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人手奇缺

“殿下,劉公~”

“我們整個順天府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手奇缺,我們整個府衙有官員同知、通判、文書、檢校等大小官員二十六人,有衙役、差役、捕快等共計543人。”

林泮開始向劉晉和朱厚照大吐苦水。

“你們人不少啊,據我所知一般的州府,官員數量是不會超過十個的,至於衙役、官差、捕快之類的更不會超過百人。”

“你們順天府這邊的人手不少啊。”

朱厚照一聽,也是立即說道。

“殿下明鑑,我們順天府因爲是掌管京幾之地,是天子腳下,故而設置上比其它州府要高一級,其它州府的知府都是四品官員,臣是三品官員。”

“同時在人員配製等方面也是要比其它州府更多,而且關鍵是我們順天府現在所面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我也是多次向朝廷申請增設相關的官員和人手,這才慢慢的有了現在的規模。”

林泮也是連忙回道。

“有怎麼多人都還忙不過來?”

朱厚照想了想說道。

“確實是忙不過來,殿下和劉公想必也是已經看到了,在門外排隊等着打官司的人都非常的多。”

“這京城人口有好幾百萬人,每天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這打官司的每天都有幾百、上千起,爭財產、爭地、打架鬥毆、各種兇殺案、盜竊等等,單單是這些事情就已經讓我們忙的暈頭轉向了。”

“另外還有街道管理、衛生管理、人口管理、工廠、作坊、商行、酒樓等等,各種各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大過年,我們也是不敢休息,因爲越是過年,各種各樣的事情就越多。”

林泮嘆口氣, 開始詳細的說起自己這邊的情況來。

現在別的什麼不說, 單單是治安和審理案件、官司這一塊都已經讓整個順天府忙的不可開膠了,哪裡還有什麼時間、精力之類的去管理各種各樣其它的事情。

“,,, 我們非常缺人手。”

“捕快這邊因爲沒有足夠的人手, 故而我們只能夠去審查各自兇殺大案,對於小偷小摸之類的, 根本就沒有空去理會, 這也導致了京城這邊小偷小摸非常猖獗。”

“劉公,如果可以的話, 我們順天府這邊還想再增加十幾名官員,增加300左右的衙役捕快, 這樣才能夠大大的減輕我們的工作壓力。”

難得劉晉來一趟, 林泮也是不得不硬着頭皮向劉晉這邊再次申請增加人手。

這已經是他第N次向上面申請增加官員和人手了, 以往上面也是批准了好幾次,這才讓順天府的人手在不斷的增加。

但上面是不可能一直批准的, 因爲州府府衙的設置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通判幾個人、同知幾個人, 每個人下面設置多少小吏,有多少的衙役、官差、捕快等等, 這些都是有嚴格規定的,不可能讓你隨隨便便就增減的。

“以我看, 你們人手確實是可能有所不足,但更重要的還是對職責、府堂、司獄之類的設置不清,沒有進行詳細的劃分,劃清權責, 分管的區域等等。”

劉晉看看林泮, 再看看眼前的順天府衙,這順天府衙佔地是不小, 各個府堂、司獄、照磨、經歷等等都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非常的擁擠了,每一個房間這裡都有大量的官吏在辦公,顯得很擁堵。

很顯然,一直沿用以前的設置, 它是已經無法跟上京城的發展步伐了。

以前的時候, 京城就內城怎麼大,也就是那麼多的街坊之類的,一大半的地方還是皇城做佔據,人口也不過百萬左右。

他們自然是可以遊刃有餘的過着悠哉的小日子, 沒什麼事情可做。

但是現在,京城的規模早已經突破了內城,四個方向都在迅猛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人口都已經大幾百萬了。

大幾百萬的人口來自五湖四海,人口流動更大,而且因爲現在已經全面的取消了戶籍限制,可以自由的人口流通,這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其中就嚴重的問題就是各種各樣的案件頻發。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人多的地方就事多,各種各樣的事情。

古今中外,一個城市的迅猛發展,治安問題絕對是一件讓所有人頭痛的問題。

京城這邊還好一些,天子腳下,威嚴無比,再加上前幾年還經過了幾次的掃黑除惡的嚴厲打擊,沉重的打擊了京津、淞滬等大城市的黑惡勢力、幫會勢力等等,否則還要更亂。

沿用老一套的制度顯然是越來越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求了。

以前的那套制度,那是用來管理幾十萬人,而且還是固定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制度,然而現在的京城,那是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大城市,人口大幾百萬,以前的那一套根本就難以適應現在的需求了。

“還請劉公多多指點。”

林泮一聽,頓時就急了。

這是在說自己做的不夠、不行啊, 這劉晉可是內閣大臣,天子身邊的紅人,他要是說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了,這官啊可能就做到頭了。

更何況這一次過來的還要太子殿下, 他可是大明的儲君,在他的面前,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現一下,現在卻是被說不行,這以後還怎麼混啊。

“首先來說,京城的規模早已經擴大了很多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發展,你們有在這些新城區設置府衙嗎?”

