到底第907章,鐵甲重騎兵第2097章,豐收的煩惱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284章,鄉試第1508章,瘋狂橡膠第356章,銀票和銀元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1346章,我們大明最厲害的是火器第2070章,攻克癆病和肺炎第1400章,掃黑勿盡,除惡不斷第455章,愛嘚瑟的楊二狗第1389章,羣臣收麥子第2056章,實幹出人才啊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1270章,你們也可以多買一些嘛第475章,新舊裝備的思考(還債~)第768章,蒸汽機第79章,這狗東西早上竟然喝兩碗粥第2184章,朕還想到處走走、看看呢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521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2229章,大明人真的沒糧食了?第751章,喚醒狼性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675章,田二牛的麻煩第1723章,汽車學院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1159章,年終報告第1341章,吃了熊心豹膽?第921章,大明的秋收之遼東篇大豐收第1104章,黃金洲探險家第1748章,波斯帝國的艱難第244章,倭國第1354章,東歐局勢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1571章,造橋其實很簡單第528章,這生意太好做了第1325章,我更不想當皇帝了第1249章,奧斯曼帝國使臣第483章,真來了第1587章,徹底撕破臉皮第1081章,蒸汽船的難題第2120章,萬國來朝2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644章,給子孫後代留家業第2113章,一代雄主蘇萊曼大帝第1383章,大明版的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