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牛耕田

倭國銀山縣。

幸太郎,不,他現在已經改了名字,他因爲工作勤奮、賣力,所以也是被派往魚溪這裡挖金礦。

在魚溪挖金礦期間,他同樣非常的賣力,幹活積極,肯吃苦,所以也是得到了上面的肯定。

前不久,銀山縣的縣令童源也是正式向那些前往魚溪做事,工作積極努力的倭人賜姓,幸太郎被賜姓牛,同時幸太郎也是找到了自己挖金礦時的工頭,讓他幫自己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叫牛耕田,意思是和耕牛一樣勤奮。

這有了自己的姓氏,同時也是有了和大明人一樣的姓名,牛耕田感覺自己就和身邊這些倭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他現在也都已經不再穿倭人的衣服和鞋子了,而是學着和大明人一樣,穿上大明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連頭髮也都和大明人一樣,不再是以前的月帶頭。

同時說法的時候,他也是儘量用大明話來說,在魚溪挖金礦期間,他和很多明人接觸,已經會說很多明朝話了。

像牛耕田這樣的倭人很多、很多,整個銀山縣的倭人都在向大明人這邊學習,穿大明人的衣服、說大明話,和大明人一樣大塊吃肉、大碗喝茶。

以前最讓人羨慕的是那些穿着和服,腰間別着武士刀,踏着木屐一晃、一晃的武士,現在卻是不一樣了。

最讓人羨慕的就是那些大明人,所以大家也都如此,都跟着去學。

當然了,這不僅僅是銀山縣的倭人,整個倭國的倭人也是如此。

消息已經傳開了,倭國和大明這邊正式簽署了藩屬國條約,倭國從此以後世代都大明的藩屬國。

連天皇以後都不叫天皇了,只能叫我王,而且倭王也已經被大明天子賜姓東方,所以也是順帶着帶起了一股新的風氣,向大明這邊學習和效仿的風氣。

在銀山縣這裡尤其如此。

因爲之類已經不屬於倭國了,它是屬於大明,

這裡的倭人和其它地方的倭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大明人,所以很多時候,銀山縣的倭人對於其它地方的倭人往往會擡高自己的腦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至於像牛耕田這樣的已經獲得了漢姓和漢民,並且還能夠說大明話的倭人,那地位就更高了,往往走在街道上的時候,眼睛裡面除了大明人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當然,這並不僅僅只是因爲大明狠狠的教訓了倭國,將倭國人給打服氣了,更多的還是因爲他們銀山縣的倭人,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

銀山縣這裡發現了超大的銀礦,弘治皇帝、太子、劉晉以及武將勳貴們合夥開辦了銀山礦業,在銀山縣這裡大規模的開採銀礦。

同時因爲銀山縣的特殊性。

它是大明通往黃金洲航線上面的重要點,同時又是倭國這邊歸屬於大明的地方,所以大明朝廷非常重視銀山縣這裡。

大量的銀子調撥過來,在銀山縣這裡建起了龐大的銀山港,同時也是在銀山縣這裡修建水泥馬路,興建新的銀山縣城。

另外還有魚溪,目前魚溪也是屬於銀山縣管轄。

所有的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手,至於說全部從大明這邊招募顯然是不合適的,而且工資待遇很高,划不來。

所以基本上都是在銀山縣這裡招人,不僅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成本也可以更低。

在大明京津地區,招一個工人一個月的月響現在都已經漲到了將近四兩銀子了,而且還必須要包一日三餐和住宿。

可是在銀山縣這裡,招募這些倭人,只要給一日三餐,一個月一兩銀子就足夠了。

這樣的條件,整個銀山縣的倭人都瘋了,幹活賊賣力,都生怕東家不僱自己,錯過了這樣的好機會。

銀山縣以前也和倭國其它的地方一樣,都非常的窮苦。

特別是對於普通的倭人來說,那更是如此。

倭國最富裕的地方是關中和關東地區,這裡是少數的平原地區,田地多,銀山縣就不一樣了,主要是以山地爲主,耕地很少。

對於普通的倭人來說,他們一年到尾辛辛苦苦連吃飽飯都是問題,很多時候一天也不過是一個飯糰。

說到底,這個時候的倭人也和劉晉剛剛穿越過來時候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於因爲倭國是島國的原因,這裡的物資還要更加的睏乏,生活更苦。