“其次,京城各種案件頻發,爲什麼沒有相應的將司獄職權給拿出來,成立類似於縣衙之類的衙門,專門負責各片區的案件,你們沒有,而且也怕將手中的權力給劃分出去吧?”

劉晉看看林泮想了想說道。

“這~”

林泮等人一聽,頓時就無話可說了,其實現在的官府衙門還一副官老爺的辦事風格,根本沒有任何服務於民的意識,有事情就來做,沒事情就喝茶,結果就是現在事情多到讓他們根本就忙不過來,都沒有時間去思考該如何真正好好的管理好整個順天府了。

PS:天氣忽冷忽熱的,大家要注意保暖啊,我一家人都感冒流鼻涕,煩死了!

第719章,舉國歡慶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271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414章,硬槓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741章,漁翁得利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697章,強勁的內燃機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685章,敗家子朱輔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380章,遭遇倭寇第532章,淞滬第879章,意義非凡第408章,捐贈狂潮(上)第444章,傳奇人物杜明恩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29章,逛京城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338章,誰會贏?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24章,西山海事學院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710章,幾封信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866章,班師回朝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652章,懶人好啊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631章,各產業年底總結(下)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654章,我們朝鮮大有可爲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12章,有話要說第2267章 ,嚴重同化的印第安人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2222章,石油、石油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751章,喚醒狼性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550章,勸說第332章,吃香的傻熊
第719章,舉國歡慶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787章,棉花、羊毛又飛漲了第1855章,黃金洲過年第2271章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第361章,第一個存款客戶第1798章,過年回家1第1414章,硬槓第1310章,看誰先急第87章,林書鴻的決心第2237章,人爲什麼而活着?第741章,漁翁得利第453章,其實是打廣告的第1646章,文武並重纔是興盛之道第1697章,強勁的內燃機第1417章,江南征稅難第1514章,江南出大事了第1703章,唐伯虎總督第221章,要命還是要銀子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685章,敗家子朱輔第1679章,斷民財路?第1190章,線路規劃第380章,遭遇倭寇第532章,淞滬第879章,意義非凡第408章,捐贈狂潮(上)第444章,傳奇人物杜明恩第2051章,亂世用重典第621章,倭國的謀算第2137章,騎士聯盟第784章,大明醫學報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29章,逛京城第1515章,天理何在?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236章,不堪一擊第338章,誰會贏?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803章,總有人去背鍋的第1000章,在大明只有皇權第1167章,全民炒股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1921章,黑土省的變化第124章,西山海事學院第1782章,工程機械的效率第940章,這是爭奪生存空間的時代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710章,幾封信第2260章 ,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2第655章,激動的朝鮮商人第1036章,埃爾津詹協議第1799章,過年回家2第1680章,要因地、因時制宜第1787章,愚公移山第1279章,以後十八歲才能夠成親第1826章,天津的繁華第1632章,兩河流域的戰爭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866章,班師回朝第440章,帶回來3000萬兩銀子的財富第1250章,大明人的富有強大第919章,實打實的好處第651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了飯鍋裡第1794章,大明的年輕一代第1522章,該殺,死不足惜第404章,不可輕啓戰端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858章,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652章,懶人好啊第1076章,無處可逃第1689章,我們纔是專業當官的第1610章,北冰府知府張彩第1769章,天子不好當啊第1371章,關鍵時刻還是要靠龍旗第1990章,殖民地之間的戰爭與矛盾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59章,人挪活,樹挪死第631章,各產業年底總結(下)第80章,這真是辛苦錢吶第1722章,死命忽悠第1117章,斯拉夫人的危機第654章,我們朝鮮大有可爲第1242章,輕鬆拿下第451章,產量太大了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740章,都爭着當先鋒第112章,有話要說第2267章 ,嚴重同化的印第安人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2222章,石油、石油第514章,發配倭國教化蠻夷第1780章,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第751章,喚醒狼性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868章,銷售火爆的蒸汽耕地機第1830章,身價倍漲的大閘蟹第550章,勸說第332章,吃香的傻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