現在招工,一日三餐,還頓頓有魚肉給你吃,米飯吃膩了可以換苗條,一個月還有一兩銀子,這樣的條件下,銀山縣的倭人都激動萬分。

反正都是幹活,現在不僅僅能吃飽,而且算下來,這到了年尾的時候,竟然家家戶戶都還有幾兩銀子。

牛耕田帶着自己老婆和孩子行走在堅硬、寬敞的水泥馬路上面往銀山縣城這裡走去,準備去採購一批年貨,美美過個新年。

他幹活賣力,又去了魚溪挖金礦,回來的時候也是一次性的拿到了屬於自己的銀子,腰包也是瞬間鼓起來,整個人腰板都挺的筆直。

“幸太郎~”

這時有熟人看到了牛耕田,忍不住和他打招呼起來。

不過牛耕田卻是理都懶得理會,裝着沒有聽到的樣子。

“幸太郎~”

對方微微一愣,也是來到幸太郎的面前喊道。

“我已經不叫幸太郎了,我有自己的姓氏和漢名了,以後叫我牛耕田。”

牛耕田很少不悅的說道。

“抱歉~抱歉~”

“牛耕田大人~”

對方一聽,頓時連忙低頭哈腰的說道。

“嗯~”

牛耕田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接着說道:“有什麼事嗎?”

“牛耕田大人,聽說來年開春之後,您又會去魚溪這裡挖金礦,不知道能不能帶上我?”

小次郎點頭哈腰,滿臉討好的說道。

銀山縣這裡可是已經傳開了,那些去魚溪挖金礦的可都獲得了知縣大人賜姓,更重要的是去挖金礦的人一個個都賺到了很多銀子,比在銀山縣這裡挖銀礦賺錢多了。

“帶上你?”

牛耕田微微看了看小次郎一眼說道:“再看吧,到時候缺人我再通知你。”

“謝謝牛耕田大人、謝謝牛耕田大人~”

小次郎頓時就忍不住連連致謝道。

“嗯~”

牛耕田滿意的點點頭,他很喜歡這種感覺,高高在上的感覺。

有了自己的姓氏和漢名,按照倭國的規矩來說,他也是屬於貴族之列,因爲只有貴族才能夠擁有自己傳承的姓氏。

當然了在銀山縣這裡,姓氏似乎變的越來越不值錢了,被賜姓的人很多。

不過對於那些還沒有獲得姓氏的倭人來說,他們依然是高高在上的。

“銀山的變化可真大啊~”

牛耕田看着發生鉅變的銀山縣,忍不住感嘆的說道。

海邊是繁忙的銀山港,巨大的港口之中,一艘艘大船停泊,碼頭上面忙碌不停,寬敞的水泥馬路連接銀山港和銀山縣城,同時也是延伸到了石見銀礦所在的地方,極大的方便了交通和銀礦的開採。

“是啊,變化很大~”

牛耕田的妻子美子也是感嘆的點點頭,不僅僅銀山縣的變化大,他們的生活變化也很大。

很快,帶着老婆孩子他就來到了銀山縣。

整個銀山縣非常的熱鬧、也非常的繁忙。

各種各樣的商鋪,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還有前來這裡採辦年貨的人流。

銀山縣的倭人有錢了,這腰包鼓鼓的,過年了自然是要消費一番的,而且和京津地區這邊差不多,銀山縣這裡,銀礦、銀山港等等也都陸陸續續的宣佈放年假。

冬日裡,大家一下子閒下來,又都有銀子,這銀山縣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而然,整個銀山縣的人幾乎都喜歡涌到縣城這裡人。

這讓整個縣城都變的無比熱鬧起來。

銀山縣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是決定了銀山縣這裡物資同樣非常的豐富,不僅僅有來自倭國各個地方的商品,同樣也有大量來自大明、來自朝鮮,甚至於來自南洋的商品。

很多倭國其它地方的商人都會來銀山縣這裡經商做生意,這更是進一步繁榮了整個銀山縣的市場,讓這裡喧囂無比。

“買對聯~”

“過年必須買對聯~”

“大明人過年都會貼對聯,掛紅燈籠,我們也要買。”

牛耕田非常悠閒的行走在街道上面,看着熱鬧繁忙的景象,他買了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林林總總買了很多。

不過他總覺得自己似乎忘記了最重要的東西,直到他來到了大明人開辦的商鋪這裡,看到商鋪門口掛起的紅燈籠,看到那新貼的紅色春聯。

他頓時就忍不住猛的一拍自己的腦袋,終於想到了缺了什麼了,缺就是這紅色喜慶的春聯和紅燈籠。

“買那個東西幹嘛,又不能吃,不能穿的。”

身邊的美子有些不理解的說道。

“你一個婦人懂什麼。”

“我們家現在可是已經有了自己姓氏的家族,而且是漢姓,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做一個地地道道的大明人,就該什麼都學。”

牛耕田頓時就訓斥道,接着也是開始去尋找春聯和紅燈籠。

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638章,商議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390章,獎懲第272章,夫人路線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758章,莫斯科之戰第864章,由哭轉笑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67章,賑災的方式第1328章,反思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681章,歐洲人?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454章,大明的大腿要抱緊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234章,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508章,心情各不相同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88章,夜課第785章,或許還有救第28章,京師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2269章 ,劉晉的自傳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44章,京城最亮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423章,你敢拿嗎?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2267章 ,嚴重同化的印第安人第2149章,年紀大了都還吃香第1369章,這就是橫掃天下的大明鐵騎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2101章,格物致知王陽明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467章,富可敵國第79章,這狗東西早上竟然喝兩碗粥第241章,招生和離別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786章,簡直神了第2007章,丁憂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228章,商討第716章,大城條約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6章,海魚進京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2220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道路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495章,興師問罪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506章,慘敗第1506章,慘敗第1120章,猶太人的打算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499章,瘟疫大陸
第372章,對道路的思索第1038章,憑本事吃的肉第1627章,堅船利炮纔是未來的主流第638章,商議第1212章,大明的新年4第390章,獎懲第272章,夫人路線第96章,10兩銀子一個第1758章,莫斯科之戰第864章,由哭轉笑第924章,南洋的秋收第2018章,也來搞銀行?第1062章,膽大包天第167章,賑災的方式第1328章,反思第302章,政治的博弈第643章,銀子多了也發愁第681章,歐洲人?第1880章,大慶油田第1454章,大明的大腿要抱緊第1312章,大明生育健康計劃第439章,熱淚盈眶第2234章,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941章,推行全面大明化第1204章,好東西啊第980章,我們只向大明人投降第508章,心情各不相同第1266章,大明早報的採訪(二)第2029章,有銀子也招不到人第1193章,繁華大明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156章,上面太有錢可不太好第88章,夜課第785章,或許還有救第28章,京師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913章,不管事的弘治皇帝第2269章 ,劉晉的自傳第346章,老百姓最需要什麼第1456章,進京的少數部族士子和新兵第1382章,這個兩腳車我投了第1070章,大明的強勢第144章,京城最亮第1399章,亂哄哄的火車站第423章,你敢拿嗎?第1110章,迅猛發展的蓬萊城第2127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計劃第630章,各產業年底總結第1699章,大明石油商行第2267章 ,嚴重同化的印第安人第2149章,年紀大了都還吃香第1369章,這就是橫掃天下的大明鐵騎第2016章,相對公平的科舉制度第1154章,大明圖謀整個埃及?第1556章,民以食爲天第1523章,最根深蒂固的問題第1847章 ,奴隸們的小日子第816章,騎兵的較量(上)第192章,這是神器啊第1273章,再次來到天津造船廠第2101章,格物致知王陽明第648章,大明皇家海軍學院第2060章,實幹纔有前途第1314章,別說還真是有用第1636章,東方的詩詞第870章,資本化下的北直隸農業第467章,富可敵國第79章,這狗東西早上竟然喝兩碗粥第241章,招生和離別第1920章,陳彼得家第737章,就回本了?第1058章,佩服萬分第2160章,昂貴的子彈第786章,簡直神了第2007章,丁憂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505章,被發現了~第2038章,災害預警、預防機制第495章,興師問罪第1228章,商討第716章,大城條約第1362章,鏢局一條街第1878章,林海雪原第206章,海魚進京第316章,人無橫財不富第2220章,奧斯曼帝國的工業化道路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358章,維也納大戰(四)第495章,興師問罪第896章,讓人覬覦的河中地區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506章,慘敗第1506章,慘敗第1120章,猶太人的打算第1130章,股票與鐵路第1224章,西洋聯合商行的變化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1725章,暢銷的煤油和汽油第1499章,瘟疫大陸